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2课时浙教版初中新知导入你对地震了解多少?短片:地震合作探究三、地震1.什么是地震?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合作探究2.世界上平均每年大约发生多少次地震?500万余次极其轻微:绝大部分极大破坏:不到20次合作探究3.读图,说出地震的组成要素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处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在地图上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合作探究世界上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读图4.地震的分布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合作探究具有相对一致性比较图3-38世界地震分布图和图3-36世界火山分布图,它们的分布特点有何相同之处?读图拓展延伸视频:地震震级的划分合作探究四、地震的防范和预报视频: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合作探究时间许可有序快速撤离时间不允许就地躲避1.通过刚才的视频及你所掌握的知识、教材,说一说:在下列不同地点发生地震时,应如何正确的逃生?在教室等人多的地方合作探究迅速跑到室外,到开阔的地带避险(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10秒钟)在底楼逃离楼房高度2倍远的距离合作探究来不及逃离,用最有效的方法避震在高楼里不能乘坐电梯合作探究远离玻璃幕墙、楼房、电线杆、广告牌、高压线等在室外合作探究动物异常2.地震发生前有前兆吗?马不进圈、鸡飞狗叫、猪不吃食合作探究气象反常来自地下的雾、出现地声、发出地光、久旱不雨或阴雨绵绵合作探究地下水异常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合作探究3.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办法预防地震?仪器观测观察自然界异常现象增大建筑物抗震性准备应急包合作探究思考与讨论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地震所造成的危害呢?加强地震预警研究合作探究建设防震建筑合作探究增强国民自救能力合作探究提高灾后救灾能力拓展延伸世界十大抗震建筑英国:抗震房屋裂纹自动愈合它可以在地震中“自我愈合”希腊:智能减震屋能够进行“自我保护和修复”12美国:滚珠大楼每根柱子或墙体下安装不锈钢滚珠日本:高层抗震大厦使用了刚性结构抗震体34拓展延伸日本:弹性大楼建筑结构不直接与地面接触日本:可漂浮的抗震住宅能漂浮在水面上56拓展延伸日本:廉价的“抗震居屋”木材建造,最小面积2平方米,造价2000美元中国古代:抗震建筑设计采用的是“以柔克刚”的思维78拓展延伸中国古代:整体浮筏式基础斗栱、榫卯:抗击地震的关键中国古代:应县木塔特殊柔性结构体910拓展延伸课堂练习1.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世界每年发生的极大破坏性地震有500万余次B.震中是地震的发源地C.地震是由地球外力作用引起的D.世界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D课堂练习2.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关于地震发生时的做法,正确的是( )A.在六楼的同学选择坐电梯尽快逃生B.室外的同学跑到教室内躲避C.在三楼教室的同学,马上到阳台大声呼救D.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可用书包、枕头、靠垫等保护头部D课堂练习3.2017年4月12日,浙江临安发生里氏4.2级地震时,我市有轻微震感。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B.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准确预报地震C.发生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D.所有的地震都会对社会造成巨大损失A课堂练习4.下列不属于地震直接造成的损害是( )A.人体死亡、伤残的生理伤害B.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人的心理伤害C.地震引起房屋倒塌D.对作物、牲畜、道路、机场等财产的损毁B地震教学板书分布防范预报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2)地震的防范和预报概念频率组成作业布置1.读图: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对照中国地震分布图,看看你的家乡是否也处在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带分布图作业布置2.从有关的杂志、报纸和相关网站上收集世界上近几年有关地震的报道和资料,并将这些地震发生的地点标注在世界地震分布图上。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21世纪教育网–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3.4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2课时学案课题3.4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2课时章3学科科学年级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地震、地震由哪几部分组成。2.根据地图分析世界地震主要分布地区。3.掌握一些地震的防范措施,当地震发生时如何正确逃生。4.知道一些地震发生前的前兆。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对地图的分析及视频的观看等资料,从而掌握关于地震的一些知识。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握一些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逃生办法,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教学重点】1.世界地震主要分布地区。2.掌握一些地震的防范措施,当地震发生时如何正确逃生。3.知道一些地震发生前的前兆。【教学难点】1.当地震发生时如何正确逃生。2.地震发生前的前兆。【导学方法】读图分析、资料分析、视频了解、归纳总结、课后巩固。【课前预习】1.地球上每年都会发生几次大的地震,并常常造成_______倒塌和_______伤亡等灾难。2.发生地震时,要_______不慌乱,要迅速地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学习探究【新知导入】短片:地震你对地震了解多少?【合作探究】(三)地震1.什么是地震?2.世界上平均每年大约发生多少次地震?3.读图,说出地震的组成要素4.地震的分布读图:世界上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在:________地区和_____地区。比较图3-38世界地震分布图和图3-36世界火山分布图,它们的分布特点有何相同之处?(四)地震的防范和预报1.通过刚才的视频及你所掌握的知识、教材,说一说:在下列不同地点发生地震时,应如何正确的逃生?在教室等人多的地方:在底楼:在高楼里:在室外:2.地震发生前有前兆吗?3.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办法预防地震?思考与讨论: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地震所造成的危害呢?练一练(1)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世界每年发生的极大破坏性地震有500万余次B.震中是地震的发源地C.地震是由地球外力作用引起的D.世界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2)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关于地震发生时的做法,正确的是( )A.在六楼的同学选择坐电梯尽快逃生B.室外的同学跑到教室内躲避C.在三楼教室的同学,马上到阳台大声呼救D.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可用书包、枕头、靠垫等保护头部(3)2017年4月12日,浙江临安发生里氏42级地震时,我市有轻微震感。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B.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准确预报地震C.发生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D.所有的地震都会对社会造成巨大损失(4)下列不属于地震直接造成的损害是( )A.人体死亡、伤残的生理伤害B.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人的心理伤害C.地震引起房屋倒塌D.对作物、牲畜、道路、机场等财产的损毁【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1.什么是地震?它由几部分组成?2.地震发生时如何正确逃生?【课堂练习】1.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是( )A.主要分布在大陆的边缘B.主要分布在大洋边缘的岛屿上C.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D.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地区2.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震级,浅源地震比深源地震更具破坏力B.同一震级,深源地震比浅源地震更具破坏力C.同一震级,浅源地震和深源地震具相同破坏力D.同一震级,无论震源深浅,烈度相同3.有关地震、火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发生时每个人应立即向屋外冲B.火山、地震很少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C.目前不能准确预报地震的发生D.火山是因为板块挤压变形隆起形成的4.地震容易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B.洪涝C.干旱D.滑坡5.2018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下列关于防震减灾的做法,正确的是( )①要牢记紧急逃生路线及附近安全疏散地②准备家庭地震应急包,放在便于取到之处③发生地震时不要慌乱,尽可能关闭电、火、煤气④地震躲藏时要牢记“蹲下、藏身、抓牢”三要素⑤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等,可迅速躲在广告牌、树等下面⑥撤离时要保护好头部,不要翻窗、跳楼,可乘坐电梯迅速逃离A.①③④⑤B.①②⑤⑥C.①②③④D.③④⑤⑥6.地震时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坐电梯逃生B.抱头躲在厕所墙角C.抱头坐床上D.爬窗跳楼7.地震发生时,在教室里上课的我们,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不管任何情况,立刻跑向室外B.立即从窗户处向外跳逃生C.一直躲在教室里,待救护员赶来救援D.护头下蹲并躲在结实桌子旁边,震动结束后快速撤离到开阔地带8.在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救不可取的是( )A.迅速关闭电源、燃气B.避开高大建筑物C.注意保护头部D.乘电梯迅速下楼9.火山和地震的相同点是( )A.都对地形没有影响B.能量都来自地球外部C.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D.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10.某地区家庭常备应急包内有瓶装水、手套、求救哨、食品、多功能军铲、手电筒、简易急救包等物品。该应急包主要应对的自然灾害是( )A.涝灾B.旱灾C.地震D.寒潮11.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的频率高,因而在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救援和救助方法。据此完成下列两个问题。(1)地震时,若不幸被压埋在废墟下,正确的自救方法是( )A.不停地大声呼救B.通过睡觉来减少体力消耗C.捂住口鼻谨防烟尘呛闷窒息D.不停地祷告(2)地震来临后,下列逃生措施不恰当的是( )A.B.C.D.12.请回答下列有关地震的问题:(1)地震是由于地壳岩石在地球_________的作用下,发生_________而引起的震动现象。(2)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_________(填“5万”或“500万”)余次。(3)中国古代在研究地震方面曾做过突出贡献,如东汉时期的_________发明了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4)地震发生前是有预兆的,民间流传着一些预报地震的方法。下列异常现象中,可能是地震来临信号的是_________。(填字母,下同)A.井水喷涌B.狂风暴雨C.干旱D.出现地光(5)下列关地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A.地震的发生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B.大部分地震我们都能感知,所以我们对地震的认识很深C.目前人类可以预测大部分地震D.震级越高,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影响也越大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答案】房屋人员2.【答案】冷静合作探究:(1)【答案】D(2)【答案】D(3)【答案】B(4)【答案】A课堂练习:1.【答案】C2.【答案】A3.【答案】C4.【答案】D5.【答案】C6.【答案】B7.【答案】D8.【答案】D9.【答案】C10.【答案】C11.【答案】(1)C(2)B12.【答案】(1)内力断裂或错位(2)500万(3)张衡(4)AD(5)D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3.4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2课时教案课题3.4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2课时章3学科科学年级七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地震、地震由哪几部分组成。2.根据地图分析世界地震主要分布地区。3.掌握一些地震的防范措施,当地震发生时如何正确逃生。4.知道一些地震发生前的前兆。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对地图的分析及视频的观看等资料,从而掌握关于地震的一些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一些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逃生办法,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教学重点】1.世界地震主要分布地区。2.掌握一些地震的防范措施,当地震发生时如何正确逃生。3.知道一些地震发生前的前兆。【教学难点】1.当地震发生时如何正确逃生。2.地震发生前的前兆。【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资料分析、视频了解、归纳总结、课后巩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知导入】短片:地震你对地震了解多少?观看短片谈对地震的了解通过视频及大家对地震的了解引入新课【合作探究】(三)地震1.什么是地震?(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2.世界上平均每年大约发生多少次地震?(500万余次,其中,极其轻微:绝大部分;极大破坏:不到20次)3.读图,说出地震的组成要素(震源: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处。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震中距: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震源深度: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等震线:在地图上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4.地震的分布读图:世界上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地区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地区。比较图3-38世界地震分布图和图3-36世界火山分布图,它们的分布特点有何相同之处?(具有相对一致性)拓展延伸:视频:地震震级的划分(四)地震的防范和预报视频: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办?1.通过刚才的视频及你所掌握的知识、教材,说一说:在下列不同地点发生地震时,应如何正确的逃生?(在教室等人多的地方:时间许可,有序地快速撤离;时间不允许,就地躲避在底楼:迅速跑到室外,到开阔的地带避险在高楼里:不能乘坐电梯;来不及逃离,用最有效的方法避震在室外:远离玻璃幕墙、楼房、电线杆、广告牌、高压线等)2.地震发生前有前兆吗?(动物异常:马不进圈、鸡飞狗叫、猪不吃食气象反常:来自地下的雾、出现地声、发出地光、久旱不雨或阴雨绵绵地下水异常: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3.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办法预防地震?(仪器观测;观察自然界异常现象;增大建筑物抗震性;准备应急包)思考与讨论: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地震所造成的危害呢?(加强地震预警研究、建设防震建筑、增强国民自救能力、提高灾后救灾能力)拓展延伸:世界十大抗震建筑根据课文找出思考观看图片,归纳读图找出读图比较分析观看视频观看视频讨论、分析、归纳、总结思考、讨论讨论、总结思考与讨论了解根据资料寻找答案的能力读图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读图分析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根据所给材料分析、对比、归纳能力的培养拓展知识通过视频直观的了解知识总结归纳能力的养成。同时,也能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掌握一些防灾办法掌握生活技能,做好准备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课堂练习】1.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世界每年发生的极大破坏性地震有500万余次B.震中是地震的发源地C.地震是由地球外力作用引起的D.世界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2.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关于地震发生时的做法,正确的是( )A.在六楼的同学选择坐电梯尽快逃生B.室外的同学跑到教室内躲避C.在三楼教室的同学,马上到阳台大声呼救D.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可用书包、枕头、靠垫等保护头部3.2017年4月12日,浙江临安发生里氏42级地震时,我市有轻微震感。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B.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准确预报地震C.发生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D.所有的地震都会对社会造成巨大损失4.下列不属于地震直接造成的损害是( )A.人体死亡、伤残的生理伤害B.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人的心理伤害C.地震引起房屋倒塌D.对作物、牲畜、道路、机场等财产的损毁习题训练知识应用与理解【课堂总结】1.地震: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2.地震的组成要素: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等震线。3.地震发生时的防灾措施。知识小结总结概括【教学板书】【作业布置】1.读图: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对照中国地震分布图,看看你的家乡是否也处在地震带上。2.从有关的杂志、报纸和相关网站上收集世界上近几年有关地震的报道和资料,并将这些地震发生的地点标注在世界地震分布图上。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科学七上3.4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第2课时 学案.docx 浙教科学七上3.4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第2课时 教案.docx 浙教科学七上3.4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第2课时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