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书的历史》教学设计【教学背景】《书的历史》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以书的历史为线索,纵向引领学生体验了制作书材料的迭代革新过程。本课通过聚焦,让学生了解书的历史,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然后展开进一步对泥板、竹简、纸的探索,让学生在三种不同材料上写字,并试着装订成一本简易的书,发现不同材料的特点,体悟到不同时期人们的书写感受和对材料优化的需求;接着研讨交流三种材料在书写、装订、携带等方面的特点,并说说不同材料的优点和缺点,并从材料的变化中,获得一些启示;最后对未来的书进行一个展望,激发学生进一步对材料的研究的兴趣与愿望。【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身边常见的材料,并学会对材料进行观察的方法,但是对于一样事物的制作材料演变更新是不曾研究和体会过的。纸是学生最常见的一种人造材料,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基本都是用纸做的。对于为什么会选择用纸做书,历史上还有哪些材料用来做成书,为什么做书的材料会变化等问题,大部分学生是不清楚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历史上制作书的材料有陶泥、骨壳、铜、竹片、丝绸、纸等,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征。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3.用纸这种材料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科学探究目标1.能运用多种感官、借助简单工具观察材料的特性并思考适合相应材料的书写工具以及装订方法。2.对做书材料的演变进行思考。科学态度目标1.围绕进一步改进物品的兴趣和愿望。2.按要求进行探究活动,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制造物品的材料会不断改进。2.感受到用材料制作某种物品时,需要考虑其优缺点。教学重难点重点历史上制作书的材料有陶泥、骨壳、铜、竹片、丝绸、纸等,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征。难点能运用多种感官、借助简单工具观察材料的特性并思考适合相应材料的书写工具以及装订方法。【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纸张、泥板、竹简、竹片、毛笔、墨水、木棒、课件、记录单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实验记录表、书的材料PK表【教学过程】课前两分钟交流:发姓名贴让学生熟悉小组活动的流程,组长书写自己的姓名与学生拉近距离。请出神秘嘉宾—叮当猫,一、热身小游戏:我说你猜,有厚也有薄,有字也有图,知识里面藏,越看越爱读引出“书”观察书本,我们现在的书是用什么材料做的?2、了解书的历史1.看来纸这种材料太重要了,能做出各种各样的书来供给我们学习和阅读那古时候的书也用纸做的吗?你知道古代的书是怎样的?生回答(前概念了解)2.接下来我们跟随叮当猫的时光机一起走进书的历史,播放微视频3.师:师生共同板书书的历史:结绳、泥板、壳骨、青铜、丝绸、纸原来我们的书从古至今经过了这么多的变化呀!这些不同的材料在不同的时期跟我们人类一起经历变化。尤其是咱们的造纸术更是咱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值得自豪的!你们指导这些字是怎么写上去的吗?想不想体验一下古时候怎样写字的?接下来叮当猫的任意门可以帮我们穿越到30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及5000多年前的陶泥时期活动一:(体验书写)1明确活动要求:有序体验,灵活选择,作品带回,认真记录。2学生进行活动。3开始小组完成记录单。4交流:同学们,记录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请带上你们的记录单上台追问:这三种材料书写起来哪种材料更好?好在哪里?活动二:(体验装订)师:现在我要这些材料做成书,应该怎么做呢?那请三位同学上台用你们说的方法来装订书,比一比,看看那种方法装订最快。台下的同学一起来数数计时。3、研讨三种材料做成书的优缺点:师:我们体验了装订、书写,如果我让你对这三种材料来打分,你觉得哪种材料胜出,我们可以书写方面比一比、装订方面比一比、携带方面比一比。小组讨论下,将你们的磁铁贴在你认为这方面最好的材料格子中。生上台投票。师:从打分情况来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四、拓展:师:老师这边还有一本书,电子书。他有什么特点?期待你们对材料进一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