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从“天圆地方”说起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漫长而艰辛的历程,树立“科学不断发展、探索永无止境”的科学态度。 2.知道地球结构的一些基本知识,会使用地球仪。 3.会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学习重难点】 1.重点:认识地球形状及地球内部构造。 2.难点:制作地球模型。 【学习过程】 (一)课前思考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总结。) 1.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地球是什么形状? 2.你知道地球仪上的线表示什么意思吗? 3.你知道地球里有什么吗? 4.你知道人们发现地球形状的探究历史吗?请写下你知道的科学家和他的发现。 (二)小组合作 1.用火柴棒代替帆船,磷头是帆,火柴棒是船身,在地球仪上模拟船只进港和出港。 2.注意观察进港时最先看到什么?出港时最后看到什么? 3.再把“船”放在桌面上航行,用同一方法观察,看看和刚才有什么不同。 4.从这两个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 (三)地球模型制作 1.你制作的模型是按照多少的比例进行压缩? 2.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 【达标检测】 1.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天是( ),地是( );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著名学者( ),通过长期观察,得出“大地是( )”的结论;葡萄牙著名航海家( ),经过长达3年艰苦的( ),胜利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的壮举,证实了地球是( );现在,宇航员从太空中拍摄的照片也证明了地球是( )。 2.一般认为地球内部包括( )( )和( )三层。大多数地震是由( )活动造成的。 3.地球仪上的横线叫做( ),竖线叫做(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