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物的遗传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对自己及家庭成员的一些性状调查,对遗传现象进行初步了解,并能够归纳说明性状的概念。 2.初步了解基因、DNA和染色体(染色质)之间关系 3.理解在生殖过程中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携带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 4.了解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基本概念。 5.了解一对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方式。 6.了解人类常见的遗传病和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以及有关法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自己身体的一些性状的观察以及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性状调查,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调查的能力。 2.通过对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分析等活动,培养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3.通过判定常见疾病的致病因素,培养、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4.在观察、探究活动的记录和分组讨论等活动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遗传物质基础的学习,树立世界是物质的观念。 2.通过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小组活动,培养合作的科学精神。 3.通过人类预防遗传病的学习,提高民族素质的教育。 【学习重难点】 重点:染色体和基因的概念。 难点:基因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 【学习过程】 染色体: 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时发现细胞核中有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就将这种物质称为染色体。科学家还发现各种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不同的。每种生物的染色体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基因: 科学研究发现,生物的不同性状是由不同的基因决定。我们常说的基因是指位于染色体上的分成若干小单位的遗传物质,这些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小单位叫做基因 【达标检测】 1.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人的身高与体重 B.玉米的黄粒与圆粒 C.家兔的白毛与家鸡的白羽 D.豌豆的高茎与矮茎 2.下列关于性状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杂交后代中,只出现显性性状的现象 B.杂交后代中,只出现隐性性状的现象 C.杂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D.杂交后代中,每个个体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按照孟德尔的解释,基因型为AA aa( )的玉米植株杂交,其F1的基因型是( ) A.AA B.Aa C.aa D.有的是A,有的是a 4.豌豆的子叶黄色(Y)对绿色(y)完全显性,种子圆形(R)对皱形(r)完全显性。下列基因型的豌豆中,表现型相同的一组是( ) A.YyRr和yyRr B.YyRr和YYRr C.yyRr和Yyrr D.YYRR和yyrr 5.在减数分裂前期Ⅰ,不会发生( ) A.染色体复制 B.染色体变短变粗 C.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 D.同源染色体间交叉互换 6.(2015.1—17)哺乳动物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与精子的形成过程相比,前者特有的现象是( ) A.染色体复制 B.胞质不均等分裂 C.着丝粒分裂 D.同源染色体分离 7.遗传的基本定律研究的是生物在传宗接代过程中( ) A.染色体的传递规律 B.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 C.基因的传递规律 D.蛋白质的传递规律 8.人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次级卵母细胞在中期Ⅱ时,染色单体、染色体、四分体的数目依次为( ) A.46.23.0 B.23.46.0 C.92.46.23 D.184.92.46 9.正常情况下,女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 ),性染色体组成是( ),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 );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 ),性染色体组成是( ),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是( )。 A.22+X B.22+Y C.44+XX D.44+XY E、XX F、XY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