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镜子教材分析:教材通过照镜子这一日常活动,引入学生对平面镜的研究,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及光的反射规律。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对平面镜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通过假象、观察、试验等活动进行探究;以及对物质世界中光的传播这种能量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2)学习用平面镜制作潜望镜。2.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动手制作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镜子能反射光,在镜子里可以看到物体的像。教学难点: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教学准备:1.教师:手电筒、一本书、多块镜子2.每个学生:牙膏盒2个、剪刀和胶水各一个、镜子2块,三角尺一套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智趣谜语,引入课题:1.出示猜镜子的谜语,请学生回答: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脸上脏不脏,看它就知道。2.猜中后出示镜子,提问:“镜子有什么用?镜子为什么能照见人和东西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关于镜子的秘密。”(板书课题)2、活动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一:镜子——反射光1.教师:将手电筒的电光照到墙面上,指着光斑问学生:“手电筒的光照到什么地方?”学生:墙上。2.教师:用镜子挡住电光并移动镜面,使光斑逐一出现在天花板和对面的墙面上,问学生:“现在照到天花板和对面墙面上的光是从哪里来的?”3.教师:“是镜子本身会发光吗?为什么光的方向改变了?同学们带着问题拿起手中的手电筒和镜子,两人为一组进行试验交流。”4.学生试验。5.汇报试验结果。6.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实验,说明镜子能使光改变方向,返回去或转向其他方向,这叫反光或反射光。(板书:一、反射光)活动二:光拐弯游戏1.教师出示活动问题和图片:把一本书立在桌子上,将手电筒的光照到书的前面,同学们利用镜子想办法让书的后面照亮,那我们一起来通过这个游戏进行验证吧。2.选择两组同学上台画出示意图并用实践操作证明设想3.总结评价。活动三:镜子里的像1.教师:①当你面向镜子时,可以看到什么? ②把铅笔、苹果、玩具等放在镜子前面,可以看到什么?③镜子里真的有人吗?有铅笔、苹果、玩具吗?那你看到的是什么?2.总结汇报:我们在镜子里看到的是物体的像。3.分组观察:物体与镜子里的像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4.总结得出结论:物体与物体在镜子里的像,颜色、形状、大小是相同的,左右是相反的。5.游戏互动:同桌一组,模仿镜子中的对方做动作。活动四:潜望镜的制作1.教师拿出自制潜望镜,在桌子下面看到班里同学的情况,向学生介绍潜望镜及工作原理。(潜望镜的作用,观察潜望镜原理示意图)2.观看教师录制的潜望镜制作的视频,讲解潜望镜的3.用牙膏盒制作潜望镜,让学生通过一个环保的手动科学实验,体验废物利用。4.学生作品展示,评价。三、拓展:镜子的应用1.看图了解镜子的应用:汽车后视镜、医用眼镜、潜水艇的潜望镜等。2.请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镜子。3.讨论各种镜子的作用:汽车后视镜可以让司机开车时不转身也能看到汽车后面的情况,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医用额镜带在医生额部,能把鼻孔、耳孔等平时不能看清楚的部位照亮,便于医生检查诊断疾病。投影仪的反射镜可以把平放的胶片上的图像反射的直立的屏幕上。潜水艇的潜望镜能在水面上观察水下情况,也能在水下察看水上情况。穿衣镜可观察自己的着装、仪表和神态等。4.镜子的应用很广泛,请大家课后在收集一些有关镜子知识的资料,我们下节课一起分享。四、结合板书,归纳总结二、镜子1.反射光2.光拐弯游戏3.像4.潜望镜的制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