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3 讲 碱(一) 知识讲解 一、NaOH 和 Ca(OH)2 的理化性质、用途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俗名 烧碱、火碱、苛性 钠(具有强腐蚀性) 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 Ca(OH)2+Na2CO3== CaCO3↓+2NaOH CaO +H2O== Ca(OH)2 用途 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 ②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 ③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 ①工业:制漂白粉; ②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 ③建筑:砌砖、抹墙。 潮解: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时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做潮解。溶解 时放热。 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十分小心。若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 再涂上硼酸溶液。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潮解(物理变化),同时还会发生下列反应: 2NaOH+CO2==Na2CO3+H2O(化学变化)。所以,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 Ca(OH)2+CO2==CaCO3↓+H2O,2NaOH+CO2==Na2CO3+H2O,这两个反应都是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 都生成水。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SO2==Na2SO3+H2O (Na2SO3 化学名称:亚硫酸钠)。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澄清石灰水)常用于检验 CO2。 二、碱的化学性质 物质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 化学性质 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与某些非金属氧化 物反应 CO2+2NaOH=Na2CO3+H2O SO2+2NaOH=Na2SO3+H2O CO2+Ca(OH)2=CaCO3↓+H2O SO2+Ca(OH)2=CaSO3↓+H2O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NaOH+HCl=NaCl+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Ca(OH)2+2HCl=CaCl2+2H2O Ca(OH)2+H2SO4=CaSO4+2H2O 与某些盐反应 2NaOH+CuSO4=Cu(OH)2↓+Na2SO4 3NaOH+FeCl3=Fe(OH)3↓+3NaCl 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H)2+CuSO4=Cu(OH)2↓+CaSO4 3Ca(OH)2+2FeCl3=2Fe(OH)3↓+3CaCl2 注:(1)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碱,必须是可溶性碱。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变质,因此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应密封保存。 常见的可溶性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氨水(NH3·H2O)。 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如 Cu(OH)2 CuO +H2O;2Fe(OH)3 Fe2O3+3H2O。 氨水:常写作 NH3·H2O,是一种弱碱,由氨气通入水得到,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H3 + H2O == NH3·H2O;氨水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 NH3·H2O == NH3↑+ H2O。 课堂精讲 题型一:常见碱的理化性质 【例 1】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 B.固体氢氧化钠有挥发性 C.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水蒸气而潮解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答案】B 【变式训练】 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 ) A.氧化钙、消石灰、CaO B.氯化氢、盐酸、HCl C.碳酸钙、熟石灰、CaCO3 D.氢氧化钠、烧碱、NaOH 【答案】D 已知稀盐酸、氢氧化钙和 X 两两混合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A.X 为 Fe B.X 为 Na2CO3 溶液 C.X 为 NaOH 溶液 D.X 为 CuSO4 溶液 【答案】B 氢氧化钴 Co(OH)2 受热易分解,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 ①Co+2HCl═CoCl2+H2↑ ②CoCl2+2NaOH═Co(OH)2↓+2NaC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B.Co(OH)2 可以干燥氯化氢气体 C.Co(OH)2 的化学性质不稳定 D.氢氧化钴难溶于水 【答案】B 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钡溶液与下列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仍显红色的是( ) A.CO2 B.MgCl2 C.H2SO4 D.Na2SO4 4623815212610【答案】D 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一个趣味实验装置:在小试管中加入 2﹣ 3 片氢氧化钠固体,向其中滴加约 1mL 的浓氨水,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的作用是 ;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中气球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答案】酚酞滤纸条变成红色 氢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加快氨气的挥发 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压强增大,气球膨胀,待冷却后,压强略有减小,气球稍微变小 题型二:常见碱的用途 【例 2】熟石灰是常见的碱,在生产中有很多用途. 由生石灰制取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用熟石灰沙浆抹墙,墙面逐渐变得坚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用熟石灰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请写出在配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 除上述用途外,再举出一个应用熟石灰的实例: 。 【答案】(1)CaO+H2O=Ca(OH)2;(2)Ca(OH)2+CO2═CaCO3↓+H2O; (4)Ca(OH)2+CuSO4═Cu(OH)2↓+CaSO4;(4)Ca(OH)2+H2SO4=CaSO4+2H2O. 【变式训练】 在实验室里我们发现,长期存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常附着一层白膜,形成白膜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我们还发现,由于该白膜难溶于水,用水不能洗去.要除去这层白膜,可向试剂瓶中加少量 (填名称)溶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Ca(OH)2+CO2=CaCO3↓+H2O;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 下列关于酸碱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适量的稀盐酸除去水壶中水垢B.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炉具上的油污C.火碱可作二氧化碳的干燥剂 D.用稀盐酸除金属锈 【答案】C 下列四幅图,能说明烧碱用途的是( ) 859536216473254812714027336819842164735259323102173 金属切割及焊接 B.建筑材料 C.制肥皂 D.人工降雨 【答案】C 题型三:碱的通性 【例 3】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在 Ca(OH)2 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在 NaOH 溶液中通入 CO2 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在 Ca(OH)2 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在 NaOH 溶液中加入 CuSO4 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答案】B 【变式训练】 2008 年 9 月 27 日,太空第一次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 能具有化学性质是( ) A.与二氧化碳反应 B.与盐酸反应 C.与氧化铁反应 C.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答案】C 碱溶液中都含有 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 Ba(OH)2 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C.能与 Na2SO4 溶液反应生成 BaSO4 沉淀 D.能与 CO2 反应生成水 【答案】C 玻璃中含有 SiO2,它是非金属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硅酸盐(SiO32-),所以实验室盛装 NaOH 溶液的试 剂 瓶 用 橡 皮 塞 而 不 用 玻 璃 塞 。 写 出 SiO2 与 NaOH 溶 液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答案】2NaOH+SiO2=Na2SiO3+H2O 1732788252476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甲实验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 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看到废液浑浊并 呈红色,由此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探讨】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 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兰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刚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亮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方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兰、小刚、小亮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氢氧化钙溶液呈中性, 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斌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止 有白色沉淀,溶液 呈红色。 的猜想正确。 的猜想正确。 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答案】(1)NaOH+HCl═NaCl+H2O; (2)气球胀大; (4)【交流讨论】①NaCl,②氢氧化钠 【实验设计】 小亮 ②无现象,溶液呈红色 小刚 ③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 小兰 【反思拓展】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题型四:酸碱反应的图像问题 4782311385204【例 4】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 pH 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B 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C.A 点时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D.C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答案】B 【变式训练】 1152144270001下列图象,能表示加水稀释 pH=10 的溶液的是( ) 【答案】D 如图是稀盐酸和 NaOH 溶液反应的 pH 变化曲线,据图分析能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503834448780该反应是将 NaOH 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取 B 点溶液加入几滴石蕊试剂,溶液不变色 C.A 点时,溶液的溶质为 NaOH、NaCl D.B 点表示稀盐酸和加入的 NaOH 溶液质量一定相同 【答案】C A. B. C. D. 装有 50g 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 10%的 Ba(OH)2 溶液至过量。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答案】B 已知:CO2+H2O+CaCO3═Ca(HCO3)2,下列图象表示将 CO2 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某些量随通入 CO2 质量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的是( ) 1203960-921766B. C. D. A. 【答案】D 1181100949452已知溶液的导电性与单位体积内离子的数目、离子所带电荷多少有关,单位体积内离子数目越多,导电性越强;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导电性越强(如两个氯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导电性相当).现向含有 Ca(OH)2 和 NaOH 的混合液中通入 CO2 气体,下列测得溶液导电性(用“电流强度 I”表示)变化与通入 CO2 气体体积(V)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 B. C. D 【答案】B 【解析】Ca(OH)2 和 NaOH 的混合液中含有钙离子、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具有一定的导电性;当通入二氧化碳时,Ca(OH)2 会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NaOH 会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由于碳酸钙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物质,因此其中的钙离子会以碳酸钙固体的形式析出使导 电性减弱,但不会为零;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其中的碳酸钙会溶解成为可溶性的碳酸氢钙,使溶 液中的离子数目增加,因此导电性又会增强。 859536579259【例 5】向盛有 HCl 和 CuCl2 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至过量。在该过程中,下列 4 个图象能正确反映烧杯内物质的某些物理量变化趋势的是( )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向盛有 HCl 和 CuCl2 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至过量时,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盐酸充分反应后,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 ①由以上分析可知,开始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没有沉淀产生,当盐酸充分反应后,氢氧化钠再 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当氯化铜完全反应后,沉淀的质量不再改变,故正确; ②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其质量保持不变,所以反应过程中,氯元 素的质量保持不变,故正确; ③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大;当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 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减少,故错误; ④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此时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增大;当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 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的过程中,溶剂的质量增大,但是幅度减小,故正确。 【变式训练】 5013959277000现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 ag 时,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m(bg<m<cg),此时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CuCl2+2NaOH═Cu(OH)2↓+2NaCl 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 dg 时,溶液 pH>7 ④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整个过程中,溶液中氯元素的质量先减小 后不变 A.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2895600519683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 点溶液中的溶质有 2 种 B.E 点溶液中的溶质有 3 种 C.AB 段有沉淀生成 D.F 点溶液的 pH>7 【答案】B 544372857912烧杯中盛有 MgSO4 和 HCl 的混合溶液 100.0g,向其中逐滴滴加 Ba(OH)2 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的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a 点对应溶液中有 2 种溶质 b﹣c 段产生的沉定只有氢氧化镁 Ba(OH)2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17.1% D.m=35.85 【答案】D 【解析】o﹣a 段生成的是硫酸钡沉淀,a﹣b 段生成的是硫酸钡和氢氧化镁沉淀,b﹣c 段生成的是氢氧化镁沉淀,所以 A、a 点对应溶液中有氯化镁、硫酸镁 2 种溶质,故 A 正确; B、b~c 段只发生氢氧化钡和氯化镁的反应 1 个反应,所以 b﹣c 段产生的沉定只有氢氧化镁,故 B 正确; C 、 设 氢 氧 化 钡 的 质 量 分 数 为 x Ba(OH)2+MgSO4=BaSO4↓+Mg(OH)2↓ 171 233 x×100g 23.3g = x=17.1%,故 C 正确; D、Ba(OH)2+MgSO4=BaSO4↓+Mg(OH)2↓ 171 233 58 50g×17.1% y z == y=11.65g z=2.9g 所以 m=23.3g+11.65g+2.9g=37.85g,故 D 错误。 、 课后练习 氢氧化铯(CsOH)是一种可溶性强碱,被称为碱中之王。氢氧化铯不仅具有碱的通性,氢氧化铯溶液 还能与铝、锌等金属反应生成 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CsOH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sOH 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CsOH 与硫酸反应生成盐的化学式为 CsSO4 能与锌和铝反应生成 H2 的溶液不一定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答案】D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是实验室常用的碱。要鉴别氢氧化钠稀溶液和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下列方法不能够达到目的是( ) A.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 B.分别通入二氧化碳 C.分别滴加稀盐酸 D.分别长期露置于空气中 【答案】C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 因为蜡烛燃烧生成 CO2 和 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 C 和 H 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因为酸和碱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和碱反应 【答案】B 某工厂原来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所排废水中的硫酸,现改用氢氧化钾溶液中和以得到钾肥,若氢氧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原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此时碱流量阀调节的方法是 ( ) A.不用变动 B.减小流量 C.加大流量 D.无法确定 【答案】C 为完全中和某盐酸溶液,需 a 克质量分别为 4%的 NaOH 溶液。如果改用 a 克质量分数为 4%的 KOH 溶液,反应后溶液的 pH( ) A.大于 7 B.小于 7 C.等于 7 D.无法判断 【答案】B 将下列试剂分别加入 KOH 溶液,饱和石灰水和稀 H2SO4 中,能出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 紫色石蕊试液 B. Na2CO3 溶液 C. CuCl2 溶液 D. NaCl 溶液 【答案】B 4718303262381U 形管中是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分别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始时左边溶液呈蓝色,右边溶液呈红色B.开始时左边溶液呈无色,右边溶液呈红色C.充分反应后 U 形管中溶液可能呈红色 D.充分反应后 U 形管中溶液一定呈无色 【答案】C 2763011535939向一定量的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如下反应:FeCl3+3NaOH═Fe(OH)3↓+3NaCl.x 轴表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下列选项中 y 轴表示的含义与所给图象变化趋势一致是( ) A.混合液中 H2O 的质量 B.混合液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C.混合液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D.混合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D 5087111292988向一定质量的 CuSO4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盐酸,所得沉淀质量随加入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 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盐酸 B.加入试剂总体积为 V1 时,溶液中不存在 NaOH C.c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是盐 D.a 点时溶液中一定不存在 Cu2+ 【答案】D 3153155498347如图,锥形瓶内盛有气体 X,滴管内盛有液体 Y.若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使液体滴入瓶中,振荡, 套在玻璃管一端的小气球慢慢鼓起,则气体 X 和液体 Y 可能是( ) A. X 是 Ca(OH)2,Y 是水 B.X 是 CO,Y 是 NaOH 溶液 C. X 是 SO2,Y 是 NaOH 溶液 D.X 是 Fe,Y 是硫酸溶液 【答案】C 小明同学把 20gNaOH 固体等分成 A、B、C 三份采用不同方法保存,几天后 A 未变质、B 部分变质、C 全部变质,他将三份固体分别配成溶液并滴入 20%的稀硫酸直到正好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几天后,三份固体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A=B=C 为控制正好反应,A 可用酚酞试液指示,B、C 可滴加稀硫酸直到正好不冒气泡 正好反应时,消耗稀硫酸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D.正好反应时,生成硫酸钠的质量都相等,均为 35.5g 【答案】B 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 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就可将 CuSO4、KOH、NaNO3 三种溶液中的 溶液先鉴别出来. 只用一种溶液,就可将 NaCl、HCl、NaOH 三种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该溶液是 . 【答案】(1)CuSO4;(2)石蕊试液 学科学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的许多问题都与科学知识密 切相关,请根据所学科学知识填空: 许多化学反应都有其实用价值,如利用煅烧石灰石的反应,可获得 ; 盛放石灰水的烧杯或试剂瓶内壁常附着一层用水难以洗去的白色物质,该物质是 ; 生产硫酸的工厂排放的废气里含有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硫,治理方法之一是将含 SO2 的废气通过含有碱性物质的废液.请写出用含有氢氧化钠的废液吸收 SO2 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二氧化碳或氧化钙(2)碳酸钙(3)SO2+2NaOH==Na2SO3+H2O 二氧化硫(SO2)的含量是空气质量监测的指标之一。请参与兴趣小组对二氧化硫部分性质的实验探究。 若雨水的 pH 小于 5.6,表明空气受到污染。为了测定二氧化硫水溶液的 pH,小明同学向一个集满二氧化硫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适量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使二氧化硫充分 溶解(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形成亚硫酸),打开瓶塞,测定瓶中二氧化硫水溶液 pH 的实验操作是 。 为了探究二氧化硫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小宁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液面上 升。小宁同学由此得到结论: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你认为小宁同学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 (填“是”或“否”),理由是 。 兴趣小组同学取刚降到热电厂附近的雨水进行测定,每隔五分钟测一次 pH,其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定时刻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5:35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4.85 3048000753757分析上述数据变化,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针对此结论,你猜测其中的原因为 。结合大理石被酸雨腐蚀的事实,你认为碳酸、硫酸、亚硫酸酸 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答案】(1)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 pH 试纸,将二氧化硫水溶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否;二氧化硫能溶于水 随着时间的变化,雨水酸性逐渐增强 亚硫酸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硫酸硫酸;亚硫酸;碳酸 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实验: ①在止水夹 K1、K2 处于关闭状态时,将针筒 A 中溶液挤入试管 B 中,接着打开止水夹 K1,发现 D 中的部分溶液吸入试管 B 中,充分反应后,试管 B 留下的溶液也显红色。 ②再打开止水夹 K2,风哨振动鸣叫,C 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 B 和 D 中,反应后 B、D 中溶液都变为无色。 1952244223520回答: 步骤①中,充分反应后,试管 B 里的 CO2 最终转化为 (填化学式)和水。 解释步骤②中“风哨振动鸣叫”的原因: 。 实验开始时 C、D 中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 b%(选填“>” “=”或“<”) 【答案】(1)Na2CO3 (2)B 中的 CO2 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装置内气压下降,小于外界气压,然后气体从风哨进入。 (3)> 化学小组的同学欲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否反应,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及操作 实验现象 ①将注射器 1 中溶液推入充 有 CO2 的瓶中 气球鼓起 ②… 无明显现象 ③将注射器 2 中的溶液推入 瓶中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气 球变瘪 ④向外拉注射器 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步骤①中气球鼓起的原因可能是 。 步骤②中的操作是 ,其目的是证明步骤Ⅰ中装置内的 CO2 已被完全吸收。 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本实验的结论是 。 【答案】(1)NaOH 溶液吸收 CO2 装置内压强变小,气球鼓起;(2)向外拉注射器 3(或充分振荡);(3) Ca(OH)2+CO2═H2O+CaCO3↓;(4)CO2 能和 NaOH 反应。 用“盐酸一硫化钡法”生产 BaCl2 会放出有毒气体 H2S(其水溶液有酸性),可用 NaOH 吸收 H2S 制取 Na2S 进行处理。下表为 H2S 回收工艺的各项生产成本: 工业处理尾气需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单从经济效益考虑这种处理 H2S 的方法是 (选填“盈利”或“亏损”)的。 若某化工厂每天要处理 10 吨 H2S,需消耗 NaOH 多少吨?(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 1 位小数) 【答案】(1)盈利(2)23.5 吨 现有 16 g Fe2O3 和 CuO 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把混合物全部加入到 100g 足量的硫酸溶液中,完全溶解。然后滴加 150g 16%的氢氧化钠溶液,沉淀质量不再改变。试计算所用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29.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