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 【学习目标】 1.掌握质量守恒定律; 2.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3.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2.学习难点:如何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学习过程】 一、合作探究 问题一:化学变化中各物质的质量怎么变? 1.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怎么变? 2.如何根据物质质量的改变确定化学变化的反应物,生成物等? 3.某化学变化中,A物质的质量由3克变成5克,则A属于反应物还是生成物? 问题二 化学变化中物质的总质量会改变吗? 实验名称 实验设计和操作 实验现象(天平是否保持平衡) 1.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1)在已平衡的天平上称量内盛氢氧化钠溶液的滴管和盛放硫酸铜溶液的锥形瓶的总质量。 (2)取下锥形瓶,挤压滴管,使氢氧化钠溶液进入硫酸铜溶液中,并振荡。 (3)将反应后的锥形瓶放回天平上,称其总质量,观察。 2.碳酸钙和盐酸的反应 (1)锥形瓶中加少量大理石,滴管中加少量稀盐酸,放在天平上称量。 (2)取下锥形瓶,挤压滴管,使稀盐酸与大理石接触,观察。 (3)将反应后的锥形瓶放回天平上,称其总质量,观察。 形成结论:___________变化中物质的总质量____________改变 。(填是或否) 问题三 生成物和反应物之间的关系 1.根据以上实验结论,推导生成物质量和反应物质量的关系; 2.已知氢气和氧气完全反应时,两者的质量比为1:8,同时生成9份质量的水。请完成表格: 点燃 2H2+O2==2H2O 氢气的质量(g) 氧气的质量(g) 生成水的质量(g) 1 8 18 2 8 1 9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 ①铁丝在纯氧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变大 ②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怎么变? 给3克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变为2.8克,则减少的0.2克是什么物质的质量? ③在相关实验中,想使实验表现出完美的“守恒”特征,使用的仪器最好具备什么特征? 问题四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原因: 1.化学变化的微观特征:________改变,__________不变。 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分子分成__________,原子构成____________。 2.对化学变化的总结: 宏观:____________变;__________不变;__________不变。 微观:________________变;______________不变。 化学变化中,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没有改变;这就是化学变化中表现出质量守恒的原因。 3.硝化甘油(C3H5N3O9)可用于治疗心绞痛,因为它在人体内被缓慢氧化生成A气体: 4C3H5N3O9+5O2=12A+12CO2+10H2O,则A的化学式为 A.NO B.NO2 C.N2 D.N2O 4.①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_元素。 ②某物质加热分解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元素。依据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158克高锰酸钾,反应完全后,剩余固体142克,则生成的氧气质量为______克; ②已知4克氢气和32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克水,则5克氢气和32克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__________克水。依据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练习评估 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因为( ) A.反应后物质的种类没有变化 B.反应后原来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D.反应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 2.现有化学反应A+B=C,若mg A和ng 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C的质量是( ) A.等于(m + n)g B.小于(m + n)g C.大于(m + n)g D.不大于(m + n)g 3.小明在练习制作“糖葫芦”时,在给蔗糖加热时产生了炭黑和水(整个过程密闭),这一事实说明了( ) A.蔗糖是由炭黑和水组成的纯净物 B.蔗糖是炭黑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C.蔗糖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水分子组成的 D.蔗糖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 4.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 A.镁条放入盐酸中 B.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 C.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铁丝在氧气中空气燃烧后生成的质量为( ) A.大于铁丝质量 B.小于铁丝质量 C.等于铁丝质量 D.可能等于铁丝质量 6.如图,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 A.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变化中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C.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D.乙分子中含有一个A原子,一个B原子 7 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 A.物质的总质量 B.元素种类 C.原子数目 D.分子数目 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5 2 20 2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1 28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g 9.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现象是( ) A.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 B.铁丝燃烧,其固体的质量增加 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 D.高锰酸钾受热,其固体的总质量逐渐减少 10.“2005年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之一: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首次单分子自旋态控制。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个数 B.原子种类 C.分子种类 D.元素种类 1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发生如下反应: CO2+H2O淀粉+O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淀粉由水和二氧化碳组成 B.淀粉中一定含C.H、O三种元素 C.淀粉中一定含C.H元素,不含O元素 D.淀粉中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O元素 1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NaCl的水溶液,不可能得到的生成物是( ) A.KNO3 B、Cl2 C.H2 D.NaOH 13.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澄清石灰水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总质量变重 B.高锰酸钾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总质量变轻 C.10 g食盐完全溶解于20 g水中后,总质量为30 g D.将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加热,总质量减轻 14.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则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内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 15.下列各项中: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质量,⑤物质的种类在化学变化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④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