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燕子南飞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说出什么是迁徒。 2.能说出燕子迁徒的过程及其作用。 科学探究: 1.能根据燕子南飞现象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制订简单的调查计划。 3.能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查等方式了解燕子的生活规律及生活习性。 4.能通过分析综合得出燕子为什么要迁徙和怎样迁徙的结论。 科学态度: 1.能对燕子南飞的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接受和参考他人的调查结果,完善自己的调查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有哪些与环境相适应的生活习性?请看燕子迁徙视频。(视频内容:每到天气将要变冷的秋天,燕子总会成群结队地飞往天气温暖的南方;每到天气渐暖的春天,燕子又成群结队地从南方返回北方,这就是迁徙。) 2.提问:燕子为什么要迁徒?是怎样迁徒的呢? (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 1.调查一年中燕子的生活规律(研究燕子为什么要迁徙)。 (1)提出问题。 提问:①燕子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②燕子的食物是什么? ③燕子在什么时候北迁、南迁和繁殖? (2)掌握阅读方法 ①快速浏览每一段落,找出段落中与燕子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有关的内容勾画出重点的词语或句子。 ②试着用勾画的词语或句子去解释问题,如果能够解释清楚,就开始整理资料;如果不能就返回到段落开始,重新筛选资料。 ③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 (3)阅读资料。学生阅读、整理资料,并将资料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9页中。 (4)师生根据教材中的“燕子生活周期图”概括燕子一年中的生活规律。 北迁→求偶→筑巢→孵化 148590031750001428753175000 越冬←南迁←集群←育雏 播放:体现燕子或其他鸟类迁徙规律的录像。(许多鸟类每年要进行两次“旅行”。春天,它们陆续从温暖的南方飞回北方繁殖后代;秋天,它们又陆续飞到南方度过寒冬。生物学家们把动物这种依季节不同变更栖息地区的习性,称为迁徙。) 2.查阅燕子迁徙的路线图。 (1)提出问题。 (燕子在繁殖地主要进行求偶、筑巢、孵化、育维等活动,停留时间一般持续在4至9月之间。燕子在迁徒过程中主要在白天寻找食物,夜晚飞行,迁徙徒时间主要在3至4月和10至11月。燕子在越冬地主要进行生长活动,停留时间主要在12至2月之间。) (4)得出结论。 讨论:迁徙対燕子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呢? 小结:迁徙是鸟类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一种积极适应的本能,鸟类迁徙主要是为了躲避寒冬的低温和食物短缺。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出示:两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 第一组:在生活中人们伤害鸟类的图片,如人们过量使用衣药会杀死鸟、过量使用捕鸟工具、捕食幼鸟和鸟蛋等图片。 第二组:古诗词“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盼母リ归”。 2.引导:今天,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像古人一样爱鸟护鸟,做一个爱鸟护鸟的小使者。请大家设计一份爱鸟宣传语,张贴在学校、小区、公园等有鸟类出现的地方吧! 3.学生进行制作,课后张贴到学校、小区等地方。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