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改变物体的形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改变物体的形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改变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二)、科学探究
能从观察橡皮泥形状变化的现象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三)、科学态度
1、能从多个角度对形变的原因进行猜测。
2、在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难点
能从观察橡皮泥形状变化的现象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橡皮泥、尺子、橡皮筋、A4纸、铁丝、气球、海绵、毛巾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1、玩变脸游戏,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推和拉,知道了用推和拉是常见的用力方法。那我们今天这节课,能不能把推和拉的方法,或者其它用力的方法用在我们的脸上,让我们来玩一个变脸的游戏吧。
(2)学生分小组开展变脸游戏,并指名学生上台汇报。(边汇报边演示,其他学生观察)指导学生在汇报时这样描述:你用了什么方法?脸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我们刚刚用了很多方法,使我们的脸怎样了?(板书:改变物体的形状)
如果我把手轻轻地放在脸上,脸变形了吗?(用力按)现在呢?说明这些方法都是给了脸什么?(一个力)
活动一:捏橡皮泥
(1)老师提问学生:“在捏橡皮泥的过程中,你会用到什么力?橡皮泥的形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在活动中,关注学生的不同玩法,发现好的创意及时鼓励。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汇报交流。表达时引导学生如实汇报自己的发现,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及时补充。在此基础上,学生可能还会发现,在几种不同力的作用下,橡皮泥会变化出不同的形状。
活动二:让物体改变形状
刚才我们是在脸上用力,脸的的形状就改变了。如果在其他物体上用力,它们的形状会改变吗?
(出示橡皮、海绵、铁丝、气球四种物品),让学生看一看,提出任务:你们有什么方法让这些物体形状改变?
让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分组活动:每人先选择一种物品,想出多种方法让它形状改变。然后再尝试改变其他的物品的形状。
汇报交流让物体形状改变的方法,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他们用的方法。
小结:刚才我们用了各种方法,比如推、拉、扭、压、弯等等,其实都是给了物体什么?(一个力)给了物体一个力,就改变了它原来的形状。在刚才的实验中,你们发现这几种物品哪一些比较容易变形?(有的需要较大的力就变形了,有的只要较小的力就变形了)
汇报实验现象和发现。你们发现了什么?
2、了解生活中通过对物体用力改变形状的例子。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生活中有没有对物体用力来改变形状的例子呢?(让学生自己先说一说)
出示教材第5页的图片(传统手工艺),让学生看一看,图上的人在干什么?(揉面团、跳跳球、泥塑)你看到它们的形状发生改变了吗?(补充打铁、吹玻璃视频)它们的形状为什么会发生改变?(给了它一个力)
小结并引发思考:科技进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3、课后延伸:让学生到生活中继续寻找这样的实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