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1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导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1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一、学习目标
掌握“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理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掌握社会各阶层在此阶段的共同努力。
二、课前自主学习
一、“九一八”事变
1.时间、地点:___________年9月18日,_____________。
2.经过:驻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预谋炸毁了沈阳北郊_____________附近的一段南满铁路,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向中国东北军驻地_____________发动进攻,并炮轰沈阳城。
3.结果:日本关东军占领沈阳,不到半年,_____________沦陷。
4.影响:日本局部侵华开始;是__________________的起点,揭开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序幕。
二、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反应
1.学生:______________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青年学生高呼“______________”“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掀起了反对内战、要求抗日的______________。
2.东北军民: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______________;一部分东北军也对日军进攻进行了抵抗。
3.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______________,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全国掀起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
4.国民党爱国官兵:发动______________。
三、问题探究
1.读图,思考问题:
说一说日本与中国在地理位置上的联系,分析日本为什么要以东北三省为目标侵略中国?
想一想,失去东北三省会给中国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2.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对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策,有一种观点认为,蒋介石在十年内战中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后应把他押上法庭,让人民公审。
资料2:毛泽东曾说,“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发展方向转换的枢纽”。周恩来则说,张学良和杨虎城都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是否赞成资料1中的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
结合当时的国内和国际形势,讨论一下,为什么毛泽东和周恩来对西安事变和张、杨二人评价如此之高?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如图是漫画家张仃创作的名为《东北军脚下的镣铐》,这一镣铐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D )
A.日军直接发动对东北的突然袭击
B.国民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
C.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D.东北三省锦绣河山沦陷敌手
2.“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材料中张学良“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是指(   )
A.发动“兵谏”,逼蒋联日
B.反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C.主张继续剿共
D.发动西安事变
3.如图“历史在这里拐弯”是指(   )
A.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抗日战争胜利
D.解放战争胜利
4.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日本有人评论说:“这使对中国不利而对日本有利的主要因素,一齐消失了。”这里的“主要因素”是指(   )
A.中国内战不断,四分五裂
B.蒋介石政府开始联共抗日
C.日本推行全面侵华政策
D.西安事变削弱了日本的侵华力量
5.下面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该“学习内容”最适合的主题应是(   )
◎日军:炸毁柳条湖地区一段路轨,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占领沈阳。
◎共产党: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政府: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率部在东北嫩江桥奋勇抵抗。
◎民众:东北各族人民相继组织义勇军,奋战在白山黑水之间。
A.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全面抗战的开始
D.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
——12月17日《桂林日报》
材料二 这次事变是为了要抗日救国而产生,……若处置得当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1)材料一中提到的“陕变事起”指的是什么事件?“强邻压境”中的“强邻”指哪个国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事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为“处置得当”,中共采取了什么对策?其结果如何?
(3)如何理解这次事变“若处置得当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参考答案
课前自主学习
一、1.1931 沈阳 2.柳条湖村 北大营 3.东北三省 4.中国抗日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二、1.1935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一二·九运动 2.抗日义勇军 3.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西安事变
问题探究
1.(1)联系:日本紧邻中国东北三省。
原因:地理上离日本较近,自然资源丰富。对于资源贫乏的日本来说,可以更多更快地掠夺资源,用于战争。也可以此作为南下侵略中国的基地。
(2)失去东北三省,将助长日本侵略中国的嚣张气焰,并使华北失去屏障,加速日本侵华进程。
2.(1)不赞成。因为杀蒋可能会引起新的内战,削弱抗日力量,阻碍全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则能促成内战的结束,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西安事变集中反映了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中国的主要矛盾,它顺应了抗日形势的发展,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成为国民党对日态度转变的关键。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毛泽东因此称赞“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发展方向转换的枢纽”。作为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杨虎城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以民族大业为重,体现了他们强烈的民族精神。所以,毛泽东和周恩来对他们的评价很高。
课堂检测
1.D
2.D
3.B
4.A
5.A
6.答:(1)西安事变;日本。(2)原因:中日之间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张学良、杨虎城从维护民族利益出发,为“逼蒋抗日”而发动的。对策: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结果: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3) 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②它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_21?????????è?????(www.21cnjy.com)_
_21?????????è?????(www.21cnjy.com)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