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空间与层次 透视的概念 “透视”是一种绘画活动中的观察方法和研究视觉画面空间的专业术语,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归纳出视觉空间的变化规律。 透视发展的历史 打破古老的埃及规则 古埃及人 原始人 画他们所知道的东西 画面经常是概念式的图像 古希腊人 — 透视发展的历史 飞利波·布鲁内勒斯基 [Filippo Brunelleschi 1377-1446] 马萨乔[Masaccio 1401-1428] 多纳太罗[Donatello 1386-1466] 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 1404-1472] 保罗·乌切罗[Paolo Uccello 1397-1475] 安德列亚·曼坦那[Andrea Mantegna 1431-1506] 比埃罗·德拉·弗朗西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 -1492]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 阿尔不雷希特·丢勒[Albrecht Dürer1471-1528] 意大利 德国 — 文 艺 复 兴 时 期 透视发展的历史 建筑师飞利波·布鲁内勒斯基 是美术史上透视法的最早发现者。他把图像限制在了一只眼睛通过小孔所能看到的范围,也就把目光精确定位在了一个固定的视点上;而焦点透视正是在固定视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飞利波·布鲁内勒斯基 透视发展的历史 布鲁内勒斯基把他总结研究的透视原理教授给他的好友——雕塑家多纳太罗和画家马萨乔,他们分别在浮雕和绘画中加以运用。 多纳太罗和马萨乔 透视发展的历史 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 阿尔伯蒂为画家发明了一种透视结构[perspective construction],并详细记录于《论绘画》中。 阿尔伯蒂 Santa Maria Novella, Florence 透视发展的历史 乌彻罗、安德列亚·曼坦那等很多画家从理论上、绘画实践上对透视作出了出色的贡献。 乌彻罗、安德列亚·曼坦那 透视发展的历史 1485年,画家弗朗西斯卡所著的《绘画透视学》,把透视学发展到了相当完善的地步。 埃罗·德拉·弗朗西斯卡 透视发展的历史 十分注重透视学的研究,并将透视分为三个分支:线透视、空气透视、隐没透视,特别对光影作了深入研究。 达·芬奇 透视发展的历史 由于意大利绘画的影响和透视法的传播,当时欧洲还有很多民族的画家,如德国的丢勒等,也对透视作了深入研究,并在绘画中加以运用。 丢勒 透视发展的历史 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伟大的发现的时期。 西方对绘画透视的研究集中体现于焦点透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它给人一种近距离观察的集中的现实感。 结论 视平线 消失线(变线) 灭点 焦点透视 原线 视平线:以心点为枢纽在画面上画的一条水平线。 在平视时恰是平地与天空在远处相接的地平线的影线。 代表视点位置的高度,是上下分割画面的基准线。 直视前方→ 心点 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一点透视 达·芬奇[意] 1452—1519 《最后的晚餐》壁画 1498 421×903厘米 格雷契修道院食堂 一点透视 梅因德尔特·霍贝玛[荷] 1638-1709 《林间小道》 103×141厘米 至心点 心点 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消失点 消失点 两点透视 约翰尼斯·维米尔[荷] 1632?-1675 《窗前读信的女孩》 1657 布面油画 83×64.5厘米 德国德累斯顿国立美术馆藏 心点 至消失点 两点透视 埃德加·德加[法] 1834-1917 《苦艾酒》 1867 布面油画 92×68厘米 巴黎卢浮宫藏 至消失点 至消失点 比一比:同一建筑的透视特点有何不同? 1. 平行透视 庄重稳定 2. 成角透视:灵活多变 找一找:教室里的透视现象 练一练: 用黑色水笔,画一幅教室内的线描写生。 要求: 1、构图完整,画面中要同时表现 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透视感强烈; 2、线条流畅,注意线条的形态、疏密。 课后拓展 找找法国画家塞尚、勃拉克(立体主义) 作品中的透视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