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攻关09计算式型推断题(教师版)1.科学家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减少CO2的排放,或将CO2转化为有用的物质。其中一种途径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并将CO2储存或利用,反应流程如图所示。(1)反应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2)上述反应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3)若反应分离室中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100千克。求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CaCO3的质量_____________(要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答案】(1).过滤(2).NaOH和CaO(3).10kg【解析】(1)反应分离室中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故是过滤;(2)该反应流程中可循环再利用的是NaOH和CaO;(3)100千克10.6%的Na2CO3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0kg=10.6kg,设可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xCa(OH)2+Na2CO3=2NaOH+CaCO3↓10610010.6kgx=,解得x=10kg。2.工业上用闪锌矿(主要含ZnS,还含PbS等杂质)制备锌的流程如图1(部分产物略去):(1)X的化学式是 ,图1中用过量空气的目的是 。(2)①~④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3)Zn (填“能”或“不能”)与PbCl2溶被反应。(4)写出反应③中生成ZnO的化学方程式 。(5)结合下表数据设计:从粗锌中分离出纯锌的方案是 。物质ZnPbC沸点℃90717494827(6)反应②中固体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图示如图,计算产生Y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答案】(1)CO2;使焦炭完全反应;(2)①②;(3)能;(4)2ZnS+3O2高温2ZnO+2SO2;(5)将粗锌放在一容器中,保持温度907﹣1749;收集的锌蒸汽,冷却后可得纯净的锌;(6)设生成Y的质量为xC+CO2高温2CO125630gxx=140g答:产生Y的质量为140g。【解析】(1)焦炭在氧气充足时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图1中用过量空气是为了保证让碳完全反应,故填:CO2;使焦炭完全反应;(2)反应①是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反应②是碳和二氧化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反应③是硫化锌与氧气高温反应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硫,不是化合反应,反应④是氧化锌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锌和二氧化碳,不是化合反应,故填:①②;(3)锌的活动性强于铅,故锌能与氯化铅溶液反应,故填:能;(4)反应③中硫化锌与氧气高温反应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硫,故填:2ZnS+3O2高温2ZnO+2SO2;(5)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锌的沸点比铅低,故可以将粗锌放在一容器中,保持温度907﹣1749℃,收集的锌蒸汽,冷却后可得纯净的锌,故填:将粗锌放在一容器中,保持温度907﹣1749;收集的锌蒸汽,冷却后可得纯净的锌;(6)设生成Y的质量为xC+CO2高温2CO125630gxx=140g答:产生Y的质量为140g。3.如图Ⅰ中A、B、C、D、E为中学常见物质,其中A为含钠元素的化合物,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E溶液为无色,它们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Ⅰ所示。小玉同学测得D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pH为2,向适量该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并测得溶液的pH随加入碳酸钠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Ⅱ所示(此处的A、B、C、D均为曲线上的点),请回答下列问题:请填写下列空白(1).填写图Ⅰ中A、C的化学式,A:______C:______;(2).图Ⅱ中,A点处溶液中含有的主要离子有______(写离子符号);(3).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答案】(1).Na2CO3(2).Ca(OH)2(3).、、(4).Na2CO3+CaCl2==CaCO3↓+2NaCl。【解析】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则D是碳酸钙;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B是氧化钙,因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因此分别是碳酸钠、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氢氧化钠;(1).图Ⅰ中A、C的化学式,A是Na2CO3,C是Ca(OH)2。(2)图Ⅱ中,A点处溶液pH小于7,显酸性,因此溶液中含有盐酸和氯化钙,含有的主要离子有、、。(3)BC段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Cl2==CaCO3↓+2NaCl。4.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稳定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表示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一:(1)若A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2)若B的俗名是苏打,固体C易潮解,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3)在(1)、(2)中,D的物质类别是,上述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问题二:工业上,冶炼冶炼。1732t含铁97%的生铁,需要含杂质10%的磁铁矿石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答案】问题一(1)3Fe+2O2点燃Fe3O4(2)Na2CO3+Ca(OH)2=CaCO3+2NaOH(3)酸分解反应问题二:设需要含杂质10%的磁铁矿石的质量为x则:x×(1-10%)×=1732t×97%x=2577.8t答:需要含杂质10%的磁铁矿石的质量是2577.8t。【解析】(1)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生成四氧化三铁的反应是铁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物是铁和氧气,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所以方程式是3Fe+2O2点燃Fe3O4;(2)B的俗名是苏打是碳酸钠,固体C易潮解,且碳酸钠能制取C,所以C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水分潮解,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所以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3)在(1)中A是四氧化三铁,B是铁,C是铁的盐,D可以是酸;在(2)中B是碳酸钠,C是氢氧化钠,D和B反应,所以D可以是酸;铁丝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化合反应,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是置换反应,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没有涉及到分解反应。5.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硝酸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为了研究该混合物的成分,某同学按下列流程进行了实验(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根据流程图回答问题: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3)该同学为了进一步确定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取样品20.9g(其中含钠元素质量为6.9g),按上述流程图进行实验,产生11.65g白色沉淀A,产生2.2g气体W。通过计算,确定该混合物中还含有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其质量为______g。【答案】(1)CO2+Ca(OH)2=CaCO3↓+H2OAgNO3+NaCl=AgCl↓+NaNO3(2)Na2CO3Na2SO4(3)NaNO38.5【解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为碳酸钠;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和氯化银;根据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质量计算生成物质量。由题意可知,取固体粉末溶于足量水,得到溶液,加入适量稀盐酸得气体W,W与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B,则W为二氧化碳,B为碳酸钙,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加入适量氯化钡,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则A一定是硫酸钡,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钠;加入硝酸银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C。则C一定是氯化银。溶液中含有氯化钠,但是之前加入的稀盐酸和碳酸钠产生氯化钠,所以不能推断原混合物中含有氯化钠。根据BaCl2+Na2SO4=BaSO4↓+2NaCl,由11.65g白色沉淀A,可计算得出硫酸钠质量为7.1g,含钠元素质量为2.3g;由Na2CO3+2HCl=2NaCl+CO2↑+H2O产生2.2g气体W,可计算得出碳酸钠质量为5.3g,含钠元素质量为2.3g,20.9g-7.1g-5.3g=8.5g,若8.5克固体为硝酸钠,所含钠元素质量为2.3g,符合混合物含钠元素质量为6.9g,则混合物中还含有8.5g硝酸钠。(1)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AgNO3+NaCl=AgCl↓+NaNO3(2)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Na2CO3Na2SO4。(3)该混合物中还含有的物质是8.5gNaNO3。6.实验室内有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含有的杂质可能是氯化铜、氯化钠、硝酸钾、硝酸钙、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1)取少许该粉末,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只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杂质一定不含____________________。(2)取(1)中无色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杂质一定含有____________。(3)另称取14.9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28.7g白色沉淀,则杂质还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以上三个实验还不能确定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uCl2(氯化铜)(2)Na2CO3(碳酸钠)(3)NaC1(氯化钠)KNO3(硝酸钾)【解析】(1)取少许该粉末,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只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杂质一定不含氯化铜,否则溶液为蓝色,也不能同时含有硝酸钙和碳酸钠,二者会反应生成沉淀;(2)取(1)中无色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杂质一定含有碳酸钠,故一定无硝酸钙;(3)另称取14.9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为氯化银,根据沉淀的质量KCl--------AgCl74.5143.5X28.7gX=14.9g因为粉末中一定有碳酸钠,故粉末中氯化钾不到14.9g,因此含有相同质量的物质产生沉淀质量更大的氯化钠;但是故确定粉末中一定有氯化钾、氯化钠、碳酸钠,无氯化铜、硝酸钙,无法确定是否有硝酸钾。7.A~G七种物质之间具有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已知:A是一种含铁的矿石的主要成分,其中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B中铁的质量分数为70%;C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它是形成酸雨的物质之一;F可溶于G的稀溶液并产生气体,该气体是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理想燃料。请回答下列问题:①A的化学式为______?,?已知A转化为B时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A中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②B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③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④B与G的稀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FeS2-1(2).Fe2O3+3CO2Fe+3CO2(3).SO2+H2O=H2SO3(4).Fe2O3+3H2SO4=Fe2(SO4)3+3H2O【解析】根据题中信息“C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它是形成酸雨的物质之一”可得出C是SO2,由C溶于水生成D,SO2+H2O=H2SO3,可得出D是H2SO3;由D和氧气反应生成G,2H2SO3+O2=2H2SO4,可推出G是H2SO4;根据A是含铁的矿石的成分和C是SO2可推出A中含Fe和S两种元素,根据“A中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可推出A的化学式为FeS2,根据B中铁的质量分数为70%,验证正好是三氧化二铁,在Fe2O3中铁的化合价为+3,所以在FeS2中铁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知S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B在高温下和CO反应将铁还原为单质,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所以B和G反应,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铜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但长期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会锈蚀生成“铜绿”[化学式:Cu2(OH)2CO3]。某科研小组为探究铜绿生成的条件,并从已部分锈蚀的废铜屑中回收铜(假设不含其它杂质),实验设计如下:证明生成铜绿的条件除存在O2和H2O外,还必须有CO2。为“证明必须有CO2”需要进行以上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填实验编号)。(2)利用已部分锈蚀的废铜屑按照以下实验方案回收铜。①已知铜绿受热分解为固体A、CO2和H2O,则步骤I中发生的反应类有__________________。②步骤Ⅱ中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步骤Ⅱ所得铜中含有少量Cu2O,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④若用CO还原16.0gCuO得到Cu和Cu2O混合物的质量为ag,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答案】(1)甲和丁(2)①分解反应、化合反应②CuO+CO?Cu+CO2③反应温度不够高④12.8g<a<14.4g【解析】(1)证明生成铜绿的条件除存在O2和H2O外,还必须有CO2,需要进行实验甲和丁,即控制变量二氧化碳。①铜绿受热分解为固体A、CO2和H2O属于分解反应,铜和空气中的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是化合反应,则步骤Ⅰ中发生的反应类型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②步骤Ⅱ中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uO+CO?Cu+CO2。③若步骤Ⅱ所得铜中含有少量Cu2O,可能的原因是反应温度不够高。④用CO还原16.0gCuO得到Cu和Cu2O混合物的质量为ag,设得到全部为铜的质量为x。CuO+CO?Cu+CO2806416gxx=12.8g设得到全部为氧化亚铜的质量为y。2CuO+CO?Cu2O+CO216014416gyy=14.4g故12.8g<a<14.4g。9.如图,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转化关系(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忽略):已知B是黑色固体、相对分子质量为80,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份.请回答下列问题:(1)B是 E是 (均填化学式)。(2)A→C的化学方程式为 .E→D的化学方程式为 .B→A属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已知:Cu2O是红色固体,难溶入水,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u2O+H2SO4═Cu+CuSO4+H2O,若B→A属置换反应,在发生置换过程可能发生副反应产生Cu2O,产物为红色固体,其产物组合可能有 种.小思同学称取14.4g产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得到8.6g固体,则产物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答案】(1)CuO;CH4;(2)2H2O通电2H2↑+O2↑;CH4+2O2点燃CO2+2H2O;CuO+H2SO4=CuSO4+H2O;(3)三;CuO、Cu2O;【解析】已知B是黑色固体、相对分子质量为80,从所学的黑色固体主要有碳、氧化铜、二氧化锰等,而这些物质中相对分子质量为80的只有氧化铜,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所以E是甲烷,A通电能够分解,则A是水,B能够由C制得且C是水的分解产物,所以C是氧气,D是甲烷反应的产物,所以D是二氧化碳(可由甲烷的燃烧制得也可由碳和氧气反应制得);(1)由分析知B是CuO,E是CH4;(2)A→C是水的电解过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E→D是甲烷燃烧的过程,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B→A属复分解反应时生成水,则该反应是氧化铜和稀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可以是CuO+H2SO4=CuSO4+H2O;(3)若B→A属置换反应,则该反应可能是氢气和氧化铜的反应,产物的固体是红色的铜,由于在发生置换过程可能发生副反应产生Cu2O,产物为红色固体,所以产物的固体可能是铜或氧化亚铜或两者的混合物,故其产物组合可能有三种,由于氧化铜和硫酸反应后固体能够完全溶解,所以小思同学称取14.4g产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得到8.6g固体能说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氧化亚铜,假设14.4g固体全部是氧化亚铜,则设该反应生成铜的质量是xCu2O+H2SO4═Cu+CuSO4+H2O1446414.4gxx=6.4g由生成的固体质量是8.6g可知该产物中一定含有铜和氧化亚铜两种;故答案为:(1)CuO;CH4;(2)2H2O通电2H2↑+O2↑;CH4+2O2点燃CO2+2H2O;CuO+H2SO4=CuSO4+H2O;(3)三;CuO、Cu2O。10.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D、F均为单质,其中D是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B是一种氧化物,C是一种常见的酸,E(相对分子质量为160)的水溶液呈蓝色,它们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1)B的化学式:___________。(2)A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图中所涉及到的反应中,与③同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1)CuO(2)作燃料(3)Fe+CuSO4=Cu+FeSO4①【解析】D是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D为铁;E(相对分子质量为160)的水溶液呈蓝色,E为硫酸铜,铁与硫酸铜反应可生成铜和硫酸亚铁;F为单质,所以F是铜。B是一种氧化物,可生成E硫酸铜,C是一种酸,所以B是氧化铜,C是硫酸;由B氧化铜可制得F铜,可以考虑A是氢气;水电解可得氢气,所以G是水。即:A氢气;B氧化铜;C硫酸;D铁;E硫酸铜;F铜;G水。(1)B的化学式为CuO;(2)氢气在生产生活中可作燃料,可用于还原金属单质;(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图中所涉及到的反应中,与③同属于置换反应的是①H2+CuOΔCu+H2O1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它们分别属于其中的四类物质。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和反应物条件已经省略)。已知:A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其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F为一种红色固体;D、F属于同一类物质,C、E属于同一类物质。请回答:(1)C与D反应的基本类型为。(2)A的化学式为。(3)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1)置换反应(2)H2SO4(3)H2SO4+Cu(OH)2=CuSO4+2H2O或CuO+H2SO4=CuSO4+H2O【解析】根据F物质为红色固体,可以推断出F为金属Cu,D与F属于同类物质,则属于单质,又因为A元素由三种物质组成,且其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可以推断A为硫酸,则C为盐,所以B可以猜想为氢氧化铜或氧化铜,则D为可以置换出金属铜的金属。所以(1)C与D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2)A的化学式为H2SO4;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Cu(OH)2=CuSO4+2H2O或CuO+H2SO4=CuSO4+H2O。12.潍坊市继续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集中供水覆盖人口已达到90%以上.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杀毒,用明矾、氯化铁等凝剂净化水.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FeCl3?6H2O)的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流程中需用30%的盐酸“酸溶”焙烧后的残渣(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二氧化硫能形成酸雨,危害环境.常用下列方法除去;方法1.将含二氧化硫的废气通入氨水中吸收二氧化硫.氨水的PH 7(填写“大于”“等于”或“小于”).方法2.将含有二氧化硫的废气通入石灰石悬浊液中,在空气作用下生成硫酸钙和二氧化碳,从而除去二氧化硫.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自来水厂通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通电2NaOH+Cl2↑+H2↑.现需要71t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理论上需要含杂质10%的粗盐多少吨?同时生成烧碱多少吨?【答案】(1)Fe2O3+6HCl=2FeCl3+3H2O;(2)PH大于7;2CaCO3+2SO2+O2=2CaSO4+2CO2;(3)需要含杂质10%的粗盐是130吨,同时生成烧碱80吨。【解析】(1)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铁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2)方法1,氨水是一种常见的碱,溶液的PH大于7;方法2: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氧气反应生成了硫酸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是:2CaCO3+2SO2+O2=2CaSO4+2CO2;(3)设电解的氯化钠的质量x,生成烧碱的质量为y2NaCl+2H2O通电2NaOH+H2↑+Cl2↑.1178071xy71t解得:x=117ty=80t需要含杂质10%的粗盐的质量为=130t故答为:(1)Fe2O3+6HCl=2FeCl3+3H2O;(2)方法1,大于;方法2:2CaCO3+2SO2+O2=2CaSO4+2CO2;(3)需要含杂质10%的粗盐是130吨,同时生成烧碱80吨。13.已知:SiO2不与稀盐酸反应。牙膏中的摩擦剂约占牙膏成分的50%,主要用于增强牙膏对牙齿的摩擦和去污,牙膏摩擦剂一般由CaHPO4、CaCO3、Al(OH)3、Si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牙膏中只有摩擦剂不溶于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几种物质中属于盐的是CaCO3和 (填化学式);Al(OH)3的名称是 。(2)已知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CaCO3、Al(OH)3和SiO2中的一种或两种,将适量的牙膏溶于水,静置后过滤,向滤渣中加人足量稀盐酸,没有观察到气泡,且有不溶物,则该牙膏中一定不含 ,一定含 。(3)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略去)测定另一品牌牙膏中碳酸钙的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①装置B中仪器X的名称是 。②装置A中滴加盐酸反应完全后,打开活塞K缓缓通入N2,其作用是 。③准确称取5.0g牙膏样品进行实验,测得B中沉淀质量为1.2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1)CaHPO4氢氧化铝(2)CaCO3SiO2(3)①烧杯②将A中残留的CO2气体全部排到B中③24%【解析】(1)几种物质中属于盐的是CaCO3和CaHPO4,Al(OH)3的名称是氢氧化铝。(2)将适量的牙膏溶于水,静置后过滤,向滤渣中加人足量稀盐酸,没有观察到气泡,则该牙膏中一定不含碳酸钙,且有不溶物,则一定含SiO2。(3)①装置B中仪器X的名称是烧杯。②装置A中滴加盐酸反应完全后,打开活塞K缓缓通入N2,其作用是将A中残留的CO2气体全部排到B中,使实验结果更准确。③设牙膏中碳酸钙质量为x,由CaCO3+2HCl═CaCl2+H2O+CO2↑,Ca(OH)2+CO2═CaCO3↓+H2O可知,CaCO3~CO2~CaCO3↓,CaCO3~CO2~CaCO3↓,100100x1.2g=,x=1.2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24%。14.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反应前氧化铁和碳粉的质量分别为32克和1.2克,反应后得到气体A和28.8克黑色固体B。(1)白色沉淀的质量为g;(2)推断黑色固体B的化学式。(要求写出推断过程)【答案】(1)10克(2)FeO【解析】(1)二氧化碳的质量=32克+1.2克-28.8克=4.4克,设生成白色沉淀xCO2+Ca(OH)2=CaCO3↓+H2O44?????1004.4克???x??????x=10克?(2)方法一:根据现象判断黑色固体没有铁和碳铁元素的质量=32克×=22.4克氧元素的质量=28.8克-22.4克=6.4克若固体B的化学式为FexOy,则X:Y=22.4克/56:6.4克/16=1:1∴固体B的化学式为:FeO??方法二:根据现象判断黑色固体没有铁和碳设化学式为FexOyxFe2O3-------------?2FexOy160x??????????2M32克???????28.8克M=72x????M是72的倍数FeO的分子量为:72??Fe3O4的分子量为:232∴固体B的化学式为:FeO??方法三:假设生成FeO,那方程式:3C+2Fe2O3高温4Fe+3CO2↑,可设32克氧化铁要完全反应需要的碳粉质量为y3C+2Fe2O3高温4Fe+3CO2↑12320Y32克12:320=y:32克∴y=1.2克=1.2克所以是按这个反应进行,故黑色固体B的化学式FeO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攻关09计算式型推断题(学生版)1.科学家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减少CO2的排放,或将CO2转化为有用的物质。其中一种途径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并将CO2储存或利用,反应流程如图所示。(1)反应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2)上述反应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3)若反应分离室中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100千克。求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CaCO3的质量_____________(要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2.工业上用闪锌矿(主要含ZnS,还含PbS等杂质)制备锌的流程如图1(部分产物略去):(1)X的化学式是 ,图1中用过量空气的目的是 。(2)①~④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3)Zn (填“能”或“不能”)与PbCl2溶被反应。(4)写出反应③中生成ZnO的化学方程式 。(5)结合下表数据设计:从粗锌中分离出纯锌的方案是 。物质ZnPbC沸点℃90717494827(6)反应②中固体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图示如图,计算产生Y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3.如图Ⅰ中A、B、C、D、E为中学常见物质,其中A为含钠元素的化合物,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E溶液为无色,它们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Ⅰ所示。小玉同学测得D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pH为2,向适量该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并测得溶液的pH随加入碳酸钠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Ⅱ所示此处的A、B、C、D均为曲线上的点,请回答下列问题:请填写下列空白填写图Ⅰ中A、C的化学式,A:______C:______;图Ⅱ中,A点处溶液中含有的主要离子有______写离子符号;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4.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稳定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表示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一:(1)若A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2)若B的俗名是苏打,固体C易潮解,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3)在(1)、(2)中,D的物质类别是,上述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问题二:工业上,冶炼冶炼。1732t含铁97%的生铁,需要含杂质10%的磁铁矿石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5.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硝酸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为了研究该混合物的成分,某同学按下列流程进行了实验(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根据流程图回答问题: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3)该同学为了进一步确定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取样品20.9g(其中含钠元素质量为6.9g),按上述流程图进行实验,产生11.65g白色沉淀A,产生2.2g气体W。通过计算,确定该混合物中还含有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其质量为______g。6.实验室内有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含有的杂质可能是氯化铜、氯化钠、硝酸钾、硝酸钙、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1)取少许该粉末,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只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杂质一定不含____________________.(2)取(1)中无色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杂质一定含有____________。(3)另称取14.9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28.7g白色沉淀,则杂质还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以上三个实验还不能确定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__________。7.A~G七种物质之间具有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已知:A是一种含铁的矿石的主要成分,其中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B中铁的质量分数为70%;C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它是形成酸雨的物质之一;F可溶于G的稀溶液并产生气体,该气体是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理想燃料。请回答下列问题:①A的化学式为______?,?已知A转化为B时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A中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②B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③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④B与G的稀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8.铜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但长期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会锈蚀生成“铜绿”[化学式:Cu2(OH)2CO3]。某科研小组为探究铜绿生成的条件,并从已部分锈蚀的废铜屑中回收铜(假设不含其它杂质),实验设计如下:证明生成铜绿的条件除存在O2和H2O外,还必须有CO2。为“证明必须有CO2”需要进行以上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填实验编号)。(2)利用已部分锈蚀的废铜屑按照以下实验方案回收铜。①已知铜绿受热分解为固体A、CO2和H2O,则步骤I中发生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②步骤Ⅱ中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步骤Ⅱ所得铜中含有少量Cu2O,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④若用CO还原16.0gCuO得到Cu和Cu2O混合物的质量为ag,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9.如图,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转化关系(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忽略):已知B是黑色固体、相对分子质量为80,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份.请回答下列问题:(1)B是 E是 (均填化学式)。(2)A→C的化学方程式为 .E→D的化学方程式为 .B→A属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已知:Cu2O是红色固体,难溶入水,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u2O+H2SO4═Cu+CuSO4+H2O,若B→A属置换反应,在发生置换过程可能发生副反应产生Cu2O,产物为红色固体,其产物组合可能有 种.小思同学称取14.4g产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得到8.6g固体,则产物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10.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D、F均为单质,其中D是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B是一种氧化物,C是一种常见的酸,E(相对分子质量为160)的水溶液呈蓝色,它们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1)B的化学式:___________。(2)A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图中所涉及到的反应中,与③同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1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它们分别属于其中的四类物质。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和反应物条件已经省略)。已知:A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其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F为一种红色固体;D、F属于同一类物质,C、E属于同一类物质。请回答:(1)C与D反应的基本类型为。(2)A的化学式为。(3)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2.潍坊市继续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集中供水覆盖人口已达到90%以上.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杀毒,用明矾、氯化铁等凝剂净化水.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FeCl3?6H2O)的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流程中需用30%的盐酸“酸溶”焙烧后的残渣(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二氧化硫能形成酸雨,危害环境.常用下列方法除去;方法1.将含二氧化硫的废气通入氨水中吸收二氧化硫.氨水的PH 7(填写“大于”“等于”或“小于”).方法2.将含有二氧化硫的废气通入石灰石悬浊液中,在空气作用下生成硫酸钙和二氧化碳,从而除去二氧化硫.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自来水厂通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通电2NaOH+Cl2↑+H2↑.现需要71t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理论上需要含杂质10%的粗盐多少吨?同时生成烧碱多少吨?13.已知:SiO2不与稀盐酸反应。牙膏中的摩擦剂约占牙膏成分的50%,主要用于增强牙膏对牙齿的摩擦和去污,牙膏摩擦剂一般由CaHPO4、CaCO3、Al(OH)3、Si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牙膏中只有摩擦剂不溶于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几种物质中属于盐的是CaCO3和 (填化学式);Al(OH)3的名称是 。(2)已知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CaCO3、Al(OH)3和SiO2中的一种或两种,将适量的牙膏溶于水,静置后过滤,向滤渣中加人足量稀盐酸,没有观察到气泡,且有不溶物,则该牙膏中一定不含 ,一定含 。(3)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略去)测定另一品牌牙膏中碳酸钙的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①装置B中仪器X的名称是 。②装置A中滴加盐酸反应完全后,打开活塞K缓缓通入N2,其作用是 。③准确称取5.0g牙膏样品进行实验,测得B中沉淀质量为1.2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4.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反应前氧化铁和碳粉的质量分别为32克和1.2克,反应后得到气体A和28.8克黑色固体B。(1)白色沉淀的质量为g;(2)推断黑色固体B的化学式。(要求写出推断过程)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攻关09计算式型推断题(学生版).doc 攻关09计算式型推断题(教师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