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10 讲金属综合(一) 知识讲解 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 ①组成不同 →金属是由金属元素组成的,如铁、铜、钠、镁、汞等。 →非金属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如碳、硫、溴(Br2)、氧气、氢气等。 ②物理性质不同 →金属的性质:都有特殊的光泽,大多数颜色是银白色或灰色(金为黄色,铜为紫红色),延 展性好,硬度大,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高,熔点高。 →非金属的性质:没有光泽,质脆,有多种颜色,无延展性,硬度不一致,一般不导电、不导 热,密度低,熔点低。 金属的用途 ①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即: 性质 决定 用途 用途 反映 性质 ②不同的金属有不同的用途。人们常根据金属的一般属性和每种金属的独特性质,如它们的密度、 外观、价格等来选择使用金属。例如生活大部分电线利用铜质芯。 常见的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人们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 合金 ①定义:把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②性能 →合金一般比其组分金属颜色更鲜艳。 →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组成它们的金属。 →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组成它们的金属。 →合金的抗腐蚀能力一般强于组成它们的金属。 (3)钢(含碳量 0.02%~2.11%) ①组成:由碳和铁等元素形成的合金。 ②性能:质地坚硬,有弹性和延展性,机械性能好。 ③用途:制作汽车车身、刀具、量具等。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 空气 氧气 反应方程式 镁 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生成白色固体。 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2Mg+O2=2MgO 铁 在空气中不燃烧,只缓慢氧化。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 射,生成黑色固体。 3Fe+2O2=Fe3O4 铝 铝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 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4Al+3O2=2Al2O3 铜 在常温条件下,铜在干燥的空 气中几乎不与氧气反应。 在加热条件下,铜能够与氧 气反应,表面变黑。 2Cu+O2===2CuO 金 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 金属铁、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氧气所氧化而生锈[ 铁锈主要成分为 Fe2O3, 铜锈主要成分为 Cu(OH)2CO3]。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具 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 金、铂一般不与空气中物质反应。 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金属 盐酸 稀硫酸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镁 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溶 液呈无色。 Mg+2HCl===MgCl2+H2↑ 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呈无色。 Mg+H2SO4===MgS O4+H2↑ 锌 反应较快,有大 量气泡产生,溶液呈无色。 Zn+2HCl===ZnCl2+H2↑ 反应较快,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呈无色。 Zn+H2SO4===ZnSO 4+H2↑ 铁 有少量气泡产生,反应慢,溶液由无色变为 浅绿色。 Fe+2HCl===FeCl2+H2↑ 有少量气泡产生,反应慢,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Fe+H2SO4===FeSO4 +H2↑ 铜 无现象 不反应 无现象 不反应 ①铜不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镁、锌、铁都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由此可知,这四种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质顺序是 Mg>Zn>Fe>Cu。 ②并不是所有金属都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 ③单质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时,生成的是亚铁盐,且亚铁盐溶液都为浅绿色。 ④硝酸和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生成 H2,而生成水。 置换反应 ①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置换反应是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②特征: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③通式:A+BC→B+AC ④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的比较 项目 特点 举例 简单表示 化合反应 多变一 C+O2===CO2 A+B+……→C 分解反应 一变多 2H2O2===2H2O+O2↑ A→B+C+…… 置换反应 一换一 Zn+H2SO4===ZnSO4+H2↑ A+BC→B+AC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①可判断金属的化学活动性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②可判断金属能否与酸发生置换反应而产生氢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 ③可判断金属能否跟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可溶性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根据金属单质和盐中金属离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即可判断金属单质能否跟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说明 ①判断金属与某种金属化合物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一要看金属是否排在化合物中的金属前面, 二要看该化合物是否溶于水,如 Fe 与 AgCl 不能发生置换反应,因为 AgCl 不溶于水。 ②用金属跟金属化合物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一般不用很活泼的 K、Ca、Na 等,因为这些金属常温下和水发生反应,不能置换出金属化合物溶液里金属。 湿法炼铜 ①原理:先用硫酸将铜矿中的铜转变成可溶性的硫酸铜,再讲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 ②主要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课堂精讲 题型一:常见的金属特性 【例 1】白炽灯泡里用的是钨丝,因为钨是( ) 熔点最高的金属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材料C.延展性最好的金属 D.容易冶炼、价格低廉的金属材料 【答案】A 【解析】用钨做灯丝是因为钨熔点高、耐高温。 【变式训练】 化学行业中把材料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等.金属材料在现实生活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金属材料的运用与金属所具有的性质不一致的是( ) A.制造白炽灯灯丝﹣﹣熔点高B.制造飞机﹣﹣坚硬而质轻C.制造保险丝﹣﹣硬度大 D.制造装化工原料的容器﹣﹣耐腐蚀 【答案】D 【解析】A、做灯丝的材料不但要求能导电,而且要求熔点高,若熔点不够高则灯丝寿命不长,钨是所有金 属中熔点最高的,最适合做灯丝。故正确; B、飞机在空中飞行,环境复杂,所以制造飞机的材料要坚硬而质轻,故正确; C、制造保险丝,关键是熔点低,电流超过正常范围,瞬间温度升高,在较低温度下就能够熔断, 保护用电器不被烧毁,而不是需要金属的硬度大。故错误; D、化工原料一般具有腐蚀性,盛放的容器一定要耐腐蚀。所以制造装化工原料的容器一定要耐腐蚀,故正确。 传统用的爆米花机的炉膛和炉盖是由含铅的生铁铸成的,在密闭加热时铅极易挥发并掺入爆米花中; 汽车使用含铅汽油作为燃料,排出的含铅尾气使公路两侧的土壤和植物中有较高的含铅量;以上种种原因使近年来血铅事件时有发生,各地医院为及时救治重度铅中毒病人,常采用静脉注射 EDTA 钙钠 3037332211480(C10H12CaN2Na2O8),以促进铅的排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爆米花机炉膛生铁中的铅极易挥发,可见铅的熔点相对较高 B.植物体内的铅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并主要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 C.EDTA 钙钠中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 a 表示氢元素 D.EDTA 钙钠与血铅结合成的可溶物质随血液最终由肛门排出体外 【答案】B 【解析】A、爆米花机炉膛生铁中的铅极易挥发,说明铅的熔点相对较低。不正确。 B、植物体内的铅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并主要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正确。 C、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方法是: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一个分子中含有的该原子的个数,再除以相对分子质量,乘以百分之百; 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为:12×10=120,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为:1×12=12,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为:40×1=40,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为:14×2=28,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为:23×2=46,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为:16×8=128,相对分子质量是一 定的,所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越小,元素的质量分数就越小,因为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最小,所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应该是 b 表示氢元素。不正确。 D、EDTA 钙钠与血铅结合成的可溶物质随血液最终由肾和尿道排出体外。不正确。 盛放在油罐车内的石油产品振荡时会产生静电,容易引起火灾或爆炸,所以油罐车尾部有一条拖地的铁链,这是利用了铁的什么性质( ) A.导热性 B.导电性 C.可燃性 D.延展性 【答案】B 【解析】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把运输过程中振荡、摩擦产生的静电导入大地,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 故在油罐车尾部挂一条拖地的铁链,是利用了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某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防盗玻璃”能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弹性 D.导热性 【答案】B 【解析】当玻璃没有碎时,警报系统不报警,而被击碎时,就会报警,说明没有击碎时,警报系统发生短路,不工作,而玻璃碎了时,金属线开路了,警报系统得到电压而工作,故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 题型二: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例 2】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 黄铜 B.不锈钢 C.生铁 D.赤铁矿 【答案】D 【解析】A.黄铜是铜锌合金; 不锈钢是铁的合金; C.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 D.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不属于合金。 【变式训练】 48737524998722019 年 4 月 15 日傍晩,有着 800 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被熊熊大火吞噬,精美绝伦的木质塔尖在世人的叹息声中轰然坍塌,而大理石质地的左塔也损毁严重。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木质塔尖属于可燃物 左塔的大理石受热分解而损毁 用水枪灭火时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尖顶上的铜公鸡为合金制品,其硬度比纯铜高 【答案】C 【解析】A、木材具有可燃性,木质塔尖属于可燃物,正确; B、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正确; C、可燃物的着火点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不改变,故错误; D、合金硬度比组成纯金属大,故正确。 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B.合金属于金属单质 多数合金的熔点高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D.合金中至少有两种金属 【答案】A 【解析】A、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合金的各成分硬度高,故正确, B、合金是指由一种金属与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C、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的熔点低,故错误, D、合金是指由一种金属与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由定义可知,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错误 下列物质中,属于目前世界上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是 ( ) A.青铜 B.钢材 C.18K 金 D.钛合金 【答案】B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合金至少有两种金属熔合而成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构成的D.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即可燃烧 【答案】B 【解析】A.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因此还可以 是非金属,故说法错误;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说法正确; 有的原子中没有中子,例如氢原子中没有中子,故说法错误; 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故说法错误; 题型三:金属冶炼 【例 3】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 21 世纪重要的金属材料。工业上用钛酸亚铁( FeTiO3)冶炼钛(Ti)的过程如下:①2FeTiO3+6C+7Cl2 2TiCl4+2FeCl3+6CO ②在氩气环境中:2Mg+TiCl4 Ti+2MgCl2: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①反应中生成的气体对环境有污染 B.②反应中氩气作保护气不参加反应C.②反应前后氯化物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D.①、②反应中钛元素的化合价都改变 【答案】D 【解析】A.反应①中生成的气体是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正确; 反应②需在氩气环境中进行,这里氩气是作为保护气不参加反应,故正确; 反应②2Mg+TiCl4 Ti+2MgCl2 中,TiCl4 与 2MgCl2 的质量比为:190:(95×2)=1: 1,故正确; 反应①中钛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都是+4 价;反应②中由+4 价变为 0 价,故错误。 【变式训练】 下列变化过程不属于金属冶炼的是( ) A.电解氧化铝 B.铁在氧气中燃烧 C.焦炭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D.高温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 【答案】B 【解析】A.电解氧化铝生成铝和氧气,属于冶炼铝的方法,故选项错误。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不属于金属冶炼,故选项正确。 C.金属氧化物与焦炭在高温下反应,属于金属冶炼的方法,故选项错误。 D.高温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得到铁,属于金属冶炼的方法,故选项错误。 西汉时期已经发现湿法冶铜的方法是( ) A.氢气还原氧化铜 B.木炭还原氧化铜 C.一氧化碳还原铜 D.铁从铜盐溶液中置换出铜 【答案】D 【解析】A、B、C 中,氢气、木炭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是利用了它们的还原性;而古代湿法冶铜是指用单质铁从铜的盐溶液中置换出铜。 金属冶炼是把金属化合物转变成金属单质,如炼铜的方法有: 湿法炼铜 Fe+CuSO4=Cu+FeSO4 该反应属于 ; 干法炼铜:CO+CuO Cu+CO2 这是利用 CO 的 性。 【答案】(1)置换反应;(2)还原。 【解析】(1)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CO+CuO Cu+CO2,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具有还原性。 859536511682金属钨(W)可做白炽灯泡的灯丝。用黑钨矿[主要含有 FeWO4(钨酸亚铁)]制得金属钨(W)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其主要反应原理如图: 步骤①所得烧渣中主要含有两种固体化合物,分别为 Na2WO4 和 (写化学式) 步骤②加入浓盐酸溶液前需将烧渣粉碎,其目的是 。 步骤④发生的反应是得到钨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上述流程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答案】(1)黑钨矿[主要含有 FeWO4(钨酸亚铁)]煅烧还会生成氧化铁;故填:Fe2O3; (2)加快反应的速率,可以采用的增大接触面积方法,可将黑钨矿石碾成粉末,故填:增大 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度; ( 3 ) 反 应 ④ 是 氧 化 钨 和 氢 气 在 高 温 下 生 成 钨 和 水 , 对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WO3+3H2 W+3H2O;故填:WO3+3H2 W+3H2O; (4)反应③是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填:③。 题型四:金属的锈蚀条件及防护 【例 4】“暖宝宝”主要成分:活性铁粉、碳粉、氯化钠等,通过氧化反应放热取暖。取部分混 合粉末润湿,并按图连好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红色的水缓慢进入锥形瓶B.实验过程中锥形瓶底部发热 C.该实验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D.食盐水可加速铁生锈 【答案】C 【解析】将足量洁净的细铁丝用食盐水浸湿后,放入锥形瓶中,铁丝会生锈,生成氧化铁,消耗氧气。 A.氧气被消耗,瓶内气压减小,红色的水缓慢进入锥形瓶,正确; B.缓慢氧化过程是放热的,所以实验过程中锥形瓶底部发热,正确; 该实验的原理不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因为氧气不能全部被消耗,且耗时大, 错误; 食盐水可加速铁生锈,正确。 【变式训练】 以下是探究铁锈蚀条件的实验,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2743200103552 A.丙中的铁钉最先生锈,但甲中铁钉水面附近部分锈蚀最严重B.若将甲中的蒸馏水换成氯化钠,可加速铁钉的锈蚀 C.对比甲、乙可知隔绝水蒸气可达到防止金属锈蚀的目的D.铜表面生成铜绿与铁生锈的原理相同 【答案】B 【解析】A、丙中氯化钙具有吸水性,甲的铁钉最先生锈,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氯化钠可以加快铁锈蚀的速率,若将甲中的蒸馏水换成氯化钠,可加速铁钉的锈蚀,故选项说法正确。 C、对比甲、乙可知,铁锈蚀需要氧气,无法确定隔绝水蒸气可达到防止金属锈蚀的目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铜表面生成铜绿还与空气的二氧化碳有关,故选项说法错误。 如图所示是探究铁锈蚀条件的装置。调节 L 端与 R 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周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B 管中铁钉不会锈蚀 B.L 端与 R 端液面高度左低右高 C.左右试管对比说明铁锈蚀与水、空气有关D.若将 A 管中的水改为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 【答案】B 【解析】A、B 管中缺少水,铁钉不会锈蚀。故选项正确; B、因为 A 中的氧气减少,压强也减小,从而导致 L 端比 R 端液面高。故选项错误; C、A 试管中铁钉生锈,B 试管中铁钉没有生锈,说明铁锈蚀与空气、水有关。故选项正确; D、铁在有盐和酸存在时锈蚀速度会加快,所以将 A 管中的水改为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故选项正确。 铁、铝、铜是生活中常用的金属.下列有关说法或者做法,正确的是( ) 铁制品表面生锈后不必立即清除,因为铁锈能阻止内部的铁继续生锈 铝制品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因为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故可以用铝容器来盛醋 C.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以把铜放在潮湿环境中,不必担心它会生锈 D.“暖宝宝”中有铁粉,氯化钠和水等,其发热原理是铁氧化放热,“暖宝宝”应密封保存 【答案】D 【解析】A、铁制品表面的锈,是疏松的,易吸收水分加快了铁生锈,应及时处理,故 A 错误; B、铝锅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氧化铝能与醋反应进而与铝反应,不能用于盛放醋, 故 B 错误; C、铜在潮湿的空气中能与水、氧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铜锈。故 C 错误。 D、“暖宝宝”中有铁粉、氯化钠和水等,发热原理是铁粉氧化放热,“暖宝宝”应密封保存, 故 D 正确。 下列做法,不能起到防锈作用的是( ) A.在车、船表面刷漆 B.在铁器表面镀锌 C.在金属机械上涂油 D.保留铁器表面的铁锈 【答案】D 【解析】A、在车、船表面刷漆,能隔绝氧气和水,能起到防锈作用,故选项错误。B、在铁器表面镀锌,能隔绝氧气和水,能起到防锈作用,故选项错误。 C、在金属机械上涂油,能隔绝氧气和水,能起到防锈作用,故选项错误。 D、保留铁器表面的铁锈,铁锈很疏松,铁能继续与氧气、水充分接触,继续锈蚀,不能起到防锈作用,故选项正确。 小乐发现切过咸菜的铁质菜刀很容易生锈,她猜测可能是咸菜中的盐水加快了铁的锈蚀,于是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在答题卡中画出 B 试管中还需加入的物质并注明名称; 一段时间后,若在实验中观察到 (填实验现象),则可证明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 日常生活中,人们采取多种方法来防止铁生锈,比如在铁片外面镀覆一层锌,制成镀锌铁皮,小乐 为了测定某镀锌铁皮的锌镀层厚度,设计了如下实验: 根据相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镀锌铁皮属于金属材料中的合金 镀锌铁皮不易生锈的原因之一是使铁与空气隔绝 在操作Ⅱ中,锌镀层完全反应的标志是盐酸和镀锌铁皮的反应速率突然减小D.在操作Ⅳ中,剩余样品的质量是镀锌铁皮内铁皮的质量 若要计算得到锌镀层厚度,还需知道的物理量是 . 2723388299211【答案】(1) (2)U 型管中红墨水液面左边低,右边高; (3)A (4)镀锌铁皮的面积与金属锌的密度. “暖贴”已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某品牌暖贴的配料是铁粉、活性炭、食盐、水等物质,其发热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时会放出热量,从而达到给人局部热敷的作用。 暖贴需要接触空气才会发热,原因是铁与 和 等物质共同作用而生锈放热。 检验配料中含有铁粉。用磁铁吸引黑色粉末,发现部分黑色粉末被吸引;取少量附着在磁铁上的粉 末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配料中含有铁粉,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探究暖贴中活性炭、食盐、水等物质的作用,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及用量 反应时间 温度上升值 铁粉/g 活性炭/g 食盐/g 水/g 对照组 2 0.4 0.2 8 10 60 实验组 1 0 0.4 0.2 8 10 0 2 2 0.4 0 8 10 30 3 2 0.4 0.2 0 10 6.5 4 2 a b 8 10 3.7 ①分析对照组与实验组第 组的数据,能证明食盐能加快铁粉的锈蚀速率。 ②实验组第 4 组中:a= ,b= 。 【答案】(1)铁与氧气、水等物质共同作用生锈,放热;故填:氧气;水; 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填:Fe+2HCl=FeCl2+H2↑; ①要证明氯化钠能加快铁粉的锈蚀速率,就需要选择实验组中其他条件与对照组相同,只 是没有氯化钠的一组,即 2;故填:2; ②a 根据实验目的可知,实验组 4 是 2g 铁粉,0g 活性炭,0.2g 食盐,8g 水,来探究活性炭吸附氧气与水蒸气,能加快铁粉的锈蚀;故填:0;0.2。 题型五:金属回收 【例 5】废弃的定影液中含有一定量的 AgNO3,某课外活动小组从摄影店收集到一些废弃的定影液,准备将其中的银以单质形式全部回收.他们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方案: 请判断选用 A、D 药品最合理的一组的是( ) A.Cu H2SO4 B.Fe AgNO3 C.Cu AgNO3 D.Fe H2SO4 【答案】D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排在氢之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在选项的试剂中:铁可与酸反应,而铜银都不与酸反应,排除选项 A,C,如果 D 试剂为 AgNO3,不能全部回收。 【变式训练】 某市一家大型化工厂处理回收含铜废料的生产流程如下: 1533144114252 过程(1)得到的残留物不溶于水和稀硫酸.请写出上述生产流程中与铜直接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 ;(2) ;(3) . 【答案】(1)铜在加热时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所以本题答案为:2Cu+O2 2CuO; 氧化铜为金属氧化物,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本题答案为:CuO+H2SO4= CuSO4+H2O;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铜的前面,能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 以本题答案为:Fe+CuSO4═Cu+FeSO4. 中考结束,你就要初中毕业了,离开母校之际,你有没有想到为母校再做一些好事?如打扫卫生、不乱扔杂物.你打扫卫生时,如果收集到下列物品:A、矿泉水瓶;B、易拉罐;C、生锈铁钉;D、废纸箱. 你应该放入“金属回收垃圾箱”的物品是: (填序号). 如果要把铁钉上的铁锈(主要成分是 Fe2O3)除去,以便再利用,你需要什么药品?答: (写名称),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请你写一句激励其他年级同学爱护学校环境的话: . 【答案】(1)BC;(2)稀盐酸;Fe2O3+6HCl=2FeCl3+3H2O;(3)捡起面前的垃圾,创造文明小路等。 1475232510031某金属冶炼厂的管道烟泥中含有某些单质,其中 Cu 约占 10.3%、Zn 约占 5.0%、S 约占 1.2%.现欲回收铜和锌,并对硫进行环保处理,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 步骤①产生的废气 A 中,会造成酸雨的是 . 步骤②中含铜元素的物质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有人认为若步骤①中空气不足量,会导致锌的回收率降低,你认为是否正确? (填“正确” 或“不正确”),理由是 . 【答案】(1)煤泥中含有的硫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能形成酸雨,所以本题答案为:二氧 化硫; 铜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本题答案为:CuO+H2SO4 ═CuSO4+H2O; 溶液 D 中含有过量的硫酸和硫酸铜,加入适量的甲后,得到了铜和硫酸锌,所以甲是锌, 锌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所以本题答案为: Zn+H2SO4═ZnSO4+H2↑,Zn+CuSO4═ZnSO4+Cu; 通入空气是为了将混合物中的铜转化为氧化铜,从而将铜除去,锌不参与反应,故不会导致 锌的回收率降低,所以本题答案为:不正确,空气量不足,铜不能全部被氧气氧化,造成铜 的回收率降低,锌的回收率不变.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许多废弃的物品中都可以回收宝贵的资源,如报废的汽车中回收钢铁,废旧的电脑可回收铜,影楼废弃的定影液中可回收银等金属.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以下三个空格分别代表铁、铜、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相应位置,请在其中的两格,用元素符 号填写金属铁和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相应位置. 可用一种 溶液(请填写化学式)就可以证明上述判断是正确的.判断的依据是(用化学方程 式表示) . 工业生产中经常用置换法提取金属,将铁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过滤后,取固体加 入稀硫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答案】(1)Fe H Cu、稀盐酸、Fe+2HCl=FeCl2+H2↑;(2)Fe(NO3)2. 氯化铁溶液能与铜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铜和氯化亚铁,工业上常用此原理生产印刷线路板.以下是印刷线路板的生产及废液的处理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②③中实验操作的名称是 .步骤②实验操作前发生了两个反应:2FeCl3+Fe=3FeCl2 和 , 某固体的成分有 . 步骤③中适量稀盐酸的标志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回收利用的物质是 . 【答案】(1)过滤、Fe+CuCl2=FeCl2+Cu;(2)铁、铜(或 Fe、Cu);(3)不再产生气泡、Fe+2HCl =FeCl2+H2↑;(4)Cu、FeCl2. 2104644560082某工厂排出的废液中主要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银.为回收金属银和硝酸锌,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中固体 A 是 ,滤液 C 的溶质是 ,操作 M 是 . 【答案】银和锌,硫酸锌,过滤. 1342644553338实验结束时,同学们将含有 CuSO4、ZnSO4、FeSO4 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如果将废液直接排放就会造成水污染.于是几位同学利用课余处理废液,回收工业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滤液 A 和滤液 B 含有相同的溶质,其化学式是 ;固体 B 的化学式为 。 写出步骤④中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废液中含有硫酸铜、硫酸锌和硫酸亚铁,加入的过量锌粉与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固体 A 中含有铁、铜和锌,铁能被磁铁吸引,所得的固体 B 为铁.固体 C 中含有铜和锌, 剩余的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所以本题答案为:ZnSO4,Fe; (2)固体 C 中含有铜和锌,剩余的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所以本题答案为:Zn+H2SO4 =ZnSO4+H2↑. 某集团是一家以生产电缆类产品为主的国家大型企业.在电缆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量的含铜废料(如:零碎电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得知这一情况后,围绕“从含铜废料中回收铜”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1037844238505甲同学根据已学知识,提出了一套回收方案: 乙同学在查阅资料后得知: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可与稀硫酸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方程式为: 2Cu+2H2SO4+O2? 2CuSO4+2H2O),于是他提出了另一套方案: 1037844103576 甲方案的①、③两个步骤中,与铜或铜的化合物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是: ① ; ③ 。 从环保角度对两套方案的不同部分进行比较,你认为 (填“甲”或“乙”)的方案更合理.理由是: 。 丙认为,无论是甲还是乙的方案,在“加铁屑”这一步时,应该加入略过量的铁屑.你认为丙这 么说的道理是: 。 丁又提出了疑问:“如果铁过量,剩余的铁粉会混在红色粉末中,该怎么处理呢?”。 请提出你的想法: 。 最后,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积极思考,但同时指出:方案最后一步所得浅绿色滤液结晶后,会得 到一种俗称“绿矾”的工业产品,可增加经济效益.如果直接排放掉滤液,不仅造成了浪费,还会 。 若上述方案所用的稀硫酸质量分数为 36.8%,问每 1000mL98%的浓硫酸(密度为 1.84g/mL)能配制出这种稀硫酸 g,需水 mL(水的密度为 1.0g/mL),在实验室中稀释浓硫酸时,是如何操作的: 。 【答案】(1)含铜废料在空气中灼烧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加入铁 粉可以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所以本题答案为:2Cu+O2 2CuO,Fe+CuSO4═FeSO4+Cu; 采用灼烧含铜废料的方法能产生空气污染,所以本题答案为:乙,甲方案第一步“灼烧” 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气体、粉尘、烟雾; 为确保硫酸铜中的铜全部被置换出来,需加入过量的铁粉,多余的铁粉可以利用铁与酸的 反应除去,所以本题答案为:将 Cu 完全置换出来,将所得铜粉酸洗后再洗涤、干燥; 硫酸亚铁排放到水中易造成水体污染,所以本题答案为:水污染或环境污染; (5)1000mL98%的浓硫酸含溶质质量为 1000mL×1.84g/mL×98%=1803.2g,所以能配出 36.8%的硫酸质量为 1803.2g÷36.8%=4900g,需水的质量为 4900g﹣1000mL×1.84g/mL=3060g, 故水的体积为 3060g÷1.0g/mL=3060mL,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且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时要将浓硫 酸倒入水中,所以本题答案为:4900,3060,将浓硫酸沿玻璃棒加入水中. 题型六:金属的化学性质 【例 6】一包金属粉末,由 Mg,Zn,Fe,Al,Ag 等金属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样品 2.4g,加入 100g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 0.2gH2 和无色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无色溶液中溶质总质量为 12g B.样品中一定不含有 Ag,Fe C.样品中一定含有 Mg D.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9.8% 【答案】C 【解析】A、应生成 0.2 氢气,说明参加反应的硫酸根质量是 9.6g,无色溶液中溶质总质量为:9.6g+2.4g= 12g,正确。 B、根据题目“得到氢气和无色溶液”得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没有 Ag(否则有固体剩余),也一定没有 Fe(否则溶液有色),正确; 6379464445134C、2.4g 金属,加入 100g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氢气质量多余 0.2 的只有铝,等于 0.2 的只有镁,故样品是镁或铝与其他金属的混合物;错误; D、反应生成 0.2g 氢气,说明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是 9.8g,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变式训练】 100%=9.8%,正确。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将燃着的木炭放入氧气中,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B.将 SO3 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有白雾产生 洁净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立即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答案】C 【解析】A、将燃着的木炭放入氧气中,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 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将 SO2 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三氧化硫不能,故选项说法错误。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装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有白雾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D、洁净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慢慢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所得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红色。某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看到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过一会儿镁条表面气泡消失。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以下以下判断不合理的是( ) A.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溶液中 OH﹣数目减少 B.实验说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气泡消失的原因是析出的氢氧化镁覆盖在镁条表面 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是由于发生反应:Mg+2H2O(热水)=Mg(OH)2+H2↑ 【答案】B 【解析】A、氢氧化镁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氢氧化镁溶解度减小,因此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溶液中 OH﹣数目减少,该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说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气泡消失的原因是析出的氢氧化镁覆盖在镁条表面,该选项说法正确; D、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是由于发生反应:Mg+2H2O(热水)=Mg(OH)2+H2↑,该选项说法正确。 用三块相同的铁片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 1:取第一块铁片,放入稀硫酸中,产生气泡 实验 2:取第二块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实验 3:取第三块铁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的现象 对三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实验 1 的铁片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氢气 实验 2 的铁片取出洗净、干燥后称量,其质量比原铁片小 实验 3 的铁片与浓硫酸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实验 1 和 3,说明稀硫酸和浓硫酸的化学性质有差异 【答案】D 【解析】A、实验 1 的铁片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 A 错误; B、由于每 56 份质量的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 64 份质量的铜,所以实验 2 的铁片取出洗净、干燥后称量,其质量比原铁片大,故 B 错误; C、浓硫酸有强氧化性,与铁发生反应,生成了致密的铁的氧化物,故 C 错误; D、实验 1 和 3,说明稀硫酸和浓硫酸的化学性质有差异,故 D 正确。 小徐在做完氧气的制取和金属氧化物还原实验后,将完全反应后得到的固体全部倒入装有水的废液缸中,并对浊液成分进行分析。将浊液过滤,取无色滤液,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将滤渣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固体质量不变,再往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仍有固体残留且所得溶液为蓝色。根据该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最后剩余固体是二氧化锰B.制取氧气所用固体是氯酸钾 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沉淀质量不变 滤渣中一定有铜,因此还原氧化铜的还原剂是 CO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锰常温下不能和酸反应,A 正确; B、完全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是氯化银,所以滤液这含有氯离子, 由制取氧气的药品可知,制取氧气所用固体是氯酸钾,故 B 正确; C、由于白色沉淀是氯化银,不溶于稀硝酸也不和硝酸反应,所以沉淀质量不变,C 正确; D、滤渣中一定有铜,因此还原氧化铜的还原剂可能是一氧化碳,D 错误题型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例 7】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的合金材料中含有合金钪(Sc ),相同条件下,取相同状态的金属钪和锌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钪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更快,由此可推断( ) Zn 比 Sc 更活泼 用 Fe(NO3)2 溶液和 Sc 能验证 Sc 和 Fe 的活动性强弱 将 Sc 投入 CuSO4 溶液中不会有红色物质析出 单质 Sc 一定不能和水反应 【答案】B 【解析】A、相同条件下,取相同状态的金属钪和锌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钪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更 快,说明 Sc 比 Zn 更活泼,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Sc 放入硝酸亚铁溶液中,Sc 表面析出黑色固体,是因为 Sc 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了铁,进一步说明 Sc 比铁活泼,因此可以用 Fe(NO3)2 溶液和 Sc 能验证 Sc 和 Fe 的活动性强弱, 该选项说法正确; C、Sc 比铜活泼,将 Sc 投入 CuSO4 溶液中会有红色物质析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单质 Sc 可能能和水反应,也可能不能和水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变式训练】 置换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 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 C12+2NaBr=2NaCl+Br2; Br2+2KI=2KBr+I2; I2+Na2S=2NaI+S↓ 由此可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C12+2NaI=2NaCl+I2 B.I2+2KBr=2KI+Br2 C.Br2+Na2S=2NaBr+S↓ D.C12+K2S=2KCl+S↓ 【答案】B 【解析】因为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即活动性较强的非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非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由反应 C12+2NaBr=2NaCl+Br2 可得非金属性 C12>Br2,同理 Br2+2KI=2KBr+I2,可得 Br2>I2, I2+Na2S=2NaI+S↓,可得 I2>S,所以:C12>Br2>I2>S。 根据非金属的活泼性,I2 的活泼性不如 Br2 的强,则反应 I2+2KBr=2KI+Br2 不会发生 1257300566166为了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和银粉加入 Cu(NO3)2 溶液中,充分反应,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滤液中可能含有 Ag+ B.滤渣中可能含有单质锌 C.滤液中一定含有 Cu2+ D.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答案】D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铜>银,锌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银不与硝酸铜反应,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加入的锌过量,所以把铜全部置换出来,滤渣中含有铜和过量的锌,滤液中含有硝酸锌。 A、银与硝酸铜不反应,滤液中不可能含有 Ag+,故 A 错; B、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锌,故 B 错; C、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加入的锌过量,所以把铜全部置换出来,滤液中不含有Cu2+,故 C 错; D、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加入的锌过量,所以把铜全部置换出来,滤渣中含有铜和过量的锌,故 D 正确。 现有 X、Y、Z 三种金属,只有 X 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Y、Z 则不能,但有下列反应关系:Y+Z (NO3)2=Z+Y(NO3)2,则 X、Y、Z 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 ) A.Z>Y>X B.X>Z>Y C.X>Y>Z D.Z>X>Y 【答案】C 【解析】只有 X 能和稀硫酸反应,说明 X>H,Z 和 Y 在氢的后面,Y+Z(NO3)2=Z+Y(NO3)2,说明 Y >Z,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 X>Y>Z 5248655510171为验证 Fe、Cu、Ag 3 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 4 种实验方案(不做其他实验)。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铁能硫酸铜反应,说明铁>铜,银不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铜>银,从而证明铁>铜>银,故 A 正确; B、铜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铁>铜,铜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铜>银,从而证明铁>铜> 银,故 B 正确; C、铁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铁>银,铜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铜>银,但是不能说明铁与铜的顺序,故 C 错误; D、铜不能与盐酸反应,说明氢>铜,铁能与盐酸反应,说明铁>氢,铜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铜>银,从而说明铁>铜>银,故 D 正确。 金属 X、Y、Z 分别是 Fe、Al、Cu、Ag 中的一种.其中 X 能与稀 H2SO4 反应生成 X2(SO4)3,而 Y、Z 不能与稀 H2SO4 反应;Y 能与 AgNO3 溶液反应,而 Z 不能与 AgNO3 溶液反应.则 X、Y、Z 依次为 ( ) A.Fe、Ag、Cu B.Fe、Cu、Ag C.Al、Cu、Ag D.Al、Ag、Cu 【答案】C 【解析】三种金属中只有 X 能与稀硫酸反应,即排在氢的前面,可能为铁或铝,但铁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离子,因此 X 为铝;Y 和 Z 一为铜,一为银,Y 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而 Z 不能与 AgNO3 溶液反应,可说明 Y 是铜,Z 是银。 课后练习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物质 涂在保温瓶内夹层的银白色金属是 ;做普通干电池负极的材料是 ;体温计中的银白色液体是 。 【答案】(1)因为镀银可保护真空层,另外银可反射热辐射,使热量不易散失,以达到保温的目的,故答 案为 Ag; 锌的化学性质较活泼,易失电子,适合做负极.另外大家都见过干电池,负极材料是锌筒, 故答案为 Zn; 体温计中用的是水银,因为水银的热膨胀现象明显,测出的数据比较准确,水银即为汞, 故答案为 Hg. 一些金属的特性: ①铁、铝等大多数金属都呈 色,铜呈 色,金呈 色; ②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 体,汞却是 体;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 。 【答案】银白,紫红,金黄;固、液;铝、钙、铁. 写出下列金属元素的符号: 热水瓶内胆上镀的金属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 ;闪光灯中使用的金属 ;水银温度计里的金属 。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 。 【答案】银(Ag);铝(Al);镁(Mg);汞(Hg);银(Ag). 在氧化铁中的铁和金属铁粉中的铁是一样的吗?请简要表达出你的多次多维思考。 问题 判断与说明 铁氧化铁中的铁和铁粉中的铁是一样的吗 【答案】相同点:氧化铁中的铁氧化铁中的铁和铁粉中的铁同属于铁元素; 不同点:①铁粉中的铁元素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氧化铁中的铁元素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 ②铁元素的化合价不同; ③铁粉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氧化铁是由铁离子与氧离子构成的。 2018 年 1 月 14 日,C919 大型客机第二架机迎来了进入 2018 年后的第一次飞行。C919 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铝锂合金质轻而坚硬 B.铝锂合金是复合材料C.铝和锂原子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D.铝锂合金是金属材料 【答案】B 中华古代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面理解合理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描述中只有化学变化B.“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描述中只有物理变化 “二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蕴含着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 “金(即钢)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说明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高 【答案】C 中国科学家研制的一种高强度镁合金材料接近了理论上镁合金的强度极限,登上《nature》封面,下列 关于镁合金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镁合金具有许多良好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B.镁合金的硬度比其各成分金属大 C.镁合金是将镁和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D.镁合金的熔点比其各成分金属要高 【答案】D 工业上是用氨气还原氧化铜制取铜的。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该反应能否进行并验证其生成物,查阅了大量资料并设计了一系列实验。 查阅到的信息: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易燃,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实验 室常用加热氯化铵晶体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 氨气还原氧化铜制取铜的反应原理:2NH3+3CuO 3Cu+N2+3H2O 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 1981200114296 试回答: 写出装置 A 中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装置 B 所起的作用是 ; 装置 C 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你认为该小组的实验设计还存在着哪些不足? 。 【答案】(1)氯化铵和熟石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H2O+2NH3↑ (2)干燥氨气(3)黑色粉末变成红色(4)尾气没有处理 2819400372630用铁钉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放置一周后,观察到铁钉锈蚀最快的是( ) A.A 管 B.B 管 C.C 管 D.都一样 【答案】B 制造汽车要用到含铜、铁、铝等金属材料。对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车体多用钢材制造,其表面喷漆只是为了美观B.工业上用二氧化碳还原赤铁矿冶炼金属铁 C.铜、铁、铝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置换反应 D.在实验室中探究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铝、铜外,还要用到的试剂是浓硫酸 【答案】C 1600200283717下列是光亮铁钉光亮铁钉的系列变化。请回答问题: 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是 。 ②中,铁钉主要与空气中的 发生反应。 若反应①和②所用的光亮铁钉质量相同,用 ma,mb,mc 分别代表光亮铁钉、红色铁钉、无锈铁钉,则它们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答案】(1)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填:Fe+CuSO4 =Cu+FeSO4; 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故填:氧气,水; 铁生锈会结合氧气生成的铁锈的质量增加,因此 mb>ma;氧化铁会和盐酸反应是部分铁元素以氧化铁的形式溶解到溶液中了,使剩下的铁质量减轻,因此 ma>mc;所以质量关系是:mb>ma>mc.故填:mb>ma>mc。 小林同学用相同的铁钉探究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的实验如图。经过一周观察:试管 A 和 C 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试管 B 中的铁钉明显锈蚀。根据上述描述请你完成: (1) 铁生锈是铁与 和 同时接触并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的, 铁锈的主要成分化学式为 ; (2)A 中的蒸馏水事先要煮沸,其目的是 ,C 中干燥剂的作用是 ; 要防止铁器生锈通常有多种措施,不同的铁制品所采取的防锈措施有所不同。如自行车的链条常采用 的方法防锈,自行车的支架常采用 的方法防锈; 以下措施不能阻止铁器生锈的是(填序号) 。 2770632308114①喷漆、②刷搪瓷漆、③水洗、④镀一层耐腐蚀金属。 【答案】(1)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故填:H2O,O2,Fe2O3; 事先将蒸馏水加热可以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加入干燥剂是为了除去试管中的水蒸气;故 填: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 自行车的链条常采用涂油的方法防锈,也是一层保护膜;自行车的车身(即车架)常采用 喷漆防锈。故答案为:涂油;喷漆; 为阻止铁器生锈可保持铁器干燥或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以隔绝铁与氧气和水的接触,刷 漆、涂油、镀一层耐腐蚀的金属都可有效地隔绝铁与氧气和水的接触,而水洗却使铁与水 充分接触,不利用阻止铁器生锈;故填:③。 亮亮做家务时接触到下列用品. 用品 脱氧剂 洁厕灵 炉灶清洁剂 有效成分 还原铁粉 盐酸 氢氧化钠 他清理垃圾时发现一袋脱氧剂,拆开后看到还原铁粉已生锈,铁生锈的原因是 . 他选用洁厕灵清除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 他清洗炉灶时戴上橡胶手套,以防清洁剂与皮肤直接接触,其原因是 . 【答案】(1)Fe 与潮湿的空气接触; CaCO3+2HCl=CaCl2+H2O+CO2↑; NaOH 有强腐蚀性. 继黄金、白金之后,钯金(Pd)首饰在市场上悄然兴起。为了获得钯金,取 17.7%的 PdCl2 溶液 100g, 加入 10.0g 铁粉使其充分反应得钯金和铁的氯化物。经分析所得钯金的质量为 10.6g,未反应的铁粉质量为 4.4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铁的氯化物质量为 12.7g B.生成铁的氯化物质量为 16.25g C.该反应说明钯金比铁活泼 D.生成铁的氯化物为 FeCl3 【答案】A 某科学兴趣小组将一定质量的镁粉加入到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小组同学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硝酸银和硝酸亚铁 B.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镁和硝酸盐铁 C.滤渣中一定含铁、银、镁 3 种金属D.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和银,可能含有镁 【答案】D 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个烧杯,杯中盛有等量、等浓度的稀硫酸,此时天平平衡。如果一边放少许锌粒,另一边放入相同质量的铁,两者完全溶解后,天平指针( ) A.偏向有锌的一边 B.偏向有铁的一边 C.不偏转 D.无法判断 【答案】A 室温下,向 CuC12 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 Fe 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将滤渣晾干后称量,质量为 a 克;取少许滤渣,滴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滤液一定是无色溶液 滤液中一定含有 Cu2+、Fe2+ 滤渣中一定含有 Cu 和 Fe 加入铁粉的质量一定大于 a 克 【答案】C 某废液中只含有 Fe(NO3)2、Cu(NO3)2、Ba(NO3)2 三种溶质。为了回收金属、保护环境,小科 1656588221995设计了如图方案(所加试剂均过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固体 a 是混合物 溶液 B 中的含有的盐是 Ba(NO3)2 和 NaNO3 C.X 可能是 Na2CO3 D.若回收到 6.4g 固体 a,则加入的铁屑质量为 5.6g 【答案】D 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 ①将 Zn、Cu 分别加入到 FeSO4 溶液中; ②将 Zn、Cu 分别加入到 ZnSO4 溶液中; ③将 Zn 分别加入到 H2SO4、CuSO4 溶液中; ④将 Fe 分别加入到 ZnSO4、CuSO4 溶液中. 其中可行的是( )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X 盐 Y 盐 Z 盐 Ni 无 无 有 Zn 无 有 有 金属 Ni、Zn 分别放入其他三种金属盐 X、Y、Z 的溶液中,置换反应的结果,有无金属析出的情况如表: 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递减的顺序是( ) A.X、Zn、Ni、Y、Z B.X、Y、Ni、Zn、Z C.Z、Zn、Y、Ni、X D.X、Zn、Y、Ni、Z 【答案】D 2008632489216金属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锡、铁和铝元素 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如图所示 金属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先后顺序跟下列 (填下面的序号)有关; ①金属的导热性 ②金属的导电性;③金属的活动性;④金属的延展性;⑤地壳中金属 元素的含量; 已知排在该表最前三位的活泼金属能跟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则钾和水反应的方程式 。 【答案】(1)由图中信息可知,金属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先后顺序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即金属越活 泼,越不容易被人类认识和利用。故填:③。 (2)钾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2H2O=2KOH+H2↑。 故填:2K+2H2O=2KOH+H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