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地球的形状》教案[教材分析]地球的形状是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从古时候人们对地球形状的猜想,到今天人们能在太空中观察地球,不仅让学生对地球的形状有一个认识,还要让孩子了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需要一个反复探索的过程事实上,六年级孩子们已有的知识大多都知道地球是球体的,本课的教学设计的重点就落在了让孩子模仿古人,对地球形状进行反复探索求证。[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科学探究:能根据现象进行假设,并通过实验验证。会查阅资料,提出一些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现象。科学态度: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不迷信权威,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难点:比较在球面和平面上观察物体的差异。[教学准备]课件、帆船模型、弧形海面模型、VR眼镜一、导入1.漫画激趣导入。2.教师小结:看事物要全面,不能只看局部。二、古人猜想1.观看VR视频。2.学生发言看到的内容,谈对地球形状感受。3.学生阅读古人猜想的相关资料并对古人猜想提出质疑。4.教师小结。三、近代探索活动一:地球的影子1.观看月食的发生过程。2.学生发言。3.教师提问月食形成原因并小结。4.讨论哪些物体能投影出弧形边缘。5.小结: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现象猜测地球是一个近似的球体。活动二:帆船进港1.播放帆船进港VR。2.学生观察并发言看到什么。3.学生讨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4.学生设计帆船进港实验。5.教师提示行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6.学生上台演示帆船进港实验。7.学生讨论发言。8.小结:地球更可能是个球体。活动三:环球航行1.教师播发麦哲伦航海视频。2.小结:人们开始逐渐接受地球是个球体这个观点。四、现代实证1.播放人们在太空中观察地球的资料。2.小结:我们终于看到地球是个球体。3.观看对地球形状大小具体认识的视频。五、总结1.学生发言今天学到的知识。2.教师总结。[板书设计]1.地球的形状古人猜想→近代探索→现代实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