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探究昼夜交替的成因,知道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2.知道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不停的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需要24小时。3.了解古人对昼夜形成的猜想,体会科学家对真理追求的执着,培养学生学科学的热情。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和空间想象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探究昼夜交替的成因。2、教学难点:了解“傅科摆”,知道傅科如何利用“傅科摆”证明了昼夜交替是因地球自转形成的。三、教学准备学生用具:地球仪、手电筒、实验记录单。四、教学过程(一)导课揭题2白天,同学们在学校里学习,夜晚,同学们回到家中休息。每一天白天和黑夜都循环交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昼夜交替的自然现象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昼夜交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板书课题:《昼夜是怎样形成的》(2)探究新知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1.观看视频。(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1)出示温馨提示(2)播放视频。2.师:看了这段视频,你知道了什么?3.学生回答。4.老师小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问:关于昼夜形成的原因,你们赞成哪一种说法?5.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6.师:两种观点截然不同,接下来请同学们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7.师出示实验器材,讲解每种器材代表什么。8.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出现实验中球体上的白天和黑夜?(引导学生提出2种假设:“日心说”的观点——地球自转;“地心说”的观点太阳绕地球转。)9.学生说说两种实验的方法,老师纠正补充。10.小组合作,完成模拟实验。(1)出示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2)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好实验记录单;(3)汇报。11.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模拟实验可见,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都可以看到昼夜交替的现象。究竟谁的说法是正确的呢?了解“傅科摆”,利用傅科的实验来验证学生自己的假设1.师:在人类探索地球运动的实践中,最著名的是法国科学家傅科的实验。2.认识生活中的摆(秋千、摆钟),简单介绍自制教具“傅科摆”。3.师: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个摆锤的方向会发生改变吗?为什么?4.学生发表看法。5.师:你们猜得对不对呢?6.播放“傅科摆”的视频。7.师:看了这段视频后,结合生活中荡秋千,你认为我的这个“傅科摆”摆锤的运动轨迹会发生改变吗?为什么?8.学生回答。9.师小结:摆的运动轨迹偏离了原来的位置,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造成的。由于人生活在地球上,往往感觉不到地球的这种自转运动,而是感到所有的天体都是自东向西围绕地球转。地球自西向东转一周,地球上的人就觉得是太阳自东向西绕地球转了一周,就觉得太阳是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也因此证明地球是自西向东不停自转的。10.观看视频,直观感受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昼夜交替视频)(3)拓展延伸(目的:体会科学家对真理追求的执着,培养学生学科学的热情。)1.师: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就知道了昼夜交替是怎样形成的。可古代科学家得出这一结论却不容易。请看视频2.播放视频《执着追求真理的人》3、观看视频后,让学生谈一谈观后感。(4)巩固练习1.学生回答。(1)昼夜是地球()形成的A.公转B.自转(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南向北(3)公元二世纪希腊科学家()提出了“地心说”A.哥白尼B.托勒密C.傅科(4)傅科摆实验证实了地球的()A.自转B.公转(5)评价、布置课后探究内容1.针对各小组的得分情况进行评价。2.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现象,地球公转又会产生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3.制作傅科摆。附:板书设计3昼夜是怎样形成的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