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化学中考推断题攻关精典题大汇聚攻关08 文字型型推断题 (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考2020】化学中考推断题攻关精典题大汇聚攻关08 文字型型推断题 (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攻关08
文字型型推断题(学生版)
1.
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CuSO4、CaCO3、Na2CO3、KOH的一
种或两种,为了确定该混合物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I: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水,搅拌,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A。
步骤Ⅱ: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过量Mg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沉淀消失,有气泡产生。
(1)步骤Ⅱ中产生的气泡是_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2)根据上述实验推断该混合物的成分,肯定含有的是________
,可能含有的是_________。
(3)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混合物组成,依次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
2.某工业园区甲、乙两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K+、Cu2+、Fe3+、C1﹣、OH﹣、NO3﹣六
种离子,甲厂含有其中的三种,乙厂含有另外三种,两厂废水的直接排放对当地水质带来广重影响,某课外实践小组对两厂废水进行实地检测,发现甲厂废水呈碱性。
(1)甲厂废水中定含有的离子是  ,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
(2)经课外实践小组多次实验,发现两厂废水按适当比例混合,可将废水中的某些离子转化为沉淀,这些离子分别是  (填离子符号),过滤后的废水中主要含有两种物质  (填化学式),处理后的废水符合排放标准。
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KNO3,CuCl2、KC1、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验证其成分,
做如下实验:
(1)取样加入适量水完全溶解,溶液呈无色;
(2)将(1)所得溶液均分两份,向其中1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无沉淀产生;
(3)向另一份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据此分析:①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 
 
或 
 ;②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碳酸钙、硫酸钾、硝酸钠、氯化铁、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到以下结论:
(1)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
(2)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且有气体放出。
从实验可判断出,该粉末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
5.有一固体物质可能含有硫酸钾、硝酸铵、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现需要对此物质成分进行检测。甲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水,形成无色溶液;乙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放出刺激性气体。
(1)该气体为  
(写化学式)。
(2)根据两同学的实验现象可推定此物质的组成是  。
6.
A~I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与B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该反应在工业上口可用于冶炼金属,A和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D在气体E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B.
(1)固态C的俗名是_________,实验室区分气体A和C的液体试剂为_______________。
(2)E、F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3)A+B—→
C+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D+F→G+H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4)向F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D,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I的稀溶液,有气泡产生,同时生成G,则滤渣的成分是____________,I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7.本题涉及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化合物。
①A溶液和B溶液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但无明显现象;
②c、D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先无明显现象,后产生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③E、F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无明显现象,后生成蓝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注意:每小题都有多种可能,只答出一种可能即可。)
①中化学方程式为:

(2)C、D的化学式:C
、D

(3)③中涉及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8.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以下是某同学进行实验并观察到的现象:取少量粉末放入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后,试管中有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入足量的稀硝酸后,白色沉淀有部分溶解。由此推断,该包粉末的可能组成是:(1)________;(2)_______;(3)________。
9.有一种固体混合物,可能由CaCO3、KMnO4、BaCl2、KCl、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现取该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1)将固体混合物投入水中,搅拌后完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2)往此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由上述实验现象可知: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存在的是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是________,不能确定的是________。
10.已知甲乙丙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甲分别能与乙,丙反应。
(1)如果甲分别与乙,丙反应,所得溶液溶质不同,但组成元素相同,乙为单质且相对分子质量小于丙,丙为化合物,请写出乙与丙的化学式:乙  ,丙  。
(2)如果乙可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丙,乙与丙的组成中有两种相同的元素,这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且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请写出乙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  ;下列关于甲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甲物质一定是酸或盐
B.甲物质可能是二氧化硫或盐酸.
C.甲物质与乙,丙反应都生成沉淀
D.甲物质与乙,丙反应都没有现象
11.有一无色溶液,已知其溶质是由H2SO4、BaCl2、CuSO4、Na2CO3、KCl、HCl、MgCl2等七种化合物中的两种组成.对该溶液进行相关实验,得出以下实验现象和结论:
①用pH试纸测试,溶液的pH为1;
②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没有沉淀生成。
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或结论确定该溶液有可能的组成是:(以下空格可以填满)
  
、 
 、 
 、 
 。
12.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CaCO3、CaCl2、CuSO4、Na2CO3、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无白色沉淀生成,得到无色透明液体.
(2)取(1)所得液体少许,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由此判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  ,可能含有  。
13.某实验废液中可能含有Cl-、CO32-、SO42-、Na+、Mg2+、Fe3+六种离子中的几种。为确定废液中存在的离子,进行了下面实验:
①取少量废液,向废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为取少量废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
③再取少量废液,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
请分析实验后回答:
(1)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_____;
(2)有同学认为实验③可以省略,理由是______。
14.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一种含有四种元素的盐,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原理:A和B反应生成C、D和E三种物质。通过光合作用D和E反应生成F和G,煤气主要成分H在F中燃烧生成E,
I和D反应只生成J,J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G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
(2)A的俗称是_____________;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
(3)I的用途是____________(答1点即可),H在F
中烧的化学程式_________________。
(4)改良后土壤浸出液的酸碱度可用____________测定。
15.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BaCl2、Na2CO3、KCl、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固体取样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固体中一定有     ,一定没有     ,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16.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KNO3、CuCl2、KCl、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验证其成分,做如下实验:
(1)取样加入适量水完全溶解,溶液呈无色;
(2)将(1)所得溶液均分两份,向其中1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无沉淀产生;
(3)向另一份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据此分析:①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


②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17.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NaOH、Na2CO3、K2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I: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固体剩余。
步骤II:取步骤I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再滴入过
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红色逐渐褪去,得到无色溶液。
步骤III:取步骤II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II中溶液的红色褪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关于样品的组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进一步确定样品的组成,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攻关08
文字型型推断题(教师版)
1.
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CuSO4、CaCO3、Na2CO3、KOH的一
种或两种,为了确定该混合物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I: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水,搅拌,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A。
步骤Ⅱ: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过量Mg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沉淀消失,有气泡产生。
(1)步骤Ⅱ中产生的气泡是_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2)根据上述实验推断该混合物的成分,肯定含有的是________
,可能含有的是_________。
(3)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混合物组成,依次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O2
(2)碳酸钠
(3)氢氧化钾
(4)过量氯化钡(氯化钙/硝酸钡/硝酸钙)溶液,酚酞溶液
【解析】步骤I: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水,搅拌,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A,说明没有碳酸钙、硫酸铜;步骤Ⅱ: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过量Mg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沉淀消失,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镁生成碳酸镁沉淀,碳酸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二氧化碳、水;氢氧化钾也能与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氢氧化镁和盐酸能反应生成氯化镁而溶解。(1)步骤Ⅱ中产生的气泡是CO2;(2)根据上述实验推断该混合物的成分,肯定含有的是碳酸钠
,可能含有的是氢氧化钾;(3)为进一步确定混合物组成,先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或氯化钙等)溶液,除尽碳酸钠,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如果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有氢氧化钾,反之,没有氢氧化钾。
2.某工业园区甲、乙两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K+、Cu2+、Fe3+、C1﹣、OH﹣、NO3﹣六
种离子,甲厂含有其中的三种,乙厂含有另外三种,两厂废水的直接排放对当地水质带来广重影响,某课外实践小组对两厂废水进行实地检测,发现甲厂废水呈碱性。
(1)甲厂废水中定含有的离子是  ,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
(2)经课外实践小组多次实验,发现两厂废水按适当比例混合,可将废水中的某些离子转化为沉淀,这些离子分别是  (填离子符号),过滤后的废水中主要含有两种物质  (填化学式),处理后的废水符合排放标准。
【答案】(1)OH﹣、K+;C1﹣、NO3﹣
(2)Cu2+、Fe3+、OH﹣;KCl、KNO3。
【解析】(1)甲厂甲厂废水呈碱性,说明废水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OH﹣、K+,可能含有的离子是。故填:OH﹣、K+;C1﹣、NO3﹣。
(2)将废水中的某些离子转化为沉淀,这些离子分别是Cu2+、Fe3+、OH﹣,这是因为氢氧根离子能和铜离子结合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能和铁离子结合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过滤后的废水中主要含有的两种物质是KCl、KNO3,处理后的废水符合排放标准。
故填:Cu2+、Fe3+、OH﹣;KCl、KNO3。
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KNO3,CuCl2、KC1、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验证其成分,
做如下实验:
(1)取样加入适量水完全溶解,溶液呈无色;
(2)将(1)所得溶液均分两份,向其中1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无沉淀产生;
(3)向另一份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据此分析:①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 
 
或 
 ;②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①KNO3、KC1或
KC1;②KCl+AgNO3=AgCl↓+KNO3
【解析】解:氯化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取样加入适量水完全溶解,溶液呈无色,所以溶液中一定不含氯化铜,将(1)所得溶液均分两份,向其中1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无沉淀产生,所以溶液中一定不含氯化钡,向另一份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钾,题中的现象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硝酸钾,所以①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KNO3、KC1或
KC1;②产生沉淀的反应是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化学方程式为:KCl+AgNO3=AgCl↓+KNO3。故答案为:①KNO3、KC1或
KC1;②KCl+AgNO3=AgCl↓+KNO3。
4.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碳酸钙、硫酸钾、硝酸钠、氯化铁、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到以下结论:
(1)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
(2)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且有气体放出。
从实验可判断出,该粉末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
【答案】碳酸钙、硫酸钾和氯化钡,一定不含有氯化铁。
【解析】(1)中“上层溶液为无色”可推得无“氯化铁”;“白色沉淀”有两种可能:碳酸钙或硫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2)中“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中的“部分溶于”可知既有“碳酸钙”,又有“硫酸钡”;而有硫酸钡时,则一定含有硫酸钾与氯化钡。但整个推断过程中,始终无法确定硝酸钠的存在与否。所以,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钙、硫酸钾和氯化钡,一定不含有氯化铁,可能含有硝酸钠。
5.有一固体物质可能含有硫酸钾、硝酸铵、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现需要对此物质成分进行检测。甲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水,形成无色溶液;乙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放出刺激性气体。
(1)该气体为 
 
(写化学式)。
(2)根据两同学的实验现象可推定此物质的组成是 
 。
【答案】(1)NH3
(2)硫酸钾、硝酸铵
【解析】甲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水,形成无色溶液,说明硫酸钾和氯化钡不能共同存在,因为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得到无色溶液,说明不能有沉淀;乙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钾,因为硫酸钾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放出刺激性气体,说明含有硝酸铵,因为氢氧化钡与硝酸铵反应生成硝酸钡、氨气和水,产生氨气,属于刺激性气味气体。
6.
A~I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与B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该反应在工业上口可用于冶炼金属,A和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D在气体E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B.
(1)固态C的俗名是_________,实验室区分气体A和C的液体试剂为_______________。
(2)E、F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3)A+B—→
C+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D+F→G+H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4)向F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D,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I的稀溶液,有气泡产生,同时生成G,则滤渣的成分是____________,I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答案】
(1).
干冰
(2).
澄清石灰水
(3).
O2
(4).
CuSO4
(5).
4CO+Fe3O4
4CO2+3Fe
(6).
置换反应
(7).
Cu、Fe
(8).
HCl或H2SO4
【解析】A与B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该反应在工业上口可用于冶炼金属,A和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A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D在气体E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B,B是四氧化三铁,D是铁,E是氧气,F是硫酸铜,G是硫酸亚铁,I是盐酸或硫酸。(1).
固态C的俗名是干冰,实验室区分气体A和C的液体试剂为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E、F的化学式分别为O2
、CuSO4。(3)A+B→
C+D的化学方程式为
Fe3O4+4CO高温3Fe+4CO2
,D+F→G+H的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Fe+CuSO4=Cu+FeSO4,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4)向F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D,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I的稀溶液,有气泡产生,同时生成G,则滤渣的成分是Cu和Fe,有气泡产生说明铁与稀溶液反应产生了氢气,铁比铜活泼,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I的化学式为HCl或H2SO4。
7.本题涉及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A~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化合物。
①A溶液和B溶液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但无明显现象;
②c、D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先无明显现象,后产生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③E、F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无明显现象,后生成蓝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注意:每小题都有多种可能,只答出一种可能即可。)
①中化学方程式为:

(2)C、D的化学式:C
、D

(3)③中涉及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答案】
(1)①NaOH
+
HCl
===
NaCl+H2O
(2)C为KOH、D为Na2CO3
(3)
2NaOH+H2SO4===Na2SO4+2H2O、
CuSO4+2NaOH===Cu(OH)2
+
Na2SO4
【解析】解此题的突破口在于反应(2)和(3)中先无明显现象,后产生现象,从②即可推知C和D的混合溶液中有一物质与盐酸先反应后,另一物质再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同理思考③,本题可选答案较多,应先确定C、D、E、F四种物质后,再确定A、B。所以答案为:
(1)①NaOH
+
HCl
===
NaCl+H2O
(2)C为KOH、D为Na2CO3
(3)
2NaOH+H2SO4===Na2SO4+2H2O、
CuSO4+2NaOH===Cu(OH)2
+
Na2SO4
8.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以下是某同学进行实验并观察到的现象:取少量粉末放入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后,试管中有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入足量的稀硝酸后,白色沉淀有部分溶解。由此推断,该包粉末的可能组成是:(1)________;(2)_______;(3)________。
【答案】(1)Na2SO4、BaCl2、CaCO3;(2)Na2SO4、BaCl2、Na2CO3;(3)Na2SO4、BaCl2、CaCO3、Na2CO3。
【解析】此类推断题的解题思路是:通过题中描述的现象,确定某些物质或排除某些物质。由题中现象“试管中有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可知,粉末中可能有不溶固体CaCO3或相互之间反应能生成白色沉淀的物质组合(BaCl2和Na2CO3

BaCl2
和Na2SO4),一定不含硫酸铜;又根据题给信息“滴入足量的稀硝酸后,白色沉淀有部分溶解”可知,此白色沉淀中一定有BaSO4
,还含有CaCO3和BaCO3中的一种或两种,则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BaCl2和Na2SO4,一定不含硫酸铜,可能含有CaCO3和Na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故这包粉末的可能组成是:(1)Na2SO4、BaCl2、CaCO3;(2)Na2SO4、BaCl2、Na2CO3;(3)Na2SO4、BaCl2、CaCO3、Na2CO3。
9.有一种固体混合物,可能由CaCO3、KMnO4、BaCl2、KCl、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现取该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1)将固体混合物投入水中,搅拌后完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2)往此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由上述实验现象可知: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存在的是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是________,不能确定的是________。
【答案】Na2CO3,
CaCO3、KMnO4、BaCl2,
KCl
【解析】(1)步题眼在于“完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即肯定不含CaCO3和KMnO4;还暗含没有沉淀产生,则混合物中不同时有两两反应生成沉淀的“即BaCl2和Na2CO3不共存”;(2)步题眼在于“加入盐酸,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明原混合物中肯定含有Na2CO3进而说明无BaCl2,但不能肯定是否存在KCl,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10.已知甲乙丙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甲分别能与乙,丙反应。
(1)如果甲分别与乙,丙反应,所得溶液溶质不同,但组成元素相同,乙为单质且相对分子质量小于丙,丙为化合物,请写出乙与丙的化学式:乙  ,丙  。
(2)如果乙可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丙,乙与丙的组成中有两种相同的元素,这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且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请写出乙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  ;下列关于甲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甲物质一定是酸或盐
B.甲物质可能是二氧化硫或盐酸.
C.甲物质与乙,丙反应都生成沉淀
D.甲物质与乙,丙反应都没有现象
【答案】(1)Fe;Fe2O3(或Fe(OH)3);(2)Ca(OH)2+Na2CO3═CaCO3↓+2NaOH;A。
【解析】(1)甲分别与乙,丙反应,所得溶液溶质不同,但组成元素相同可知乙和丙应该含有金属元素且该金属具有可变价,因此甲应该是常见的酸,乙是金属单质且能够表现可变价的铁,丙是化合物,可以是+3价铁形成的氧化铁或氢氧化铁,分别反应产生氯化亚铁和氯化铁;故乙是Fe;丙是Fe2O3(或Fe(OH)3);
(2)乙可转化为丙,乙与丙的组成中有两种相同的元素,这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可知氢氧根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1:1,因此乙和丙应该是碱;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的常见的碱是氢氧化钠,因此乙可以是氢氧化钙;而乙可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丙,因此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A、通过两个推断可知(1)中甲是盐酸,(2)中甲是碳酸钠等盐,即甲物质一定是酸或盐,故A的说法正确;
B、甲是二氧化硫带入各项不成立,故B说法不正确;
C、若甲是碳酸钠,不能和丙氢氧化钠反应,故C说法错误;
D、若甲是碳酸钠,能够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沉淀,故D说法错误;
故选择A.
故答案为:(1)Fe;Fe2O3(或Fe(OH)3);(2)Ca(OH)2+Na2CO3═CaCO3↓+2NaOH;A.
11.有一无色溶液,已知其溶质是由H2SO4、BaCl2、CuSO4、Na2CO3、KCl、HCl、MgCl2等七种化合物中的两种组成.对该溶液进行相关实验,得出以下实验现象和结论:
①用pH试纸测试,溶液的pH为1;
②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没有沉淀生成。
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或结论确定该溶液有可能的组成是:(以下空格可以填满)
  、  、  、  。
【答案】H2SO4、HCl;BaCl2、HCl;KCl、HCl;H2SO4、KCl
【解析】根据溶液为无色溶液,可判断溶液中不含CuSO4;根据测得溶液的pH=1,溶液呈酸性,可判断溶液中一定含有H2SO4、HCl中的一种或两种,酸性溶液中一定不含Na2CO3;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没有沉淀生成,溶液中一定没有MgCl2.综合以上分析,溶液可能由H2SO4、BaCl2、KCl、HCl中的两种物质组成,故溶液的可能组成有以下四种
H2SO4、HCl;BaCl2、HCl;KCl、HCl;H2SO4、KCl.
故答案为:H2SO4、HCl;BaCl2、HCl;KCl、HCl;H2SO4、KCl.
12.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CaCO3、CaCl2、CuSO4、Na2CO3、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无白色沉淀生成,得到无色透明液体.
(2)取(1)所得液体少许,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由此判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  ,可能含有  。
【答案】氯化钙;硫酸铜、碳酸钠、碳酸钙;硝酸钾
【解析】(1)依据碳酸钙不溶于水,硫酸铜溶于水会得到蓝色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的白色沉淀,所以由取少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无白色沉淀生成,得到无色透明液体,可知固体中一定不会存在碳酸钙、硫酸铜以及氯化钙和碳酸钠不能共存的结论;
(2)氯化钙与硝酸银反应会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氯化银沉淀,所以由取(1)所得液体少许,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固体中一定存在氯化钙,一定不会存在碳酸钠;
由以上分析可知固体知一定含有氯化钙,一定不含硫酸铜、碳酸钠、碳酸钙,而是否含有硝酸钾无法确定;故答案为:氯化钙;硫酸铜、碳酸钠、碳酸钙;硝酸钾。
13.某实验废液中可能含有Cl-、CO32-、SO42-、Na+、Mg2+、Fe3+六种离子中的几种。为确定废液中存在的离子,进行了下面实验:
①取少量废液,向废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为取少量废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
③再取少量废液,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
请分析实验后回答:
(1)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_____;
(2)有同学认为实验③可以省略,理由是______。
【答案】Mg2+和Cl-
?
Na+
?
步骤②向废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SO42-和CO32-,故溶液中一定含有Cl-
【解析】①取少量废液,向废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Mg2+,不含Fe3+;
②另取少量废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SO42-和CO32-;
③再取少量废液,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说明溶液中含有Cl-。
(1)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Mg2+和Cl-,可能含有Na+;
(2)溶液对外是不显电性的,步骤②向废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SO42-和CO32-,故溶液中一定含有Cl-。
故答案为:
(1)Mg2+和Cl-Na+;
(2)步骤②向废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SO42-和CO32-,故溶液中一定含有Cl-。
14.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一种含有四种元素的盐,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原理:A和B反应生成C、D和E三种物质。通过光合作用D和E反应生成F和G,煤气主要成分H在F中燃烧生成E,
I和D反应只生成J,J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G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
(2)A的俗称是_____________;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
(3)I的用途是____________(答1点即可),H在F
中烧的化学程式_________________。
(4)改良后土壤浸出液的酸碱度可用____________测定。
【答案】(1)
C6H12O
C
(2)小苏打
NaHCO3+HCl=NaCl+CO2↑+H2O
复分解反应
(3)食品干燥剂
2CO+O2点燃2CO2
(4)pH试纸
【解析】A是一种含有四种元素的盐,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应为小苏打,
胃酸中的酸主要是盐酸,二者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和氧气,确定D和E是水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F和
G是葡萄糖和氧气中的一种,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F是氧气,则G是葡萄糖,E是二氧化碳;J能改良酸性土壤,应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氧化钙和水反应制取的,故I为氧化钙,D为水。
15.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BaCl2、Na2CO3、KCl、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固体取样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固体中一定有     ,一定没有     ,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Na2CO3
CuSO4和BaCl2
Na2CO3+2HCl=2NaCl+CO2↑+H2O
【解析】将固体取样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证明固体中不含硫酸铜,因为硫酸铜溶于水,溶液呈蓝色;取该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从而证明原固体中含有碳酸钠,因为碳酸钠遇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有气泡产生;原固体中含有碳酸钠,可知一定不含氯化钡,因为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钡沉淀,而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由此确定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氯化钡;继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16.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KNO3、CuCl2、KCl、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验证其成分,做如下实验:
(1)取样加入适量水完全溶解,溶液呈无色;
(2)将(1)所得溶液均分两份,向其中1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无沉淀产生;
(3)向另一份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据此分析:①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


②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①KCl或KCl、KNO3(4分);②KCl
+
AgNO3
KNO3
+
AgCl↓(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盐的性质运用及物质成分的推断;①假设所给物质全有,后按题中实验步骤挨个分析作答;②从题中第(3)步分析作答。①从(1)加入适量水完全溶解,溶液呈无色;由于CuCl2溶液呈蓝色,则可推出白色粉末中不含CuCl2;从(2)中知溶液中滴加硫酸钠溶液,无沉淀产生;由于硫酸钠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则推出白色粉末中不含BaCl2;从(3)中向另一份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由于K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银沉淀,则可推出白色粉末中含KCl;从上述3步中无法判断KNO3的有无,所以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KCl或KCl、KNO3;②从题知第(3)中K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银沉淀,其化学方程式为:KCl
+
AgNO3
KNO3
+
AgCl↓,故填:KCl
+
AgNO3
KNO3
+
AgCl↓。
17.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NaOH、Na2CO3、K2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I: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固体剩余。
步骤II:取步骤I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再滴入过
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红色逐渐褪去,得到无色溶液。
步骤III:取步骤II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II中溶液的红色褪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关于样品的组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进一步确定样品的组成,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aOH+HCl=NaCl+H2O
(2)该样品中一定含有BaCl2和NaOH,至少含有Na2CO3和K2SO4其中一种。
(3)取少量步骤
I
所得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若固体不溶解,则样品中含
K2SO4;若固体完全溶解,则样品中含
Na2CO3;若部分溶解,则样品中含Na2CO3和K2SO4
【解析】根据溶于足量的水,有固体剩余,则原物质中有不溶于水的物质或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物质,再根据清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溶液显碱性,滴入过量盐酸,无气泡产生,则判断清液中无碳酸钠,再根据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1)取步骤I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其中可能有氢氧化钠或碳酸钠,再滴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没有碳酸钠,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红色逐渐褪去,得到无色溶液,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故填:NaOH+HCl=NaCl+H2O;
(2)由(1)可知,样品中有氢氧化钠,步骤I: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固体剩余,分析所给物质,其中碳酸钠与氯化钡,硫酸钾与氯化钡反应会生成沉淀,肯定有氯化钡,可能有碳酸钠、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所以样品的组成为一定含有BaCl2和NaOH,至少含有Na2CO3和K2SO4其中一种,故填:该样品中一定含有BaCl2和NaOH,至少含有Na2CO3和K2SO4其中一种;
(3)若要进一步确定样品的组成,即确定碳酸钠和硫酸钾的存在,需进行的实验是取少量步骤
I
所得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若固体不溶解,则样品中含
K2SO4;若固体完全溶解,则样品中含
Na2CO3;若部分溶解,则样品中含Na2CO3和K2SO4,故填:取少量步骤
I
所得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若固体不溶解,则样品中含
K2SO4;若固体完全溶解,则样品中含
Na2CO3;若部分溶解,则样品中含Na2CO3和K2SO4。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