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空气的力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实验,初步感知大气压的存在,感受大气压的“大”,培养学生形成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 2、通过猜测和实验,初步了解大气压来自四面八方; 3、初步了解大气压在生活中应用,对大气压有继续探究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猜测、观察、实验、讨论、分析感受大气压的存在; 2、知道大气压是个“大力士”,初步了解“马德堡半球实验实验”的原理; 3、动手实验发现大气压无处不在,来自四面八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养成大胆猜测、善于观察、勇于实践的科学学习方法; 2、感受科学的神奇和给生活带来的帮助,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 玻璃杯、硬纸片、吸盘挂钩、饮料瓶、飞镖 水槽、音乐喷泉模型 多媒体课件 学生: 玻璃杯、硬纸片、吸盘挂钩、饮料瓶、飞镖 水槽 教学重点: 1、初步感知大气压的存在,感受大气压的“大”; 2、初步了解大气压来自四面八方; 教学难点: 感知大气压的存在,感受大气压的“大”,了解大气压来自四面八方;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通过实验感知大气压的存在 师:我听说咱们班同学特别聪明,那么你们会猜谜语吗? 生:会 师:咱们今天就比一比,谁最会听,猜的既快又对,好吗? 生:好。 师:“看不见,摸不着,闻来无味道,说它珍贵到处有,动物植物离不了。”猜一猜是什么? 生:我觉得是空气。 师:你是怎么猜到的? 生:因为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到处都有,而且动物植物离不了。 师: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接下来,老师想看看谁最会听讲,最会思考。看!老师这里有一个杯子,我把它装满水,然后把杯口朝下,杯子里的水会怎样呢? 生:杯子里的水会流出来。 师:那咱们试一下吧?(老师把杯口倾斜)水怎么样了? 生:流出来了。 师:你们真是一群用心的好孩子,请认真听,如果老师将杯子里装满水后,将硬纸片压在杯口,然后杯口朝下。猜一猜杯子里的水还会流出来吗?硬纸片又会怎样呢? 生1:我猜杯子里的水会流出来,纸片会掉下来。 生2:我猜杯子里的水不会流出来,纸片也不会掉下来。 师:要想知道谁猜的对,怎么办? 生:试一试。 师:好,那么我们就来做个试验验证一下吧!请看大屏幕(出示试验要求,并进行讲解。 实验要求:1、将杯子中装满水; 2、将硬纸片压在杯口; 3、用手平压在硬纸片上,轻轻地将杯子倒转过来,慢慢地松开压纸片的手; 4、注意实验要在水槽上方进行。 师:怎样才叫装满? 生:水面与杯口相平。 师:明白了吗?那就开始行动吧! (学生按要求进行小组试验,老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告诉大家杯子里的水怎么样了?硬纸片怎么样了? 生:杯子里的水没有流出来,纸片也没有掉下来。 师:是什么阻止了水流下来? 生:是硬纸片。 师:那又是谁给了硬纸片力量使它托住了水呢? 生:是水粘住了。 师:请看老师这里(老师把纸片粘上水,放在杯口一松手纸片就掉下来了) 师:是水粘住了吗? 生:不是。 师:那到底是什么给了硬纸片力量使它托住了整杯水呢?生:是空气。 师:对了,是空气,是大气给了硬纸片力量使它托住了整杯水,大气的这种力量我们叫它“大气压”。它是一位看不见的“大力士”。(板书课题:看不见的“大力士”) 二、通过实验体会大气压的“大” 师:老师昨天去超市里买了两个挂钩不小心把它们粘在一起了,谁能来帮老师把它们拉开? 生:我来试试。 师:感觉怎么样? 生:拉不开。 师:大家想不想也试一试?在你们的桌子上都有两个这样的挂钩你们也拉一拉吧!感觉怎么样? 生:拉不动。 生:很难拉。 师:是谁给了它们力量让它们粘的这么紧呢? 生:是大气压。 师:你们拉不动,说明大气压的力量很大,它真是一位“大力士”。 师:大气压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呢?看了 1654年5月8日德国马德堡市的市长奥托格里克做过的一个实验你就知道了?(播放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有关视频) 师:看了刚才的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生:用十六匹马才把它拉开,大气压的力气真大。 师:大气压真的是一位“大力士”。(板书:大气压 大力士) 三、通过实验,感受大气压来自四面八方 师:哪里有这位“大力士”呢?谁来猜一猜? 生: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师:到底是不是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 师: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1、将饮料瓶中装满水,并将瓶盖拧紧; 2、小组成员每人用针头在饮料瓶上不同的位置扎一个孔; 3、扎孔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4、观察扎孔的地方水会流出来吗? 师: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小组活动)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水没有流出来。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大气压。 师:哪里有大气压呢? 生:小孔的外面 师:小孔在什么位置? 生1:在上面; 生2:在下面; 生3:在左边; 生4:在右边; …… 师:大气压在小孔的外面,也就是在上面,在下面,在左边,在右边……能用一个词说一说大气压到底在哪儿吗? 生:大气压在四面八方。(板书:四面八方)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1:大气压是个“大力士”. 生2:大气压来自四面八方。 四、拓展应用 师:大气压这位“大力士”还能帮助我们做许多有用的事情,请看大屏幕。(播放大气压应用的视频) 师:通过刚才的观看你知道了什么? 生1:大气压的用处可真多。 生2:生活中到处都有大气压。 师:老师这儿做了一个小喷泉,请大家认真看,仔细想(演示小喷泉) 师:老师是借助谁做了这个喷泉呢? 生:大气压 师:只要你在生活中能够善于观察和发现,勇于猜测和实践,你也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那么就请你下课后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一件小制作,和同学交流一下(课件出示作业)。 板书设计: 用简单的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为学生了解大气压奠定基础。 简单的生活常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从而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感受动手实验后获得真知的快乐。 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一步步的实验、观察和老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能力。 从托起一杯水引入下一环节,大气压是“大力士”。 亲身感受大气压的“大”,使学生对大气压的“大”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通过视频进一步的了解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对大气压有更深的认识。 通过在饮料瓶的不同位置扎孔,感受大气压来自四面八方。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通过视频了解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利用“小喷泉”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多的渴望,使他们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说明: 小学生天生就具有贪玩的本性。而如果这种天生的玩劲被抹杀了,孩子的探究精神也就被埋没了。其实,科学就在身边,玩也能学好科学,也能玩出知识。我从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导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入课堂,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努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好科学。这节看不见的“大力士”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 一、激趣导入 从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步了解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对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猜测,通过实验发现问题,从而寻找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观察设疑、深入探究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讨论、对比使学生发现大气压的存在,对大气压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从而深入了解大气压的“大”,感受大气压来自四面八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汇报和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组实验,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 三、动手实践、收获快乐 “纸片托水”实验、吸盘实验、饮料瓶扎孔实验给学生提高了充足的动手机会,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在玩的过程中发现大气压的存在,感受大气压的“大”、体验大气压来自四面八方。在实验的过程中收获快乐,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真知。感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可以创造“奇迹”,培养学生处处留心,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