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上生化部分 第8讲:几种重要的盐(四)(图像+推断) 讲义(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九上生化部分 第8讲:几种重要的盐(四)(图像+推断) 讲义(教师版)

资源简介

第 8 讲 几种重要的盐(四)(图像+推断)
知识讲解
总则:图像题一般研究以下要素:(1)横纵坐标的含义;(2)曲线的起点、拐点、终点,趋势,极限等。 一、pH 变化图像
总原则:
H +浓度越高 pH 越小
OH 浓度越高 pH 越大

碱的稀释:由 pH 7 pH 7
【例 1】新疆某地土壤显碱性,当地人们常以水冲洗排碱改良土壤.下列是某同学绘制的冲洗时间与土壤
1219200288925259080028892538950903092455201285309245pH 的变化关系图,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C )
A B C D
酸的稀释:由 pH 7 pH 7
7524752476502305685247650【例 2】向稀盐酸中逐渐加水稀释,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C )
A B C D
其它信息给予题:酸的酸性越强,pH 越小;碱的碱性越强,pH 越大。
【例 3】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其水溶液叫亚硫酸(H2SO3),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剧毒的气体,其水溶液叫做氢硫酸(H2S),又已知在相同条件下 H2S 的酸性小于 H2SO3,现在室温下,向饱和 H2SO3 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H2S 气体,反应方程式为:2H2S+ H2SO3=3S↓+3H2O,则溶液的 pH 随通入 H2S 体积的变化曲线正确的是( B )
A. B. C. D.

酸中滴加碱:由 pH 7 恰好完全反应 pH 7 碱过量 pH 7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 NaOH 溶液,下图表示加入 NaOH 的质量(M)与溶液的 pH 值关系:
3160395105410

碱中滴加酸:由 pH 7 恰好完全反应 pH 7 酸过量 pH 7
2419985384810向一定量的 NaOH 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硫酸,下图表示加入稀硫酸的质量(M)与溶液的 pH 值关系:
酸碱混合:需要通过计算来判断酸还是碱过量。以 NaOH 与 HCl 混合为例:
中和反应:
相对分子质量: 加入酸和碱的量:
HCl NaOH NaCl H 2O
36.5 40
x y

x 36.5
若 ,则酸过量,混合后溶液 pH<7;
y 40

x 36.5
若 ,则刚好完全反应,混合后溶液 pH=7;
y 40

x 36.5
若 ,则碱过量,混合后溶液 pH>7。
y 40
【例 4】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盐酸时,溶液的 pH 与加入的熟石灰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熟石灰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加入熟石灰 mg 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若改用 ng 氢氧化钠与相同量盐酸反应,所得溶液的 pH 7(填“>“、“<“或“=”)。
【答案】Ca(OH)2+2HCl═CaCl2+2H2O;CaCl2 和 HCl;<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被腐蚀的盐酸,小丽为了测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烧杯中配制了 8g10%的NaOH 溶液,然后往烧杯中滴加该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 pH 与滴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配制了 8g10%的 NaOH 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 ;
计算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当滴入 4g 盐酸时,烧杯内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为 g。
【答案】(1)0.8g(2)7.3%(3)0.46g
2019300772160将 20g 稀盐酸逐滴加入到 2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 pH 变化如图中甲所示,溶液中的温度变化如图乙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试回答:
图乙从 A 到 B 过程中,溶液的 pH 逐渐 (填“增大”或“减小”)。
图乙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 。
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减小;(2)B;(3)3.65%。二、优先反应问题
碱和盐的混合物与酸反应:碱优先与酸反应;
酸和盐的混合物与碱反应:酸优先与碱反应。
【例 5】向甲溶液中逐滴加入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或沉淀的质量(y)与加入的乙的质量
(x)的关系,符合右图所示曲线变化趋势的是( )
序号
甲物质
乙物质
A
铜锌混合粉末
稀盐酸
B
盐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液
氯化钡溶液
C
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液
氢氧化钠溶液
D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
稀盐酸
5306695264795
【答案】D
在氯化镁和盐酸的混合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下列关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 量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向含有 CuCl2 和 HCl 的混合溶液 100g 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 10%的 NaOH 溶液,参加反应的 NaOH
2465705305435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仅考虑沉淀为 Cu(OH)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个数不变 B.M 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C.M 点溶液比 P 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 D.沉淀完全时,m1 的数值为 80
【答案】D
2572385574040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下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 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线 BC 段无明显实验现象 B.在 C 点后溶液中的溶质是 NaCl
C.溶液的 pH 由大变小 D.随逐滴加入稀盐酸,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答案】C
实验后的废液一般需回收处理,不能直接倒入排污管,小科实验后收集到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废液 10.22g,他向废液中缓缓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19.6%的稀硫酸,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与滴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当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溶液总质量为 20g。溶于水的气体忽略不计,则:
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溶液的 pH 为 。
图中 m= g。
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回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7; (2)10;(3)14.2% 三、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和思路
思路:审题→分析→解答→检验。
1056640127000
常见突破口
有色固体
①黑色:单质 C、Fe 粉、CuO、Fe3O4、MnO2。
②红色:Cu(紫红色)、Fe2O3(红棕色)
③蓝色沉淀:Cu(OH)2 ;红褐色沉淀:Fe(OH)3
④KMnO4(暗紫色或紫黑色)、红磷(暗红色)
有色溶液:Cu2+(蓝色)、Fe2+(浅绿色)、Fe3+(黄色)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 pH 试纸变蓝色)、SO2
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的物质:H2、CH4、S、乙醇
从化学之最入手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最常见的金属是铁;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常见的有机物是甲烷 CH4;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C。
物质的用途
(1)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Ca(OH)2、CaO;(2)配置农药波尔多液的物质:CuSO4、Ca(OH)2
(3)胃酸的主要成分:HCl; (4)常用的调味品:NaCl; (5)发酵粉的主要成分:NaHCO3
(6)常见的无色液体:水和过氧化氢;(7)吸水后由白色变蓝色的是无水硫酸铜。
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蓝色沉淀:Cu(OH)2、 CuSO4 + 2NaOH = Cu(OH)2↓+ 2NaCl
红褐色沉淀:Fe(OH)3 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Fe(OH)2 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 Fe(OH)3 红褐色沉淀
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①与血红蛋白结合,有毒的是 CO;
②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 的白色沉淀有CaCO3、BaCO3;不溶于稀HNO3 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
2085975688340【例 6】A~G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①是中和反应,乙是一种红色粉末, “→”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能相互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化学式是 ;
B→D 的基本反应类型: ;
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CaCO3;(2)化合反应;(3)Ca(OH)2+2HCl=CaCl2+2H2O
【变式训练】
2821940753745A~F 为初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弧线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箭头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B 物质的化学式为 ;A 转化为 B 的化学方程式为 ;C 与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在所有相关反应中没有出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请补充一个属于该类型的化学方程式 (要求:至少有一种反应物选自 A~F
【答案】(1)O2;
H 2 O通直流电H 2 O2
; Ca(OH)2+CO2=CaCO3↓+H2O 。
(2)置换反应,Fe+H2SO4=FeSO4+H2↑。
甲、乙、A、B、C、D 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 A、B、C、D 是由 H、C、O、Ca、Na 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
甲是胃酸的主要成分,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一种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该气体化学式 为 。
乙是一种红色的氧化物,能溶于稀盐酸,得到黄色溶液,则乙的化学式为 。
(3)A 俗称为纯碱;B、C、D 三种物质中含同种金属元素,并存在下列转化关系 B→C→D。A 与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小组同学将 A、B、C、D 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得到一包白色固体粉末,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
①若 X 溶液只含一种溶质,根据实验可以确定 X 溶液中的溶质是 ;
②下列对固体粉末成分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一定有碳酸钠B.一定有碳酸钙
C.可能是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的混合物D.该固体粉末的组成最多有三种情况
【答案】(1)H2 (2)Fe2O3(3)Ca(OH)2+Na2CO3=CaCO3↓+2NaOH(4)①NaCl ②BCD
3088640530225A~G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若 A、D 两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 11:7,A、C、D 均含有一种相同元素,E、F、G 间的反应均在常温下进行,B 与G 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则 B 的化学式 ;G→E 的反应条件是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D+E ,②B+G 。
若 A 与 F、C 与 D、E 与 G 它们两两之间属于同一类物质,B 为另一类物质。
则 F 的化学式 ;写出 G→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CO2,Na2CO3+Ca(OH)2=CaCO3↓+2NaOH
2752090574040【例 5】下列用字母表示的 8 种物质由 H、C. O、Na、Cl、Ca 中的几种元素组成,它们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1)A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遇 B 溶液产生气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X 和 Y 反应生成 Z 和 W,其中 Y、W 常作灭火剂,X、Z 均含 3 种元素,W 的化学式为 ,
X 的化学式为 。
向 Z 的溶液中逐滴加入 B 的稀溶液,只生成含有相同金属元素的 M 和 N,其中 M 不含氧元素, 它的化学式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从上述物质中任选 2 种为一组,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入瓶中,a 处水面降低,b 处水面升高。写出符合要求的 4 种物质:
友情提示:填写物质的化学式、名称或俗称。
序号 物质





液体
固体
序号 物质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H2O; NaOH
NaCl;Na2CO3+HCl=NaCl+NaHCO3






液体
盐酸
盐酸
盐酸
H2O
盐酸
固体
CaCO3
Na2CO3
NaHCO3
NaOH
NaOH





【变式训练】
由 H、C、O、Na、Cl 五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八种下列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关于这七种物质有下列描述:
①A 是生命活动最重要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 B;
②B 能与 C 反应生成 D 和 E,其中 B 和 E 常用作灭火剂;
③D 能与 B、E 发生化合反应生成 F;
2288540557530④D 和 F 均能与 G 反应生成 H,每天摄入适量的 H,对维持人体内水分和体液恒定的 pH 有重要作用. 请根据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1)A 物质的化学式为 。C 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是 (举一例)。
(2)D→F 的化学方程式为 。
(3)F 与 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室以H 为原料,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 G,A 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关于该实 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字母) 。
制备装置与实验室制取 CO2 相同
该实验的尾气可以用碱液吸收
该气体的收集方法与氧气的收集方法完全相同
检验该气体是否收集满,可以向集气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答案】(1)O2;作干燥剂
Na2CO3+H2O+CO2═2NaHCO3
NaHCO3+HCl═NaCl+H2O+CO2↑
(4)2NaCl+H2SO4(浓)═Na2SO4+2HCl↑;ACD。
1356360534670如图中 A~H 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各物质之间有如图所示反应关系,其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物质间能够相互反应.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气体 B 可用来灭火,B 的化学式为 ,气体 H 的化学式为 。
已知 D 与 E 属于不同类化合物.当 D 与 E 都不含金属元素时,E 的化学式为 ;
当 D 与 E 含有相同金属元素时,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步骤⑥的反应基本类型是 反应.
步骤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固体 A 中一定含有 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
【答案】(1)CO2;H2
(2)H2O (3)Na2CO3+Ca(OH)2═CaCO3↓+2NaOH
课后练习
(4)CuSO4+Fe═Cu+FeSO4;H2SO4+Fe═H2↑+FeSO4;(5)C、Cu、O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
A.向 pH=3 的溶液中不断加水 B.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C.向 H2SO4 和 CuSO4 混合液中滴加 NaOH 溶液 D.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恢复到原温,下列各相关的变化图象 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某同学依据实验事实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至 b 段对应溶液的 pH 逐渐减小 B.b 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
C.c 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少 D.a 至 d 段硫酸钠的质量逐渐增大
【答案】C
1216025763270B.
C.
D.
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若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白色沉淀完全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当二氧化碳持续不断的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时,沉淀质量的变化符合下图中的( )
A.
【答案】A




HCl 溶液
NaOH 溶液

HCl 溶液
大理石

H2SO4 溶液
锌粒

Ca(OH)2 溶液
Na2CO3 溶液

CuSO4 溶液
铁粉
4853305845820在一定质量的甲溶液中逐渐加入乙至过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的关系能用如图曲线表示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②③
2686685587375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 盐酸的质量而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 点时,往烧杯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B.从 A 到 B 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 pH 逐渐减小C.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C 点时烧杯中含有的溶质是 NaCl、HCl
【答案】A
5280025330200向下表中的甲物质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乙的 质量关系,符合下图曲线描述的是( )
序号


A
铜、锌的混合物粉末
稀盐酸
B
盐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
氯化钡溶液
C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
稀盐酸
D
氯化钠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
稀盐酸
【答案】A
向 HCl 和 FeCl3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至过量,下图曲线正确的是( )
8851901104905114290148590
A B C D
【答案】D
10864851069340下列图象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A B C D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B.向一定量 pH=2 的盐酸中逐滴加水稀释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D.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氧化钙
【答案】A
现有 HCl 和 CaCl2 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 X,溶液的 pH 随滴入 X 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 X 是( )
A.水 B.澄清石灰水 C.纯碱溶液 D.稀盐酸
【答案】C
B.
C.
D.
A.
装有 50g 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 10%的 Ba(OH)2 溶液至过量.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答案】B
向甲物质中逐渐加入乙物质至过量.若 x 轴表示加入乙物质的质量,则下列选项与图示不相符合的是
( )
选项
甲物质
乙物质
y 轴表示的含义
A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的质量
B
t℃的水
硝酸钾
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C
氯化银
稀硝酸
氯化银的质量
D
饱和石灰水
生石灰
溶液的质量
3311525195580
【答案】D
2156460913765小亮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 CO2 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含 CaCl2 和 HCl 的废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 Na2CO3 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 Na2CO3 溶液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 l 所示;加入 Na2CO3 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 pH 变化关系如图 2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 1 中 b→c 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
图 1 中 b 点的值为 106
图 l 中 c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图 1 中 o→a 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 pH 变化情况可用图 2 中 d→h 段表示
【答案】D
初中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常温下 B、C 为气体,且 B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D、F 均为无色液体,都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且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依次为 2:1 和 1:1;E 为黑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E 转变为 B 一定是置换反应
B.A 不一定是含 CO2?3 或 HCO?3 的盐
C.D、 F 中相同元素的化合价一定相同
除去 B 中混有的少量 C,可以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 NaOH 溶液的洗气瓶
【答案】B
1889760802640A、B、C、D、E、F 分别是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中的一种,B 不属于氧化物。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反应关系,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连两圆的物质间发生的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B.固态 C 物质可用于人工降雨
C.A 与 D 混合后有气泡产生
D.B 与 C 混合后溶液中始终没有明显现象
【答案】B
955040534670向一定质量的 K2CO3、K2SO4 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 BaCl2、HCl 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取 d 点对应的溶液,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加入的盐酸已过量
B.c 点沉淀的成分为一种C.o?a 段发生了一个反应D.m=2.33
【答案】B
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后,废液缸中盛有大量的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 质)。某同学处理废液时做了如下实验:取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入 Na2CO3 溶液至过量。记录滴入 Na2CO3 溶液质量(x)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图中纵坐标(y)表示生成 CO2 的质量
反应进行到 A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2 种;反应进行到 B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1 种;反应进行到 C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2 种
OA 段溶液的 pH 增大,AB 段溶液的 pH 不变,BC 段溶液的 pH 增大
纵坐标(y)表示氯化钙的质量,则反应过程可以用右图表示
【答案】A
1933575803275某固体可能由 MgCl2、NaOH、BaCl2、Na2SO4 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取 少量该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搅拌后,观察到有白色不溶物存在;再向烧杯中滴加酸溶液。根据加酸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绘制如下图象,结合图象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加水后得到的液体中含有 OH? B.白色不溶物可能为 Mg(OH)2 或 BaSO4 C.原固体中不可能含有三种物质 D.酸溶液一定不能为稀 H2SO4
【答案】C
2258060809625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 Na2SO4、Na2CO3、BaCl2、NaOH 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沉淀的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 )
A.可能存在 Na2SO4 B.不存在 NaOH C.肯定存在 BaCl2 D.肯定只存在 Na2CO3
【答案】B
有一溶液是由盐酸、硫酸、硫酸铜、氯化铁、稀硝酸、硝酸钠几种中的两种混合而成,向该溶液中加
2286000313690Ba(OH)2 溶液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溶液是( )
A.盐酸、氯化铁 B.硫酸、氯化铁 C.硝酸、硝酸钠 D.盐酸、硫酸铜
【答案】A
955040595630烧杯中盛有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请在下面的图中,分别 画出沉淀的质量、溶液 pH 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大致图像。
【答案】
A、B、C、D、E、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 A 和 B、C 和 D 组成的元素种类相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图中已略去部分物质))。
2488565258445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化学式为 ,D→C 的化学方程式为 ;
若 E 和 F 均由两种元素组成,E 和 F 的化学式为 、 ;
若 E 和 F 均由三种元素组成,写出指定的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E→B+C ;
F→B+C 。
【答案】(1)H2O2; 2CO O2 点燃2CO2 (2)CH4;HCl;
(3)H2SO4+Na2CO3═Na2SO4+H2O+CO2↑;H2CO3═H2O+CO2↑
右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其中 A、E 为固体氧化物,且 A 为黑色粉末;B、D 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 B 具有消毒杀菌作用;C、Y、Z 为无色气体,其中Y 有毒;X 是最常见的金属。
1955165252730请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①中 A 物质的作用是 ;有机物的化学式是 ;
反应③、④的化学方程式:
③ ;④ ;
在日常生活中为防止反应②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点即可);
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反应⑤,其名称为 。
【答案】(1)催化作用;C6H12O6
③Fe2O3+6HCl═2FeCl3+3H2O ④ 3CO + Fe 2 O 3 高温2Fe + 3CO 2
涂油(或刷漆、电镀等,答案合理即可);
光合作用。
某环保小组监测到一工厂向河水中排放的酸性废液中含有 CuSO4。
CuSO4 是重金属盐,能与蛋白质发生 变化(选填“物理”、“化学”),使蛋白质失去原 来的生理功能,所以 CuSO4 有毒。
1685290444500为了测定废液中 CuSO4 的质量分数,该小组取了 100g 废液,逐滴加入 NaOH 溶液至过量。测得生成 Cu(OH)2 沉淀(无其它沉淀)的质量与所加 NaOH 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说明图中的 OA 段未生成 Cu(OH)2 沉淀的原因 。
②计算废液中 CuSO4 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 1 位小数)。
③如果仍取 100g 废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的 BaCl2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所得沉淀洗涤、干燥称得质量为 mg,能否用含 m 的代数式表达废液中 CuSO4 的质量分数? (填“能”或“不能”)。
【答案】(1)化学(2)①NaOH 先与废液中的酸性物质反应②6.4%③不能
某溶液由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铜溶液中的两种混合而成。现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
Ba(OH)2 溶液,滴加 Ba(OH)2 溶液的体积和产生沉淀质量的关系如下右图所示。
若所得图示为右图中的上图所示,则该混合溶液由 溶液混合而成。
1633220149860
若所得图示为右图中的下图所示,则该混合溶液由 溶液混合而成。
【答案】(1)稀盐酸、稀硫酸(2)稀盐酸、氯化铜
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 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 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 实验。
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你认为 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 ,并说明理由 。
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 。(填“没有变质”或“部分变质” 或“完全变质”)
2080260427990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 请在丙图中画出“生成 CO2 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象
小高同学认为可以将 BaCl2 溶液换成 Ba(OH)2,小文认为不可行,原因是 。
【答案】(1)不正确,无论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都会使酚酞试液变红。
(2)部分变质
(3)
(4)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就不能鉴别原来粉末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