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课时 土壤的成分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土壤中有什么 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 知识点二: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空气 水分 有机物(腐殖质) 土壤无机盐(矿物质) 二、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一:土壤中有什么 (一)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 土壤生物: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 植物: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充分地吸收着土壤里的各种养分;植物是土壤有机物积累的重要来源。 动物:陆生动物都是以土壤为立足点,他们在土壤上行走、活动觅食。常见的动物有原生动物、节支动物、环节动物等。 3.微生物:土壤中还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它们具有种类多、数量大、繁殖快、活动性强等特点。它们使有机物分解,释放出养分,促成物质的循环。 (二)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1、空气:土壤中的空气主要分布在土壤颗粒间的空隙里。它基本上来自于大气。但也有一部分气体是由土壤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的,是微生物等进行生化反应的结果。所以,土壤空气的成分和大气成分不完全相同。土壤空气是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证明土壤中有空气存在:将一小块土壤放到水里后,水钻到土壤空隙里,将空气挤出来,有气泡生成,证明有空气存在。 2、水分: (1)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土壤水分主要来自降雨、降雪和灌溉。 (2)若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也可上升补充土壤水分;地表空气中水蒸气遇冷也会凝结,直接转变成为土壤水分。 3、有机物(腐殖质):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这些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质,贮存在土壤中。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土壤中的腐殖质对植物的营养有重要作用。 4、土壤无机盐(矿物质):土壤中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矿物元素。 (三)土壤的形成 从岩石到土壤,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 逐渐变成了石砾和沙粒,最后形成含有砂粒、有机物、水和空气等物质的土壤。 考点一、土壤生物 1.蚯蚓能提高土壤肥力的原因是( ) A.疏松土壤 B.身体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 C.能处理有机垃圾 D.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 2.植物的生活需要各种营养成分,其中由根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成分主要是指( ) A.土壤中的有机物 B.土壤中的水分 C.土壤中的无机盐 D.土壤中的微生物 3.在“用手搓土壤”实验完毕后,必须要反复冲洗的原因是( ) A.土壤很脏 B.土壤很臭 C.土壤中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 D.土壤有毒 4.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烘干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五条大小及健康状况相同的蚯蚓,根据实验回答: (1)你能推测哪一瓶中蚯蚓的运动会逐渐减弱,一段时间后就停止运动吗? 。 (2)实验说明,环境中影响蚯蚓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3)在本实验中,设置乙瓶的作用是 。 (4)仿照上述实验,小明简要设计了一个说明土壤中农药对蚯蚓生存有影响的实验。请将下列实验步骤填写完整。 A、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 B、在甲乙两瓶中都放入 的土壤。 C、 。 D、观察蚯蚓的生活状况,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 考点二、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及验证实验 1.在土壤的成分中,影响土壤结构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A.矿物质颗粒 B.腐殖质 C.空气 D.水分 2.将一定量灼烧过的土壤放入蒸馏水中制成土壤浸出液,然后取土壤浸出液约10毫升,过滤并收集滤液。再将滤液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使水分蒸发,结果在蒸发皿中留下了一些白色的粉状残留物。这些物质可能是( ) A. 有机物 B. 无机盐 C. 砂粒 D. 腐殖质 3.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通常是土壤中( ) A. 有机物的含量 B. 矿物质的含量 C. 微生物的含量 D. 空气和水分的含量 4.月球表面有月壤。月壤主要由月球岩石碎屑、粉末、角砾、撞击熔融玻璃物质组成,其中绝大部分颗粒在30微米到1毫米之间,摸上去和面粉一样细腻,但不适合植物生长。科学家设想:人类移民月球的时候,把月壤改造成类似地球上的土壤来栽培植物。改造过程中,不需要提供的是( ) A. 空气 B. 水 C. 腐殖质 D. 矿物质 5.将两株同样大小的玉米幼苗,分别放在盛有等量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的试管中培养。两周后现象如图所示,说明植物生长需要( ) A. 水 B. 无机盐 C. 阳光 D. 温度 考点三、从岩石到土壤 1.在土壤漫长的形成过程中,标志着土壤最终形成的是( ) A.最低等生物出现 B.地衣、苔藓植物出现 C.森林和草地出现 D.低等动物的出现 2.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壤形成后是固定不变的 B.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腐殖质组成 C.土壤的形成过程是长期的,目前还在持续进行 D.以上说法都是正确的 3.小宇到丽水遂昌金矿旅游,发现古人采金时,遇到坚硬的岩石常采用“火烧水浇法”,即先用大火将岩石烧红,然后突然浇上冷水,这样就能使岩石破裂,这是因为( ) A. 水的比热容较大 B. 岩石的密度较大 C. 岩石遇水容易溶解 D. 岩石热胀冷缩不均匀 4.关于土壤的形成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上—开始就有土壤 B.风和流水、太阳共同作用使岩石变为土壤 C.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也会使岩石变为土壤 D.岩石的热胀冷缩导致岩石的分裂,最后形成土壤 5.滴水穿石在科学上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岩石在水力冲击下可以风化变成小碎块 B.土壤中的腐殖质是在水冲击下形成的 C.土壤中的腐殖质是在水冲击下埋入矿物质中形成的 D.地壳表面的矿物质都是在水力作用下由岩石风化形成的 6.下列关于土壤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条件 B. 生物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C. 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 D. 岩石经热胀冷缩等物理变化变成了土壤 7.溪沟里的许多鹅卵石,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刮风扬沙,碰撞磨损 B.流水冲击,岩石之间摩擦 C.骤热和骤冷,岩石爆裂 D.生物的分解作用 三、优化与提高 (一)选择题 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中有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 B.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C.稻草还田能够增加土壤中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机物 D.士壤资源是有限的,其最大威胁在于过度开发和土壤污染 2.某科学兴趣小组开展大白菜增产实验,结果收获时每棵大白菜重约4千克。大白菜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 )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盐 C.土壤中的有机物 D.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3.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行为之后,一位生物学家提出,蚯蚓松土能帮助空气进入土壤,进入土壤的空气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然后,他设计了相关的实验,实验中观察记载的重要数据是( ) A.叶片大小的增加 B.叶片数目的增加 C.根的数目的增加 D.芽的数目的增加 4.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本地山上的“黄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图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 ? ) 有机物含量??? ?B.空气体积分数 C.土壤生物数量? ???D.无机盐含量 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后,可以就地翻压,也可以异地施用,在农业上利用绿肥植物目的是( ) A. 提高土壤的无机盐成分 B. 增加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含量 C. 给植物提供食物 D. 作为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材料 (二)非选择题 6.“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的活动步骤大致如下:步骤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的土地,取长、宽、厚分别是5厘米的一块土块,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大烧杯中。步骤2,分别沿烧杯壁缓慢地向2只烧杯内注水,开始时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步骤3,记录向两个烧杯中注入水的体积和所产生的实验现象.试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步骤1中,为什么要设计一个与土块体积相同的铁块进行实验?_______________ (2)在步骤2中,加水的方法是“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步骤2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一个学生用如下实验来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刚开始时,广口瓶A和广口瓶B之间唯一的区别是??????? ? ???,其中???????? ? ???是实验组,???????? ?? ??? 是对照组. 经过一段时间后,预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 ??? . 该实验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的理由是什么????????? ?? ???. 8.如图所示,这两个实验装置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盛有澄清石灰水的两个锥形瓶中发生的现象,会发现A瓶 ,B瓶 ,其中属于对照组的是 瓶装置,上述现象是因为土壤中的 在 的作用下被分解成 。 9.下面这些实验,可证明土壤中含有不同的非生命物质。盛有土壤的烧杯中,比盛有同样体积的铁块中,浸没时注入的水多,证明土壤中有???????? ?? ???;将放入土壤的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试管壁上有???????? ?? ??? ,证明土壤中有???????? ?? ??? ;把经过充分干燥的土壤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待其冷却后,发现土壤质量变小了,这说明土壤中含有???????? ?? ??? ;土壤浸出液在培养皿中经过加热蒸发后,发现蒸发皿内有残留物,这证明土壤中有???????? ?? ??? 。 第1课时 土壤的成分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土壤中有什么 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 知识点二: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空气 水分 有机物(腐殖质) 土壤无机盐(矿物质) 二、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一:土壤中有什么 (一)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 土壤生物: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 植物: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充分地吸收着土壤里的各种养分;植物是土壤有机物积累的重要来源。 动物:陆生动物都是以土壤为立足点,他们在土壤上行走、活动觅食。常见的动物有原生动物、节支动物、环节动物等。 3.微生物:土壤中还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它们具有种类多、数量大、繁殖快、活动性强等特点。它们使有机物分解,释放出养分,促成物质的循环。 (二)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1、空气:土壤中的空气主要分布在土壤颗粒间的空隙里。它基本上来自于大气。但也有一部分气体是由土壤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的,是微生物等进行生化反应的结果。所以,土壤空气的成分和大气成分不完全相同。土壤空气是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证明土壤中有空气存在:将一小块土壤放到水里后,水钻到土壤空隙里,将空气挤出来,有气泡生成,证明有空气存在。 2、水分: (1)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土壤水分主要来自降雨、降雪和灌溉。 (2)若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也可上升补充土壤水分;地表空气中水蒸气遇冷也会凝结,直接转变成为土壤水分。 3、有机物(腐殖质):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这些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质,贮存在土壤中。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土壤中的腐殖质对植物的营养有重要作用。 4、土壤无机盐(矿物质):土壤中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矿物元素。 (三)土壤的形成 从岩石到土壤,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 逐渐变成了石砾和沙粒,最后形成含有砂粒、有机物、水和空气等物质的土壤。 考点一、土壤生物 1.蚯蚓能提高土壤肥力的原因是( D ) A.疏松土壤 B.身体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 C.能处理有机垃圾 D.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 2.植物的生活需要各种营养成分,其中由根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成分主要是指( C ) A.土壤中的有机物 B.土壤中的水分 C.土壤中的无机盐 D.土壤中的微生物 3.在“用手搓土壤”实验完毕后,必须要反复冲洗的原因是( C ) A.土壤很脏 B.土壤很臭 C.土壤中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 D.土壤有毒 4.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烘干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五条大小及健康状况相同的蚯蚓,根据实验回答: (1)你能推测哪一瓶中蚯蚓的运动会逐渐减弱,一段时间后就停止运动吗? 。 (2)实验说明,环境中影响蚯蚓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3)在本实验中,设置乙瓶的作用是 。 (4)仿照上述实验,小明简要设计了一个说明土壤中农药对蚯蚓生存有影响的实验。请将下列实验步骤填写完整。 A、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 B、在甲乙两瓶中都放入 的土壤。 C、 。 D、观察蚯蚓的生活状况,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 【答案】甲瓶 水 起对照作用 (4) B、湿润肥沃 C、向甲瓶土壤中喷洒农药,乙瓶不做任何处理。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五条大小及健康状况相同的蚯蚓 考点二、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及验证实验 1.在土壤的成分中,影响土壤结构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 ) A.矿物质颗粒 B.腐殖质 C.空气 D.水分 2.将一定量灼烧过的土壤放入蒸馏水中制成土壤浸出液,然后取土壤浸出液约10毫升,过滤并收集滤液。再将滤液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使水分蒸发,结果在蒸发皿中留下了一些白色的粉状残留物。这些物质可能是( B ) A. 有机物 B. 无机盐 C. 砂粒 D. 腐殖质 3.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通常是土壤中( A ) A. 有机物的含量 B. 矿物质的含量 C. 微生物的含量 D. 空气和水分的含量 4.月球表面有月壤。月壤主要由月球岩石碎屑、粉末、角砾、撞击熔融玻璃物质组成,其中绝大部分颗粒在30微米到1毫米之间,摸上去和面粉一样细腻,但不适合植物生长。科学家设想:人类移民月球的时候,把月壤改造成类似地球上的土壤来栽培植物。改造过程中,不需要提供的是( D ) A. 空气 B. 水 C. 腐殖质 D. 矿物质 5.将两株同样大小的玉米幼苗,分别放在盛有等量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的试管中培养。两周后现象如图所示,说明植物生长需要( B ) A. 水 B. 无机盐 C. 阳光 D. 温度 考点三、从岩石到土壤 1.在土壤漫长的形成过程中,标志着土壤最终形成的是( B ) A.最低等生物出现 B.地衣、苔藓植物出现 C.森林和草地出现 D.低等动物的出现 2.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土壤形成后是固定不变的 B.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腐殖质组成 C.土壤的形成过程是长期的,目前还在持续进行 D.以上说法都是正确的 3.小宇到丽水遂昌金矿旅游,发现古人采金时,遇到坚硬的岩石常采用“火烧水浇法”,即先用大火将岩石烧红,然后突然浇上冷水,这样就能使岩石破裂,这是因为( D ) A. 水的比热容较大 B. 岩石的密度较大 C. 岩石遇水容易溶解 D. 岩石热胀冷缩不均匀 4.关于土壤的形成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地球上—开始就有土壤 B.风和流水、太阳共同作用使岩石变为土壤 C.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也会使岩石变为土壤 D.岩石的热胀冷缩导致岩石的分裂,最后形成土壤 5.滴水穿石在科学上的解释正确的是( A ) A.岩石在水力冲击下可以风化变成小碎块 B.土壤中的腐殖质是在水冲击下形成的 C.土壤中的腐殖质是在水冲击下埋入矿物质中形成的 D.地壳表面的矿物质都是在水力作用下由岩石风化形成的 6.下列关于土壤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 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条件 B. 生物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C. 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 D. 岩石经热胀冷缩等物理变化变成了土壤 7.溪沟里的许多鹅卵石,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B ) A.刮风扬沙,碰撞磨损 B.流水冲击,岩石之间摩擦 C.骤热和骤冷,岩石爆裂 D.生物的分解作用 三、优化与提高 (一)选择题 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中有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 B.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C.稻草还田能够增加土壤中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机物 D.士壤资源是有限的,其最大威胁在于过度开发和土壤污染 【答案】C 2.某科学兴趣小组开展大白菜增产实验,结果收获时每棵大白菜重约4千克。大白菜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 )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盐 C.土壤中的有机物 D.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答案】B 3.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行为之后,一位生物学家提出,蚯蚓松土能帮助空气进入土壤,进入土壤的空气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然后,他设计了相关的实验,实验中观察记载的重要数据是( ) A.叶片大小的增加 B.叶片数目的增加 C.根的数目的增加 D.芽的数目的增加 【答案】C 4.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本地山上的“黄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图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 ? ) 有机物含量??? ?B.空气体积分数 C.土壤生物数量? ???D.无机盐含量 【答案】A 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后,可以就地翻压,也可以异地施用,在农业上利用绿肥植物目的是( ) A. 提高土壤的无机盐成分 B. 增加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含量 C. 给植物提供食物 D. 作为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材料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6.“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的活动步骤大致如下:步骤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的土地,取长、宽、厚分别是5厘米的一块土块,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大烧杯中。步骤2,分别沿烧杯壁缓慢地向2只烧杯内注水,开始时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步骤3,记录向两个烧杯中注入水的体积和所产生的实验现象.试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步骤1中,为什么要设计一个与土块体积相同的铁块进行实验?_______________ (2)在步骤2中,加水的方法是“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步骤2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保证变量唯一. (2)目的使试验数据准确;(3)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的水量多 7.一个学生用如下实验来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刚开始时,广口瓶A和广口瓶B之间唯一的区别是??????? ? ???,其中???????? ? ???是实验组,???????? ?? ??? 是对照组. 经过一段时间后,预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 ??? . 该实验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的理由是什么????????? ?? ???. 【答案】(1)A瓶中的泥土经过强热,B瓶中的泥土未经过强热;A;B (2)A瓶中无变化,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若泥土中有微生物存在,微生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8.如图所示,这两个实验装置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盛有澄清石灰水的两个锥形瓶中发生的现象,会发现A瓶 ,B瓶 ,其中属于对照组的是 瓶装置,上述现象是因为土壤中的 在 的作用下被分解成 。 【答案】变浑浊 无变化 B 有机物 微生物 二氧化碳和水 9.下面这些实验,可证明土壤中含有不同的非生命物质。盛有土壤的烧杯中,比盛有同样体积的铁块中,浸没时注入的水多,证明土壤中有???????? ?? ???;将放入土壤的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试管壁上有???????? ?? ??? ,证明土壤中有???????? ?? ??? ;把经过充分干燥的土壤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待其冷却后,发现土壤质量变小了,这说明土壤中含有???????? ?? ??? ;土壤浸出液在培养皿中经过加热蒸发后,发现蒸发皿内有残留物,这证明土壤中有???????? ?? ??? 。 【答案】空气 水珠 水 有机物 无机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