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经济制度与社会保障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课 经济制度与社会保障

资源简介

第六课 经济制度与社会保障
第二节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第二框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学科】 政治 【年级】 高一 【学期】第二学期
【单元】 第六课 【课序】第二节第二框 【执教】
【教材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另一项经济制度——分配制度中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部分。加上上一框所学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的性质和特点,明确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全书内容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从现实生活来看,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能否理顺分配关系,是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的大问题,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大问题。按照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都要求进一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分配体系,理顺分配关系。所以,学好本课时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学情分析】
本框题主要分析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作为纯消费者,往往“一心只读圣贤书”,对于家庭的收入来源可能不是很关心,对于国家的分配制度更不甚了解,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以便于其理解和接受相关的知识和道理。所以可以选择从父母家人的收入入手,学生们就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分配制度对于个人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识记并理解除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能够判别各种生产要素的对应形式;理解我国现阶段分配方式的积极意义;理解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伟大成果。能够基本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家庭收入分配问题的调查以及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通过课前准备,加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养成,能初步分析和说明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现实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认同与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配制度,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树立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
在个人消费品分配上,要求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坚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难点】
对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必要性的理解,以及对生产要素多样性的理解把握,尤其对按劳分配中的“劳动”与生产要素中“劳动”要素收入的区分。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现场调查】
单位名称、性质 月收入(元) 个人收入分配形式
父亲
母亲
叔叔
(任填)
其他收入
问: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中有什么样的特点?我们实行的是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学生回答】(略)
师:从我们抽取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的家长,他们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资收入,这部分收入属于按劳分配部分。也有一部分家长是在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上班,那他们的收入是属于什么分配方式呢?而且,家长们的收入来源也呈现出多样性,不仅仅表现为按劳分配的一部分(还有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的收入如出租房屋的收入、炒股的收入等等)。
这说明:在我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主体,但不是唯一的分配方式。此外还存在着其它的分配方式。
师:那么我国现阶段还有哪些分配方式并存呢?
【回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学生自学分组回答】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主要是由多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具体形式多种多样。
1.多种分配方式主要有哪些分配形式?
2.归纳它们各自的含义及内容和主要识记点
【学生回答要点】
按劳动要素分配: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获得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指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的劳动者的工资性等收入。(师举例:大多数农民工的收入属于按什么要素分配)
师:今年,农民工与大学生的工资收入对比备受关注,我们通过一段视频资料去了解下。
【学生活动】请大家在家庭收入情况调查表中找一找:哪些成员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学生回答要点】
按资本要素分配:主要存在于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企业以及非公经济企业的资本所有者中。如:银行储蓄、购买股票、债券获取的利息或红利。这种收入与资本有关,和劳动无关。(师举例:影视第一股王氏兄弟的收入、冯小刚导演等股东的收入、中国股神的收入属于按什么要素分配)
【学生活动】请大家在家庭收入情况调查表中找一找:哪些成员的收入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
【学生回答要点】
按技术要素分配:主要是指技术人员以出售专利、诀窍或提供技术指导、咨询等形式获得的收入。是复杂劳动的报酬。(师举例:中国科技大学6名在校学生或技术股权奖励668.85万元属于按什么要素分配)
按管理要素分配:主要适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既存在于非公经济组织中,也存在于公有制企业中;如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就是按管理要素分配。
阅读教材39页理解:按管理要素分配是同复杂劳动联系在一起的,具有多重属性——劳动收入的属性、风险和机会收入的属性及提高效率的分红的属性。
按土地要素分配:这种收入又称为地租。在我国现阶段,它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得到实现。具体形式有城镇房屋拆迁补偿款、农民耕地被征用获得的补偿款、农民土地承包使用权有偿流转收入。
【学生活动】请大家在家庭收入情况调查表中找一找:哪些成员的收入属于按技术、管理、土地要素分配。
【学生回答】
师:在我国,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受法律的保护,国家鼓励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那么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归纳总结】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者,而这些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各自发挥了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承认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凭生产要素的贡献获得自己相应的收入是合法的,这样一方面能激励投入者更多地投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激励要素使用者节约的积极性,这样就可以形成投入和产生的高效率,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多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体现了一般劳动的价值,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能体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创业活力;更体现了各类生产要素的价值,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投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课堂练习】略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在现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等生产要素分配。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结合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前置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结合家庭收入来源思考家庭收入各属于哪种分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了解了家庭的实际收入情况,有能有针对性的学习教材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设计好情境,进行学生家庭收入的个案信息处理与分析,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感受领悟知识。同时把感悟的知识再结合自身所处的环境进行运用升华,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交流和多向思考。使学生学会分析归纳,让学生在教与学、学与学的互动中,获得知识,能力和情感三者的统一。本课设计的环节环环相扣,层次清晰,趣味性和针对性强,符合了学生认知的规律,学生参与主动探究的热情高,参与面广。但教学容量大,设置的问题多,课堂时间紧张,这是本节课欠考虑的地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