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认识到建立事物的模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2.了解地球仪的一些主要标识,能在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到七大洲和四大洋,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3.学会制作简易地球仪,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4.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海洋与陆地所占地球表面的比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地球仪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团结协作精神。2.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难点:海洋与陆地所占地球表面的比例估测,【教学准备】地球仪、卡纸、天平、剪刀、铅笔、直尺、橡皮泥、火柴梗等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谁能告诉大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最大周长约为4万千米。)师:地球对于我们来说是太大了,无法观察,研究起来也很不方便,人们就想了个好的办法,制成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建立模型也是我们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今天我们就学习《地球仪》这一课;感知一下地球仪给我们带来的有关地球信息(板课题)二、探究过程(一)初步感知地球仪师:(出示地球仪)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如何转动的?(学生分组观察、思考、讨论、回答)师: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轴组成的;(提问)地球里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轴???(结论:没有,是假想的)师:地轴有什么作用呢?演示:篮球不绕轴转动,就会在地上乱滚,而地球仪是绕地轴运动的,始终自西向东绕地轴转动师:(地球仪)说明地球自转时是绕着地轴旋转的。你能找出地球仪的南北两极吗?(学生指出南北两极)师:那么你能找到东西方向吗?(做一做)先后请几位学生上台演示地球自转,并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南、北4个方向。师:(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说明正确方法:面对地球仪,让其自左向右(即自西向东)作逆时针转动。活动一、蓝色的星球1、模拟师:慢慢转动地球仪,你有什么发现;观察地球仪,地球仪上蓝色的部分是什么?(回答?小结)师:地球仪上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别不同的地貌,蓝色面积最大,这说明么呢?(地球是由大部分海洋和小部分陆地组成)师:你能给地球再取一个名字吗(水球……)师:地球上绝大部分是海洋,按理说应该叫水球的,那为什么我们的祖先把它叫做地球呢?(由于古时候人们生活在陆地上,无法认识到地球的全貌,加之航海技术落后,根本不知道大海有多大,而且绝大部分人居住在内陆,当时交通不发达,人们的活动范围很小,他们看见的周围是广阔的土地,所以,人们把我们居住的大地叫地球)2、填图师:(对照地球仪)由于陆地和海洋交错分布着,因此地球被划分成七大洲和四大洋。你知道是哪七大洲又是哪四大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予以补充总结)师:你知道他们分别在地球的什么位置吗?请对照地球仪,把四大洋和七大洲的名称填写在书上52页的图中;(注意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活动二、海洋和陆地各占多大的比例师:你知道海洋和陆地各占多少吗?请你估测一下师:你能想办法对你的估测进行证明吗?学生思考、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方案进行筛选。(如果学生不能想出合理的办法?则引导学生按照书上的方法进行。?A、面积数方格的方法?B、剪下海洋和陆地图称重量)学生估测、记录汇报估测结果教师小结:科学家经过精密地测量、计算,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占29%,海洋占71%。三、课堂总结1、说说自己有哪些新发现和感兴趣的问题,以及今天的收获和想法2、关于地球仪你还有什么问题或疑问?四:板书设计:地球仪地球——蓝色的星球地球仪——地球模型七大洲:四大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