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第4单元力与运动1无处不在的力教学内容1无处不在的力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感受力是无处不在的,并能与同学交流活动中的感受。2.能将力对物体产生的影响初步分类,并能判断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力并由此产生了何种影响(作用效果)。3.在“弯道‘竞走’”的体验活动中,能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经验,乐于合作与交流,体验到力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科学知识1.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力,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能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力的单位是“牛顿”,用符号“N”表示。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作用效果与此有关。重点搜集事例,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力并感受力的作用难点感受力的作用,发现力有大小和方向。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铁钉,一次性杯子,小桶,条形磁铁;乒乓球,硬纸板。胶布,剪刀。人们生产生活中应用力的图片。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教学流程个性化设计情景导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各种运动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力的存在。让学生明白原来生活中到处都有力,如:重力、弹力、推力等等。再接着提问:帆船在海面上航行,想想船受到了哪些力?师:对,就像你们回答的那样,水的浮力使船只漂浮,风力让船只前行,力的作用远不止这些,让我们一起来体验力的作用吧。(老师对粉笔施加力量,学生对书本施加力量)最后一起总结:原来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主题探究活动力的作用1.教师提出相应的要求,人人都要参与、要有秩序,要明确每一种体验活动的操作方法。2.让学生带着思考进行体验:向对方用力时,对方有回应吗?如果有回应,和你用力的方向一样吗?3.人与物体可直接感知的力:进行“提水”、“掰手腕”等活动。4.物体与物体之间须间接感知的力:进行“压一次性杯子”、“用磁铁改变运动小铁钉的快慢和方向”等活动。5.思考:“力使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发生改变。合作交流 交流:力对物体可以产生哪些影响?1、学生先进行组内的交流。2、组织全班的交流。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之上,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帮助他们认识到:提、推、拉、压、吸引都是力,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大小和方向,力能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4、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用硬纸板制作一个弯道,并设定好起点和重点,充分运用自己的想法让乒乓球从起点到达终点。(重点让学生自己体会各种力的作用特点)拓展延伸指南车信箱 各种各样的力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中的资料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力? 总结提升1、讲述: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呢?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们有收获吗?收获在哪里?2、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这首歌里有没有反映力的内容?板书设计:1无处不在的力1.力的种类很多。2.物体A物体B:相互作用3.力能使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4.力有大小和方向5.力的单位是“牛顿”,用符号“N”表示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