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风光无限的地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认识各种形态的地貌,并能分析家乡的地貌类型。2.会设计并制作简单的地貌模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发现并会描述各种地貌的美,有初步的审美能力。2.通过描述家乡的地貌特点、制作家乡地貌模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科学知识1.认识山地、平原、海洋、沙漠、丘陵、湿地等几种典型的地貌,了解它们不同的特点。2.知道家乡的地貌特点。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地貌。教学难点:熟悉各种地貌的特征。教学准备课件、小木板、绘图纸、超轻粘土、洗净的沙、彩纸、彩笔、胶水、铅笔、剪刀等。教学过程:课前互动:《小鸡活动操》与学生一起互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其快速进入课堂。教学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风光无限的地貌》;什么叫地貌呢?(地貌就是指地球表面起伏的形态。)教学新授:一、认识常见的地貌1.提问:通过课前搜集,你知道哪些形态的地貌?选取学生搜集的相关照片,用ppt展示,请学生说出几种典型地貌的名称。2.提问:这些地貌各自有什么明显的特征?学生讨论、作答,课件先后展示各种地貌的文字说明部分。(1)沙漠:地面多干沟和细沙,随处可见绵延的沙丘。(2)海洋:地球表面被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3)平原:地表平坦或有一定起伏的广阔地区,平均海拔200米以下。(4)盆地:四周高,中部低。(5)湿地:是指其地表为浅水覆盖或者其水位在地表附近变化的区域。(6)丘陵:平均海拔200~500米间,地表起伏较大。(7)山地:指的是海拔较高(高于500米),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海拔500~1000米者为低山;1000~3500米者为中山;3500米以上为高山。世界上绝大多数山地呈线状延伸,称为山脉。(8)高原:平均海拔500米以上,地表起伏较小。3.播放中国地貌视频,进一步认识常见的地貌。二、认识家乡地貌1.结合家乡石牛寨地貌研学实践活动,展示照片,由学生谈谈研学活动所见所闻。2.提问:石牛寨地质公园是什么地貌?(丹霞地貌)3.你还知道我们家乡哪些地方的地貌?课件展示能代表家乡地貌的典型图片。如:幕阜山、福寿山、连云山、县城、北罗霄森林公园、盘石州等。4.提问:我们家乡主要是什么地貌?(总结归纳以山地和丘陵为主)三、能力测试(1)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且地面起伏较小的地形是()A.平原B.高原C.山地D.丘陵(2)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峭的广大地区,称为()A.山地B.平原C.高原D.丘陵(3)我们家乡的地貌以和为主。(4)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是。四、制作家乡地貌模型1.谈话:老师和大家的感受一样,咱们的家乡确实很独特很美,接下来请同学们亲自设计并制作一个家乡地貌模型。2.讲解:为了做好模型,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底板、轻粘土等。下面大家就利用老师准备的和你们现有的材料来制作。3.说明:为了将模型做得更漂亮,组内同学先商量一下,想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具体怎样分工合作?请制定一个计划。小组讨论4.要求:学生分组制作活动,组内做好分工,由每组的材料员统一拿材料,用多少,拿多少,多了的马上送回,卫生监督员随时保持周围的卫生。5.作品展示,请做得好的小组介绍经验。五、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风光无限的地貌使我们的家园景色美丽,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保护环境!争做一名博雅少年!六、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