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暑期预习 第3讲:科学探究 讲义(机构)(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暑期预习 第3讲:科学探究 讲义(机构)(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三讲 科学探究
【衔接导入】
彩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雨点,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彩虹七彩颜色,从外至内分别为赤、橙、黄、绿、蓝、靛、紫。那么,如此漂亮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
原来,彩虹是因为阳光射到空中接近圆形的小水滴,造成色散及反射而成。阳光射入水滴时会同时以不同角度入射,在水滴内亦以不用的角度反射。当中以40至42度的反射最为强烈,形成我们所见到的彩虹。形成这种反射时,阳光进入水滴,先折射一次,然后在水滴的背面反射,最后离开水滴时在折射一次。
经常见到彩虹的地方是瀑布附近。在晴朗的天气易被看到。在晴朗的天气下背对阳光在空气中洒水或喷洒水雾,也可以人工制造彩虹。彩虹的色彩鲜艳程度和宽窄受空气里水滴的大小影响。空气中的水滴大,彩虹就鲜艳,也比较窄;反之,水滴小,彩虹就淡,也比较宽。我们面对太阳是看不到彩虹的,只有背着太阳才能看到彩虹。所以,早晨的彩虹出现在西方,黄昏的彩虹总在东方出现,但我们看不见,只有乘飞机从高空向下看。
彩虹的出现于当时天气变化相联系,一般我们从彩虹出现在天空的位置可以推测当时会出现晴天或雨天。东方出彩虹时,本地下雨的可能性较小,而西方出彩虹时,本地下雨的可能性却很大。
那么,为什么每次彩虹往往出现在夏天的雨后呢?因为夏天常常下阵雨,雨的范围不大,往往是这边的天空在下雨,那边天空仍出太阳,这时候雨后的天空中还漂浮着许多小水滴,当太阳光透过这些小水滴时,经过折射作用,天空中就出现了美丽的彩虹。
【知识新授】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 →制定计划→获取事实和证据→检测与评价 →合作与交流。
对照实验:
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
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设计原则:
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
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探究实验的注意点
①读题(划关键词):看什么,想什么
②对比:想到的知识与题目对比
③猜想:紧扣题意、科学合理……
④设计实验:紧扣猜想、科学可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经济环保、安全环保……
⑤结论:与猜想相呼应。
【例题分析】
例1.厨房调味盒里有多种白色固体。小明为了确定哪种是蔗糖,他取少许尝味道。他的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建立假设???????????????????????????B.?提出猜想???????????????????????????C.?获得证据???????????????????????????D.?得出结论
例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结合起来,如图是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让小球从斜面 AO 上某处静止释放,沿斜面滚下,经 O 点滚上斜面 OB。有关他的理想实验程序内容如下:(1)减少第二个斜面 OB 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能达到原来的高度,但这时它要运动的远些。(2)两个对接的斜面中,使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3)如果没有摩擦,小球上升到释放的高度。(4)继续减少斜面 OB 的倾角,小球到达同一的高度时就会离得更远,最后使斜面 OB 处于水平位置,小球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有关理想实验程序先后顺序排列的正确选项是( )
A.?事实(2)→事实(1)→推论(3)→推论(4)?????????????????? B.?事实(2)→推论(1)→推论(3)→推论(4)
C.?事实(2)→推论(3)→推论(1)→推论(4)?????????????????? D.?事实(2)→事实(1)→推论(4)→推论(3)
例3.李明同学为了探究鲫鱼“浮头”的原因,取来两只相同的鱼缸甲、乙,并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试选出最合理的一种( )
A.?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中泵入空气,乙中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B.?取一大一小活力相当的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用玻璃封闭,乙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C.?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甲、乙两鱼缸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D.?取大小、活力相当的六条鲫鱼,平均投放于甲、乙两鱼缸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例4.加酶洗衣粉是在合成洗衣粉中加入 0.2%~0.5%的酶制剂制成的。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某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测得这种加酶洗衣粉在不同水温条件下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水温
30℃
40℃
50℃
60℃
70℃
80℃
除去奶渍所需时间
28 秒
12 秒
6 秒
4 秒
12 秒
17 秒
由表中数据判断,用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奶渍效果最好的水温条件可能是(??? )
A.?80℃????????????????????????????????????B.?60℃????????????????????????????????????C.?50℃????????????????????????????????????D.?30℃
例5.晓丽为研究“影响蜂蜜粘性与温度的关系”,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蜂蜜分别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中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蜂蜜
在冰箱中
在室内
经微波炉加热
温度
较低
一般
较高
流淌时间
较长
一般
较短
晓丽又用其它不同品牌、不同产地的蜂蜜做了相同的实验,
实验现象都是如此。请你回答:
(1)晓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这一结论可以用下列图像中的________来表示。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晓丽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这种科学方法,晓丽将不能直接测量的________转换成可以测量的________。
例6.新鲜菠萝酸甜多汁,可口开胃,但一次食用过多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破损。这种破损真的是由新鲜菠萝汁引起的吗?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与口腔黏膜相似的小肠黏膜开展了探究实验,以下是探究实验的部分过程,将其补充完整。
(1)方法步骤
①取一块猪小肠黏膜平均分成两半,分别放人 A、B 培养皿中。
②向 A 培养皿中滴加 20 毫升生理盐水,同时向 B 培养皿中滴加________新鲜菠萝汁。
③把 A、B 培养皿都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一段时间后用放大镜观察。
(2)实验结果的预测若 A 组培养皿中小肠黏膜完好,而 B 组培养皿中小肠黏膜出现明显的破损,则说明________。
(3)讨论交流
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设置 A 组的目的是形成________,兴趣小组的同学还多次重复了该探究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巩固练习】
1.目前全球的气候均在变暖,近 l50 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 1℃,这个数字在气象学上是个不可忽视的数字。对全球的气候为什么会变暖,有些科学家猜测:可能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山问题??????????????????????B.?建立假设??????????????????????C.?收集证据,检验假设??????????????????????D.?作出解释
2.为了研究食盐和蔗糖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强弱,四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一个实验,其中较为合理的是( )
A.?20℃时,分别把 10 克食盐和 10 克蔗糖放在 50mL 的两杯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全部溶解,说明食盐和蔗糖溶解能力相同??????????B.?20℃时,分别把 10 克食盐和 20 克蔗糖放在 50mL 的两杯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全部溶解,说明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较强
C.?把 20 克的食盐放在 15℃50mL 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只有部分溶解;把 20 克蔗糖放在 20℃50mL 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全部溶解,说明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较强??????????D.?20℃时,分别把 20 克食盐和 20 克蔗糖放在 50mL 的两杯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食盐只有部分溶解而蔗糖全部溶解,说明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较强
3.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做了全面的介绍。下列关于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蜡烛是用什么制成的
泥炭地的石蜡、牛油里的硬脂等等
B
蜡烛燃烧会生成水吗
将一只干燥的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C
火焰会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对火苗起着牵拉作用
D
蜡烛熄灭时的白烟是什么
是石蜡蒸气凝成的固体小颗粒
4.科学家在云南的蝴蝶谷做了一个实验:在两棵树之间挂四根长度、粗细、材质均相同的草绳,四根草绳分别在白酒、糖水、盐水和清水中浸泡过,几个小时后,观察到白酒中浸泡过的草绳上停留的蝴蝶最多。这个实验可以研究的问题是(  )
A.?蝴蝶喜欢什么颜色的光???????????????????????????????????????B.?蝴蝶喜欢什么种类的食物
C.?蝴蝶喜欢什么样的温度环境????????????????????????????????D.?蝴蝶喜欢什么材质的草绳
5.锯子的锯齿都“东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内。小明猜想这是为了减小锯木头时的阻力,并设计实验检验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
A.?用同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硬木头和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B.?用同一把锯子,分别在“东倒西歪”和拨正锯齿时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C.?用一把“东倒西歪”的锯子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D.?用一把“东倒西歪”的锯子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6.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得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  )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7.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规范的操作方法是获取可靠实验结论的基本保证。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充分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
B.?实验前用简单的文字或图表设计出实验步骤流程图
C.?实验前把实验报告中相关的现象、数据和结论预先填好,以便在实验时对照进行??????????
D.?实验中要尽量保持安静,不随意走动,防止发生安全意外
8.戴口罩是防止雾霾颗粒物进入人体的一种有效措施,市场上口罩品种繁多。为探究口罩的防护功能,小敏在三只如图丙所示瓶内装少量激光打印粉,将 A,B,C 三种口罩分别在瓶口系紧,外面覆盖一张餐巾纸,通过打气筒打气,使粉末飞扬。实验结果如图丁,则防护功能最好的口罩为________。
9.一位渔民在长江口打鱼时捞到一头“大死鱼”。它身体呈鱼形,身上有鳍,体长3米,背呈浅蓝色,上下颌有牙齿30颗,眼不发达,头顶有一呼吸孔、解剖体内有一脊柱,有肺、心脏、胃、肝、肠等器官,与人相似,还怀有已死亡的幼体。围观村民们议论纷纷,对这“动物”的类别进行探究。
⑴提出问题:________?
⑵建立假设:Ⅰ:村民甲认为此“动物”是鱼类;Ⅱ:村民乙认为此“动物”是哺乳类。
⑶获取证据:
村民甲的证据:Ⅰ________;Ⅱ________。
村民乙的证据:Ⅰ________;Ⅱ________。
⑷结论:根据上述动物的特征和你学过的知识,你认为________(填“村民甲”或“村民乙”)的假设是正确的。
10.李刚家里买了一个新的保温瓶,他想研究保温瓶的保温性能与所装开水的关系,他进行了猜测,为验证它,在相同温度的环境中,他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实验:①先在保温瓶中装入初温为t ℃的开水,取水的体积为保温瓶容积的1/3,盖上木塞,每隔半小时测一次水的温度,共测3次;②第二次在保温瓶中装入初温仍为t ℃的开水,其体积是保温瓶的2/3,盖上木塞,每隔半小时测一次水的温度,共测3次;③第三次把保温瓶内装满初温为t ℃的开水,重复前次做法。
从三次的实验记录中,可以得出保温瓶的保温性能与所装入开水多少的关系。你从实验可知,他所改变的量是开水的________。由于影响保温瓶的保温性能的因素除了开水的质量外,保温瓶的型号,开水的________,环境的温度,观察的________都会影响其保温性能,因此,这些因素应加以控制,应观察的量是经过相同的时间间隔开水的________。
11.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1
天蚕丝(白色)
1
12%
2
2
5%
3
化纤(白色)
1
28%
4
2
14%
5
全棉T恤(白色)
1
7%
6
全棉T恤(黑色)
1
4%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
(2)比较实验 1、2 或 3、4 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比较实验________得到的结论是天蚕丝材质的衣服比化纤材质的衣服的防晒效果好。比较实验 5、6 让我们知道,要防晒效果好应穿________色的全棉 T 恤。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________。
12.下列是一组同学的身高、体重和脚印的长度,请你根据下表,完成下列探究。
表一
调查号码
姓名
脚印长度(cm)
身高(cm)
体重(kg)
1
施嘉琦
23
165
60
2
曹宇航
25
175
65
3
孙定康
25
172
65
4
斯振强
24
173
62
5
张嘉璇
25
170
66
(1)针对表一数据,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
(2)对此提出一个假设:________。
(3)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
(4)收集实验数据(见表二),并根据此表整理出所需数据,填入下表:
调查号码
姓名
身高(cm)
脚印长度(cm)
二者比值
平均值
1
施嘉琦
165
23
7.17
7.01
2
曹宇航
175
25
7
3
孙定康
172
25
6.88
4
斯振强
173
24
7.21
5
张嘉璇
170
25
6.8
根据表二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13.一天晚饭后,小明同学在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小明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和你手里的抹布的材料是不同的。小明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⑴提出问题:________?
⑵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⑶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各种规格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
⑷主要步骤:先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倒入________的水,再将三块布分别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一段时间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
⑸小明将现象记入右表,根椐实验现象可知吸水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布料;
14.小明班开展:人的头发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活动。小明同学探究过程如下:
①提出问题:人的头发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②建立假说:略。
③设计实验(方案之一):把头发弯成 U 形,挂在弹簧测力计的钩上,用手捏住头发两端,慢慢往下拉,直至恰好拉断;小明班的同学经过认真测量,计录数据如下表(头发均采于女性):
组别
头发类别
承受拉力(千克力)
1
同一人
生长的头
0.120
自然脱落的头发发
0.095
2
同一人
前额
0.120
后脑勺
0.180
3
同根黑发
根部的头发
0.140
梢部的头发
0.130
4
同年龄段
汉族
0.131
回族
0.130
组别
头发类别
承受拉力(千克力)
5
同年龄段
黑发
0.121
白发
0.112
黄发
0.102
6
同一部位
10 岁以下
0.105
10~25 岁
0.125
25~35 岁
0.133
35~50 岁
0.122
50 岁以上
0.102
④分析与论证:通过实验证了一些猜想的正确性,找到了影响头发承受最大拉力大小的诸多因素,请你帮助小明同学分析以上数据影响头发承受最大拉力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写出三条):
例如: 分析第 5 组可知:头发的拉力的确与颜色有关,黑发最大,白发次之,黄发最小;这可能是因为黑发的营养最好,黄发可能是缺少营养,故拉力最小。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15.金属丝被拉断时所挂物体质量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某同学做实验时,提供了如表中所列的 9 个品种(每个品种有许多根),根据有关猜想请选择实验的金属丝。
金属丝名称
金属丝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10
0.5
B

10
1
C

10
1.5
D

20
0.5
E

20
1.5
F

30
0.5
G

20
0.5
H

30
1.5
(1)猜想一:金属丝被拉断时,其所挂质量大小与金属丝横截面积有关。为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的金属丝为序号为________。

(2)猜想二:金属丝被拉断时,其所挂质量大小与金属丝的长度有关。为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的金属丝为序号为________。

(3)猜想三:金属丝被拉断时,其所挂质量大小与金属丝的材料有关。为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的金属丝为序号为________。

16.无线路由器可以发射电磁波覆盖有效空间,能够接受和利用电磁波的设备(如智能手机、pad和电脑等)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连通网络.某科技小组的学生完成了如表所示的实验,并得出结论:处于工作状态的无线路由器会危害种子的发芽.请回答问题.
实验处理
甲房间
乙房间
无线路由器
一部,处于工作状态

将要萌发的某种植物种子若干粒
一盘,100粒
一盘,100粒
培养观察15天
浇水适宜且等量
浇水适宜且等量
统计植物种子的萌发率
6%
79%
(1)在本实验中甲房间的实验属于________组.实验中两个房间放置的种子供水量适宜且相同,空气也无差别.考虑到影响种子萌发的外境因素,还应该要求两个房间的温度相同。

(2)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
(3)你认为该科技小组的实验设计和数据是否足以支持上述结论?如果不充分,如何改进?
17.一种菊科植物从海拔500米的平原到海拔3 000米以上的高山都有分布,但其植株的高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现设计实验探究海拔高度是否是影响该菊科植物植株高度的因素,实验分组及处理如下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原产地
栽培地
第一组
海拔500米
a组海拔500米
海拔500米
b组海拔3 000米
第二组
海拔3 000米
c组海拔500米
海拔3 000米
d组海拔3 000米
(1)a组和b组、c组和d组都是原产地相同的同一品种,且栽培地的土壤条件适宜并相同,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只能是由________引起的。
(2)a组和b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________,c组和d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________。
(3)实验最后测量每组各植株的高度,以________(填“最大值”“最小值”或“平均值”)为该组植株的株高。
(4)请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________。
A.a<b c<d
B.a=b c=d
C.a>c b>d
D.a>b c>d
18.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后,小明对细胞膜的功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想通过实验探究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探究:
实验材料:1 000毫升大烧杯、清水、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红色苋菜等。
实验步骤:
⑴提出问题: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吗?
⑵做出假设:________。
⑶设计实验方案:
①取两个相同的大烧杯,编号为甲、乙;
②在甲、乙两烧杯中加入________的清水,并把甲烧杯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直到沸腾,乙烧杯________;
③把新鲜的红色苋菜叶片分别放入甲、乙烧杯中;
④观察并记录烧杯中的现象。
⑷实验现象:甲烧杯中的水________;乙烧杯中的水________。
⑸原因分析:甲烧杯中苋菜叶细胞的细胞膜________,乙烧杯中苋菜叶细胞的细胞膜________。
⑹实验结论:________。
19.“吹泡泡”是一种很流行的儿童很喜欢玩的游戏。七(4)班的亮亮同学自制了一套“吹泡泡”的玩具,看着自己吹出的那一个个美丽的水晶般美妙的泡泡,特别开心。可是他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泡。爱动脑筋的他产生了一个疑问:这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1)同桌的梅梅猜想:________。

(2)于是她设计并科学地进行了实验,记录了如下实验结果:
液  体
肥  皂  液
管子直径(毫米)
3
5
10
20
50
泡泡产生的情况
容易
较易
较难

不产生
分析以上实验结果,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3)根据你吹泡泡的经验,你认为泡泡的产生可能还与哪些因素有关:________(至少答两个因素)。
20.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________。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例题分析
例1. C
例2. C
例3. D
例4. B
例5. (1)蜂蜜的粘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B
(3)粘性大小(强弱);流淌时间
例6. (1)等量(“20 毫升”或“相等”等均给分)
(2)新鲜菠萝汁会破坏黏膜
(3)新鲜菠萝汁(“菠萝汁”或“有无菠萝汁”或“有无新鲜菠萝汁”);对照;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巩固练习
1. B
2. D
3. B
4. B
5. B
6. B
7. C
8. C
9. 此动物是鱼类还是哺乳类;身体呈鱼形;身体上有鳍;有肺;怀有幼体;村民乙
10. 体积(质量);初温;时间间隔;温度
11. (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2)衣服布料层数多,衣服的防晒效果越好;1 与 3(或 2 与 4);黑
(3)可选择黑色的厚实的全棉 T 恤
12. (1)脚印长度与身高有什么关系
(2)脚印长度与身高有关系
(3)将自己班上的所有同学的身高、脚印长度进行测量,统计并进行归纳
(4)身高约为脚印长度的 7 倍(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3. 抹布的吸水能力与那些因素有关;等量;棉
14. 分析第 1组可知: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头发的拉力与生长状态有关,生长中的头发所承受的拉力要比自然脱落的头发所承受的拉力大
;分析第2组可知: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头发的拉力与头发的生长位置有关,前额的头发所承受的拉力要比后脑勺的头发所承受的拉力小
;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头发的拉力与头发的部位有关,根部的头发所承受的拉力要比梢部的头发所承受的拉力大
15. (1)ABC
(2)ADF
(3)DG
16. (1)实验
(2)处于工作状态的无线路由器会影响种子萌发
(3)选取的种子应该是粒大而饱满的种子;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5℃
17. (1)海拔高度(或变量)
(2)b组;c组
(3)平均值
(4)D
18. 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等量;不加热;变成红色;不变色;被破坏;完好无损;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19. (1)泡泡的产生可能与吹泡泡用的管子粗细有关 (2)相同条件下,管子直径越大,越难产生气泡
(3)液体浓度、液体种类、吹泡泡用力的大小、液体的温度、蘸有液体的多少等合理均可
20. (1)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2)蜜蜂发声不是由双翅振动产生的
(3)蜜蜂可能是靠小黑点振动发声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