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二)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三)情感体验目标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探究式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学习的活动。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基本教学思路:这节课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讨论,从而分析概括----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我看见了光”探究试验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2.教学难点:对光源进行分类。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三、教具学具准备PPT、打火机、玻璃杯、4个中间有孔的挡光板、蜡烛、激光笔、定位夹、白纸2张。四、教学设计(一)认识光源1.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幅幅美丽的城市夜景。2.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欣赏了美丽的朝阳和夜景图片,你们想对老师说点什么呢?生:(略)师:是的,正是有了这绚烂的光彩,景色才会如此迷人,对于光,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生:(略)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些谜。3.新授什么是光源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美丽的城市夜景,这些把城市点缀的如此漂亮的光是从哪里来的呢?生:(略)师:像这些发光的物体就叫光源(出示光源定义)。下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动脑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哪些发光的物体,并将找到的发光的物体填入表中。(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光源,填写搜集卡。)师:下面请各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找的光源数目。先请找得最多的小组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都找到了哪些光源。生:(略)师:别的小组谁还能补充一下你们找到的新的光源。生:(略)师:夜晚,我们看到的月亮又圆又亮,月亮是光源吗?生:(略)师:让我们来看一看月亮到底是不是光源!师:镜子是光源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略)师:大家找到了这么多的光源。太阳光与这些光源有什么区别呢?生:(略)师:像太阳这样,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像手电筒这样,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二)研究光的直线传播 师:同学们帮光源找到了家,它夸奖你们是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呢!不过,它还要考考你们,它说,我们发出的光可以传播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们知道我是怎么传播的吗?(出示课件光透过密林,云层,门窗等图片)师:看了光的传播图片,你们猜想一下光是怎样传播的?生:(略)师:同学们回答的的确不错,但我们还要亲自用实验来证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师:根据桌上的实验材料,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学生实验,教师适时指导师:请大家说说你们组的实验情况(学生边说边操作)生:我们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当2个小孔呈一条直线,光线就能穿过小孔;如果不在一条直线上,光线就不能穿过小孔。说明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师: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用实验证明了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你们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证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生:用白纸卷起直筒,向直筒里看时,能看见对面的同学:把卷直的筒中间折一下,我就看不见前面的同学了。师:光是摸不着的,怎样在纸上把它描绘下来呢?比如说,我想画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该怎么画呢?生在黑板上画太阳和太阳光线师:画的很好,这些直线代表什么?生:太阳的光。板书: 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光的传播的例子。学生回答五、回顾反思?师:好,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我们学习“光是怎样传播的”这个问题时,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生: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到结论───结论应用。作业:你学过《井底之蛙》这篇课文吗?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青蛙为什么说:“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的道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