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他们去哪里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能溶解。 知道盐、红糖在水中看不见的现象叫做溶解,能用溶解一词来描述。 2.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颗粒。 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 3.科学态度目标 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 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有些物体能溶解,有些物体则很难溶解; 2.教学难点:观察和描述溶解前、中、后物体和水的变化。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3个装水的透明杯子、3个小玻璃盒、搅拌棒、小勺、食盐、红糖(块状)、小石子、学生活动手册等。21cnjy.com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故事引入:小马帮妈妈去买红糖、食盐和小石子,但是要过一条河。回来的时候,小马依然快快乐乐地趟水过来了。可是当他上岸后却发现,袋子里的红糖和食盐没了,在小河里只捞回小石子。这可把小马吓坏了。他赶紧跑回家告诉妈妈说,河里有妖怪把它的食盐和红糖抢走了。妈妈听后,哈哈大笑。那么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红糖和食盐会没了呢? 2.如果我们把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水会发生变化吗?会发生什么变化?食盐、红糖或小石子会发生变化吗?21com 3.揭示课题——它们去哪里了。 二、探索:描述并记录现象。 1.老师为每组都准备了这三样物品,盐、红糖和小石子,布置观察要求。 ①放入前,先仔细观察并记录。 ②领取一杯水,放入一种物体,观察并记录。 ③3分钟后,学生领取搅拌棒,搅拌并继续观察。 ④观察完一种物体,再观察另一种物体。 2.记录的要求: ①用小点的大小表示颗粒大小。 ②用斜杠的多少表示颜色深浅。 提示:教师要提示,三次放入物体的量要差不多,每一步必须记录完成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搅拌棒可以根据学生记录情况适时发放。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三、研讨 1.我们来交流 把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后,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放入前,食盐(红糖、小石子)…… 搅拌时,食盐(红糖、小石子)……,水…… 搅拌后,食盐(红糖、小石子)……,水…… 2.我们的发现 将这三种物体放入水中,盐和红糖能溶解,小石子不能溶解。 盐、红糖在水中看不见的现象叫做溶解。 3.盐、红糖放入水中后,真的“消失”了吗?说说你的理由 4.现在,如果你是小马,你会告诉妈妈什么呢? 四、拓展延伸 我们已经知道了盐、红糖可以溶解在水中,那么还有哪些物体可以溶解在水中,哪些物体不能溶解在水中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外继续去尝试。 五、小结 小朋友真能干,都发现了有的东西能在水里溶解,有的东西不能在水里溶解。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可以溶解,也有许多东西不可以溶解,小朋友们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发现。 【板书设计】 放入前 搅拌中 搅拌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