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考前知识点筛查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考前知识点筛查

资源简介

2020年中考道法考前筛查?
1、人的基本情绪:喜、怒、哀、惧。
2、青春期的情绪也包括烦恼和担忧。学习积极面对这些负面情绪,同样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
3、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情感则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相对稳定。
4、?“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5、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
6、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7、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8、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
9、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10、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1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12、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13、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14、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15、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这种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又包括精神方面。
16、在我国,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
1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18、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二者不完全等同。
19、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20、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21、中国的减贫行动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
22、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与发展。
23、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24、国家的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5、国家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6、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7、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8、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29、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核心;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30、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3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3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3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35、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37、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关。
38、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39、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40、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
4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42、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的主导力量。
4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44、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45、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46、法律是一切行为的底线。
47、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如及时报警、学会请律师、寻求法律援助。
48、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49、生命健康权是公民享有的最基本的人身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权利的基础。
50、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51、物质帮助权是指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52、依法治国主体是:人民群众。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53、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54、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55、政府的权力来源:人民
56、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57、政府的工作要求: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58、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59、强国富民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60、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6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62、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63、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64、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65、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66、新常态: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增长阶段。
67、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68、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69、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70、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71、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计划生育是目前条件下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
72、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本质上都是发展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73、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74、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7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76、“和平统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77、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78、“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一个中国。
7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80、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8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82、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8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84、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
85、当今时代的主体是和平与发展。
86、当今时代的潮流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87、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88、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重要因素是恐怖主义。
89、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
90、中国乗持“和而不同”的思想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91、我国促进发展,要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要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