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反思与总结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反思与总结

资源简介

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反思与总结
我校通过宣传和发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用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首先,选取立标人讲课,数学组全体成员共同探讨“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提高课堂效率,把学习时间充分交给学生,堂堂见效,周而复始,让学生自主学习,形成能力,教师精讲,剖析透问题,破除学生疑惑,让学生实战演练,于演练中提升能力。通过两周观摩立标人讲课,老师们初步认识了此模式的注意点及存在问题,然后每位数学老师再讲2至3节公开课,老师参与听课、评课,指出成功之处及不足点,并指出改进措施,教研氛围深厚,教师教学能力得以提升。最后每个数学老师上一节汇报课,其他老师评课打分,验收此次教改成果。
现在,我谈一下数学组在课改中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认真备课,深挖教材,对知识融会贯通,其知识储备和灵活运用教材的能力大大加强。
例如,在分式概念与运算复习中。教师借助教材P24,阅读与思考及P34活动3设计镜框“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解决问题。问题一,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一个容器装有1升水,按照如下要求把水倒出:第一次倒出升水,第2次倒出的水量是升的,第3次倒出的水量是升的,第4次倒出的水量是升的……。提出几个小问题:(1)第n次倒出的水量是多少?生答:升的;(2)倒n次水倒出的总水量是多少?生答:+++…++;(3)请同学们计算-,生算:原式=-=;(4)由(3),反过来,=?(-);(5)由倒出总水量为:-(-)+(-)+(-)+…+(-)+(-),并其中的相反数,得倒出总水量为1-=;(6)还剩多少?1-(1-)=,n为正整数,故>0,即容器中的水照此方法是倒不完的。借助此问题,学生类比分数运算复习了分式运算,也为解决规律性问题提供了借鉴,学生能力得以提升。
问题二,P34活动3设计镜框。现要制作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镜框,使镜框四周围成的面积为1m2。请设计一种方案,使镜框的周长最小,并说明设计理由。
学生探究:若设镜框一边长为Xm,则另一边长为m,则周长L=2(X+)。则需思考,当X为何值时X+的值最小。教师提示,关于最小值我们会想倒非负数,(X-1)2≥0,(X-1)2展开后为X2-2X+1,则X2-2X+1≥0,移项,得X2+1≥2X,因为X>0≠0,故两边同除以X,不等号方向不变,即≥,得X+≥2,可知当X=1时,(X-1)2=0,所以当X=1时,周长最小,此时L=2(X+)=4m,即设计成边长为1m的正方形镜框,周长最小。借助此问题可对分式的值进行探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借这两个问题导入复习分式及其运算比着平铺直叙,效果更好。
二、此次课改中,教师导入新课新奇,易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于整堂中起纲领提挈作用,骨干突出,易于梳理知识脉络。例如,在复习平等四边形性质和判定时,教师首先出示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然后沿A、C两点撕去∠D,成为:
下面请同学们补全□ABCD,有几种方法,学生甲过点A作AM∥BC,过点C作CA∥AB,AM交CA于D;学生乙,作AD∥BC,并使AD=BC,再连接CD;学生丙,连接AC并取其中点O,连接BO并延长至点D,使OD=OB,连接AD,CD。再让其他学生说出以上四位同学的依据,即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做了复习,然后教师结合图形,并提及互逆命题,又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做了回顾。从以上问题的导入,虽然打破了教材顺序,但是能够使学生从探究入手,复习效果很好,避免了对知识的简单重复,舍去了枯燥无味。
三、课堂教学中,老师们注意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打通学生解题思路,注重能力培养。
例如关于整体思想,编如下一道题:Rt△ABC中,∠C=90°,斜边上的中线长6.5cm,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30cm。求此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解:∵斜边上的中线长为6.5cm,
∴斜边C=6.5×2=13cm,
∵a+b+c=30
∴a+b=17
∴(a+b)2=172
a2+b2+2ab=289 ①
又∴a2+b2=c2=132=169 ②
①-②,得2ab=120,ab=60
∴SRt△ABC=ab=×60=30(cm2)
此题涉及到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重要定理及整体思想方法。再如,在一堂复习课中,一教师将反比例函数图象与平行四边形结合,涉及平移变换,学生既感到新奇,又提高了综合解题能力,体会到数形结合思想。
如图,点A(m,m+1), B(m+3,m-1)都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1)求m,k的值。(2)如果M为X轴上一点,N为Y轴上一点,以上A,B,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试求直线MN的函数表达式。
解:(1)∵点A,B都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上
∴m(m+1)=(m+3)(m-1)
m2+m=m2+2m-3
m=3
故点A为(3,4),点B为(6,2)
则,k=3×4=12,y=
(2)四边形NMBA为平行四边形,
则,MN‖AB。
直线MN由AB平移得到,设直线AB解析式为y=ax+b,
则 3a+b=4 解得 a=-
6a+b=2 b=6
∴直线AB的解析成为y=-x+6
故可设直线MN的解析式为y=-x+t
求AB==
点M,N分别在X轴、Y轴上,则N为(0,t),M为(t,0)
由MN=AB,得t2+(t)2=13
t2=4
t=±2
∴直线MN的解析式为y=-x+2或y=-x-2
通过此题的分析,学生运用平移解决问题,体会到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感想,又熟悉了待定系数法,增强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试题的能力。
四、文章讲究首尾呼应对照,数学课也讲究首尾与腰身的衔接,本次课改中,老师于课堂中让学生大谈收获,大面积同学反思,指出易错点,成了一首亮丽风景,学生概括及表述能力得以增强,积累方法,思路得以整理,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五、课改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课堂气氛活跃,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信心和兴趣,他们或动手操作,或默默演算,或倾心聆听,成功和喜悦在数学活动中得以体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几点建议:
一、教师在课堂讲解及引导中,不可急于给出问题答案。宝盒让学生自己探究并设法打开,他才会真正获得成功感。
二、课堂中需要学生认真聆听,同时也需要教师认真聆听,要听透学生的思想,再有的放矢地安排好下一环节。
三、课堂45分钟的分配要据实情可灵活。如学生预习新课或自主探究问题15分钟可分解到教师讲解中,在教师引导中完成探究,但是教师切记给予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时间,时间还是学生的,在教师的引领下大面积地投入学习。课堂达标检测属学生实践演练时间,切记让学生有充分时间演练,真正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纸上”能够“谈兵”才是提升数学成绩的法宝。
总之,三段式教学课改活动,让我们数学组掀起了主动教研之风,我们精心备课,研究学生,牢记数学学习理念,追求课堂实效,学生愿学,老师更加爱教,虽然课堂教学高境界需要教师的一个漫长磨炼,但是我相信我们教学改革,正在坚定追求。
B
A
C
D
PAGE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