资源简介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2.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科书p43、44。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点,认识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去掉外力后恢复原来的形状。2、通过实验体会到弹力的大小、方向,探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3、引导学生研究生活中的有关弹性的现象。在科学探究的学习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乐于与他人合作,学会创造。教学重点:知道物体有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点,同时物体会产生恢复原状的力。教学难点:了解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尺子、海绵、弹簧等有弹性的物体,支架弹簧,钩码,课件,记录表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弹簧实物,提问:它是什么物体?你有办法改变它的形状吗?(拉、捏、压)2、学生猜测:给弹簧一个外力可以改变它的形状,请你想一想如果我们去掉这个外力时,弹簧会发生什么变化?3、揭示课题并板书。二、研究弹性物体1、介绍物体布置研究任务:1)用压一压、拉一拉、捏一捏等你喜欢的方法,玩一玩带来的物体。2)在玩的过程中仔细观察物体变化,注意手上的感觉。2、学生分小组研究弹簧、尺子、海绵,教师巡回指导。3、学生在展示台上汇报交流研究研究过程以及发现,教师及时点拨。4、讨论交流:我们研究的物体有什么相同特点?板书:弹簧外力改变海绵形状尺子力体积5、给弹簧、海绵、尺子这种相同的弹性大小排序。三、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1、谈话:弹簧是研究这种现象的典型材料,下面老师再玩一次弹簧,大家仔细观察有什么不同?2、教师演示: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弹簧。学生观察汇报交流。(板书拉力越大,弹簧拉伸越长。)3、设计验证实验:1)出示实验材料:支架弹簧、尺子、钩码2)师生共同讨论实验方法和注意的问题a、用钩码代替拉力,分别挂0、1、2、3、4个钩码观察弹簧的变化。b、使用支架上的刻度测量弹簧拉伸的长度,填写记录表。c、注意要在弹簧静止时平视读出读数,分析数据得出结论。4、学生分组实验。5、思考:如果在弹簧上挂10个、20个、40个。。。。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交流,教师演示。板书:有限度的四、总结: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变化,去掉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弹性。(板书:弹性)这种能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弹力。(板书:弹力)五、拓展应用:1、学生谈生活中弹性的应用。2、弹硬币实验六、全课总结:今天我们研究了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发生的变化。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于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你还有什么疑问?四、板书设计:2.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弹簧外力改变海绵形状尺子弹力体积在弹性限度内,拉力越大,弹簧长度越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