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地球的形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能至少说出一条保护地球家园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的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学习过程】 一、独学 人类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呢? 二、组学 1.认识古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①古时候的人们对我们周围的世界还不了解,但是他们也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研究学习,所以人们慢慢地掌握了很多的本领,比如学会用火,炼铁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肯定也在想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到底有多大呢、它是什么样的呢。你知道他们对地球形状最初的解释是什么吗? ②观看“月食过程”,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推想出地球是球形的结论吗? 2.当人们看到船身逐渐消失在海平面下的事实以后,对地球形状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猜想。 ①观看“海边归帆”,为什么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顶部,再逐渐看到船的上半部,最后才能看到船的全部? 小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实际上就是一次科学实验,他在证明地球是不是真的是圆的,这次实验的成功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在事实面前人们信服了,开始逐渐接受这个观点。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宇航员在空中亲眼看到地球是什么样子了。 地球的形状是: 三、检验巩固 (一)问答题 1.1519年9月,葡萄牙航海家( )带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航行,( )年船队又回到西班牙,通过( )第一个用实践证明地球是( )。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 )的猜想。 3.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识大体经历了( ).( ).( )三个阶段。 4.1957年,( )发射了第一颗( )。 5.古代中国人人认为,天像( ),是( )的;地像( ),是( )。 6.1961年,苏联宇航员( )搭载( )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 )。 7.1969年,( )登上了月球,清楚地拍摄到了( )的照片。 8.地球赤道周长是( )千米。地球赤道半径是( )千米。地球表面积是( )平方千米。 (二)选择题 1.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 )。 A.哥白尼 B.布鲁诺 C.麦哲伦 2.我国宇航员杨利伟搭载“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 )圈。 A.14 B.15 C.16 3.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在太空中拍摄了第一张( )照片。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三)实验填空 实验名称:观察“进港的帆船”,论证地球的形状。 实验准备:橡皮泥.火柴棒.小纸片.地球仪 实验过程: 1.用橡皮泥或纸做一只( ),插一根火柴梗作为( )。 2.让船在地球仪上( )。 3.观察船进出港,你有什么发现? 4.再把船放在桌面上模拟航行。两次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实验现象:先看见进港船只( );出港的船只( )。船在桌面上模拟进出港时,可以看到( )。 实验结论:( )。 四、拓展活动 算一算: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