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表学校课名《观察一种动物》教师学科版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版)章节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学时1课时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这些身体结构能满足蜗牛生存需要。2.知道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3.知道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缓慢爬行,并留下爬行的痕迹。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2.能使用触角、腹足等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蜗牛的结构。3.能用简单的图示画出蜗牛的基本外形。科学态度目标1.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关于蜗牛的发现,乐于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认识到蜗牛也是动物家族的一员,是有生命的,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用橡皮泥捏一只小蜗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仔细观察蜗牛,了解蜗牛的身体特点、反应和爬行。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蜗牛的爬行与身体特点相关性。教学准备学生:蜗牛教师:课件、实验记录表、蜗牛图片、卡片、放大镜、棉签、塑料片、竹筷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前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蜗牛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蜗牛的形态、运动、反应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学情分析: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观察及使用放大镜的方法,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师在本课中为学生提供观察工具、科学词汇及观察顺序的指导——先观察蜗牛的形态和反应,再观察蜗牛的运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聚焦1.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同学,它是——(小蜗牛)大家跟它打个招呼吧!(展示图片)2.师:小蜗牛长什么样呢?谁来说说?生:蜗牛软软的,有壳;有触角,触角上有眼睛……3.师: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呀!通过大家的介绍,熊大熊二已经有点了解小蜗牛了,它们很感谢大家,想邀请你们一起去观察小蜗牛,进一步认识它,和它做好朋友,你们愿意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小蜗牛。(板书:观察一种动物蜗牛)设计意图:通过一年级学生喜欢的动画片情节引发学生兴趣,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通过询问学生对蜗牛的认识,了解学生的课前知识量,情景引入课题。探索:蜗牛有什么特点(一)观察蜗牛的身体和反应1.师: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可以用身体的哪些器官去观察小蜗牛呢?2.生:我们可以用眼睛,鼻子、手去观察……3.师:大家都说得没错,我们可以用眼睛、鼻子、舌头、耳朵和手这些感觉器官来观察!我们一起来用小手找一找我们身体的感觉器官所在的位置。我们用眼睛看、鼻子闻、舌头尝、耳朵听、手触摸的方法来观察物体。4.师:科学课上我们是怎样用鼻子闻的,谁能做给大家看看?5.生演示扇闻6.师:很好,我们在科学课上一般使用扇闻的方法。为什么要这样闻呢?7.生:因为有些物体有毒,这样闻可以防止把有毒有害物体吸进鼻子里。8.师:说得很好!给你一个奖励。科学课上,我们一般不用舌头尝的方法来观察物体,也是因为有些物体可能是有毒或者对我们身体有害的,只有确定物体是安全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用舌头尝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问答法、肢体活动回顾观察物体的方法。9.师:如果小蜗牛身体上有些地方我们用眼睛看不清,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来帮助观察,使用哪一种工具呢?10.生:借助放大镜观察。11.师:对了,用放大镜。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放大镜。科学上,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有两种,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播放演示视频)12.师:看明白了吗?哪位小朋友能做给大家看看?13.生示范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14.师:你做得很好,掌声送给他!大家可以选择这两种方法中的一种使用放大镜。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及演示操作回顾使用放大镜的方法。15.师:接下来请大家用刚才说到的方法仔细观察小蜗牛,注意我们先直接观察,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可以把你观察到的信息和同桌小声地说一说,再把观察到的小蜗牛的样子画在实验记录表上对应的地方。明白了吗?我们比一比,看看哪一组的同学观察得最认真、最细致、最安静。好,把小蜗牛和材料袋里的放大镜拿到桌面上来,开始观察吧!16.学生观察蜗牛,并和同桌交流、画蜗牛,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蜗牛,通过绘画的方式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自己观察到的蜗牛,将艺术和科学学科融合,提高学生兴趣。17.师:请将放大镜放回材料袋,面向老师坐好!(这个小组整理得又快又好,坐得也最端正。)谁来说说你观察到了小蜗牛的哪些身体特点?18.学生汇报蜗牛身体的特点。(蜗牛身体对应部位:壳、腹足(师:如果我们是一只小蜗牛的话,我们的腹足在哪里?用手指一指。(肚子这里)、触角、眼睛、口)19.师总结:你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小蜗牛身体这么多的特点,非常了不起。(粘贴蜗牛图片)老师这里有一张小蜗牛的图片,谁来帮老师将卡片贴在小蜗牛身体的对应位置?20.学生贴卡片。21.师:他贴得对吗?(对)很棒,给你一个奖励。(师投屏展示3-4位同学画的蜗牛简图)下面,请小朋友们展示一下你们画的小蜗牛,并告诉大家你画的小蜗牛的对应部位。22.生说出对应部位名称。23.师:大家画得真不错,说得也很好!现在,小蜗牛们,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请到前面来。24.生模仿。25.师:真是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啊,掌声送给他!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观察到的蜗牛身体信息、给蜗牛的身体贴对应的结构名称卡片、展示交流学生画的蜗牛、肢体表演等活动环节让学生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培养学生愿意倾听、分享关于蜗牛的发现,乐于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的能力。26.师:老师用橡皮泥捏了只小蜗牛(实物展示),大家看,这是蜗牛的壳,这是蜗牛的两对触角,这是蜗牛的腹足,这是蜗牛的口。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捏一只小蜗牛呀?那接下来我们同桌合作一起来捏一只小蜗牛!我们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捏的时候最安静、捏得又快又好。27.生捏蜗牛,师巡视。28.生展示29.师:大家的小手真巧呀!把小蜗牛捏得这么好!设计意图: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橡皮泥捏一只小蜗牛,提高动手制作能力,进一步掌握蜗牛的身体结构,将艺术和科学学科融合,使课堂内容更丰富。30.师:小蜗牛遇到危险时会怎么样呢?你们想知道吗?我们可以从材料袋里拿出棉签轻轻地碰碰蜗牛!一定要轻哦,要不然它会疼的。31.学生用棉签尝试碰蜗牛。32.师:请将棉签放回材料袋,面向老师坐好!谁来说说你的发现?33.生说(师:还有哪组小朋友能再说说小蜗牛遇到危险后的反应吗?其他小组也是这样吗?)34.师总结:也就是说小蜗牛对外界的刺激是会产生相应的反应的,蜗牛的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反应,知道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引导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培养学生愿意倾听、分享关于蜗牛的发现,乐于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的能力。(二)观察蜗牛的运动1.师:那你们刚才有没有注意到小蜗牛是怎样运动的呢?(爬)谁来用手示范一下小蜗牛爬的样子?2.生示范3.师:小蜗牛在爬的过程中还有一些秘密呢,想知道吗?(想)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塑料片,我们可以让小蜗牛在塑料片上爬行。4.师演示并强调要求: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保持安静,把你观察到的信息和同桌小声地说一说。请爱护小蜗牛、轻拿轻放,小蜗牛在塑料片上爬行时,可以先横着塑料片观察,然后再竖着观察,最后再翻过来观察看看。明白了吗?下面就请你们从材料袋里拿出塑料片,开始观察。5.学生按照实验要求让蜗牛在塑料片上爬,并仔细观察,师巡视指导。6.师:请将塑料片放回材料袋,小蜗牛放回盒里。面向老师坐好!谁来说说你的发现?7.生:(1)蜗牛爬行速度很慢;(2)爬行后有黏黏的东西留下;(3)塑料片翻过来,蜗牛倒挂在玻璃上也能爬行(4)塑料片竖着,蜗牛也不掉下去,还能往上爬!(5)蜗牛腹足像吸盘一样吸附在塑料片上!(像吸盘一样吸着,你比喻的真贴切呀)8.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小蜗牛在塑料片上爬的过程确实像你们所说的这样。那小蜗牛能不能在竹筷上爬行呢?请你们从材料袋里拿出竹筷,将小蜗牛放在竹筷上,让它在上面爬,你们要仔细观察。9.生尝试让蜗牛在竹筷上爬,师巡视指导。10.师:观察完的小朋友请将竹筷放回材料袋,蜗牛放回盒里。面向老师坐好!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新发现?11.生汇报。(蜗牛能在竹筷上爬行,感觉腹足卷在竹筷上,和像吸盘一样吸附在塑料片上不太一样。)12.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好!小蜗牛和大家一样了不起,又一次完成了挑战。它这么厉害的爬行本领和它身体的什么器官有关呢?生:跟它的腹足有关!(你认为呢?3个人回答)13.师:你们说得没错。腹足是蜗牛的运动器官,帮助它在不同物体的表面爬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蜗牛在塑料片、竹筷上爬行,通过讨论认识到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缓慢爬行,并留下爬行的痕迹,培养学生愿意倾听、分享关于蜗牛的发现,乐于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的能力。拓展总结:和蜗牛相似的动物1.师:今天小朋友们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了小蜗牛,(展示图片)我们再来一起看一看图片上的小动物:蛞蝓?(俗称鼻涕虫)、蛤蜊(花甲是其中一种)、螺、章鱼。它们和蜗牛的身体有什么相似之处?谁来说说看?2.生回答:都很柔软,有的有壳。3.师:还有其它的小动物也有这样的特点吗?课后你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继续探究。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观察动物图片,让学生认识到蜗牛也是动物家族的一员,自然界有一些和蜗牛结构相似的小动物,并将知识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课后和家长继续寻找和蜗牛结构相似的小动物。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和大自然!课后延伸1.师:蜗牛能听到声音吗?请你们课后观察。老师还有一本绘本《蜗牛的日记》推荐给大家(展示《蜗牛的日记》图片),让我们通过阅读绘本进一步认识蜗牛,了解有关蜗牛更多的知识。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蜗牛能否听到声音,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探究有关蜗牛的特点,引导学生阅读绘本进一步了解蜗牛,将文学与科学学科融合,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文学素养。2.师:孩子们,你们把小蜗牛找来了,它的爸爸妈妈想它们了怎么办?3.生:我们把它放回大自然,让它回到它的爸爸妈妈身边。4.师:你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好孩子,老师代表小蜗牛谢谢你!那观察完小蜗牛后,我们把它放回大自然,让它回到爸爸妈妈的身边,好吗?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认识到蜗牛也是动物家族的一员,是有生命的,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培养学生的爱心。5.师:熊大熊二已经和小蜗牛成好朋友了,如果你是熊大熊二,你准备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好朋友,让别人记住它。它有什么特点?6.生说。(1)蜗牛宝宝身体上有壳、腹足、还有两对触角,眼睛在最长的那对触角上。(2)蜗牛宝宝利用腹足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并且留下粘粘的液体。7.师:看来大家真是蜗牛的好朋友呀,说得这么详细,你们的关系一定非常好,上课听得也很认真。掌声送给自己。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设计意图:情景再现,紧扣主题。通过学生对蜗牛的特点介绍,了解学生本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板书设计观察一种动物蜗牛教学反思本课通过使用新媒体技术、在教学环节中融合文学、艺术、技术等多学科内容,实现了学科融合,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了学生自主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情景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及参与度,有效地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了解。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游戏互动、小组合作交流、让孩子在课堂上玩得认真、学得高兴,在玩中掌握了科学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小组合作分享及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