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暑期预习 第8讲:地球的内部与外部活动 讲义(机构)(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暑期预习 第8讲:地球的内部与外部活动 讲义(机构)(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八讲 地球的内部与外部活动
【衔接导入】
有人说它是西班牙南部海岸的一个地区,有人说它是直布罗陀海峡中的一个岛屿,还有人说它是爱尔兰。不过,如果你相信一支俄罗斯探险队于2010年年初公布的说法,那么它就位于英格兰西南端150千米以外。它是什么?它就是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事实上,每一年都有人站出来指认亚特兰蒂斯就在某个地方。在所有的“失落的文明”中,最能抓住公众想象力的就是亚特兰蒂斯。25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最先描述了亚特兰蒂斯,从那以后至今,科学家和媒体一直在对亚特兰蒂斯可能的所在地争论不休。不过,就算亚特兰蒂斯文明确实是柏拉图杜撰的,那么有没有真实的事件激发他构思出这个故事呢?或者说,亚特兰蒂斯寓言的背后有没有一些事实根据呢?科学家指出,如果真的有一些真实事件为依据,那么这些事件应该就发生在柏拉图的家乡——今天的希腊。有科学家认为,亚特兰蒂斯的故事最有可能基于公元前1628年发生在希腊圣托里尼岛上的一次火山大爆发。根据史料记载,这次爆发导致岛上的火山几乎完全 坍塌人海。爆发引起的地震还引发了海啸,在震中地区,高度超过100米的海浪向各个方向传播,扫荡了地中海东部,造成巨大破坏。事实上,作为铜器时代最伟大文明之一的米诺安文明正是被这次火山大爆发终结的。
地球表面的板块
大陆漂移学说:由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主要证据有:①海岸线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②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③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
2.海底扩张学说:是海底地壳生长和运动扩张的一种学说,是对大陆漂移说的进一步发展。 它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科学家H.H赫斯和R·S·迪茨分别提出的。学说认为沿大洋中部穿透岩石圈的裂缝或裂谷向两侧扩展并导致新生洋壳。它认为地幔物质在这种裂缝带下因软流圈内的物质上涌、侵入和喷出而形成新的洋壳,随着这个作用不断进行,新上涌侵入的地幔物质把原已形成的洋壳向裂谷两侧推移扩张,致使洋底不断新生和更新。
大陆漂移示意图 海底扩张学说
3.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不变形且坚固的板块(岩石圈),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的构造单元是板块,板块的边界是洋中脊、转换断层、俯冲带和地缝合线。由于地幔的对流,板块在洋中脊分离、扩大,在俯冲带和地缝合线处下冲、消失。全球被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等6大板块;其间还有一些小板块,如可可板块、智利板块等。板块构造理论强调板块的大规模水平运动,板块可以产生、生长、消亡,而且这种变化可以定量预测。
地球表面的板块
地壳与岩石
1.岩石的成因及常见的岩石:
岩石种类
形成原因
特征
常见类型
岩浆岩
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壳冷却凝固而成
明显矿物晶体颗粒、气
孔或柱状结构
玄武岩
侵入岩
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而成
花岗岩
沉积岩
地表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成
有明显层状结构特征或化石。
石灰岩、砂岩
页岩、砾岩
变质岩
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
片状的结构
大理岩、板岩
片麻岩
各类岩石之间的转化关系
2.岩石的应用:
建筑材料(大理石、花岗岩),工艺品材料(和田玉、青田石)等;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形成各种矿产资源(铁矿、铜矿)。
地壳变动与火山地震
1.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又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类型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的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对地表的影响
  形成高山或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把高山削低,盆地填平,使地表趋向平坦
内、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不过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一般地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
2.地壳运动的类型:根据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
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运动方向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即上升或下降运动
运动性质
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或张裂成海洋
使岩层表现为隆起或拗陷,从而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3.地质构造: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研究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式的依据。常见的两种基本构造类型--褶皱和断层。
(1)褶皱:
成因
水平岩层受地壳水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力发生弯曲叫褶曲,一系列褶曲叫褶皱
基本形态
背斜
①岩层形态: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
②岩层新老关系: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③地形表现:一般情况下成为山岭,但不少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基本形态
向斜
①岩层形态: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
②岩层新老关系:一般是岩层较新,两面岩层较老
③地形表现:一般成为谷地,但不少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2)断层:
成因
受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岩层发生断裂错开
基本  形态
地垒
①岩层形态及特点: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上升的岩块称地垒
②地形表现:相对上升的岩块常形成状山地,如我国的泰山、庐山
地堑
①岩层形态及特点: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边岩块相对上升,相对下降的岩块称地堑
②地形表现: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狭长的凹陷地带,如东非大裂谷,我国渭河谷地和汾河谷地等
4.火山与火山喷发:
1.火山:是一个由固体碎屑、熔岩流或喷出物围绕着其喷出口堆积而成的丘或山。
2.火山喷发: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3.火山的组成: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
4.火山喷发物:气体(水蒸气,二氧化硫),液体(熔岩流),固体(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
5.火山分类: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6.火山分布: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7.火山的利弊:
危害:是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类生命。
益处:是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提供无机肥料,并且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的矿产,如硫矿等。同时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湖水在医疗卫生方面有较大价值。
8.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不同火山的外部形态和火山活动特点千差万别。
9.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层。岩浆在强大的内压力作用下,从火山口或地壳裂隙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后变成的岩石,叫岩浆岩。
全球火山主要分布为:环太平洋和周围海区火山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带
5.地震
1.地震成因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坚硬的地壳产生断裂、移动而造成的。地震能改变地形。
2.地震的概念
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3.地震的结构
震源:地震发生的源地;
震中:与震源对应的地表部分;
一般受地震影响最大。
震源深度:震源距地表的垂直距离。
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km处。
震中距:地表某地离震中的距离。
等震线:距震中距离相等的点的连线。
地震的分类
无感地震:一般来说,震级小于3级,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称为无感地震。
有感地震:震级大于3级到小于4.5级,人们感觉到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
破坏性地震:震级大于5级,造成不同程度地震灾害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总之:震级越大,震中距越小,破坏性越强。
5.地震带分布: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一带。
我国主要地震带:
①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②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④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6.地震造成的灾害
①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
②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
③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
④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⑤此外,在有些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
7.地震预报与逃生
1.地震不能准确预报但是有先兆,如动物的异常行为,井水异常冒出地面等。张衡发明的地震仪——侯风地动仪(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可以测量地震。现代的地震仪和其原理相似但是准确度要高的多。
2.地震时,注意(1)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2)来不及跑出去的要躲到面积小的房间和桌子底下。
泥石流
1.泥石流的形成
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特点:突发性、历时短的特点,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
形成原因:
①自然原因:山区(陡峭的地形)、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
②人为原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会破坏植被;开矿、采石容易形成大量的松散堆积土层;修建公路、铁路、水渠等建筑活动,会破坏山坡表面。
2.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①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②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
③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及时搬迁和疏散;
④植树造林;
⑤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
⑥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等措施
【例题分析】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不断探索了解地球。下列说法不符合人类对地球现有认知的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地球内部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
D.?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例2. 如图是六大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

A.?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B.?火山与地震带都分布在各大板块的中央
C.?我们生活的杭州位于亚欧板块?????????????????????????????D.?青藏高原是由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
例3.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内部?????????????????????????????B.?珠江三角洲形成的主因是流水的沉积作用
C.?太阳活动频繁会导致火山和地震频发??????????????????D.?喜马拉雅山是由于板块间的张裂而形成的
例4. 2020年3月30日,由济南开往广州的T19次列车途经京广铁路某村路段时撞上塌方体导致列车脱轨侧翻,而这一事故主要是泥石流造成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持续性的降水和暴雨会促进泥石流的形成?????????B.?泥石流通常发生在山区,特别是陡峭的地形
C.?泥石流发生时,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D.?泥石流的爆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和历时短的特点
例5. 如图,国家测量队近日再次登顶珠穆朗玛峰,又一次测定了珠峰的高度,这是继1975年和2005年之后我国第三次测量珠峰的高度。之所以要重新测量珠峰的高度,有多方面的原因。
(1)珠峰处于印度洋板块与________板块交界处, 板块运动使珠峰的高度一直在发生变化。
(2)技术的发展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譬如为了测量峰顶积雪的深度,1975年是用木杆插进雪层的方法,而这次采用国产雪深雷达探测仪,它是根据电磁波从发出到碰到峰顶岩石返回所用的________,计算出积雪的实际深度。
例6. 在地质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提出自己的观点,如下图所示:

(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其中地震是板块与板块之间________作用形成;
(2)分析地质学发展过程,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可多选)
A.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无法提出科学假说
B.科学家经过科学研究发现的学说都是正确的
C.科学假说的提出需要已有的经验和已知的事实
D.科学的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E.勒比雄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是一定正确的
例7. 2020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12周年纪念日。
(1)下列关于地震发生时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在六楼的同学选择坐电梯尽快逃生
B.室外的同学跑到教室内躲避
C.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可用书包、枕头、靠垫等保护头部
D.如果被埋压废墟下,不哭喊,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音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
(2)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四川省位于板块的 ________,容易发生地震。
(3)如图为地球内部三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汶川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处位于________(填地层结构名称)

例8.(2020·宁波模拟)? 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请回答: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________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________。
A.火山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________。
例9. 北京时间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在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在这次地震之前的61秒内,四川成都、德阳、资阳等地已经陆续收到了通过广播电视机构和各种终端设备发出的提前预警,减少了大量伤亡。
(1)四川省地震频发是由于四川省处于亚欧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
(2)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4度,东经104.90度)位于________(选填“低”、“中”或“高“)纬度。
(3)当地震来临时,在高楼教室里的学生应当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迅速跑到教室外
B.护头下蹲并躲在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旁边
C.跑到窗口处大声呼救
D.立即从窗户跳楼生
(4)地震过后,山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动而变松动,容易形成________。
例10.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可以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称为模拟实验。分析下列模拟实验并回答问题:

(1)如图甲,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在坡面上洒较多的水,泥沙将会从B处滑落,并在A处沉积。此现象模拟的地质灾害是________;在坡面覆盖植物,再往坡面上洒较多的水,会发现泥沙堆积明显减少,说明________。
(2)将橡皮泥做出图乙模型,利用塑料杯、针筒、勺子、搅拌棍、小苏打粉以及柠檬酸等材料可以模拟________。
(3)在图丙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是板块________运动,其原理可以支持________(填字母)。
A.大陆漂移说??????????? B.海底扩张说??????????? C.板块构造学说
【巩固练习】
2020年3月30日,由济南开往广州的T19次列车途经京广铁路某村路段时撞上塌方体导致列车脱轨侧翻,而这一事故主要是泥石流造成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持续性的降水和暴雨会促进泥石流的形成?????????B.?泥石流通常发生在山区,特别是陡峭的地形
C.?泥石流发生时,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D.?泥石流的爆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和历时短的特点
2.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主要原因??????????????????????B.?地球是一个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球体
C.?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并处于不断运动之中???????????D.?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3. 下列各种自然现象中,不能反应地壳变动信息的是( ??)
A.?断层 ?????????????????????????????????????????B.?褶皱
C.?火山 ??????????????????????????????????????????D.?风蚀蘑菇
4. 如图为松散泥土堆成的山谷模型,可以模拟泥石流的发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将会在A处沉积泥沙
B.?用松散泥土堆积是模拟植被的破坏,会促使泥石流的发生
C.?发生该地质灾害时,不要顺沟谷方向向上游或下游逃走
D.?泥石流是嘉兴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每年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5. 地震、火山、泥石流都属于地质灾害,下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火山喷发和地震所释放的巨大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
B.?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火山喷发和泥石流的发生
C.?泥石流发生时,不能在泥石流中横渡,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D.?地震发生时,若来不及外逃,可双手抱头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
6.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又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
A.?地壳的凹陷???????????????????????B.?板块的挤压???????????????????????C.?板块的碰撞???????????????????????D.?板块的张裂
7. 下列地形变化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是(?? )
A.?千岛湖??????????????????????????B.?杭州西湖??????????????????????????C.?夏威夷群岛??????????????????????????D.?喜马拉雅山
8. 2020年1月12日,从太空观测到菲律宾塔尔火山喷发。

(1)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的________层。
(2)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模拟火山爆发,下列利用这一方法的是? ????。(可多选)
A.研究地球形状进行的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实验
B.分子间有空隙可用“酒精和水混合实验”来证明
C.利用“动植物细胞模型”观察动植物细胞结构
D.用“土质山谷模型”探究泥石流的成因
9. 某同学利用铝盒、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

(1)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________(选填“碰撞”或“张裂”)。
(2)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有(??? )
A.东非大裂谷的增大
B.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
C.红海不断扩张
D.大西洋的形成
10.(2019七上·天台期末)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
(1)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________(填序号)。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A.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
B.珠穆拉玛峰每年在升高??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以下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________。
①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泳,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②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③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所需要的巨大动力无法确定。④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且很多岩层没有连续。⑤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的植物茂盛区。
自然界的岩石很多,通常根据成因,把岩石分成________、沉积岩、变质岩三种类型。下图中属于沉积岩的是________。
A. ?? B. ??C.
12. 读图,分析回答下面试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①石灰岩是岩浆岩,大理岩是沉积岩石;②石灰岩是在浅海环境中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面成的;③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后形成的;④石灰岩是矿产,大理岩不是矿产。
(2)下列岩石中,与图示两种岩石成因类型不同的是________。
①板岩?????????? ②砂岩??????? ③页岩?????? ④花岗岩
如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属于变质作用的是________(填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入空格内);
(2)B所属的岩石类型是________。
14. 在我国很多地区,每年都会发生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1)地震是由于地壳岩石在地球的________(填“内力”或“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它是地壳变动的有力证据,下列现象也能作为证据的是________。
A.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
B.在华山的悬崖峭壁上发现大片弯曲、断裂的岩层;
C.2018年6月巴厘岛东部的阿贡火山喷发;
D.甘肃省舟曲县曾经爆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
(2)滑坡、泥石流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连续多日的强降水? ②地形坡度较大? ③植被茂盛? ④土质疏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 据外电报道,土耳其东部 23 日发生里氏 7.3 级地震,已经造成 279 人死亡、1300 人受伤。因此次地震导致的死伤人数,可能仍将会进一步增加。土耳其政府正展开紧急救援工作以及善后事宜。此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如图所示:

(1)因土耳其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两板块处于不断的碰撞挤压状态,所以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区域,处于世界上地震和火山集中分布的两个地带之一的________地震火山带。
(2)因中国台湾地区位于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板块交界处,所以也是一个多火地震的地区。
16. 二十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80~1962年,美国地顾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请回答:
(1)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A.日本地震频发
B.海底火山喷发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2)现在的南极洲地层中有很多的煤,煤是由于温暖气候下大片森林埋入地下受高温、高压影响而形成的。请你运用以上学说解释,冰天雪地的南极洲过去怎么会有森林的呢?
答:________
17.(2019七上·吴兴期末)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常会成为进一步科学研究的契机。在新的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的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科学假说。
(1)魏格纳在1915年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当时科学界不接受他的假说,1960~1962年,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提出了________。学说,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2)经过不断的研究,人们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________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3)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现在仍以每年0.33~1.27 厘米的速度在升高。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吗?________。
18.(2019七上·嘉兴期末)在人类历史上,许多科学家为地球科学的发展付出了极大努力,做出了伟大贡献。
(1)20世纪初,魏格纳根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凹凸吻合现象,大胆的提出假说——“大陆漂移说”,以下证据支持他假说的是________。
①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分布有许多相似的古老野生生物;
②舌羊齿植物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③人们在南极洲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炭;
④在各大洲都有黑人。
(2)尽管有很多的证据,但是当时科学界还是不能接受“大陆漂移说”,因为它还没有解决大陆漂移的________问题。直到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通过对洋中脊的研究提出“海底扩张说”才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3)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在前面两个学说基础上创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我国的珠穆朗玛峰是由印度洋板块和________板块碰撞形成的。
19.(2018七上·宁波月考)? 20 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 1915 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 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请回答: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________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火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________。
参考答案
例题分析
1. C
2. C
3. B
4. C
二、填空题
5. (1)亚欧
(2)时间
6. (1)碰撞和张裂
(2)C,D
7. (1)C,D
(2)交界
(3)地壳
8. (1)碰撞和张裂
(2)B、C
(3)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9. (1)印度洋
(2)低
(3)B
(4)泥石流
三、实验探究题
10. (1)泥石流;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2)火山喷发
(3)张裂;BC
巩固练习
1. C
2. D
3. D
4. D
5. B
6. D
7. A
8. (1)软流
(2)A,C,D
9. (1)张裂
(2)A,C,D
10. (1)②→③→①
(2)C
(3)①②⑤
11. 岩浆岩;B
12. (1)②③
(2)④
13. (1)①④
(2)沉积岩
14. (1)内力;ABC
(2)C
15. (1)地中海-喜马拉雅
(2)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16. (1)C
(2)在远古时期,现在的南极大陆还是跟现在的陆地连接在一起的,长着茂盛的树林,后来再埋入地下,逐渐形成煤.但是南极大陆却因为大陆漂移而到现在的位置上了

17. (1)海底扩张
(2)软流层
(3)印度洋板还在不断地向亚欧板块挤压和俯冲
18. (1)①②
(2)动力来源(3)亚欧
19. (1)碰撞和张裂
(2)B,C
(3)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