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情感的培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情感的培养

资源简介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情感的培养
天水市麦积区石佛中学 陈怀江
在教学中了解到,很多同学对物理都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总觉得物理深奥抽象不好学,因而其缺乏足够的兴趣。其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若能正确引导培养激发起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能乐于学习,则物理不但好学,而且生动有趣。那么,怎样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呢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好起始课
从心理学角度和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规律看,人们对事物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八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如何才能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良好的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呢 关键是上好起始课。因此,对起始课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首先,课堂上做了大量有趣的实验。如:1 让学生观察烧瓶颈部的水沸腾了,而金鱼却在下面的水中游来游去。2 水在纸制的锅里烧开。3 怎样用力也不能吹开用线吊着的间隔5厘米的两个乒乓球,越吹它们反而靠的越近。4 天女散花(同电相斥现象)。5 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而运动;此外,还向同学们讲了很多有趣的自然现象。比如:1一杯热水冒白气,冰棍也冒白气。2冬天能看到口中吐出的白气,夏天却看不。3高压电能电死人和畜,但鸟雀却能平安的停在高压裸线上。在这种课的最后,又讲了一些物理的趣闻和科学家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故事。同学们感到十分新奇,大家兴趣昂然。课后,让学生进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家庭作业中布置写你所看到的物理现象。通过这一教学过程,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物理有趣。课后不少学生讲有意思极了,好玩极了!对完成家庭作业,学生的积极性也非常高,有的学生举了十多个例子,不少学生还提出了平时不懂的问题。由于起始课的成功,学生爱上了物理。
(二) 在教学中穿插实际事例,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物”即事物,现象,“理”即道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可紧扣教学内容,适当引入穿插一些有趣的生活事例或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渴求知识。如在学习透镜对光的作用时,上课一开始教师先拿一幅老花镜(但并不提前说明是老花镜)正对太阳光,让学生看得到的亮点,并用亮点点燃火柴,再用班上同学的近视镜正对太阳光却发现怎样都得不到亮斑,学生感到十分惊讶;在学习光的色散时,先回顾情景:雨过天晴,天空往往出现一道绚丽的彩虹,问学生彩虹的颜色有哪些?是怎样形成的?再拿出三能镜,正对太阳光,让学生看镜后光屏上的色光,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是否与彩虹的颜色一致?调动起了全班学生的探究热情,激起了好奇心,学生就能乐学。就有了学习的兴趣。
(三)理论联系实际,让物理贴近生活,体现物理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消除学生对物理的神秘感,增强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教具学具,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体验生活中的物理,从而了解生活,热爱生活,喜欢物理。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让每个同学拿出一面镜子照,仔细观察,总结规律;学习声音的特性时,让不同学生把二胡笛子等不同乐器带进课堂,边讲解边演奏,课堂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学生印象深刻;学习电能表时,教师可把电能表带进课堂,让学生观察电能表表盘上的字样,再说明它的含义,最后让学生观察接入实际照明电路的电能表的转动,并由此介绍利用电能表测用电器功率的方法;在学习电阻和滑动变阻器时,让学生带上收音机或录音机,打开后盖,找出电阻和电位器(即滑动变阻器)体验电位器对音量的调节作用,从而理解滑动变阻器对电流的改变作用等。这样的教学,直观生动富有乐趣,拂去了物理神秘的面纱,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就在生活中,增强了学好物理的信心和兴趣。
(四) 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重视利用课堂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实验是物理的基础。物理中的很多重要结论都是通过实验发现的,如欧姆定律,磁生电等对于这样的实验,教学中最好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沿着科学发现的足迹去自己体会成功的喜悦。
多做探究性实验。探究过程,是学生的创新发现过程,探究的成功,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会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利用课外实验和制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如制作水瓶琴,望远镜,用铅笔芯自制滑动变阻器,回声测距等。小实验小制作不但能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使学生课外制作的兴趣更浓更持久,还可把学生的制作作品进行展览,对优秀的同学进行表彰奖励。
(五) 将物理中的美学内容美学思想融于教学之中, 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在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美学内容美学思想,只要我们认真挖掘,将其有机结合在物理就会使枯燥乏味的物理教学增添许多乐趣。
自然界的惊涛骇浪,雷鸣电闪,旭日东升,长河落日,空心鸟鸣,月明星稀,海市蜃楼,无不表现料自然之美,这些不同形式的自然美,体现了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天文学等物理知识的特点。在物理教学中,有机结合这些自然现象,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直观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受生活环境,家庭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的途径较为单一,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在这方面做些补偿。在教学中,教师可把自己积累的,查阅的,网上下载的相关资源打印出来,在学生预习时,探究前,将其分发到每个同学手中,共其阅读参考这样可极大的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更大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制作和下载课件,特别是农村中学因条件限制而无法完成的一些重要实验,更要制作和下载相关课件,并展示给学生,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深奥的问题浅显化,以弥补不能做实验的缺憾。多媒体教学优化了课堂结构,丰富了课堂内容,增大了课堂容量,形象,直观,生动的表现方式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喜爱,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七) 带领学生参观学习,引导学生做社会实践调查,在实践中培养对物理的兴趣。
结合本地实际,利用本地资源,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单位,工厂参观学习,寻找生产实践中的物理。
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做社会实践调查。如调查本学校一个月消耗的电能和电费支出,引发学生讨论节电的方法,树立节俭美德;调查市场上各种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大小,收集用电器说明书等。了解学习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物理。
二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巩固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逐步深化。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对将来在事业上的选择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兴趣的发生一般要经历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对初中学生来讲,进入八年级下半学期以后,开始向乐趣方向发展,并为将来的志趣阶段奠定一定的基础。在这个阶段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学好物理的决心信心和恒心,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初中学生思想不稳定,兴趣易转移,如果单靠有趣的实验,生动的讲评等直接兴趣,不大可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持和发展,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巩固强化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掌握物理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的教育,通过间接兴趣的培养,使学生的兴趣逐步深化。具体做法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进行科学史教育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打下基础。
物理学科的发展史是极其生动有趣的。在物理课上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牛顿法拉第伽利略等物理学家都是在成功和失败,顺利和挫折的斗争中,以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事迹。并用古今中外以勤补拙而取得重大成就的实例说明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的重要性。重点分析了一个人如果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神,并时时注意培养自
己的自信心,意志力,那么将会对自己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些内容对学生的教育是比较大的,不仅给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对培养自己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认识。正如一个学生在课后总结中所讲的:“我希望老师严格的要求我,再‘狠’我也能接受,当然也要靠我自己去拼搏。我期待着物理成绩的上升。”
(二) 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巩固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易转移,除了认识上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了本人认为所无法克服的困难。正如一个学生在分析自己遇到的困难时谈到的:“提到学习困难,我认为自己主要的问题就是数学基础差……。,所以,在物理课上一碰到数学方面的问题,即使是很容易的问题,以致不作或做错。”除此之外,由于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低,对一些物理概念规律及物理量的单位的理解感到困难,这些都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帮助解决,让学生掌握这些较难掌握的知识,解决学习上的疑难,尽量缩小学习上的两极分化,让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力量,树立信心,巩固学习兴趣。
(三) 成功的乐趣,可以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认识的提高,困难的克服,最终要使他们看到自己付出劳动后所取得的成绩,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初中学生情绪不稳定,甚至一次考试的失败也会使他们的学习热情一落千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基础好的学生有奋斗目标,基础差的学生能看到希望。在考试时,不能出偏题怪题为难学生,使多数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有所提高,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认真分析试卷,当面讲解,肯定成绩,指出问题,使他们不致丧失信心。实践证明,学习兴趣的确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了,使学生取得良好成绩,这种结果又反过来强化了学习兴趣,使他产生更大的效能,为学习提供更强大推动力量。
教师要用自己广泛的兴趣请培养学生的兴趣,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去培养学生的意志。
三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提高教学效果。
积极的情感,如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能够驱使人积极的行动,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消极的悲观的情感,促使人消极的行动,降低学习效率。学生高高兴兴的学和愁眉苦脸的学,其效果大不相同。积极的情绪是加速思维进程的催化剂。针对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及特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教师的努力创造良好的情境,并通过教师自己的情感却感染学生,从而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以引起积极的动机。赞科夫讲: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有效的作用。为此,须从两方面入手:
1. 采取一系列教学手段(如前所述)安排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适当情景,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2.健全情感生活。
教师的情感制约着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能影响学生的行为,教学的质量及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注意理解尊重学生,其结果必然会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教师训斥讽刺学生,会使学生把学习看作压力负担,没有愉快感和需求感。这样做必然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一条原则:决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对学习差的学生应给于更多的关心。就拿八(5)班的陈云同学来说吧,她在班上是只能比较低的学生,学习基础差,性格内向,胆小,上课从不主动发言,一旦老师叫起回答问题,就面红耳赤,常语无伦次引起学生的哄笑。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教育全班学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另一方面,课后老师经常找她,帮助她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指出存在的问题,鼓励她树立学好物理课的信心,课堂上,有意识的挑一些简单容易回答的问题让她答,其他同学耐心听,有进步及时表扬。在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帮助下,她逐渐能与同学友好交往,上课积极举手,不懂的问题及时问,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尽管她的成绩还不稳定,学习基础还十分差,而且由于这个原因肯定还有反复,成绩的提高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但由于抓住了学生的闪光点,使她通过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开始对学习有信心了。从长远看,她在非智力心理品质上的收获,比分数的提高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向上的情感,可以转化为学习动机,用这样的动机去推动学习,必然会产生积极的效果。这种效果不仅仅表现在学习成绩提高上,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并向更高的层次 乐趣,志趣发展,甚至有的发展为终生的志向。一个已经毕业的学生在考上大学并选定了物理专业之后给老师的来信中,仍念念不忘老师诙谐生动的讲解和有趣的物理游戏。另外,在积极向上的情感支配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因此情感可以是意志行为的动力,反之良好的意志品质又可以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抓好对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自然科学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使他们具备了今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基本品质。
天水市麦积区石佛中学 陈怀江
2011-6-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