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教学目标:1.说出物质的构成; 2.说出原子的组成; 3.列举分子微粒的大小、质量的数量级。 教学重点:1.说出物质的构成;2.说出原子的组成; 教学难点:1.说出物质的构成;2.说出原子的组成; 常考点:1.说出物质的构成;2.说出原子的组成;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由原子构成。 知识点二: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1.粒子的大小。 2.粒子的质量。 二、知识点梳理 考点1.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现象: (1)分子不断运动:如在远处可闻到花香,衣箱中樟脑球时间久了就不见了,酒香不怕巷 子深的等; (2)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湿衣服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等; (3)分子间有间隔: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间隔最大,固体、液体分子间间隔较小,因此气 体容易被压缩,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原两者的体积之和;物 质的热胀冷缩等现象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2.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3.物质通常是有分子构成的,但也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 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5.由原子构成分子时: (1)相同的原子种类,不同的原子个数,能构成不同的分子。如氧分子与臭氧分子、一氧 化碳分子与二氧化碳分子。 (2)相同的原子个数,不同的原子种类,也能构成不同的分子。如氢分子与氧分子、水分 子与二氧化碳分子等。 (3)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如氢分子、氧分子等),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如 一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1:原子与分子的本质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可构成物质,而原子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分 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变式训练一: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信息错误的是(?? ??)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变式训练二: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可表示为(?? ) 考点2.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1.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 例2: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带正电荷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带负电荷的是_________________; (6)不显电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 (7)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变式训练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分子的体积一定比原子大 C.?1个氢原子的质量大约为一粒米质量的1% 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 变式训练二:“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间可以再分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三、优化与提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 B.分子既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也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C 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D 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是分子变化的结果? 3.下列物质:①氧化镁;②空气;③高锰酸钾;④海水;⑤二氧化碳;⑥氧气。其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4.电解水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l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5.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灵感于一个“方盆子”,许多“水泡泡”、许多“水分子”.下列关于水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分子是极小的水滴 B.?1个水分子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D.?水分子不能再分 6.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水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都分别由三个原子构成 B.由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比较能说明分子可以由种类不同的原子构成 C.氮气分子和氢气分子都分别由两个氮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D.由氮气分子和氢分子的比较能说明一个分子可以由种类相同的原子构成 7.如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8.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二者不相符合的是( ? ) A: 金属导电——原子是运动的 B: 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之间有间隔 C: 糖是甜的,醋是酸的——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D: 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9.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这一变化是化学变化 B.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 C.汞是由汞分子构成的 D.这一变化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10.如图是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的示意图。下列关于从此图中获取的信息的描述有错误的是(?? ) A: 原子不能构成物质,只有分子才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B: 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 C: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还可分解成原子 (二)非选择题 11.兰花是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春天在室内放一盆兰花,满室清香,说明分子在__________.用力挤气球,球被挤扁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气球越挤压越吃力,并不能无限挤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同温同压的条件下,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有关,分子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慢。在如图容器中(器壁允许气体分子通过),里面充满了空气,当烧杯中连续不断地通入氢气(氢分子是质量最小的分子)时,导管乙处将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第三小题的答案是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上述实验中碘分子都 第三小题的答案是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上述实验中碘分子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都能使淀粉变蓝色? 请问 为什么呢!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沾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则: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_________变蓝色(“会”或“不会”)。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用来消毒用的碘酒,用馒头去沾取少量的碘酒,馒头 _________(“会”或“不会”)蓝色。 (3)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都是加碘盐,用馒头沾取少量的食盐水,馒头不变蓝色,由此可知,食盐_______(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第2课时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教学目标:1.说出物质的构成; 2.说出原子的组成; 3.列举分子微粒的大小、质量的数量级。 教学重点:1.说出物质的构成;2.说出原子的组成; 教学难点:1.说出物质的构成;2.说出原子的组成; 常考点:1.说出物质的构成;2.说出原子的组成;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1.分子的构成。 2.分子由原子构成。 3.不同的分子。 知识点二: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1.粒子的大小。 2.粒子的质量。 二、知识点梳理 考点1.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现象: (1)分子不断运动:如在远处可闻到花香,衣箱中樟脑球时间久了就不见了,酒香不怕巷 子深的等; (2)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湿衣服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等; (3)分子间有间隔: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间隔最大,固体、液体分子间间隔较小,因此气 体容易被压缩,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原两者的体积之和;物 质的热胀冷缩等现象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2.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3.物质通常是有分子构成的,但也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 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5.由原子构成分子时: (1)相同的原子种类,不同的原子个数,能构成不同的分子。如氧分子与臭氧分子、一氧 化碳分子与二氧化碳分子。 (2)相同的原子个数,不同的原子种类,也能构成不同的分子。如氢分子与氧分子、水分 子与二氧化碳分子等。 (3)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如氢分子、氧分子等),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如 一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1:原子与分子的本质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可构成物质,而原子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分 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答案:C 变式训练一: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信息错误的是(?? ??)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答案:D 变式训练二: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可表示为(?? ) 解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C 考点2.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1.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 例2: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带正电荷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带负电荷的是_________________; (6)不显电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 (7)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是分子和原子,故填:分子、原子;(2)构成物质的微粒能保持物 质的化学性质,故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分子和原子,故填:分子、原子;(3)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故填:原子;(4)原子核和质子是带正电荷微粒,故填:原子核、质子;(5)带负电荷的是电子,故填:电子;(6)不显电性的微粒是分子、原子、中子,故填:分子、原子、中子;(7)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质子、电子,故填:质子、电子. 答案:(1)分子、原子(2)分子、原子(3)原子(4)原子核、质子(5)电子(6)分 子、原子、中子(7)质子、电子 变式训练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分子的体积一定比原子大 C.?1个氢原子的质量大约为一粒米质量的1% 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 解析:A、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不能直接比较大小,故A错误;B、分子和原子的体积不能直接 比较大小,故B错误;C、1个氢原子的质量很小,属于微观,与一粒米质量没有可比性,故C错误;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D 变式训练二:“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间可以再分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A 三、优化与提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 B.分子既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也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解析:A. 分子、原子或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此项不正确;B. 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故错误;C.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正确;D. 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答案: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C.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D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是分子变化的结果? 解析:A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错.......原子也是物质?B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错.......比分子小的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原子、质子?C 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对.......分子结构确定之后,其化学性质不变?D 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是分子变化的结果?错.......分子没有变,是分子之间连接关系变了。 答案:C 3.下列物质:①氧化镁;②空气;③高锰酸钾;④海水;⑤二氧化碳;⑥氧气。其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解析:氧气是空气的成分,故空气中含有氧分子,部分氧气能溶于海水中,故海水中含有氧分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故也含有氧分子。而氧化镁、高锰酸钾和二氧化碳都是纯净物,不可能含有氧分子,只含有氧元素,故选C。 答案:C 4.电解水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l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解析:水电解生成氢气与氧气,因为该反应是分解反应,所以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而原子种类没变,也是这一实验的结论.另外实验的一些其他的现象如生成的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等可看做是该题的答案.因此可得出如下结论: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水在通电条件下被分解成H2和O2;水(分子)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1;不能的出的结论是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分子之间有间隔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体现. 答案:D 5.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灵感于一个“方盆子”,许多“水泡泡”、许多“水分子”.下列关于水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分子是极小的水滴 B.?1个水分子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D.?水分子不能再分 解析:A、水滴中含有很多个水分子,而不能说成水分子是极小的水滴,故A错误;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解释分子用原子来解释,水分子中没有氢分子,故B错误;C、解释分子用原子来解释,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说法正确,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D错误; 答案:C 6.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水分子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都分别由三个原子构成 B.由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比较能说明分子可以由种类不同的原子构成 C.氮气分子和氢气分子都分别由两个氮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D.由氮气分子和氢分子的比较能说明一个分子可以由种类相同的原子构成 答案:C 7.如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答案:D 8.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二者不相符合的是( ? ) A: 金属导电——原子是运动的 B: 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之间有间隔 C: 糖是甜的,醋是酸的——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D: 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解析:A项,金属导电是由于金属中的电子可以自由移动,不是原子运动,故A项错误;B项,原子之间有间隔,温度高时,间隔变大,钢轨体积膨胀,钢轨间缝隙变小,故B项正确;C项,糖和醋的构成分子不同,性质不同,故物质味道不同,故C项正确;D项,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过程中,水分子变化成了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故D项正确。 答案:A 9.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这一变化是化学变化 B.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 C.汞是由汞分子构成的 D.这一变化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答案:A 10.如图是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的示意图。下列关于从此图中获取的信息的描述有错误的是(?? ) A: 原子不能构成物质,只有分子才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B: 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 C: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还可分解成原子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1.兰花是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春天在室内放一盆兰花,满室清香,说明分子在__________.用力挤气球,球被挤扁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气球越挤压越吃力,并不能无限挤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春天在室内放一盆兰花,满室清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用力挤气球,球被挤扁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气球越挤压越吃力,并不能无限挤压,说明分子之间有作用力. 12.在同温同压的条件下,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有关,分子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慢。在如图容器中(器壁允许气体分子通过),里面充满了空气,当烧杯中连续不断地通入氢气(氢分子是质量最小的分子)时,导管乙处将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不断通入氢气时,单位时间内进入瓶中的氢分子比从瓶中进入烧杯中的分子多。这样就导致瓶中的分子越来越多,压强越来越大,使试剂瓶中的气体压强越来越大,直至有水喷出。 答案:有水喷出,氢气的分子质量小,运动速度较快,进入瓶内的气体增多,使瓶内压强增大。 13.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第三小题的答案是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上述实验中碘分子都 第三小题的答案是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上述实验中碘分子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都能使淀粉变蓝色? 请问 为什么呢!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沾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则: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_________变蓝色(“会”或“不会”)。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用来消毒用的碘酒,用馒头去沾取少量的碘酒,馒头 _________(“会”或“不会”)蓝色。 (3)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都是加碘盐,用馒头沾取少量的食盐水,馒头不变蓝色,由此可知,食盐_______(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解析:碘是一种非金属由分子构成的,从题目中可以得到碘分子是保持它化学性质的粒子,如果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功能一般是不会改变的.所以当变成气态的时候只是空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化学性质没变化,还是能让馒头变蓝色的,溶解在酒精中也是一样的,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答案:(1)会(2)会(3)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上述实验中碘分子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都能使淀粉变蓝色(意思题意符合即可)(4)不存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