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云量和雨量 【学习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云量是云占天空面积的多少,知道什么是晴天、多云、阴天。 2.知道雨量及对应的降水强度。 3.能够按照设计好的基本步骤完成雨量器的制作。 4.知道下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好处和坏处。 科学探究: 1.通过使用工具探究雨量,可以使数据更加准确、便利和快捷。 2.通过动手制作工具激发动手动脑实践探究的能力。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云量的多少对应的天气和探究雨量的多少对应雨的级别。 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讨论设计雨量器装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云量对天气的影响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了解降雨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点】 1.能够用具体的云量来表述天气情况。 2.能够说出降水量对应的降水强度。 3.通过小组合作,能够成功制作简易雨量器。 【学习难点】 1.能够用具体的云量来表述天气情况。 2.能够说出降水量对应的降水强度。 【学习过程】 一、预习指南 (一)预习课文后,完成下列填空。 1.天空中云的多少叫作______。 2.降水过多易引发______,降水过少易导致_______。 3.______和______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 4.用雨量器测量前,要把水加到“_____”刻度。 5.云量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二)问题银行存折 序号 存入问题 存入时间 提取时间 1 云量和雨量如何描述? 2 3 4 5 6 …… 二、搜集资料与思考探究 (一)活动设计 设计你的专属“观测记录表”(以下记录表仅供参考)。 用自制的雨量器收集雨水,记录数据。 日期 _____月_____日 时间 _____点_____分至_____点_____分 降水量 _____毫米 (二)理解与应用。 1.下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好处? 2.判断下面几张图片显示的分别是什么天气,然后填空。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 3.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许多看云识天气的谚语。请你查阅资料说一说你喜欢的谚语。(至少举3例) 4.下雨了,怎样知道一场雨下得有多大? 5.说说降水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学习小结】 通过观测云量的活动,学会了用简单的方法度量和描述天空中的云量;能够列举干旱、洪涝等灾害对人类造成的恶劣影响。 【精炼反馈】 一、小法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1.云的颜色变黑,云量增多,就有可能下雨。( ) 2.观测云量的时候要保护眼睛,避免直视太阳。( ) 3.降雨量的单位是毫米。( ) 4.气象学家根据降雨量的多少来区分下雨等级。( ) 5.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了许多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 6.晴转多云、多云、阴等是用来描述雨量的气象用语。( ) 二、取出珍宝(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哪副图中表示多云?( ) A B C 2.“24小时内雨量在10-25毫米之间,可听到雨声,低洼处有少量积水”描述的是( ) A.毛毛雨 B.小雨 C.中雨 3.下列谚语中描述云量和雨量关系的是( ) A.云下山,地不干 B.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C.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4.将天空看成一个圆,将其分成四等分,涂色部分表示云量,空白部分表示天空。以下表示多云这种天气的是( ) A B C 5.小明收集了某天24小时内的雨水,在雨量器里的高度是18毫米,用量筒测得的体积是72毫升,这天的降雨量是( ) A.72 B.72毫升 C.18毫米 6.下在的容器中,适合作雨量器的是( ) A.不透明圆柱体 B.透明圆柱体 C.透明圆锥体 7.有些生物也能“预报”天气。下列现象预示即将要下雨了的是( ) A.蚂蚁觅食 B.蜻蜓低飞 C.春蚕吐丝 8.下列词语中述天气的是( ) A.阴转多云 B.冬暖夏凉 C.常年高温 三、连线与填空 判断下列三张照片分别是在哪个时刻拍摄的。(将照片和对应的时刻连线) 我发现:下雨后与下雨前相比,天更亮了、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