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课件(共33张PPT)+教案+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课件(共33张PPT)+教案+导学案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第三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课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上
新知导入
“我家有三子:老大修王陵,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生死仍未知;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唯恐遭劫难。”
这是来自秦朝一位农民的告白,它反映了秦朝的什么现象?它与秦朝的灭亡有关系吗?
新知讲解
一、秦朝的灭亡
1.秦的暴政
(1)徭役繁重:大兴土木
秦始皇好大喜功、奢侈无度,还在统一战争中,每灭一国即仿效其宫室,在咸阳修筑相同的宫殿,并将“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后来,更“营建朝宫”,其“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阿房宫图
①大修宫殿
新知讲解
②建陵墓
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初即位开工修建,前后历时38年,整个陵区占地56平方千米,是中国古代皇帝陵墓中规模最大的。后期据史书记载动用徭役、刑徒72万余人。
秦始皇陵
新知讲解
将军俑
跪射俑
立射俑
文吏俑
车士俑
庞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新知讲解
秦灭六国之后,为了抵御匈奴,即开始修筑长城,每年征发民工40余万人。在当时生产力极度低下,男人辛苦劳作尚不能果腹,女人纺织的布都无法蔽体。
③修长城
秦始皇修筑抵御匈奴的城防,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共长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
新知讲解
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
——《汉书.严安传》
徭役繁重
新知讲解
秦朝法律告示
束颈的铁钳
铁桎(zhì
脚镣)
(2)刑法残酷
按照国家规定:国家的法令…。先是黑京面(即在脸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种侮辱刑),然后劓(即割鼻子,也是秦的一种酷刑),砍断左右趾(即砍掉左右脚),又腰斩(拦腰斩断),最后是醢(音海,即剁成肉酱)…。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罪…。
新知讲解
秦朝刑罚特点:刑罚种类繁多,刑罚手段残忍,刑期很长,轻罪重罚。
族诛——指某人犯了大罪致使血亲均受连累而受刑。
连坐——指某人犯了罪致使邻居或熟人共同受刑。
阅读课本第53页资料1、资料2,尝试归纳秦朝刑罚的特点。
(秦朝刑罚严酷,以至)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穿囚衣的犯人堵塞了道路,监狱多得像市场一样),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汉书·刑法志》
刑法残酷
新知讲解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秦二世更加残暴
指鹿为马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平乡东北)。小儿子胡亥与赵高、李斯勾结,阴谋夺得皇帝位置,称为秦二世。秦二世昏庸残暴,使秦朝加速走向灭亡。
新知讲解
材料一:秦始皇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和骊山墓。
材料二:秦王时期,征调的劳役人员多达70万。常年在外服役的人有二三百万。
材料三:在当时,劳动人民稍有反抗,就遭到残酷的镇压。这便使全国变成一个巨大的监狱,到处出现“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的恐怖景象。
材料四:董仲舒“(秦朝)田租、口赋(人头税)、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为什么庞大的秦帝国只存在了14年历史?
(4)繁重的赋税
(1)统治者的残暴,滥用民力。
(3)严刑峻法
(2)沉重的徭役
(5)秦二世胡亥即位后延续了秦始皇的统治方法,
人民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暴政亡国
新知讲解
秦朝的暴政
大兴土木
徭役繁重
严刑峻法
秦二世更加残暴
秦末农民起义
收获的2/3上缴国家
死刑就有车裂等10多种
宠幸赵高,政治黑暗
①修建阿房宫
②造骊山陵墓
③修筑长城
④修弛道
新知讲解
陈胜
吴广
大泽乡起义
秦末农民起义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伐无道,诛暴秦”
新知讲解
2.秦末农民起义
(1)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
陈胜、吴广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起义军被镇压下来,陈胜、吴广被杀害
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秦朝的残暴统治
戍边遇雨误期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原因:
结果:
影响:
失败
新知讲解
(2)项羽、刘邦起义
咸阳
刘邦
项羽先是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与此同时,刘邦率兵西攻咸阳。
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成功
拓展延伸
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新知讲解
二、汉朝的建立
1.楚汉之争
大肆杀掠、火烧秦宫
入咸阳
“约法三章”得民心
设鸿门宴
机智借口上厕所逃走
狂妄自大、不善用人
养精蓄锐,拜韩信为帅,
暗渡陈仓,反攻项羽
乌江自杀
四面楚歌
入咸阳
刘邦胜
西楚霸王
沛公
“得民心者得天下”
帝位的争霸
人物介绍
秦末反秦义军重要领袖、名将、楚军统帅。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领导农民起义军,取得了巨鹿之战的重大胜利,为推翻秦朝统治做出了杰出贡献。后与刘邦争夺天下,兵败自杀。
项羽
人物介绍
汉高祖刘邦,生于前256年,出身布衣,早年任亭长。后响应陈胜,吴广起义,自称“沛公”,后先项羽入关,攻克咸阳,项羽怒,欲杀刘邦,刘邦巧赴鸿门宴,被封于巴蜀。养精蓄锐,拜韩信为帅,暗渡陈仓,反攻项羽,后经4年大战,最后打败项羽,项羽乌江自刎而亡。刘邦统一全国,建立汉朝。
刘邦
新知讲解
公元前202年,刘邦彻底击败项羽,项羽自杀,楚汉之争结束。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新知讲解
刘邦能战胜项羽的原因:
①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朝的苛法,赢得民心。
②善于用人,得到萧何、张良、韩信等众人的辅佐。
③有富饶的关中作为根据地,物质丰富。
④项羽骄傲自大,听不进意见,纵兵杀掠,大失民心。
新知讲解
很多成语出自秦末和楚汉战争时期。根据下面的提示,看看你能说出哪些成语。
●项羽率领的楚军在与秦军的一次战役中,令将士带上三天的干粮,然后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营,最后以少胜多。
●鸿门宴上,项羽的武士项庄借舞剑助兴之机,试图刺杀刘邦。
●刘邦率大军将项羽包围在垓(Gai)下,并让士兵们唱起楚歌,勾起楚军的思乡之情,楚军无心恋战,纷纷溃散。
(破釜沉舟)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四面楚歌)
2.汉初的统治
新知讲解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穷。皇帝出门,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来驾车,将相只好乘牛车。统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经济。
(1)休养生息政策
……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新知讲解
为什么汉初统治者要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长期战争使经济凋零
吸取秦朝的教训欲图长治久安,巩固统治。
②目的
为了恢复经济发展
①原因
③主要措施
读教材P54归纳汉高祖、汉文帝和汉景帝分别在统治期间采取的措施。
新知讲解
让士兵复员从事生产,免除若干年的徭役;让战时逃亡在外的人回乡,发还原有的田宅;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将田租定为十五税一。
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连续12年免除全部田税;把每年服徭役改为三年一次;减轻刑罚,废除了肉刑。
将田租定为三十税一;减轻刑罚,重视农耕
汉高祖
汉文帝
汉景帝
请将左边的人物与右边的内容相应连线。
新知讲解
什么叫做“文景之治”?
(2)文景之治
指西汉汉文帝和汉景帝所统治的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盛世局面。
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减轻刑罚;奖励耕作;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为什么会出现“文景之治”呢?
新知讲解
材料一:……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食。
——《史记·平准书》
想一想
综合上述材料,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汉初
汉文帝、景帝时期
统治者应注意减轻人民负担,保持社会稳定,要“以人为本”,根据人民的意志来制定国家的方针政策等。
课堂小结
秦的暴政引发陈胜、吴广起义,直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作为农民起义后来阶段的领袖刘邦与项羽,为了争夺权力而开始楚汉之争,刘邦以弱胜强取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建立了汉朝。刘邦及其子孙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最终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为汉武帝时期西汉的鼎盛奠定了基础。
课堂练习
1.“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说明
(  )
A.秦始皇死后葬在阿房宫
B.阿房将发动起义推翻秦朝
C.秦朝刑罚残酷,社会混乱
D.秦朝徭役繁重,民怨沸腾
D
2.揭开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的农民军领袖是
(  )
A.陈胜、吴广
B.项羽
C.刘邦
D.刘邦、项羽
A
课堂练习
3.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了一个繁荣的局面,史称
(  )
A.平王中兴
B.文景之治
C.百家争鸣
D.文景盛世
B
课堂练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历社八年级上3-2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
②理解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认识楚汉之争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
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的统治。
【教学难点】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同秦朝灭亡之间的因果关系。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知导入
“我家有三子:老大修王陵,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生死仍未知;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唯恐遭劫难。”这是来自秦朝一位农民的告白,它反映了秦朝的什么现象?它与秦朝的灭亡有关系吗?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本课吧!
二、新课学习
一、秦朝的灭亡
1.秦的暴政
(1)徭役繁重:大兴土木
①大修宫殿
秦始皇好大喜功、奢侈无度,还在统一战争中,每灭一国即仿效其宫室,在咸阳修筑相同的宫殿,并将“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后来,更“营建朝宫”,其“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
多媒体课件播放阿房宫
②建陵墓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初即位开工修建,前后历时38年,整个陵区占地56平方千米,是中国古代皇帝陵墓中规模最大的。后期据史书记载动用徭役、刑徒72万余人。
>>>
多媒体课件播放秦始皇陵和兵马俑
③修长城
秦始皇修筑抵御匈奴的城防,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共长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
秦灭六国之后,为了抵御匈奴,即开始修筑长城,每年征发民工40余万人。在当时生产力极度低下,男人辛苦劳作尚不能果腹,女人纺织的布都无法蔽体。
>>>
多媒体课件播放长城
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
——《汉书.严安传》
徭役繁重:秦人口约两千万,长年服役者约三百万,占成年男子的三分之一。
(2)刑法残酷
秦朝法律告示
按照国家规定:国家的法令…。先是黑京面(即在脸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种侮辱刑),然后劓(即割鼻子,也是秦的一种酷刑),砍断左右趾(即砍掉左右脚),又腰斩(拦腰斩断),最后是醢(音海,即剁成肉酱)…。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罪…。
>>>
多媒体课件播放束颈的铁钳和铁桎(zhì
脚镣)
(秦朝刑罚严酷,以至)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穿囚衣的犯人堵塞了道路,监狱多得像市场一样),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汉书·刑法志》
族诛——指某人犯了大罪致使血亲均受连累而受刑。
连坐——指某人犯了罪致使邻居或熟人共同受刑。
阅读课本第53页资料1、资料2,尝试归纳秦朝刑罚的特点。
秦朝刑罚特点:刑罚种类繁多,刑罚手段残忍,刑期很长,轻罪重罚。
秦二世更加残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平乡东北)。小儿子胡亥与赵高、李斯勾结,阴谋夺得皇帝位置,称为秦二世。秦二世昏庸残暴,使秦朝加速走向灭亡。
指鹿为马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
多媒体课件播放指鹿为马
为什么庞大的秦帝国只存在了14年历史?
材料一:秦始皇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和骊山墓。
(1)统治者的残暴,滥用民力。
材料二:秦王时期,征调的劳役人员多达70万。常年在外服役的人有二三百万。
(2)沉重的徭役
材料三:在当时,劳动人民稍有反抗,就遭到残酷的镇压。这便使全国变成一个巨大的监狱,到处出现“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的恐怖景象。
(3)严刑峻法
材料四:董仲舒“(秦朝)田租、口赋(人头税)、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4)繁重的赋税
(5)秦二世胡亥即位后延续了秦始皇的统治方法,人民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2.秦末农民起义
(1)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公元前209年
地点:大泽乡
领导人:陈胜、吴广
原因:直接原因:戍边遇雨误期
根本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
结果:起义军被镇压下来,陈胜、吴广被杀害
影响: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2)项羽、刘邦起义
项羽先是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与此同时,刘邦率兵西攻咸阳。
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
多媒体课件播放刘邦攻入咸阳
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2、汉朝的建立
1.楚汉之争
帝位的争霸
西楚霸王:入咸阳大肆杀掠、火烧秦宫、鸿门宴、狂妄自大、不善用人、乌江自杀
沛公:入咸阳“约法三章”得民心
机智借口上厕所逃跑
养精蓄锐,拜韩信为帅,
暗渡陈仓,反攻项羽
四面楚歌
项羽
秦末反秦义军重要领袖、名将、楚军统帅。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领导农民起义军,取得了巨鹿之战的重大胜利,为推翻秦朝统治做出了杰出贡献。后与刘邦争夺天下,兵败自杀。
>>>
多媒体课件播放项羽
刘邦
汉高祖刘邦,生于前256年,出身布衣,早年任亭长。后响应陈胜,吴广起义,自称“沛公”,后先项羽入关,攻克咸阳,项羽怒,欲杀刘邦,刘邦巧赴鸿门宴,被封于巴蜀。养精蓄锐,拜韩信为帅,暗渡陈仓,反攻项羽,后经4年大战,最后打败项羽,项羽乌江自刎而亡。刘邦统一全国,建立汉朝。
>>>
多媒体课件播放刘邦
公元前202年,刘邦彻底击败项羽,项羽自杀,楚汉之争结束。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刘邦能战胜项羽的原因:
①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朝的苛法,赢得民心。
②善于用人,得到萧何、张良、韩信等众人的辅佐。
③有富饶的关中作为根据地,物质丰富。
④项羽骄傲自大,听不进意见,纵兵杀掠,大失民心。
很多成语出自秦末和楚汉战争时期。根据下面的提示,看看你能说出哪些成语。
●项羽率领的楚军在与秦军的一次战役中,令将士带上三天的干粮,然后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营,最后以少胜多。
破釜沉舟
●鸿门宴上,项羽的武士项庄借舞剑助兴之机,试图刺杀刘邦。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刘邦率大军将项羽包围在垓(Gai)下,并让士兵们唱起楚歌,勾起楚军的思乡之情,楚军无心恋战,纷纷溃散。
四面楚歌
2.汉初的统治
(1)休养生息政策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穷。皇帝出门,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来驾车,将相只好乘牛车。统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经济。
……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为什么汉初统治者要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①原因:长期战争使经济凋零
吸取秦朝的教训欲图长治久安,巩固统治。
②目的:为了恢复经济发展
③主要措施:
读教材P54归纳汉高祖、汉文帝和汉景帝分别在统治期间采取的措施。
汉高祖:让士兵复员从事生产,免除若干年的徭役;让战时逃亡在外的人回乡,发还原有的田宅;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将田租定为十五税一。
汉文帝: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连续12年免除全部田税;把每年服徭役改为三年一次;减轻刑罚,废除了肉刑。
汉景帝:将田租定为三十税一;减轻刑罚,重视农耕
(2)文景之治
什么叫做“文景之治”?
指西汉汉文帝和汉景帝所统治的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盛世局面。
为什么会出现“文景之治”呢?
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减轻刑罚;奖励耕作;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想一想:
材料一:……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食。
——《史记·平准书》
综合上述材料,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统治者应注意减轻人民负担,保持社会稳定,要“以人为本”,根据人民的意志来制定国家的方针政策等。
>>>
多媒体课件播放西汉疆域
三、课堂练习
秦的暴政引发陈胜、吴广起义,直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作为农民起义后来阶段的领袖刘邦与项羽,为了争夺权力而开始楚汉之争,刘邦以弱胜强取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建立了汉朝。刘邦及其子孙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最终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为汉武帝时期西汉的鼎盛奠定了基础。
四、课堂练习
1.“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说明
( D )
A.秦始皇死后葬在阿房宫
B.阿房将发动起义推翻秦朝
C.秦朝刑罚残酷,社会混乱
D.秦朝徭役繁重,民怨沸腾
2.揭开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的农民军领袖是
( A )
A.陈胜、吴广
B.项羽
C.刘邦
D.刘邦、项羽
3.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了一个繁荣的局面,史称
( B )
A.平王中兴
B.文景之治
C.百家争鸣
D.文景盛世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①知道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
②理解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学习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的统治。
学习难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同秦朝灭亡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课前自主学习
(一)秦的暴政
1.秦始皇的暴政
(1)大兴______:秦始皇在位期间,不仅在咸阳修建了许多宫殿,包括著名的______,还在全国各地建设了很多行宫。他还在______为自己建造了规模巨大的______。
(2)______繁重:为完成规模宏大的工程,秦王朝征调的劳役人员多达70万。长年在外服役的人有二三百万。那时,所有的壮年男子都去打仗或服劳役,妇女也被迫_____。
(3)______残酷:秦朝法律非常细密,处理罪犯的刑罚有20余种,死刑就约有10种,还有多种残害身体的肉刑,各种徒刑也没有期限,一经判定就终身为刑徒。
2.秦二世的暴政:公元前______年,秦始皇死,他的儿子胡亥即位,就是秦二世。胡亥延续了秦始皇的统治方式,人民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二)秦末农民起义
1.陈胜、吴广起义
(1)原因
①根本原因:______。
②直接原因:公元前209年,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到渔阳去______。在蕲县大泽乡时,遇到大雨,无法如期到达,按照秦法,要被______。
(2)经过:陈胜和吴广杀死了押送他们的军官,号召大家起义,大家热烈响应。中国历史上第______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起义军很快建立了自己的政权,______自立为王,队伍也发展到几十万人。
(3)结果:不到半年,起义军遭到镇压,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4)影响:揭开了______的序幕,沉重打击了______的残暴统治。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传遍南北,痛恨秦朝统治的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项羽和刘邦领导的起义。
2.项羽和刘邦起义
(1)项羽:项羽是楚国贵族的后代。他起兵反秦,并______大败秦军主力。
(2)刘邦:刘邦出身平民,起兵前做过乡间的小吏。刘邦起兵反秦后率兵西攻_____。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3.楚汉之争:公元前202年,刘邦彻底击败______,项羽自杀,______结束。
(三)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
1.西汉的建立
(1)建立时间:公元前______年。
(2)建立者:刘邦,即______。
(3)定都:______。
2.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1)背景
①西汉初年,经济______,国家______。皇帝出门,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来驾车,将相只好乘牛车。
②统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训,采取______政策来恢复经济。
(2)实施者:汉高祖______。
(3)措施
①让士兵复员从事生产,免除若干年的______。
②让战时逃亡在外的人回乡,发还______。
③释放一些______为平民。
④将田租定为______。
(4)影响:这些措施促使经济迅速恢复。
“休养生息”一般指经济上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少用兵,少建公共工程;政治上减轻刑法、宽政安民。
3.文景之治
(1)在位皇帝:______、______。
(2)措施
①文帝统治时期,进一步减轻______和______。他连续12年免除______,又把每年服徭役改为______年一次。他还减轻刑罚,废除了______。
②景帝将田租定为______。进一步减轻刑罚,以至一年内,全国处理的案件只有400起。景帝重视______,曾说农耕是天下的根本。
③文景两朝重视发展______,努力减轻人民负担,并且注意______,因此社会比较安定。
(3)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______”。
三、问题探究
1.阅读课本第53页资料1、资料2,尝试归纳秦朝刑罚的特点。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和骊山墓。
材料二:秦王时期,征调的劳役人员多达70万。常年在外服役的人有二三百万。
材料三:在当时,劳动人民稍有反抗,就遭到残酷的镇压。这便使全国变成一个巨大的监狱,到处出现“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的恐怖景象。
材料四:董仲舒“(秦朝)田租、口赋(人头税)、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思考:为什么庞大的秦帝国只存在了14年历史?
3.刘邦能战胜项羽的原因有哪些?
4.什么叫做“文景之治”?为什么会出现“文景之治”呢?
4、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对秦末农民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爆发于大泽乡
B.发生于公元前209—前202年
C.推翻了秦朝统治
D.建立过农民政权
2.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下列能体现西汉统治者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的是(  )
A.建立县制
B.统一文字
C.休养生息政策
D.平抑物价
3.刘邦称帝,建立汉朝这一事件发生在( 
 )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
4.西汉初年,刘邦废除秦朝苛法、豁免其徭役,减轻人民的负担,如减轻田租,十五税一;景帝时又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还减轻刑法,废除了连坐法和残损肢体的肉刑等。汉初统治者实行这些措施的原因是(  )
①为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②人民对政府不满,不断起来反抗
③为汉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④为了创造安定的社会局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③④
5.秦末农民起义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6.西汉初年,由于统治者努力减轻人民负担,注意法纪,因此社会比较安定。史称
(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一中“秦王”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2)庞大的秦王朝到秦二世时就灭亡了,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作为一个统治者,要让他的王朝长久不衰,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秦的暴政
1.
(1)土木、阿房宫、骊山、陵墓
(2)徭役、转运军粮
(3)刑罚
2.
210年
(二)秦末农民起义
1.(1)秦的暴政、守卫边疆、处死
(2)一、陈胜
(4)秦末农民起义、秦朝
2.(1)以少胜多
(2)咸阳
3.项羽、楚汉之争
(三)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
1.202、汉高祖、长安
2.(1)萧条、贫穷、休养生息
(2)刘邦
(3)徭役、原有的田宅、奴婢、十五税一
3.(1)汉文帝、汉景帝
(2)赋税、徭役、全部田税、三、肉刑、三十税一、农业生产、耕织生产、法纪
(3)文景之治
问题探究
1.秦朝刑罚特点:刑罚种类繁多,刑罚手段残忍,刑期很长,轻罪重罚。
2.(1)统治者的残暴,滥用民力。
(2)沉重的徭役
(3)严刑峻法
(4)繁重的赋税
(5)秦二世胡亥即位后延续了秦始皇的统治方法,人民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3.①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朝的苛法,赢得民心。
②善于用人,得到萧何、张良、韩信等众人的辅佐。
③有富饶的关中作为根据地,物质丰富。
④项羽骄傲自大,听不进意见,纵兵杀掠,大失民心。
4.指西汉汉文帝和汉景帝所统治的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盛世局面。
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减轻刑罚;奖励耕作;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课堂检测
1、1.B
2.C
3.D
4.C
5.C
6.A
7.答:(1)结束了诸侯国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2)秦的暴政。
(3)要做到政治清明,勤政爱民,爱惜民力,轻徭薄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