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化学中考二轮复习第六讲 鉴别除杂专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考2020】化学中考二轮复习第六讲 鉴别除杂专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六
鉴别除杂专题
1.(2020·广东省初三一模)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区分的物质
食盐和纯碱
涤纶和羊毛纤维
空气和二氧化碳
铁粉和氧化铜
方法一
观察颜色
用手触摸
通入石蕊溶液中,观察
用磁铁吸引
方法二
加食醋,观察
点燃,闻气味
伸入带火星木条,观察
加入稀盐酸,观察
A.A
B.B
C.C
D.D
2.(2017·营口市老边区柳树镇中学中考模拟)下列除杂方案中(括号内为除杂剂),正确的是(  )
A.用石灰水鉴别氧气和氮气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用酚酞溶液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D.用扇闻的方法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3.(2017·陕西中考模拟)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和鉴别所用的药品或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达到实验目的所用的药品或方法
A
除杂:KNO3溶液[Ba(NO3)2]
滴加适量的Na2SO4溶液,过滤
鉴别:氧化铜、铁粉、木炭粉三种黑色固体
取样,分别滴加适量的稀硫酸
B
除杂:铜粉(铁粉)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
鉴别:BaSO4、Na2SO4、CuSO4三种固体
取样,分别加一定量的水
C
除杂:NaCl(Na2CO3)
滴加适量的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鉴别:BaCl2溶液、HCl溶液、NaOH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Na2CO3溶液
D
除杂:H2(水蒸气和HCl气体)
依次通过浓硫酸和NaOH溶液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分别加肥皂水,搅拌
A.A
B.B
C.C
D.D
4.(2019·江苏初三)以下关于物质的分类、制取、除杂、鉴别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分类:塑料、羊毛、合金均属于合成材料
B.制取:工业上常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C.除杂:铜粉中混有少量氧化铜,可用氢气除去
D.鉴别:用酚酞溶液来鉴别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
5.(2018·江苏中考模拟)下列鉴别或除杂方法不可行的是
A.用燃着的小木条鉴别O2和N2
B.用水鉴别NaOH固体和CaCO3固体
C.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硫酸和碳酸钠溶液
D.用稀硫酸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6.(2019·山西初三月考)下列鉴别或除杂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C.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中的泥沙?????????????????????????
D.通过观察颜色鉴别食盐和白糖
7.(2019·甘肃初三)下列鉴别或除杂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用燃着的小木条鉴别O2和N2
B.用水鉴别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
C.用pH试纸鉴别稀硫酸和碳酸钠溶液
D.用蒸发结晶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8.(2017·烟台南山东海外国语学校初三期中)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检验、除杂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9.(2020·珠海市第四中学初三)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鉴别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H2O
(H2O2)
鉴别
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B
N2(O2)
除杂
通过灼热的木炭粉
C
CO(CO2)
鉴别
分别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D
C(CuO)
除杂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10.(2019·辽宁初三期末)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鉴别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H2O(H2O2)
鉴别
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B
N2(O2)
除杂
通过灼热的木炭粉
C
CO(CO2)
鉴别
分别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D
KCl(KClO3)
除杂
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
11.(2020·广东初三)下列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方案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黄铜和黄金
观察颜色
B
鉴别棉花和羊绒
灼烧闻气味
C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的稀硫酸
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
12.(2019·广东初三)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除杂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鉴别CO和CO2
分别放入活的小蟑螂
B
鉴别氧化铜和碳粉
分别在空气中灼烧
C
除去CO2中的CO
直接点燃
D
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
隔绝空气加强热
13.(2019·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三期末)下列关于物质的除杂或鉴别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或方法
A
除去N2中的少量O2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B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鉴别炭粉中的铁粉
观察颜色
D
鉴别空气与氧气
燃着的木条
14.(2020·辽宁初三期末)下列有关物质的制备、检验、鉴别和除杂的方法错误的是
A.制备:工业上常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B.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C.鉴别: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D.除杂: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氮气中混有的少量氧气
15.(2020·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南校区初三月考)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氧气和氢气
闻气味
B
鉴别软水和硬水
观察颜色
C
除去自来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加入活性炭,搅拌、静置、过滤
D
除去FeSO4溶液中的少量CuSO4
加足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16.(2019·辽宁初三)下列物质的检验或除杂方法,不正确的是
A.除去CO2中少量CO-------点燃
B.鉴别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滴加稀盐酸
C.鉴别苛性钠和熟石灰-------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D.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在足量的空气中灼烧
17.(2019·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初三)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A.制备:用加热KC1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O2
B.鉴别:用稀盐酸鉴别铁粉、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C.除杂:用生石灰干燥湿润的二氧化碳气体
D.检验: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检验有水生成
18.(2020·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初三期末)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或除杂(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案不可行的是
物质
方法或结论
A
CO2(CO)
通人氧气,点燃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肥皂水,振荡后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
C
CuO(碳粉)
在空气中燃烧
D
检验甲烷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19.(2020·山西初三月考)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生石灰和碳酸钙
加适量水
B
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观察颜色
C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点燃
D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
加过量稀硫酸
20.(2020·全国初三课时练习)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制备:用加热KCl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O2
B.鉴别:用Na2CO3溶液鉴别稀盐酸、NaOH溶液和Ba(OH)2溶液
C.除杂:用溶解、蒸发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D.检验: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检验有水生成
21.(2019·海安市城南实验中学初三)关于物质的鉴别、除杂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硝酸铵与氯化铵
分别取样,加固体氢氧化钙研磨,闻气味
B
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C
区分甲烷、一氧化碳、氢气
分别点燃后,检验燃烧产物
D
区分NaCl溶液、FeCl3
溶液
观察溶液的颜色
22.(2020·江苏初三)下列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鉴别: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B.除杂:NaCl
中混有
Na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
C.检验:NaOH是否变质一加水溶解,滴加酚酞,观察现象
D.分离:MnO2

KCl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
23.(2020·福建初三期末)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一项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软水和硬水
用肥皂水检验
B
鉴别CaO和两种Ca(OH)2固体
取样、加水溶解、触摸烧杯外壁
C
除去FeSO4溶液中的少量CuSO4
加足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MnO2中的少量KCl
(可溶)固体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烘干
24.(2020·贵州初三期末)利用物质的性质进行鉴别、除杂质是化学常用方法,下列实验操作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操作方法
A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进行点燃
B
鉴别硬水与软水
滴加肥皂水后搅拌
C
除去氢气中少量的二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石灰水,再通过生石灰
D
鉴别氧气与氮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气
25.(2020·湛江二中港城中学初三)下列有关物质的除杂、检验、鉴别中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和方法
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
鉴别稀盐酸和食盐溶液
分别滴加酚酞试液
C
检验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
滴加稀盐酸
D
鉴别化肥氯化钾和氯化铵
各取少量与熟石灰混合研磨
26.(2020·湖南广益实验中学初三)下列有关物质的除杂、鉴别中,所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除去
KNO3
溶液中少量NaCl
加热浓缩,再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B
除去
CO2
中混有的少量
HCl
气体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
溶液
C
鉴别
NaCl、NH4NO3、CaO、CaCO3
四种固体
加水,观察溶解及热量变化
D
从碳酸氢铵和尿素中鉴别出碳酸氢铵
直接闻气味或加熟石灰、研磨
27.(2020·山西初三)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粉
取样,加稀硫酸
B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将混合气体点燃
C
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
加足量的水后测温度
D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Na2SO4
加适量氯化钡溶液,过滤
28.(2020·贵州初三)鉴别与除杂是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下列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案设计
A
鉴别硬水与软水
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情况
B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通入过量氧气,点燃
C
除去NaCl中的Na2CO3
向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D
鉴别纯铝和硬铝
将两者相互刻画,比较硬度
29.(2020·山东曲阜师范大学附属梁山中学初三)分离、提纯除杂、鉴别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将粗盐中混有的泥沙分离
溶解、过滤、蒸发
B
除去
NaCl
固体中混有的少量CaCl2
先加过量的碳酸钠,过滤
C
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MgSO4
加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D
鉴别CaCO3、NaOH、NaCl、NH4NO3四种固体
加水,观察
30.(2020·江苏初三期末)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食盐水、蒸馏水
鉴别
加入肥皂水,观察现象
B
CO2(CO)气体
除杂
通入适量空气,点燃
C
CaCl2(HCl)溶液
检验
加入适量碳酸钙,观察现象
D
KNO3、NaCl固体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
31.下列有关物质的除杂、鉴别和检验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硝酸钾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固体
先加水溶解,再蒸发结晶
B
除去氧气中的少量氯化氢气体
将气体通过饱和的碳酸钠溶液
C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
D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32.(2020·江苏初三期末)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KCl、CaCl2
溶液
鉴别
取样,滴加肥皂水
B
KNO3(NaCl)
提纯
加90℃水溶解,降温结晶、过滤
C
KClO3固体(KCl)
除杂
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变
D
MnO2、KCl固体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
33.(2020·江苏初三期末)以下检验或除杂方法不恰当的是(

A.鉴别氧气和空气两瓶气体时,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燃烧更旺的为氧气
B.鉴别铁粉和石墨粉时,分别加入稀盐酸,若有气体放出,则证明为铁粉
C.除去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把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
D.区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的方法是看颜色
34.(2019·山西初三)物质的检验与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纯棉线和合成纤维
观察颜色
B
鉴别化肥NH4Cl和KCl
取样,加熟石灰,研磨,嗅气味
C
除去O2中混有少量的CO2
通过足
量NaOH的溶液,再通过足量浓H2SO4
D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
35.(2019·陕西初三)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检验、分离,除杂等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除去NaCl溶液中的MgCl2
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向滤液中加稀盐酸至中性
B
鉴别Na2SO4溶液和AgNO3溶液
取样,分别加入BaCl2溶液
C
除去KCl固体中的KClO3
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并加热,充分反应
D
分离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加适量稀盐酸,过滤
36.(2020·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雁塔校区初三)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检验某气体是否为氢气
点燃该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
B
鉴别饱和硝酸钾溶液和饱和的石灰水
同时对两个溶液进行降温
C
实验室中制备少量的银
将适量的铜加入氯化银中
D
从氯酸钾制氧气的剩余物中提纯出氯化钾
溶解、过滤
37.(2019·陕西初三)关于物质的分离除杂、鉴别制取的方案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溶解,过滤后分别干燥和蒸发结晶
B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滴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后过滤
C
鉴别真假黄金(铜锌合金)
取样在酒精灯上灼烧
D
制取双氧水
将足量氧气通入水中
38.(2019·山西初三)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铁粉和石墨粉
鉴别
滴加适量的稀盐酸
B
MnO2

KCl
的混合物
分离
溶解、过滤、蒸发
C
CO2
中含有少量
CO
除杂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Na2CO3
溶液中可能含
NaOH
检验
滴加酚酞溶液
39.(2017·江苏初三期中)人类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都正确的是(

A安全知识
B生活常识
图书档案着火—用水灭火“干冰”灭火原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用铁矿石炼铁尾气要净化处理—有毒
除去水中色素和异味—活性炭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熟石灰用洗涤剂去油污—溶解作用
C物质的微粒观
D物质的鉴别和除杂
碘酒是混合物—组成中的分子种类不同稀硫酸能导电—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温度计测体温时汞柱升高—汞原子体积增大
鉴别溶液和蒸馏水—用肥皂水鉴别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灼烧闻气味除去碳酸钙粉末中的碳酸钠—用水
40.(2019·辽宁初三)下列除杂试剂使用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A
Fe(Cu)
足量AgNO3溶液
B
CaCl2溶液(HCI)
适量Ba(OH)2溶液
C
KCl(K2CO3)
适量稀盐酸
D
NaOH溶液[Ca(OH)2]
过量Na2CO3溶液
A.A
B.B
C.C
D.D
41.(2020·河南初三月考)下列除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CuO(Fe)
加入过量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B
KNO3溶液[Ba(NO3)2]
加入适量的硫酸钠溶液
C
Na2CO3溶液(NaCl)
加入适量的盐酸
D
FeCl2溶液(CuCl2)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42.(2020·江苏初三期中)下列物质提纯或除杂所用试剂和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Ca(OH)2(CaCO3)
盐酸
溶解、过滤
B
NaCl(Na2SO4)
过量BaCl2溶液
过滤
C
KCl(MnO2)
H2O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H2(HCl)
NaOH溶液
洗气
43.(2018·四川初三期末)下列选项中的除杂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中为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O2(CO2)
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Cl(Na2CO3)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
C
NaOH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C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CuO(Fe粉)
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44.(2020·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初三期末)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Fe
Zn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B
NaCl
KNO3
溶解、降温结晶、过滤
C
CO2
CO
通入氧气,点燃
D
FeCl2
溶液
CuCl2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六
鉴别除杂专题
1.(2020·广东省初三一模)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区分的物质
食盐和纯碱
涤纶和羊毛纤维
空气和二氧化碳
铁粉和氧化铜
方法一
观察颜色
用手触摸
通入石蕊溶液中,观察
用磁铁吸引
方法二
加食醋,观察
点燃,闻气味
伸入带火星木条,观察
加入稀盐酸,观察
A.A
B.B
C.C
D.D
【答案】D
A、食盐和纯碱均为白色固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涤纶和羊毛纤维,用手触摸,手感可能相同,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通入石蕊溶液中,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二氧化碳,可以鉴别;伸入带火星木条,均会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用磁铁吸引,能被磁铁吸引的是铁粉;加入稀盐酸,观察,产生气泡的是铁粉,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色的是氧化铜,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2017·营口市老边区柳树镇中学中考模拟)下列除杂方案中(括号内为除杂剂),正确的是(  )
A.用石灰水鉴别氧气和氮气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用酚酞溶液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D.用扇闻的方法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答案】B
【解析】A氮气和氧气都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均无明显现象;B、加肥皂水后,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C、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都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选B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鉴别题要做到同一操作下或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现象要不同。
3.(2017·陕西中考模拟)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和鉴别所用的药品或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达到实验目的所用的药品或方法
A
除杂:KNO3溶液[Ba(NO3)2]
滴加适量的Na2SO4溶液,过滤
鉴别:氧化铜、铁粉、木炭粉三种黑色固体
取样,分别滴加适量的稀硫酸
B
除杂:铜粉(铁粉)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
鉴别:BaSO4、Na2SO4、CuSO4三种固体
取样,分别加一定量的水
C
除杂:NaCl(Na2CO3)
滴加适量的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鉴别:BaCl2溶液、HCl溶液、NaOH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Na2CO3溶液
D
除杂:H2(水蒸气和HCl气体)
依次通过浓硫酸和NaOH溶液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分别加肥皂水,搅拌
A.A
B.B
C.C
D.D
【答案】B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A、硝酸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硫酸钡。硝酸钾中含有硝酸钡时,加入硫酸钠会除去硝酸钡,但是引入了硝酸钠,故A错误;B、铜粉中含有铁粉加入过量盐酸,盐酸和铁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亚铁和氢气,盐酸不和铜反应,过滤得到铜粉;鉴别BaSO4、Na2SO4、CuSO4三种固体,加入水,由于硫酸钡不溶于水,硫酸铜溶解于水得到蓝色溶液,硫酸钠溶解得到无色溶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C、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除去氯化钠中的碳酸钠使用硫酸导致引入了硫酸钠,故C错误;D、氢气中含有水蒸气和HCl,先通过浓硫酸除去了水蒸气,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时,能除去HCl,但是引入了水蒸气,故D错误。故选B。
【详解】
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4.(2019·江苏初三)以下关于物质的分类、制取、除杂、鉴别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分类:塑料、羊毛、合金均属于合成材料
B.制取:工业上常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C.除杂:铜粉中混有少量氧化铜,可用氢气除去
D.鉴别:用酚酞溶液来鉴别一瓶久置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
【答案】C
【解析】
A、羊毛属于天然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此选项错误;
B、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此选项错误;
C、氢气能在加热的条件下将氧化铜还原为铜,故铜粉中混有少量氧化铜,可用氢气除去,此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的水溶液也是碱性,故不能用酚酞检验是否变质,此选项错误。
故选:C。
5.(2018·江苏中考模拟)下列鉴别或除杂方法不可行的是
A.用燃着的小木条鉴别O2和N2
B.用水鉴别NaOH固体和CaCO3固体
C.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硫酸和碳酸钠溶液
D.用稀硫酸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答案】D
【解析】
A、O2能使燃着的小木条燃烧梗旺,N2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可以鉴别,正确;B、NaOH固体易溶于水,CaCO3固体不溶于水,可以鉴别,正确;C、酚酞试液遇稀硫酸不变色,遇碳酸钠溶液变红,可以鉴别,正确;D、铜与铁反应不与稀硫酸反应,违背除杂原则,错误。故选D。
点睛:点睛: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6.(2019·山西初三月考)下列鉴别或除杂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C.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中的泥沙?????????????????????????
D.通过观察颜色鉴别食盐和白糖
【答案】D
【解析】
除杂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且反应后不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
A、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把肥皂水倒入水中搅拌,若水易起浮渣的为硬水,若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故A正确;
B、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会使带火星的木条熄灭,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故B正确;
C、?泥沙不溶于水,食盐溶于水,则过滤法可分离,故C正确;
D、食盐与白糖的颜色都是白色的,通过观察颜色无法鉴别食盐和白糖,故D不正确。故选D。
7.(2019·甘肃初三)下列鉴别或除杂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用燃着的小木条鉴别O2和N2
B.用水鉴别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
C.用pH试纸鉴别稀硫酸和碳酸钠溶液
D.用蒸发结晶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答案】D
【解析】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A、氧气能支持燃烧,氮气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燃着的小木条燃烧更旺,氮气不能,可以鉴别,故不符合题意;
B、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可以鉴别,故不符合题意;
C、稀硫酸和碳酸钠溶液分别显酸性、碱性,pH试纸分别小于7、大于7,可以鉴别,故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不能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应用过滤的方法,故符合题意;
故选D
8.(2017·烟台南山东海外国语学校初三期中)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检验、除杂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酚酞试液遇盐酸和氯化钠溶液都不变色,不能区分,不符合题意;B、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而硝酸钾和氯化钡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能鉴别开,符合题意;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符合除杂要求,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和盐酸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符合除杂要求,不符合题意;选B
9.(2020·珠海市第四中学初三)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鉴别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H2O
(H2O2)
鉴别
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B
N2(O2)
除杂
通过灼热的木炭粉
C
CO(CO2)
鉴别
分别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D
C(CuO)
除杂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B
【解析】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水不能,可以鉴别,故A不符合题意;
B、灼热的木炭粉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气体,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故C不符合题意;
D、碳不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水和可溶于水的硫酸铜,再过滤、洗涤、干燥可以得到纯净的碳,符合除杂原则,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0.(2019·辽宁初三期末)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鉴别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H2O(H2O2)
鉴别
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B
N2(O2)
除杂
通过灼热的木炭粉
C
CO(CO2)
鉴别
分别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D
KCl(KClO3)
除杂
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
【答案】B
【解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详解】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水不能,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B、灼热的木炭粉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气体,不符合除杂原则,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D、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1.(2020·广东初三)下列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方案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黄铜和黄金
观察颜色
B
鉴别棉花和羊绒
灼烧闻气味
C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的稀硫酸
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
【答案】B
【解析】
A、黄铜和黄金都是黄色固体,不能通过观察颜色的方法进行鉴别,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灼烧时,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绒,另一种是棉花,可通过灼烧闻气温的方法鉴别两种物质,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不但能除去杂质,也会把原物质除去,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向混有稀硫酸的硫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能除去硫酸,但引入的新的杂质碳酸钠,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12.(2019·广东初三)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除杂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鉴别CO和CO2
分别放入活的小蟑螂
B
鉴别氧化铜和碳粉
分别在空气中灼烧
C
除去CO2中的CO
直接点燃
D
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
隔绝空气加强热
【答案】B
【解析】
A、鉴别CO和CO2,不能放入活的小蟑螂,因为CO和CO2都能使活的小蟑螂死亡,只是死亡原因不同:一只是一氧化碳中毒死亡,而另一只是因为缺氧窒息死亡,故不符合题意;
B、鉴别氧化铜和碳粉,可以在空气中分别灼烧,氧化铜无变化,碳粉因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气体,而质量减少,故符合题意;
C、除去CO2中的CO,不能用直接点燃的方法,原因是二氧化碳是原本需要的物质又不具有可燃性,点不燃,只能采用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除去CO2中的CO,故不符合题意;
D、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不能采用隔绝空气加强热,因为碳具有还原性,可以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铜,故不符合题意。
13.(2019·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三期末)下列关于物质的除杂或鉴别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或方法
A
除去N2中的少量O2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B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鉴别炭粉中的铁粉
观察颜色
D
鉴别空气与氧气
燃着的木条
【答案】C
【解析】
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炭粉和铁粉都是黑色固体,观察颜色无法进行鉴别,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不正确;
D、氧气能助燃,可使木条燃的更旺,在空气中燃烧的情况正常,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C。
14.(2020·辽宁初三期末)下列有关物质的制备、检验、鉴别和除杂的方法错误的是
A.制备:工业上常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B.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C.鉴别: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D.除杂: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氮气中混有的少量氧气
【答案】C
【解析】
A、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沸点的不同,常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故不符合题意;
B、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故不符合题意;
C、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都是黑色固体粉末,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符合题意;
D、氧气和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氮气和铜不反应,通过灼热的铜网可除去氮气中混有的少量氧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2020·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南校区初三月考)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氧气和氢气
闻气味
B
鉴别软水和硬水
观察颜色
C
除去自来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加入活性炭,搅拌、静置、过滤
D
除去FeSO4溶液中的少量CuSO4
加足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答案】C
【解析】
A、氧气和氢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鉴别氧气和氢气
,不能用闻气味的方法,选项错误;
B、软水和硬水都是无色液体,鉴别软水和硬水不能观察颜色,而是加入肥皂水,加肥皂水后,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选项错误;
C、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能吸附色素和异味,除去自来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加入活性炭,搅拌、静置,然后过滤掉活性炭,选项正确;
D、锌比铁、铜的活动性都强,和铁、铜的盐溶液都能反应除去FeSO4溶液中的少量CuSO4
加足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溶液中只有硫酸锌,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鉴别题要做到同一操作下或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现象要不同。
16.(2019·辽宁初三)下列物质的检验或除杂方法,不正确的是
A.除去CO2中少量CO-------点燃
B.鉴别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滴加稀盐酸
C.鉴别苛性钠和熟石灰-------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D.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在足量的空气中灼烧
【答案】A
【解析】
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时,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符合题意;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位于氢之后,不与稀盐酸反应,锌位于氢之前,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产生,故滴加稀盐酸可以鉴别黄金和假黄金,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发生潮解,熟石灰不会,故可以用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来鉴别苛性钠和熟石灰,不符合题意;
D、将混合固体在足量的空气中灼烧,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碳,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2019·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初三)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A.制备:用加热KC1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O2
B.鉴别:用稀盐酸鉴别铁粉、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C.除杂:用生石灰干燥湿润的二氧化碳气体
D.检验: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检验有水生成
【答案】B
【解析】
A、应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氧气,不是氯化钾,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可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有气泡产生且溶液是浅绿色,木炭不和稀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显蓝色,故可以用稀盐酸鉴别铁粉、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符合题意;
C、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会将二氧化碳除去,故不能用生石灰干燥湿润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符合题意;
D、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检验有二氧化碳生成,不能检验有水生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2020·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初三期末)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或除杂(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案不可行的是
物质
方法或结论
A
CO2(CO)
通人氧气,点燃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肥皂水,振荡后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
C
CuO(碳粉)
在空气中燃烧
D
检验甲烷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答案】A
【解析】
A、二氧化碳不能助燃,少量一氧化碳与大量二氧化碳混合物不能点燃;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B、鉴别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振荡后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CuO中混有碳粉,在空气中燃烧,C+O2CO2,剩余固体为氧化铜;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检验甲烷中是否含有氢元素,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产生水雾(或水珠),则证明有,反之则没有;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2020·山西初三月考)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生石灰和碳酸钙
加适量水
B
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观察颜色
C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点燃
D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
加过量稀硫酸
【答案】A
【解析】
A、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碳酸钙不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取样、加水溶解、触摸烧杯外壁,发烫的是氧化钙,无明显变化的是碳酸钙,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羊毛和合成纤维颜色可能相同,故观察颜色无法鉴别,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水、硫酸钠和二氧化碳,说明稀硫酸能除去硫酸钠中的碳酸钠但剩余的稀硫酸会引入新杂质,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20.(2020·全国初三课时练习)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制备:用加热KCl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O2
B.鉴别:用Na2CO3溶液鉴别稀盐酸、NaOH溶液和Ba(OH)2溶液
C.除杂:用溶解、蒸发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D.检验: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检验有水生成
【答案】B
【解析】
A、实验室可以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制备氧气,不是KCl,选项A方案不正确;
B、Na2CO3溶液和稀盐酸反应产生CO2,会出现气泡明显的现象,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因此不反应无明显现象,Na2CO3溶液和Ba(OH)2溶液反应生成不溶的碳酸钡,有明显的沉淀现象,三种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出来,选项B方案正确;
C、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除去,少了过滤,选项C方案不正确;
D、检验甲烷燃烧是否产生水,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是否有水雾产生,检验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观察石灰水是否浑浊,选项D方案不正确。故选:B。
21.(2019·海安市城南实验中学初三)关于物质的鉴别、除杂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硝酸铵与氯化铵
分别取样,加固体氢氧化钙研磨,闻气味
B
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C
区分甲烷、一氧化碳、氢气
分别点燃后,检验燃烧产物
D
区分NaCl溶液、FeCl3
溶液
观察溶液的颜色
【答案】A
【解析】
A、硝酸铵与氯化铵均属于铵态氮肥,均能与氢氧化钙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鉴别,符合题意;
B、去除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可通过溶解、过滤,除去杂质,然后蒸发获得精盐,不符合题意;
C、甲烷、一氧化碳、氢气点燃后产物分别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水,故检验燃烧产物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铁溶液呈黄色,氯化钠溶液无色,故观察溶液颜色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2020·江苏初三)下列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鉴别: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B.除杂:NaCl
中混有
Na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
C.检验:NaOH是否变质一加水溶解,滴加酚酞,观察现象
D.分离:MnO2

KCl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
【答案】C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
A、鉴别: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正确;
B、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除去杂质,没有引入新的杂质,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正确;
C、氢氧化钠变质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不正确;
D、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MnO2

KCl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可以分离,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正确。故选C。
23.(2020·福建初三期末)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目的一项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软水和硬水
用肥皂水检验
B
鉴别CaO和两种Ca(OH)2固体
取样、加水溶解、触摸烧杯外壁
C
除去FeSO4溶液中的少量CuSO4
加足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MnO2中的少量KCl
(可溶)固体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烘干
【答案】C
A、肥皂水和硬水反应有大量浮渣产生,和软水反应基本不会有浮渣产生,故可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B、CaO溶于水放热明显,故可以通过加水溶解再触摸烧杯外壁来鉴别,可以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C、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和铜强,故在FeSO4溶液中加入锌粉会将FeSO4也除去,不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
D、MnO2难溶于水,KCl易溶于水,故可加足量水溶解、过滤、烘干,可以除去KCl,可以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2020·贵州初三期末)利用物质的性质进行鉴别、除杂质是化学常用方法,下列实验操作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操作方法
A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进行点燃
B
鉴别硬水与软水
滴加肥皂水后搅拌
C
除去氢气中少量的二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石灰水,再通过生石灰
D
鉴别氧气与氮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气
【答案】A
【解析】
A、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故错误;
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正确;
C、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石灰水,再通过生石灰,可以吸收氢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除去携带的水蒸气,得到纯净的氢气,故正确;
D、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氧气,熄灭的是氮气,故正确;
故选:A。
25.(2020·湛江二中港城中学初三)下列有关物质的除杂、检验、鉴别中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和方法
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
鉴别稀盐酸和食盐溶液
分别滴加酚酞试液
C
检验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
滴加稀盐酸
D
鉴别化肥氯化钾和氯化铵
各取少量与熟石灰混合研磨
【答案】D
【解析】
A、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时,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能够被吸收,故A错误;
B、稀盐酸和食盐溶液分别呈酸性、中性。分别滴加酚酞试液,都无明显现象,不能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溶液,故B错误;
C、铜和金都不能和稀盐酸反应,滴加稀盐酸不能检验铜,故C错误;
D、氯化钾不能与氢氧化钙反应,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各取少量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不产生气味的是氯化钾,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氯化铵,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在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然后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才能鉴别。
26.(2020·湖南广益实验中学初三)下列有关物质的除杂、鉴别中,所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除去
KNO3
溶液中少量NaCl
加热浓缩,再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B
除去
CO2
中混有的少量
HCl
气体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
溶液
C
鉴别
NaCl、NH4NO3、CaO、CaCO3
四种固体
加水,观察溶解及热量变化
D
从碳酸氢铵和尿素中鉴别出碳酸氢铵
直接闻气味或加熟石灰、研磨
【答案】B
【解析】
A、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通过加热浓缩,再降温结晶(析出硝酸钾),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硝酸钾,不符合题意;
B、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原物质和杂质均除去了,不符合除杂原则,符合题意;
C、加水,不溶解的是碳酸钙,溶解放热的是氧化钙,吸热的是硝酸铵,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D、直接闻气味或加熟石灰、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碳酸氢铵,不产生气味的是尿素,不符合题意。故选B。
27.(2020·山西初三)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粉
取样,加稀硫酸
B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将混合气体点燃
C
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
加足量的水后测温度
D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Na2SO4
加适量氯化钡溶液,过滤
【答案】B
【解析】
A、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粉,分别取两种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黑色粉末不溶解的是木炭,黑色粉末溶解且溶液变为蓝色的是氧化铜粉末,不符合题意;
B、除去CO2中少量的CO,因为混合气体中没有氧气支持燃烧,所以将混合气体点燃是无法除去CO的,应该把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来除去CO,符合题意;
C、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利用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分别加入足量的水后测温度,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不符合题意;
D、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Na2SO4,往混合溶液中加适量氯化钡溶液,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然后把溶液中的沉淀过滤出来,达到了除硫酸钠的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
28.(2020·贵州初三)鉴别与除杂是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下列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案设计
A
鉴别硬水与软水
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情况
B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通入过量氧气,点燃
C
除去NaCl中的Na2CO3
向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D
鉴别纯铝和硬铝
将两者相互刻画,比较硬度
【答案】B
【解析】
A、常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故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情况,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点燃,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C、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从而除去碳酸钠,不符合题意;
D、硬铝属于铝合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将两者相互刻画,留下划痕的是纯铝,可以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9.(2020·山东曲阜师范大学附属梁山中学初三)分离、提纯除杂、鉴别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将粗盐中混有的泥沙分离
溶解、过滤、蒸发
B
除去
NaCl
固体中混有的少量CaCl2
先加过量的碳酸钠,过滤
C
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MgSO4
加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D
鉴别CaCO3、NaOH、NaCl、NH4NO3四种固体
加水,观察
【答案】B
【解析】
A、将粗盐中混有的泥沙分离,先加水溶解,过滤除去泥沙等不溶性物质,然后进行蒸发,得到氯化钠晶体,可以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除去
NaCl
固体中混有的少量CaCl2,先加过量的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然后把碳酸钙过滤出来,但得到的氯化钠溶液中还含有过量的碳酸钠,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C、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MgSO4,加适量的BaCl2溶液,氯化钡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镁,然后把硫酸钡过滤出来,得到氯化镁溶液,可以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鉴别CaCO3、NaOH、NaCl、NH4NO3四种固体,分别加水溶解,观察并触摸容器外壁,不能溶解的是碳酸钙,溶解且容器外壁发热的是氢氧化钠,溶解没有并且容器外壁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溶解且容器外壁冰冷的是硝酸铵,可以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
30.(2020·江苏初三期末)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食盐水、蒸馏水
鉴别
加入肥皂水,观察现象
B
CO2(CO)气体
除杂
通入适量空气,点燃
C
CaCl2(HCl)溶液
检验
加入适量碳酸钙,观察现象
D
KNO3、NaCl固体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
【答案】C
【解析】
A、肥皂水和食盐水、蒸馏水反应都会产生大量泡沫,无法鉴别,错误;
B、二氧化碳无法燃烧且不支持燃烧,故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无法点燃,无法除去杂质,错误;
C、碳酸钙和稀盐酸溶液反应有气泡产生,可以检验,正确;
D、KNO3、NaCl固体都易溶于水,故无法通过过滤分离,错误。
故选C。
31.下列有关物质的除杂、鉴别和检验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硝酸钾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固体
先加水溶解,再蒸发结晶
B
除去氧气中的少量氯化氢气体
将气体通过饱和的碳酸钠溶液
C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
D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答案】C
【解析】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变化比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比较小,所以要除去硝酸钾中少量的氯化钠应先加水配成热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故A错误;
B、除去氧气中的少量氯化氢气体,通过饱和的碳酸钠溶液,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的杂质气体二氧化碳,故B错误;
C、鉴别硬水和软水,取样后分别加等量的肥皂水,振荡,出现泡沫较多浮渣较少的为软水,泡沫较少浮渣较多的为硬水,故C正确;
D、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用澄清石灰水,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32.(2020·江苏初三期末)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KCl、CaCl2
溶液
鉴别
取样,滴加肥皂水
B
KNO3(NaCl)
提纯
加90℃水溶解,降温结晶、过滤
C
KClO3固体(KCl)
除杂
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变
D
MnO2、KCl固体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
【答案】C
【解析】
A、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所以CaCl2
溶液属于硬水,KCl溶液不属于硬水,加入肥皂水区分,起泡较多的是CaCl2
溶液,起泡较少的是KCl溶液,不符合题意;
B、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所以提纯KNO3中少量的NaCl,加90℃水溶解,降温结晶、过滤,得到KNO3晶体,不符合题意;
C、除去KClO3固体中少量的KCl,把固体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变,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把氯酸钾除去了,符合题意;
D、分离MnO2和KCl固体,通过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分别得到二氧化锰固体和氯化钾晶体,不符合题意。故选C。
33.(2020·江苏初三期末)以下检验或除杂方法不恰当的是(

A.鉴别氧气和空气两瓶气体时,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燃烧更旺的为氧气
B.鉴别铁粉和石墨粉时,分别加入稀盐酸,若有气体放出,则证明为铁粉
C.除去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把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
D.区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的方法是看颜色
【答案】D
【解析】
A、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燃烧更旺的为氧气,无明显变化的是空气,不符合题意;
B、铁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碳不会与盐酸反应,可以鉴别铁粉和碳粉,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D、真黄金和假黄金颜色相同,符合题意。故选D。
34.(2019·山西初三)物质的检验与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纯棉线和合成纤维
观察颜色
B
鉴别化肥NH4Cl和KCl
取样,加熟石灰,研磨,嗅气味
C
除去O2中混有少量的CO2
通过足
量NaOH的溶液,再通过足量浓H2SO4
D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
【答案】A
【解析】
A、纯棉线和合成纤维都是白色的,要鉴别纯棉线和合成纤维,不能通过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别,故选项A不正确;
B、鉴别化肥NH4Cl和KCl,加入熟石灰,研磨,有氨味的是氯化铵,无氨味的是氯化钾,故选项B正确;
C、除去O2中混有少量的CO2,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再把气体通过足量浓H2SO4吸收水分,得到氧气,故选项C正确;
D、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粗盐中的食盐能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在粗盐中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除去泥沙、蒸发滤液就得到食盐,故选项D正确。
故选:A。
35.(2019·陕西初三)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检验、分离,除杂等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除去NaCl溶液中的MgCl2
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向滤液中加稀盐酸至中性
B
鉴别Na2SO4溶液和AgNO3溶液
取样,分别加入BaCl2溶液
C
除去KCl固体中的KClO3
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并加热,充分反应
D
分离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加适量稀盐酸,过滤
【答案】A
【解析】
A、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A正确;
B、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氯化钡和硝酸银反应会生成氯化银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B错误;
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氯化钾中的二氧化锰没有除去,对于氯化钾也是杂质,故C错误;
D、铁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会与稀盐酸反应,没有将铁分离出来,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36.(2020·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雁塔校区初三)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检验某气体是否为氢气
点燃该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
B
鉴别饱和硝酸钾溶液和饱和的石灰水
同时对两个溶液进行降温
C
实验室中制备少量的银
将适量的铜加入氯化银中
D
从氯酸钾制氧气的剩余物中提纯出氯化钾
溶解、过滤
【答案】B
【解析】
A、氢气、甲烷等含有氢元素的物质燃烧均生成水,用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的方法不能鉴别氢气,故错误;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下降而减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下降而增大,同时对两种饱和溶液进行降温,有固体析出的是饱和硝酸钾溶液,没有现象的是饱和石灰水,能鉴别,故正确;
C、氯化银是沉淀,不能溶于水,铜不能与氯化银反应,故错误;
D、从氯酸钾制氧气的剩余物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能溶于水,将固体溶解后,过滤,蒸发结晶才能得到氯化钾固体,故错误;
故选:B。
37.(2019·陕西初三)关于物质的分离除杂、鉴别制取的方案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溶解,过滤后分别干燥和蒸发结晶
B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滴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后过滤
C
鉴别真假黄金(铜锌合金)
取样在酒精灯上灼烧
D
制取双氧水
将足量氧气通入水中
【答案】D
【解析】
A.氯化钾溶于水而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溶解后过滤,将滤渣干燥得到二氧化锰,将滤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故正确。
B.氢氧化钠中混有少量碳酸钠,滴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后,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过滤,得到氢氧化钠溶液,故正确。
C.假黄金(铜锌合金),加热后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而真黄金在加热的情况下不与氧气反应,可以鉴别,故正确。
D.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将足量氧气通入水中不能得到双氧水,故错误。
38.(2019·山西初三)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铁粉和石墨粉
鉴别
滴加适量的稀盐酸
B
MnO2

KCl
的混合物
分离
溶解、过滤、蒸发
C
CO2
中含有少量
CO
除杂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Na2CO3
溶液中可能含
NaOH
检验
滴加酚酞溶液
【答案】D
【解析】
镁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产生气泡,石墨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取样品加入稀盐酸后,有气泡产生的是镁粉,无明显变化的是石墨粉,选项正确;
B、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将二者的混合物溶于水、过滤,滤渣就是二氧化锰,再将滤液蒸发得到氯化钾固体,选项正确;
C、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实现了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的目的,选项正确;
D、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均呈碱性,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用酚酞溶液不能区分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选项错误,故选D。
【点睛】
除杂的原则:1、不能引入新杂质;
2、除杂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发生反应;
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除杂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欲保留的物质。
39.(2017·江苏初三期中)人类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都正确的是(

A安全知识
B生活常识
图书档案着火—用水灭火“干冰”灭火原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用铁矿石炼铁尾气要净化处理—有毒
除去水中色素和异味—活性炭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熟石灰用洗涤剂去油污—溶解作用
C物质的微粒观
D物质的鉴别和除杂
碘酒是混合物—组成中的分子种类不同稀硫酸能导电—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温度计测体温时汞柱升高—汞原子体积增大
鉴别溶液和蒸馏水—用肥皂水鉴别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灼烧闻气味除去碳酸钙粉末中的碳酸钠—用水
【答案】D
根据已有的安全知识、生活常识、物质的微粒观以及物质的鉴别和除杂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
A、图书档案着火用水灭火会对图书档案造成二次伤害,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熟石灰不具有吸水性,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用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C、温度计测体温时汞柱升高是因为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鉴别CaCl2溶液和蒸馏水可用肥皂水,气泡较多的是蒸馏水;聚氯乙烯燃烧有刺激性气味,而聚乙烯燃烧不具有刺激性气味;碳酸钙不溶于水,碳酸钠溶于水,除去碳酸钙粉末中的碳酸钠可用水,然后过滤,故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40.(2019·辽宁初三)下列除杂试剂使用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A
Fe(Cu)
足量AgNO3溶液
B
CaCl2溶液(HCI)
适量Ba(OH)2溶液
C
KCl(K2CO3)
适量稀盐酸
D
NaOH溶液[Ca(OH)2]
过量Na2CO3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C
A、用足量AgNO3溶液除去Fe中的Cu,Fe和C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都排在银的前面,AgNO3溶液把铁和铜都除去,得到固体为银,A不正确;
B、用适量Ba(OH)2溶液除去CaCl2溶液中的HCl,酸碱反应,除去了盐酸,但同时也生成氯化钡,引进了新的杂质,B不正确;
C、用适量稀盐酸除去KCl中的K2CO3,盐酸与氯化钾不反应,却能与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从而除去了碳酸钾,得到氯化钾,C正确;
D、用过量Na2CO3溶液除去NaOH溶液中的Ca(OH)2,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虽然除去了氢氧化钙,但也引进了过量的碳酸钠,D不正确。故选C。
【点睛】
利用化学方法选择试剂除杂质时,既要把杂质除去,又不能引进新的杂质。
41.(2020·河南初三月考)下列除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CuO(Fe)
加入过量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B
KNO3溶液[Ba(NO3)2]
加入适量的硫酸钠溶液
C
Na2CO3溶液(NaCl)
加入适量的盐酸
D
FeCl2溶液(CuCl2)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答案】D
【解析】
A、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把原物质除去了,故A不正确;
B、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引入新杂质硝酸钠,故B不正确;
C、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把原物质除去了,故C不正确;
D、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可以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的氯化铜杂质,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除杂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42.(2020·江苏初三期中)下列物质提纯或除杂所用试剂和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Ca(OH)2(CaCO3)
盐酸
溶解、过滤
B
NaCl(Na2SO4)
过量BaCl2溶液
过滤
C
KCl(MnO2)
H2O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H2(HCl)
NaOH溶液
洗气
【答案】D
【解析】
A.
氢氧化钙中混有碳酸钙,加入盐酸,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钙也会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符合题意;
B.
氯化钠中混有硫酸钠,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但是引入了新杂质氯化钡,不符合题意;
C.
氯化钾中混有二氧化锰,先加水溶解,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过滤,得到的固体时二氧化锰,滤液是氯化钾溶液,再经过蒸发结晶即可得到氯化钾晶体,不符合题意;
D.
氢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氯化氢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即可得到纯净的氢气,符合题意。故选D。
43.(2018·四川初三期末)下列选项中的除杂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中为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O2(CO2)
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Cl(Na2CO3)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
C
NaOH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C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CuO(Fe粉)
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答案】D
【解析】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详解】
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干燥,得到氧气,符合除杂原则,故A正确;
B、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故B正确;
C、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氢氧化钠,故C正确;
D、氧化铜和铁均与稀盐酸反应,把原物质除去了,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不正确。故选D。
【点睛】
除杂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44.(2020·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初三期末)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Fe
Zn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B
NaCl
KNO3
溶解、降温结晶、过滤
C
CO2
CO
通入氧气,点燃
D
FeCl2
溶液
CuCl2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答案】D
【解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
A、Zn和Fe均能与过量稀硫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应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钠,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氧气),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