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材料》中的第一课,同时也是对本单元整体认识的一节课,主要通过回顾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中不仅有自然世界也有人工世界,从而进行引入本单元乃至本节课的内容,通过观察实物、教师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能够正确将生活中的物品按材料类别进行分类,并能说出每一种材料的特点,最终培养学生学会留心观察身边物品的习惯,生活处处皆科学。二.教学目标:①科学知识目标: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认识身边的人工世界。②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③科学态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围绕一个主题作出猜测,尝试多角度、多方法认识事物。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三.学习目标1.通过教师引导、观察实物等方式,能够正确将物品按材料类别进行分类。2.通过教师的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能够说出每一种材料的特点。3.结合实际,能够把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分类。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将物品按材料类别进行分类,并能说出每一种材料的特点。2.教学难点结合实际,能够把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分类。五.教具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多媒体课件、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杯子、矿泉水瓶、木块、勺子等)等。六.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问题聚焦,引入新课教师:我们的学校是什么小学?来看看我们的校园。我们所在的城市是安徽省合肥市,来看看我们的城市。这些熟悉的场景构成了我们日常的生活,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生活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既有大自然中本身就有的一些物体,如高山、流水、树林等,这些属于自然世界,还有人类设计、制造的如高楼、车、船、衣服、家电等属于人工世界。教师: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你还能说出哪些物品?教师:你知道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学生欣赏图片。引出本节课课题——《我们生活的世界》。回顾生活中常见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学生可从身边物品举例回答:电脑、水杯等。学生思考并回答。用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且通过教师引导、观察图片、回顾旧知,学生能够正确分辨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二)活动探索,深化知识。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衣服、木块、金属勺子、矿泉水瓶、筷子等,请学生按材料进行分类。教师请学生进行讲解是怎样分类的,并出示答案。教师:看看我们的分类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说一说,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课堂活动记录。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通过通过教师引导、观察实物等方式,能够正确将物品按材料类别进行分类。(三)研讨总结,情感升华。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所学,我们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成了哪几类?教师:想一想,每一种材料有什么特点?教师出示有关身边材料的视频。学生根据所学,自由发言:金属类、塑料类等。学生思考并发言。学生观看视频,并回顾本节课所学。通过教师的引导、小组讨论,能够正确将物品按材料类别进行分类,并能够说出每一种材料的特点。(四)拓展实践,深化认识。(五)诗歌欣赏教师出示本节课的拓展作业。配乐朗读,感受世界的美。学生课下完成拓展作业:将生活中身边的物品按材料进行分类。朗读拓展实践,将生活中身边的物品按材料进行分类。培养学生学会留心观察身边物品的习惯,生活处处皆科学。七.板书设计我们生活的世界自然世界人工世界按材料类别分类金属:金属勺子、回形针……塑料:塑料杯、可乐瓶……木头:木块、筷子……陶瓷:陶瓷杯子、碗………………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亲身体会我们生活在怎样的世界中,理解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在学生活动中,让学生动手触摸,认识分辨不同的材料。在试上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纤维不知道,因此,事先教师要简单介绍一些材质。世界的大小(节选) 我们生活的世界,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站在十字路口,每一条大街,每一条小巷, 这个世界真大! 坐在办公室里,不知外边的世界有多大, 只知道,当每个文字与你心底的声音相符时, 我们的世界就很小。 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一张地图、一个背包,一架相机、一张机票, 一颗年轻的心,一双不知疲惫的脚, 用你的精彩大声回答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