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表一、基本信息学校课名起点和终点教师姓名学科(版本)教科版《科学》章节二单元第2课学时一课时年级一年级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线和终点线来标识。科学探究目标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科学态度目标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三、学习者分析一年级孩子们刚刚开始正式的科学学习,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对教学内容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要坚持下去非常困难。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在行为习惯(?http:?/??/?www.unjs.com?/?Special?/?fengsuxiguan?/?"\t"http:?/??/?www.unjs.com?/?fanwenwang?/?other?/?_blank?)、文明(?http:?/??/?www.unjs.com?/?Special?/?wenming?/?"\t"http:?/??/?www.unjs.com?/?fanwenwang?/?other?/?_blank?)礼貌等方面能为其他同学做到榜样作用,有的我行我素,不知道怎么跟别人合作,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在教学时,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利用多种媒体,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课,时刻关注要做的活动和要思考的问题。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线和终点线来标识。教学难点测试纸蛙能跳多远。解决措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解决教学重点,利用白板课件,通过大家熟知的跳远比赛规则,类比纸蛙跳远规则,找到比较的要素和方法,通过跳过一条河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标记起点线和终点线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用微课、投影、发言等多种形式反复规范实验方法,从而突破难点。五、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起止时间(’”-’”)环节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媒体作用及分析聚焦0’05”-2’50”激起兴趣体验纸蛙跳远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纸蛙,体验纸蛙跳远的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纸蛙跳跃一段距离,比一比,谁的纸蛙跳得远。白板出示问题,让学生在体验的同时是带着问题的,边做边思考探索3’00”-10’10”10’10”-13’00”13’00”-20’00”20’00”-30’00”确定比较跳远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提问:“你怎么知道纸蛙跳了多远?”教师引导提示,关注比较的公平性和比较的具体方法。教师讲解,跳远比赛的的规则。用微课展示一条起跳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看清纸蛙的头要对齐起跳线,再展示一条终点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注意纸蛙的尾部要对齐终点线。全班要统一标准。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初步的想法。学生发言试讲:在纸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纸蛙落地点画一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纸蛙跳了多远。探讨起点线和终点线应该画在哪里。学生讲一讲实验应该怎么做。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在纸带上做好记录。利用白板展示立定跳远规则,作为纸蛙跳远规则的借鉴。白板课件模拟纸蛙跳远,引起学生关注思考,怎样画终点线。利用微课,清晰展示实验示范,让学生明白实验怎么做。利用投影,实时补充讲解学生还不太清楚的实验细节。研讨30’00”-35’40”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提问:“各小组中,谁的纸蛙跳得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观察张贴在黑板上的纸带,它为你提供了有关纸蛙跳远的什么信息?”“你的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相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在比较中需反复提醒:①对齐起点,②确定终点。学生基于实验的关键步骤,有根据地说出自己的结论。学生发言,根据展示的实验记录,得出实验结论。投影下演示实验数据的处理,帮助学生理解数据是我们结论的重要依据。拓展35’40”-40’00”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研究让学生制作纸带,用自己的纸蛙跳远,把纸带粘贴在学生活动手册上。思考怎么比较纸飞机飞行距离。学生发言,说一说自己比较飞机飞行距离的方法。白板课件展示课外活动、问题,让学生明确在哪里完成。六、教学流程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