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1燃烧和灭火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过程与方法】1、通过控制变量的几组对比实验探讨燃烧的条件。2、调查火灾事故,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内容的探究,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2、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3、通过讨论交流防范火灾与爆炸的措施,形成“防火防爆、人人有责”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的条件实验设计三、教学过程【课前练习】见课件【新课学习】一、燃烧的条件教师演示实验7—1,让学生观察现象。现象:图一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图二中白磷燃烧。【思考与讨论】(1)为什么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铜片上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燃烧的最低温度(40℃),而红磷没有达到其燃烧的最低温度(240℃)。(2)热水(80℃)中的白磷为什么通入空气后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虽然达到了燃烧的最低温度,但隔绝了空气不燃烧,通入空气后则能燃烧。【小结】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需要的条件:①要有可燃物②要有氧气(与空气接触)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思考与讨论】①你能给燃烧下一定义吗?燃烧一般指的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②缓慢氧化是燃烧吗?自燃是怎么形成的?缓慢氧化不是燃烧,因为缓慢氧化速度慢不发光不剧烈。自燃是由缓慢氧化放热后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引起的。燃烧与缓慢氧化的相同与不同点:相同点二者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不同点燃烧发光,剧烈;缓慢氧化不发光,不剧烈。③将点燃的镁条伸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也能发生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这是燃烧吗?(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是燃烧。即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反应。凡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叫燃烧。如:H2+Cl2===2HCl④易燃金属着火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吗?不能。因为许多金属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金属着火应用沙子灭火。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讨论】填写下表中的灭火方法和灭火原因。灭火事例灭火方法灭火原因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隔绝空气?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酒精洒出着火?湿抹布扑灭?降温并隔绝空气?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温并隔绝空气?煤气着火?关闭阀门?隔离可燃物?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隔离可燃物【归纳】1、灭火的原理①隔离(或清除)可燃物②隔绝空气(氧气)任意做到一个措施就可以灭火③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探究灭火原理】探究实验1:如图所示,三支烧杯中放有燃着的蜡烛,第一支烧杯倒扣,第二支正放,第三支烧杯中放有碳酸钠固体,向第三支烧杯中例入稀盐酸,观察现象,将现象填入表中。?现象分析Ⅰ?慢慢熄灭氧气慢慢减少,CC2慢慢增多Ⅱ?不熄灭与空气一直接触,氧气浓度不变。Ⅲ?熄灭?生成了大量CO2,CO2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隔绝了空气。探究实验2:灭火器的设计原理。利用不同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CO2,再利用二氧化碳灭火。现象:喷出大量CO2和水。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CO2↑+H2O你学了灭火原理后能设计简单的灭火器吗?2、灭火器的设计思路(1)一大一小二个反应容器(2)两种能生成CO2的化学物质(一种是酸,另一种为碳酸盐)(3)使用前将二种物质分开放在不同容器中。(4)操作时能方便将二种物质混合。教师简介灭火器种类①泡沫灭火器②干粉灭火器③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3、防火安全教育:【提问】遇到火灾你如何自救和逃生?阅读教材P231内容并小结:(1)不要慌张,要沉着应对(2)选择适合的方法和灭火器将火扑来(3)报警(119)(4)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道阅读教材P132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爆炸?什么是爆炸极限?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引起爆炸的范围叫爆炸极限。如氢气的爆炸极限为4.0%—74.2%,即含量少于4.0%,大于74.2%时不会爆炸。(2)可燃性气体遇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固体粉末遇火也可能会发生爆炸吗?教师播放《面粉爆炸实验》视频【归纳】爆炸的条件是:A、有限的空间B、可燃物C、助燃物D、急速燃烧,气体迅速膨胀特别提醒:凡是可燃物与空气混合遇到火源时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都有可能发生爆炸让学生阅读常见的消防标志,记住这些消防标志。【巩固练习】见课件同步练习【作业】见同步练习相对应的练习题点燃点燃PAGE/NUMPAGE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