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上生化部分 第7讲:几种重要的盐(三)(鉴别和除杂) 讲义(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九上生化部分 第7讲:几种重要的盐(三)(鉴别和除杂) 讲义(教师版)

资源简介

第 7 讲 几种重要的盐(三)(鉴别和除杂)
知识讲解
一、物质除杂
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和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
方法
适用范围
举例
汽化法
与杂质反应生成气体而除去
除去 Na2SO4 中的 Na2CO3,可加适量的稀硫酸
沉淀法
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
除去 NaCl 中的 Na2SO4,可加适量的 BaCl2 溶液
置换法
将杂质通过置换反应而除去
除去 FeSO4 中的 CuSO4,可加过量的铁粉,再过滤
溶解法
将杂质溶于某种试剂而除去
除去 C 粉中的 CuO 粉末,可加适量稀硫酸,再过滤
加热法
杂质受热易分解,通过加热将杂质除去
除去 CaO 中的 CaCO3,可高温煅烧
转化法
将杂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主要成分
除去 CO2 中的 CO,可将气体通过灼热的 CuO
二、物质的分离
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粗盐的提纯;BaSO4 和 Na2SO4 的混合物。
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 晶法。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如:NaCl 和 KNO3 的混合物。
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如 BaCl2 和 NaCl 的混合物。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 加入适量 Na2CO3 溶液,得到 BaCO3 和 NaCl 溶液。
BaCl2+ Na2CO3=BaCO3↓+2NaCl。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 BaCl2 溶液,CO2 逸出。BaCO3+2HCl =BaCl2+H2O+CO2↑。最后分别将 NaCl 溶液和 BaCl2 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 NaCl 固体和 BaCl2 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三、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鉴别:通过物理方法或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
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 NaCl 或 KNO3。我们只要把 NaCl 溶液中的 Cl-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 溶液,另一瓶则是 KNO3 溶液。
物质鉴别的原则
① 操作简便: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不用化学方法。能用一种试剂鉴别的不用多种试剂。
② 现象明显:使待检物质的现象对比度较大。
③ 防止干扰:鉴别 Cl-和 SO42-时,只能用 Ba(NO3)2 溶液不能用 AgNO3 溶液。
物质鉴别的思路和方法
气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用试纸,三用火点,四加试剂。
固体、液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看气体,三辨沉淀。
不同试剂的鉴别:
观察法:根据物理性质中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进行鉴别。
热分解法:根据不同物质的热稳定性,利用产物的不同性质特征进行鉴别。 C.相互作用法:根据两两混合后的不同现象进行鉴别。
常见物质的检验或鉴别
气体的检验或鉴别:【检验混合气体成分时,先检验水蒸气,后检验其他气体】
检验的气体
使用的试剂或方法
现象
水蒸气
无水硫酸铜粉末
粉末由白色变蓝色
氧气
带火星木条
木条复燃
氢气
燃烧的木条
气体燃烧,呈淡蓝色火焰
一氧化碳
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
将反应后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氧化铜由黑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其他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纤维的检验或鉴别方法
检验的溶液
使用的试剂或方法
现象
酸溶液(H+)
紫色石蕊试液
pH 试纸
Zn、Fe 等活泼金属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pH 试纸变红,PH 值<7 有气泡产生
碱溶液(OH-)
紫色石蕊试液
pH 试纸无色酚酞
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pH 试纸变蓝,PH 值>7 无色酚酞变红

CO32-或 HCO3
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加盐酸产生气泡,气体通
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铵盐(NH 4+)
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或碱溶液加热
有刺激性的氨味产生
盐酸及可溶性氯化物(Cl-)
硝酸银溶液(AgNO3)和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
不溶于稀硝酸
硫酸及可溶性硫酸盐(SO 2-)
4
硝酸钡溶液(Ba(NO3)2)和稀硝

产生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
不溶于稀硝酸
动物纤维、植物纤维以及合成纤维的鉴别方法
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动物纤维(毛、丝);无烧焦羽毛气味的是植物纤维(棉、 麻)。
灼烧后,用手挤压灰烬,易碎的是天然纤维,捏不碎的是合成纤维。
课堂精讲
题型一:物质鉴别
【例 1】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镁、氯化钡、硫酸钠、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现做如下实验,
将少量粉末放在烧杯中,加足量水、搅拌、静置、过滤,得无色溶液及白色沉淀;
向过滤所得沉淀中加足量稀硝酸,沉沉全部溶解,但没有气体产生。
向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立即有较多的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根据以上实验现象推断,白色粉末中一定存在 ;一定不存在 ;可能存在 。
【答案】氢氧化镁、氯化钡;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钠。
【变式训练】
某固体可能含有 Ca(NO3)2,Na2SO4,Na2CO3,FeCl3,KCl 中一种或几种,现对其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成无色透明溶液。②取少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③取②中所得溶液少量,滴加 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析上述现象,对原固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
肯定有 Na2CO3,Na2SO4,无 FeCl3,Ca(NO3)2
肯定有 Na2CO3,Na2SO4,无 FeCl3
肯定有 Na2CO3,无 FeCl3,Ca(NO3)2
肯定有 Na2CO3,无 FeCl3,KCl
【答案】C
某固体由 Ba2+、Cu2+、Na+、C1-、CO32+、SO42+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 BaC12 溶液,过滤,得到白色沉淀。②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③在滤液中滴加足量 AgNO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由上述实验得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通过步骤①可以确定原固体中一定不含的离子只有 Cu2+ B.无法确定该固体中是否含有 Na+和 C1-
该固体由 Na+、C1-、CO32+、SO42+四种离子构成
将步骤①改为滴加 Ba(NO3)2 溶液,则通过步骤③可以确定固体中是否含有 C1-
【答案】D
【例 2】不用其他试剂,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①NaOH;②MgSO4;③FeCl3;④Ba
(NO3)2;⑤KCl,则正确的鉴别顺序是( )
A.②④③①⑤ B.③①②④⑤ C.①③②④⑤ D.③②④①⑤
【答案】B
【变式训练】
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NaOH、HCl、FeCl3 B.K2CO3 、 HCl 、 NaNO3 C.K2SO4、Ba(OH)2、Na2CO3 D.Na2CO3、BaCl2、H2SO4
【答案】D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无法鉴别的是( )
2SO4 NaCl Na2CO3 CaCl2 B.HCl NaOH CuSO4 MgSO4 C.Na2CO3 K2SO4 BaCl2 HCl D.NaNO3 HCl CaCl2 KOH
【答案】D
题型二:除杂
【例 3】欲除去括号内的少量杂质,选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
A.NaOH 溶液(Na2CO3)选用稀盐酸 B.C(CuO)选用稀硫酸C.NaCl 溶液(Ba(OH)2)选用硫酸铜溶液 D.MnO2(KCl)选用水
【答案】A
【变式训练】
下列括号中的物质是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A.NaCl 溶液中混有 Na2CO3(盐酸) B.NaOH 溶液中含少量 Na2CO3(澄清石灰水) C.CO2 气体中含有少量 HCl(浓碱溶液) D.NaCl 溶液中含有少量 Na2SO4(氯化钡溶液)
【答案】C
为达到实验目的,如表实验方案或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或结论
A
除去铁制品上的铁锈
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硫酸中
B
鉴别 NaNO3 溶液和 NaCl 溶液
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C
除去 CO2 中的少量 HCl 气体
先通过 NaOH 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D
鉴别 NaCl 溶液、Na2SO4 溶液和(NH4
2SO4 溶液
)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 Ba(OH)2 溶液,观
察现象
【答案】D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和方法
A
NaNO3
Na2CO3
滴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B
KCl
K2SO4
滴入适量 Ba(NO3)2 溶液、过滤
C
CO
CO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D
H2
HCl
先通过 NaOH 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答案】D
下列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
质)
除杂试剂
操作方法
A
CO2(HCl)
氢氧化钠溶液
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B
NaCl(Na2CO3)
盐酸
加入足量盐酸、蒸发、结晶
C
MnO2(NaCl)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
D
Cu(CuO)
氧气
通入足量氧气并加热
【答案】B
课后练习
2352675309880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化学反应的溶液颜色变化,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B 可能是熟石灰
物质 C 一定是单质铁
溶液 X 一定是酸,则试剂 A 是紫色石蕊试液
蓝色溶液变为浅绿色溶液可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答案】D
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或结论
A
除去铜粉中含有的少量铁粉
将混合固体加入到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洗涤、干燥
B
鉴别①CuSO4 溶液②稀 H2SO4
③NaCl 溶液④NaOH 溶液
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就能鉴别,且鉴别的顺序为
①④②③或①④③②
C
除去 CO2 中的少量 HCl 气体
先通过 NaOH 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D
CaCL2 固体中除去 CaCO3 杂质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答案】D
抹了石灰浆的墙壁上掉下一块白色固体,某学生为探究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固体研磨成粉末状,加足量水搅拌固体没有全部溶解;②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根据以上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定有 CaCO3 和 Ca(OH)2 B.—定有 Ca(OH)2,可能有 CaCO3 C.一定没有 CaCO3 和 Ca(OH)2 D.—定有 CaCO3,可能有 Ca(OH)2
【答案】B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2
CO
通入 O2,点燃
B
二氧化碳
氯化氢气体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C
Cu(NO3)2 溶液
AgNO3 溶液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D
碳酸钙
氯化钙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D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涤纶和羊毛面料
分别取样灼烧、闻气味
B
提纯粗盐(含少量泥沙)
将粗盐加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D
分离硫酸钠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
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后过滤,将滤渣溶于稀硫酸
【答案】D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氢氧化钠固体中加入水
固体消失,
温度升高
氢氧化钠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B
向含有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
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滤液中一定含有 Zn2+、Fe3+, 一定没有有 Ag+、Cu2+
C
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反
应,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盐酸过量
D
向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
石蕊试液
石蕊不变色
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钙恰好反应
【答案】D
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同学想了解其变质情况,设计了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一: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实验二:

有关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实验一证明该瓶氢氧化钠已变质
实验一采用了定性检测的方法,实验二采用了定量检测的方法
实验二中的氯化钙溶液若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所得沉淀质量将小于为 10g D.通过实验二,能进一步推算出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
【答案】C
下列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次活动设计的 4 个实验方案,其中方案一、方案二都合理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证明醋酸溶液呈酸性
检验氯离子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
酸钠
检验长期露置的氢氧化
钠溶液是否变质
方案一
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观察
先加硝酸银溶
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
加稀盐酸
是否变红
液,再滴加稀硝酸
过滤
方案二
用 pH 试纸检验溶液的
pH
先加硝酸银溶液,再滴加稀
盐酸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过滤
加澄清石灰水
【答案】D
1101725250825工业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关于下图中 4 个步骤说法有错误的是( )
①的目的是去除粗盐中的 Mg2+
①和②这两个步骤互换不影响实验结果C.③步骤为过滤
D.煅烧碳酸氢钠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答案】B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够成功的是( )
A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
将石灰石和稀盐酸混合
B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硫酸钠杂质
向含有硫酸钠杂质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
液,过滤
C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D
证明铁、铜、银的活动性强弱
向盛有少量的氯化亚铁、氯化银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
入大小相同的铜片
【答案】D
培养郁金香的无色营养液,可能由 KNO3、Ca(NO3)2、K2CO3、KCl 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小金设计并完成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其成分,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 1 说明原营养液含有 Ca(NO3)2
实验 2 中得到的白色沉淀为 AgCl
由实验 2 和实验 2 不能确定原营养液的所有成分
颠倒实验 2 和实验 2 顺序,会影响原营养液成分的结论
【答案】D
有 NaHCO3 和 Na2CO3 混合物 13.7g,将其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得剩余固体.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 Ca(OH)2 溶液中,产生 5.0g 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剩余固体为混合物
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11.5g
原混合物中 Na2CO3 的质量大于 NaHCO3
将剩余固体溶于足量的稀盐酸,产生 4.4g CO2
【答案】D
2021840267970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兴趣小组最初设计了如下的方案并进行实验。
写出沉淀 A 的化学式 。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后,分离除去沉淀 A 的实验操作过程是 。
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此方案很容易引入新的杂质,请写出固体物质 B 的成分
(用化学式表示)。
【答案】(1)CaCO3;
将混合物沿玻璃棒加入到过滤器中,待液体滤出,收集滤液即已除去了沉淀 A;
NaCl、CaCl2。
1522095551180有一包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由 Na2CO3、CuSO4、Na2SO4、BaCl2 和 NaCl 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 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所示。
试推断:(1)A 是 ,B 是 ,C 是 ;
(2)白色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答案】(1)BaCO3 CO2 AgCl (2)Na2CO3、BaCl2 NaCl
有一包不纯的 K2CO3 粉末,可能含有 Na2CO3、BaSO4、CuCl2、KCl、KNO3、Ca(NO3)2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分析含有的杂质,现进行如下实验:
取样溶于水,无固体残留,得无色溶液。则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 、 。
取上述溶液适量,滴加 AgNO3 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 HNO3,沉淀部分溶解,则此粉末中一定含有的杂质是 。
为确定 Na2CO3 是否存在,某同学称取 13.8g 粉末溶于水,加入足量 BaCl2 溶液,充分反应生成19.7g 沉淀质量,则原粉末中一定含有 Na2CO3。你认为此结论 (选填“是”或“否”)正确。
【答案】(1)BaSO4,CuCl2,Ca(NO3)2;(2)KCl;(3)是
除去食盐中含有的 MgCl2、CaCl2 和 Na2SO4,可依次加入过量的 BaCl2、Na2CO3 和 NaOH 溶液过滤, 回答下列问题:
加入过量 Na2CO3 的作用是 ;
加入稀盐酸后,当观察到 时,证明已恰好完全反应;
BaCl2 不能用 Ba(NO3)2 代替是因为 。
【答案】(1)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2)溶液中不再有气泡冒出;(3)会引入杂质硝酸钠。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 CuSO4、CaCO3、BaCl2、Na2SO4、KOH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证明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白色沉 淀可能是 ,原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 。
向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
将实验(1)中得到的滤液分成两份,将实验(2)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先通入其中的一份,无沉淀 产生;将其导出后的气体再通入另一份滤液中,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再过滤。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实验(2)中产生的气体里含有 。
向实验(3)中过滤后所得的滤液里加入 AgNO3 溶液和稀硝酸,又产生白色沉淀,根据此现象推断,原混合物中一定还含有 。
【答案】(1)CaCO3、BaSO4;CuSO4; (2)CaCO3; (3)HCl 气体;(4)BaCl2
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 CaCO3、CaO、Na2CO3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假设实验过程无损耗)。
请回答:
根据实验可以确定白色沉淀是 ; 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
若实验取固体粉末 20g,生成白色沉淀 10g,最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 5.85%的 X 溶液 200g(只含一种溶质),则 X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g,则固体粉末由 (填化学式,下同)组成,其中质量小于 10g 的是 。
【答案】(1)CaCO3,CaCO3、Na2CO3 (2)11.7,CaCO3、CaO、Na2CO3,CaCO3、CaO
有不纯 K2CO3 粉末,可能含 Na2CO3、BaSO4、CuCl2、KCl、KNO3、Ca(NO3)2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分析含有的杂质,现进行如下实验:
取样溶于水,无固体残留,得无色溶液。则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 、 。
取上述溶液适量,滴加 AgNO3 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 HNO3,沉淀部分溶解,则此粉末中一定含有的杂质是 。
为确定 Na2CO3 是否存在,某同学称取 13.8g 粉末溶于水,加入足量 BaCl2 溶液,充分反应生成 19.7g
沉淀质量,则原粉末中一定含有 Na2CO3 。你认为此结论 (填“正确”或“不正确”)。
【答案】 (1) BaSO4 CuCl2 Ca(NO3)2 (2)KCl (3)正确
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钙和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同学想确定其 组成成分,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了如下实验(各步骤中加入的试剂均为足量);
1356360253365请回答:
固体粉末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白色沉淀部分溶解的原因 是 ;
如何判断固体粉末中是否有“可能存在的物质”,简述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
【答案】(1)碳酸钠、硫酸钠;BaCO3+2HNO3=Ba(NO3)2+H2O+CO2↑
(2)取澄清溶液少许,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过滤,在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能观察到沉淀 产生,就可以确认固体中有氯化钠存在,否则就不存在氯化钠。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硫酸钾、氢氧化钾、碳酸钙、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白 色固体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白色沉淀Ⅰ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白色沉淀Ⅱ的化学式为 。
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为 。
【答案】(1)CaCO3+2HCl=CaCl2+CO2↑+H2O;(2)BaCO3;(3)碳酸钙、氢氧化钾、氯化钡
有一白色固体,它是由Ba(NO3)2、MgCl2、Na2CO3、Na2SO4 和MgSO4 等中的三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现对该固体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样,加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 和无色溶液B。
②在白色沉淀A 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放出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③在无色溶液B 中加入足量的Ba(OH)2 溶液,又得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仅观察到沉淀部分溶解的现象。
请回答:(1)原白色固体由 组成。
(2)实验③中沉淀溶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Ba(NO3)2、Na2CO3、MgSO4 (2)Mg(OH)2+2HNO3=Mg(NO3)2+2H2O
15894055207005283200784225下图所示的是实验室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请根据要求回答:
收集二氧化碳气体通常用F 装置而不用B 装置,其原因是 。
若实验要求如下:①验证二氧化碳气体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②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则 该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应是a→ (填仪器接口字母)。
实验室在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剩余废液中,常含有剩余的少量盐酸。为消除酸液对水环境的污染,在 不用指示剂的条件下,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可选用的药品是 (选填字母)。
A.生石灰 B.熟石灰 C.石灰石
【答案】(1)二氧化碳可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时会有部分二氧化碳损失;
(2)j→k→g→h→c→d→i(3)C
“3.15”央视曾曝光深圳海砂危楼,因建设时使用大量海沙,海沙中超标的氯离子严重腐蚀建筑中的钢筋, 导致严重的建筑物开裂等危险问题。
查阅资料得知:海水中主要含有氯离子、钠离子、硫酸根离子、镁离子、钙离子、钾离子等,海沙中含有氯盐、硝酸盐等多种盐分,氯离子(Cl-)超标,会破坏钢铁的纯化膜,引起钢铁锈蚀。
某同学想通过实验证明海砂中含有氯离子(Cl-)请完成以下实验步骤和判断依据:
①将海砂用蒸馏水洗涤过滤,得到海砂清洗液;
② ;判断依据: ; 实验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建设部规定:海砂必须经过净化处理,达到要求方可用于配制混凝土,对于钢筋混凝土,海砂中氯离子(等于氯原子质量)的质量分数不应大于 0.06%,若上述实验定量检验海砂中氯离子含量, 先取样,将海砂用蒸馏水充分浸泡洗涤,然后进行的实验中需要直接测量的量的是 。
【答案】(1)向清洗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2)有白色沉淀生成
AgNO3 NaCl AgCl NaNO3 (4)所取海砂的质量和氯化银的质量。
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对身边的常见物质有所认识,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问题。请按要 求回答下列问题:
服用含 Al(OH)3 的药物来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鉴别铵态氮肥(含有铵根离子)、磷肥、钾肥三种化肥,首先看外观, 的是磷肥, 然后将另两种化肥各取少许,分别和少量的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能嗅到气味的
是 。
三支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白色固体,它们分别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钙中的一种,只要加入 足量的 就能将它们一次性鉴别出来;
将稀盐酸、Na2CO3 溶液、Ca(OH)2 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 A 和滤液 B。滤液 B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答案】(1)Al(OH)3+3HCl=AlCl3+3H2O;(2)灰白色粉末状;铵态氮肥;
(4)水;(5)氯化钠(或 NaCl)
. 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后,废液桶中有大量的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
2552700761365(不考虑其他杂质)。为避免污染环境 并回收利用废液,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取废液桶上层清液共11.88k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21.2%的碳酸钠溶液。所得溶液pH 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通过如图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 kg 时,废液恰好处理完(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完全转化成氯化钠溶液。
此时所得溶液能否用于该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小麦选种 (选种液要求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在
10%--20%之间)?请通过计算回答。
【答案】(1)15;(2)1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