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暑假作业 1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原卷+解析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暑假作业 1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原卷+解析卷)

资源简介

暑假作业1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单选题(共60分)
1.下列说法符合拉马克进化观点的是(

①比目鱼的双眼并列于向光的一面,是由于长期卧伏于海底的缘故;
②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③鼹鼠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眼睛萎缩退化;
④病菌抗药性的不断增强是抗生素对病菌的抗药性变异定向选择并逐渐积累的结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协同进化的结果
B.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标志是有无新物种的形成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C.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
D.共同进化仅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4.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00名女生中有患者20人、携带者80人,800名男生中有患者60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

A.8.2%
B.7.1%
C.6.8%
D.5.4%
5.用若干基因型为Aa的棉铃虫进行自由交配,获得大量子代。用某种杀虫剂处理该棉铃虫的子代种群,发现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被淘汰掉80%、40%、20%。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杀虫剂对棉铃虫发挥选择作用,并会诱发棉铃虫的突变
B.杀虫剂的使用使棉铃虫Aa的基因型频率降低
C.淘汰后棉铃虫A的基因频率为36.4%
D.继续使用该杀虫剂,棉铃虫的死亡率会逐代增加
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了达尔文学说,克服了达尔文学说的局限性,成为生物进化的终极理论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将自然选择学说与遗传变异的有关理论结合起来
7.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d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经之路
8.共同进化是生物进化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有细长花矩的兰花,有细长口器的蛾,两者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B.猎豹与斑马的“生存竞赛”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就是共同进化
9.如图表示某群岛上蝉的物种演化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乙形成丙和丁的过程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
B.物种戊的形成是基因频率不定向改变的结果
C.由甲形成乙和戊的过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群岛上各种蝉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相互影响
10.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A.3/8
B.5/8
C.1/4
D.1/2
1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
12.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是
①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
②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④自然选择学说对环境条件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进行选择,没有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D和d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Dd
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实际产生D基因型配子概率为___________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F1中DD、Dd和dd的数量比为____________,理论上该种群随机交配得到的F1在减数分裂时产生d基因型配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F1中只有Dd和dd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根据这一解释,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子二代中Dd和dd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___________。
14.(1)生物进化是有规律的.陆生植物的进化历程是蕨类植物→_____→被子植物,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证据是_____。
如图表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之间的某些联系.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基本论点中,认为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_____,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论点是_____。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导致入如图过程①发生的原因是__;过程②必须经过环节是_____。
(4)根据图回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
A.E中能生殖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了其基因库
B.连线③含义是生存斗争是发生在进化单位内部的
C.连线④存在的联系是繁殖过剩使基因库扩大
D.生物多样性是物种进化的结果
E.连线⑤说明达尔文进化论的论点得到现代进化理论支持
15.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加剧。
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暑假作业1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单选题(共60分)
1.下列说法符合拉马克进化观点的是(

①比目鱼的双眼并列于向光的一面,是由于长期卧伏于海底的缘故;
②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③鼹鼠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眼睛萎缩退化;
④病菌抗药性的不断增强是抗生素对病菌的抗药性变异定向选择并逐渐积累的结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基础)、生存斗争(动力)、遗传变异(内因)和适者生存(结果)。
【详解】
①比目鱼的双眼并列于向光的一面,是由于长期卧伏于海底的缘故,强调环境的变化是物种产生变化的原因,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生物为了适应环境,某些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并且传递给下一代,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①符合;
②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长颈鹿脖子会越来越长是用进废退的观点,是拉马克的进化观点,②符合;
③鼹鼠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眼睛萎缩、退化,强调环境的变化是物种产生变化的原因,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生物为了适应环境,某些器官由于不用而退化,并且传递给下一代,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③符合; 
④病菌抗药性的不断增强是抗生素对病菌的抗药性变异定向选择并逐渐积累的结果,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先有了各种类型的变异,才能自然选择出适应环境的变异,这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④不符合。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协同进化的结果
B.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共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与发展。
【详解】
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
B、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生物进化的机制,B正确;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可以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
D、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
故选D。
【点睛】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标志着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3.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标志是有无新物种的形成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C.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
D.共同进化仅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是否改变,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了说明生物进化了;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
【详解】
A、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
B、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B正确;
C、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物种的形成,C错误;
D、共同进化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和物种的形成,易错点在于混淆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标志,共同进化认为没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作用。
4.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00名女生中有患者20人、携带者80人,800名男生中有患者60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

A.8.2%
B.7.1%
C.6.8%
D.5.4%
【答案】A
【解析】
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设色盲基因为a),则女患者的基因型为XaXa,具有2个色盲基因,女性携带的基因型为XAXa,具有1个色盲基因,男性色盲的基因型为XaY,具有1个色盲基因,因此,如果700名女生中有患者20人、携带者80人,800名男生中有患者60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a的频率=(20×2+80+60)÷(700×2+800)×100%≈8.2%。
5.用若干基因型为Aa的棉铃虫进行自由交配,获得大量子代。用某种杀虫剂处理该棉铃虫的子代种群,发现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被淘汰掉80%、40%、20%。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杀虫剂对棉铃虫发挥选择作用,并会诱发棉铃虫的突变
B.杀虫剂的使用使棉铃虫Aa的基因型频率降低
C.淘汰后棉铃虫A的基因频率为36.4%
D.继续使用该杀虫剂,棉铃虫的死亡率会逐代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杀虫剂不会诱发棉铃虫的突变,A错误;AA被淘汰的更多,导致Aa的基因型频率增加,B错误;Aa的棉铃虫进行自由交配,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由于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被淘汰掉80%、40%、20%,则淘汰后AA:Aa:aa=1:6:4,计算A的基因频率=(1×2+6×1)/(2+12+8)=36.4%,C正确;继续使用该杀虫剂,由于种群中AA个体越来越少,棉铃虫的死亡数量减少,死亡率降低,D错误。
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了达尔文学说,克服了达尔文学说的局限性,成为生物进化的终极理论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将自然选择学说与遗传变异的有关理论结合起来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A正确;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进入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学说认为是个体,B正确;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了达尔文学说,克服了达尔文学说的局限性,但也不是生物进化的终极理论,还在发展完善中,C错误;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遗传与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D正确。
故选C。
7.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d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经之路
【答案】D
【解析】
据图分析: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b表示生殖隔离;c表示新物种形成,d表示地理隔离。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b表示生殖隔离,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C正确;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注意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8.共同进化是生物进化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有细长花矩的兰花,有细长口器的蛾,两者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B.猎豹与斑马的“生存竞赛”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就是共同进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就是共同进化,故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共同进化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并熟记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9.如图表示某群岛上蝉的物种演化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乙形成丙和丁的过程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
B.物种戊的形成是基因频率不定向改变的结果
C.由甲形成乙和戊的过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群岛上各种蝉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相互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A岛上由乙形成丙和丁的过程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A正确;
B、在B岛上甲形成戊是由于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结果,B错误;
C、根据图解可知本来生活在某一岛上的甲因为某些原因分别生活在A、B两岛,由于两岛环境不同,由于自然选择,使生物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分别形成乙和戊,C正确;
D、由此可知,群岛上各种蝉的进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生物演化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0.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A.3/8
B.5/8
C.1/4
D.1/2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于亲本是Aabb和AAbb,所以只要考虑A与a这一对相对性状个体间的自由交配(因为两个亲本都是bb,后代也全为bb)。
【详解】
据题意无论雌性或雄性,都有Aa和AA两种类型,Aa:AA=1:1,这样亲本Aa占1/2,它所产生的配子A占1/4,a占1/4;AA占1/2,它所产生的配子全为A占1/2。这样亲本产生的配子中A占3/4,a占1/4。无论雌、雄均有这两种,均为这样的比例,因此后代AA的概率为3/4×3/4=9/16,aa的概率为1/4/×1/4=1/16,Aa的概率为2×3/4×1/4=6/16=3/8。
故选A。
1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
【答案】A
【解析】
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故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正确;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学说,D错误。
【名师点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考点定位】生物进化的内容
12.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是
①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
②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④自然选择学说对环境条件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进行选择,没有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
自然选择学说以个体为单位进行研究,而不是以种群为单位;自然选择学说不能很好的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自然选择学说未对环境对可遗传的变异如何进行选择做出科学的解释。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D和d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Dd
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实际产生D基因型配子概率为___________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F1中DD、Dd和dd的数量比为____________,理论上该种群随机交配得到的F1在减数分裂时产生d基因型配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F1中只有Dd和dd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根据这一解释,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子二代中Dd和dd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1/2
(2).
1:2:1
(3).
1/2
(4).
D基因纯合致死
(5).
1:1
【解析】
(1)由题意可知对于D和d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Dd
一种基因型,说明不是复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如果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该果蝇种群中产生的D和d配子的概率都为1/2。因为该种群随机交配后产生的F1中DD、Dd和dd的数量比为1:2:1。理论上该种群随机交配得到的F1在减数分裂时产生d基因型配子的概率为1/2。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F1中只有Dd和dd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最可能是因为D纯合致死。此时一代中2/3Dd,1/3dd,随机交配时产生的配子中D占1/3,d占2/3,后代中DD本应占1/9,Dd占4/9,dd占4/9,去除掉1/9DD后,Dd和dd比值为1:1。
点睛:在自由交配过程中没有变异发生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当存在致死现象时需要根据原有的正常分离比先分析是哪部分致死,然后再进行做答。
14.(1)生物进化是有规律的.陆生植物的进化历程是蕨类植物→_____→被子植物,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证据是_____。
如图表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之间的某些联系.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基本论点中,认为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_____,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论点是_____。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导致入如图过程①发生的原因是__;过程②必须经过环节是_____。
(4)根据图回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
A.E中能生殖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了其基因库
B.连线③含义是生存斗争是发生在进化单位内部的
C.连线④存在的联系是繁殖过剩使基因库扩大
D.生物多样性是物种进化的结果
E.连线⑤说明达尔文进化论的论点得到现代进化理论支持
【答案】
(1).
裸子植物植物
(2).
化石
(3).
可遗传的变异
(4).
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5).
突变和选择
(6).
(生殖)隔离
(7).
ACDE
【解析】
【分析】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种群越大,基因库也越大。
【详解】
(1)生物进化是有规律的,陆生植物的进化历程是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植物→被子植物,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证据是根据化石。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基本论点中,认为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可遗传的变异,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论点是适者生存。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过程②新物种形成必须经过环节是(生殖)隔离。
(4)A.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A正确;
B.生物的生存斗争发生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B错误;
C.过度繁殖使种群的基因库扩大,C正确;
D.物种进化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正确;
E.遗传和变异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达尔文进化论的论点得到现代进化理论支持,E正确。
故选ACDE。
【点睛】
本题以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为载体,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识图能力;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15.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加剧。
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2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
【答案】⑴突变
自然选择
⑵种群
基本单位
⑶基因库
⑷①生存斗争
②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合理即给分)③基因频率
④遗传
【解析】
试题分析:(1)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或可遗传的变异)——
自然选择——生殖隔离(新物种)
(2)
种群:同一区域内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总和。它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3)基因库:指一个种群中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合,构成基因库。
(4)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生存斗争加剧
②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答案合理即可)
③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说明生物在进化,进化实质指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考点:
进化的基本环节、实质、自然选择、种群和基因库的概念。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