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玩彩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在玩彩泥的过程中,学生了解团、压、捏、搓等方法,知道力可以改变彩泥的形状。2.了解生活中常见物品形状的改变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力改变物体的形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3.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通过观察、比较提出与力有关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用感官观察力使物体形状改变的现象;能简要描述力改变物体形状的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学生交流。4.通过自己创作彩泥模型,养成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5.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彩泥的形变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难点:科学素养和创作能力的培养。三、教学方法指导观察法、小组讨论法、实验验证法四、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彩泥、棉花、橡皮筋等。教师演示实验:彩泥、彩泥玩具、彩纸、铁球等。五、教学过程课前活动:彩泥谜语(一)谈话引入:师:(出示实物)孩子们这些小玩具都是塔山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制作的,漂亮吗?大家来猜一猜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呢?你们做过吗?看来同学们以前都玩过彩泥,那谁来说一说,你以前是怎么玩彩泥的?这节课老师再和大家一起玩一玩彩泥,(板书:玩彩泥)(二)探究新知1.玩彩泥,说发现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玩彩泥,老师为每个同学都准备了一包彩泥,我们来观察一下你的彩泥是什么形状的呢?生交流(方形/扁平状)师:孩子们想一想我们可不可以改变彩泥的形状呢?团——球形。(在黑板上贴“团”的图片)压——圆饼形(在黑板上贴“压”的图片)捏——小碗的形状(在黑板上贴“捏”的图片)④搓——长条形(在黑板上贴“搓”的图片)师:同学们想一想刚才我们玩彩泥让彩泥变成不同的形状,在这些玩法中我们的小手都要对彩泥施加?生:力师:是的,力可以使彩泥的形状发生改变。2.力改变其他物体的形状生观察并介绍教室里的物体(桌子、凳子、书本、灯等)的形状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用力用不同的方法能不能改变这些物体的形状呢?生交流(可以或者不可以)师:老师这里有一张彩纸,它是什么形状的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彩纸的形状呢?生交流(折叠、撕等)认识实验器材,开始实验。生试验探究,师巡视指导。师引导学生展示交流实验方法和试验现象,得出结论。生交流师总结师:但是,我们知道生活当中不仅有柔软的物体,还有坚硬的物体,比如说老师手里圆圆的大铁球,我们可不可以改变它的形状呢?生交流播放铁球变形的视频师:由此我们知道,力不仅可以改变彩泥的形状,也可以改变其它物体的形状。师:请孩子们再想一想,改变物体的形状有什么用途呢?师:比如我们可以将圆柱形的木材变成木板,再做成桌子、凳子、家具或者木房子。师:看来,用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是为人们生活服务的。3.巩固应用,拓展创新师:其实生活中,力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有很多,出示课件。(三)课后延伸——彩泥创作师:用彩泥制作一个菠萝,你们觉得应该用什么方法,按照什么步骤去做呢?生交流第一步选颜色,第二步团成球,第三步压成饼,第四步借助工具压纹路,第五部剪叶子,第六步组合。师:课后,同学们可以按照我们刚才交流的步骤和方法,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玩具。好,下课!教学反思:一年级教学内容少、浅,但要组织好一节课,须得下一番苦功夫。学生以前都玩过彩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是旧知识,课堂上如何把“旧知识”变为“新知识”,让学生对彩泥学习产生新的兴趣是本节课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使教法新颖,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反馈。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玩一玩彩泥,有什么发现?此教学环节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入手,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玩一玩彩泥,有什么发现?以比赛的方式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玩彩泥,观察彩泥的变化。不仅使学生知道力可以使彩泥的形状发生改变,而且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散思维。第二环节:试一试,它们的形状能不能改变。此教学环节让学生对彩纸、橡皮筋、棉花、导线等材料加力,观察用力后的变化,知道对这些物体施加力后它们的形状可能改变,从而归纳总结得出“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的结论。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找一找生活中力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把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课外探究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知道科学是为人们的生活服务的。此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第三环节:做一做。以菠萝玩具为例,让学生交流用彩泥制作菠萝玩具的步骤,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用彩泥制作其他模型,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认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现谈一下教学中的不足:教师对于学生的个别指导应该要加强。比如采用的学生上台演示,对于优生来说不成问题,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就有些困难,这时应该加大学生动手操作的量,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这样才能让所有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照顾,都能有所收获。一年级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并且我以前只教过中高年级,对一年级的孩子没有太多的经验,所以课堂的掌控能力不是太好,导致部分环节显得有点杂乱。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向低年级的老师学习如何掌控课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