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浙教版科学期末复习精讲精练(二):声现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浙教版科学期末复习精讲精练(二):声现象

资源简介

1.声音的产生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会继续存在并传播.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又叫发声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声源.
声源是指具体的发声部位,如人在说话时的声源不能说是人,应该说是声带.记住几个易混的声源:蝉叫的声源是腹膜;笛子等管乐器的声源是空气柱;向暖瓶中灌水的声源是空气柱;气球爆炸的声源是气球周围的空气;
2.声音的传播条件
(1)声音靠介质传播.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传声的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2)真空不能传声.
真空罩里面放闹铃的实验、登月的宇航员无法直接交谈的现象都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通过水波来类比声波.
3.声速
(1)定义:声音在介质中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用符号v来表示.
(2)公式:v=s/t表示声速,单位是m/s;s表示路程,单位是m;t表示时间,单位是s.
(3)常数:15℃空气中声速是340m/s.
(4)影响因素: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
(5)声音在传播时由声速大处向声速小处偏折.
4.回声
(1)当声投射到距离声源有一段距离的大面积上时,声能的一部分被吸收,而另一部分声能要反射回来,如果听者听到由声源直接发来的声和由反射回来的声的时间间隔超过十分之一秒,它就能分辨出两个声音这种反射回来的声叫“回声”.
(2)当回声比原声晚0.1s以上,能分辨出回声;
当回声比原声晚不到0.1s,分辨不出回声,此时回声对原声起加强作用.
(3)回声应用:根据s=vt,可以测距离或测深度
5.耳和听觉
听觉产生过程: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声波扩大并传导)→耳蜗(接受刺激、产生信息)→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产生听觉)。
结构 功 能
外 耳廓 收集声波
耳 外耳道 声波进入外耳道后撞击鼓膜
结构 功 能
鼓膜 产生振动

鼓室 与咽鼓管连通

听小骨 骨传导、放大振动
内 耳蜗
内有听觉感受器,把振动转化为
声音信号
耳 前庭 内有位觉感受器



半规管 内有位觉感受器
6.声音的特性
(一)响度
1. 响度:是指感觉到声音的强弱。
2. 分贝: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分贝的符号为 dB。
3. 响度的影响因素
响度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响度还与声源到听者的距离有关,越远,响度就变得越小。
(二)音调
1. 音调:指感觉到声音的高低。
2. 振动的频率:物体振动有快慢,1 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赫兹。
3. 音调的影响因素: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物体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4. 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是有一定限度的,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 20~20000 赫。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高于 20000 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三)音色
1. 音色:是指感觉到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2. 音色的影响因素: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发声方法不同,发出的音色就不同。
7.防治噪声的途径
1. 噪声:狭义上讲凡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均属于噪声;从声波对人的干扰讲,凡是环境中不需要的声音都可判定为噪声。
2.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3)在耳朵处减弱﹣﹣隔声
【例1】2015年6月1日晚,“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水域监利段发生翻沉,客轮倒扣在江面上.为了尽快救出被困者,搜救队员用铁锤敲击露在水面的船体并将耳朵贴在船体上听.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船体是为了使铁锤振动发声
B.敲击船体是利用声向被困者传递能量
C.贴在船体上听是为了听到求救的超声波信号
D.贴在船体上听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例2】对于人失去听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只要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
B.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可以通过骨传导来感知声音
C.对因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的人,只要设法将外界产生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就可以感知声音
D.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例3】下列现象中跟回声无关的是( )
A.船只利用“声呐”测定海底中的暗礁 B.雷雨天时听到轰隆隆的雷声
C.蝙蝠利用超声波捕捉蚊虫 D.夜深人静时说话特别响亮
【例4】在下列媒介中声速最小的是( )
A.铁 B.水 C.空气 D.木头
【例5】利用声呐可以测量海底的深度.若在海面发出超声波信号 8s 后,接收到海底反射回来的声波,已知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 1500m/s,求海的深度是多少?
【例6】火车停在站台时,时常有铁路检查人员去检查车轮和支承弹簧是否完好,他们不时用锤子敲敲被检查的部位,这是依据(  )判断部件是否完好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声音
【例7】长沙福元路大桥东入口采用了全封闭的隔音措施,如图所示,该设施长175m,高7m,由隔音板组成,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采用全封闭隔音是在声源处阻断噪声的传播
B.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D.隔音板隔音利用了声音的直线传播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只有正在振动的物体才可以发声
B.声音在常温水中的传播速度要大于340m/s
C.猫的听觉频率范围60Hz为至65000Hz,它既能听到次声波,也能听到超声波
D.振动停止以后,声音会慢慢消失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发声体振动,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
B.一切能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声音在液体中比在固体中传播得慢些
D.振动停止了,声音能继续传播
(多选)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声源的振幅太小
B.可能是声音的频率过高或过低
C.可能是声源与人耳间没有介质在传播声音
D.这个人可能是聋子
有经验的木工在购买木梁时,为了判断木梁的中心是否朽了,总是让一人把耳朵贴在木梁的一端,另一人把耳朵贴在木梁的另一端,再由一人敲打木梁中心,如果两端人听不到声音从里面传来,证明里面已朽,木工是根据什么选择木梁的(  )
A.空气传声 B.固体传声 C.液体传声 D.真空不能传声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B.在繁华路段禁止汽车鸣喇叭,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乐音的音调若相同,其音色一定相同
D.人耳听不到次声,所以次声对人体无影响
一根长约10cm的铁管,管内装满了水,一个人在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个人在铁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口处可听到(  )若改成足够长的铁管,则在铁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口处可听到( )
A.一次敲击声 B.两次敲击声 C.三次敲击声 D.四次敲击声
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历史上的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
A.声音在墙壁上的反射 B.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D.利用回声增强原声
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Ruai (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 )若用棒敲击瓶子,则音调由低到高相对应的瓶子序号是( )
A.丙、乙、甲、丁
B.乙、丙、甲、丁
C.甲、乙、丙、丁
D.丁、甲、乙、丙
码头上的轮船汽笛声能传到很远的地方,这是因为 ( )
A.汽笛发声的频率较高
B.汽笛发出的声音的音色较好
C.汽笛发声的振幅较大
D.汽笛声的传播速度较大
某人失聪后(丧失听觉能力),经检查耳的结构没有损伤,那么发病的部位可能是( )
A.中耳 B.听神经和听觉中枢 C.鼓膜 D.内耳
根据如图回答:

(1)外界声波经外耳道引起[ ] 振动,并经三块听小骨传递给[ ] 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通过[ ] 传递到大脑皮层上的 中枢产生听觉。
(2)[ ] 和[ ] 中的位觉感受器,可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艺术家有时会做出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事。梵高有一幅画叫《自己的伤兵》,描绘的是用纱布裹住耳部伤口的自己。这幅画是梵高在精神接近崩溃的时候,用剃须刀割下自己的一只耳朵后画的。这里的“耳朵“实际上是指耳的哪一部分结构? 没有了这只耳朵,他的听力将 ( )
A.丧失 B.减弱 C.不变 D.增强

如图,手握铝棒中点,并轻轻摩擦铝棒,会发出很大的声音,当铝棒发声时(  )
A.只有铝棒周围空气在振动
B.只有铝棒在振动
C.铝棒和周围的空气都在振动
D.铝棒和周围的空气都没有振动
学校走廊内有大小不同的若干鱼缸,这些鱼缸构成了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某同学站在鱼缸旁用力拍掌,鱼缸内的鱼惊得四处乱跑.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过程依次是(  )
A.空气→水→鱼 B.地面→空气→水→鱼
C.空气→鱼缸→水→鱼 D.地面→空气→鱼缸→水→鱼
关于声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波是靠介质传播的,它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B.一般正常人发出声音的频率范围约为85赫兹到1100赫兹
C.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在水中传播较快
D.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但保持原有的频率不变
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回声定位制成倒车雷达
B.有些高科技新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  )
A.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204m
B.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
C.汽车的速度约为26.15 m/s
D.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3s
下列对声的应用中,不是利用了回声定位的是(  )
A.利用声呐探测海深
B.医生为病人检查身体时所做的“B超”
C.渔船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
D.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0.6s收到回波信号.则该处海水深度是(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约1500m/s)(  )
A.300m B.450m C.900m D.1800m
当飞机降落时,空中小姐要求乘客咀嚼口香糖,其目的是(  )
A.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 B.保持身体的平衡
C.减少噪音 D.防止呕吐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B.振幅越大,人听到的声音响度一定越大
C.声音的音调越高,传播的速度越大
D.利用超声波无法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根据图中所给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1000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大
D.15Hz的声音只要响度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襄阳泰凯电子有限公司生产“ViKi“智能手机,出口到南美、南亚和非洲市场.调节手机的音量是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频率 D.响度
小明游览一座古寺时发现里面有一个变音钟,随着钟下燃烧的香火越旺,敲出的声音越高亢原因的可能是(  )
A.香火使钟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传声效果越来越好
B.任何物体温度升高时,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调都会变高
C.香火使振动的振幅加大,使声音响度变大
D.香火使钟的温度升高.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钟振动频率改变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会不同
B.“闻其声辩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
D.演奏二胡用不同手指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外耳包括_______、_______ 。中耳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内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 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______,从而使_____能正常振动。
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 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_____,使其产生振动。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______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_____。它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 感受器。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 ,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听觉通常会随年龄的增大而越来越 。有些人由于听觉器官某一部分受了损伤,再也听不到声音了。人们把这种状况叫做 。耳除了听觉以外还有_________的作用,因为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 。
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 。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 ,音调就越 。儿童说话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 ,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的 。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 赫之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 赫。把高于
赫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 赫的声音叫做次声。
声音的强弱叫做 。声源的振动幅度越 ,声音的响度越 ;距离声源越 ,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 。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 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
 
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波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A. B.C. D.
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
A.用B超给病人检查身体 B.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D.用超声波美白牙齿
医生为心脏病患者诊断时,常用听诊器听患者的心跳,使用听诊器是为了(  )
A.增大心脏跳动时的振幅 B.加快心脏跳动时的频率
C.增强人听到声音的响度 D.改善心脏跳动时的音色
为了提高音响效果,歌剧院的墙壁和屋顶做的凹凸不平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大雪过后银装素裹,周围特别宁静.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减弱了声波的反射 B.减缓了声波的速度
C.降低了声音的音色 D.放慢了声源的振动
为了减少环境噪声对教室内学生的干扰,以下方法无效的是(  )
A.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B.在教室周围植树
C.上课时关闭门窗
D.学校路段禁止鸣笛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340m/s
B.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不可以传递能量
C.“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歌曲的音调高
D.“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频率高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声体一定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温度有关
D.发生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
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  (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   .
下面为耳的结构图,请回答:
(1)某同学乘船到大连,可是他乘船不久就感到头晕、目眩、恶心,这是因为内耳中的[5] 和[7] 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导致的。这两种结构的作用是 。
(2)李晨同学首次乘飞机。在飞机升空过程中,前一段时间他没有嚼口香糖(做吞咽动作),由于气压降低,致使鼓室内压相对增大,[3] 向 鼓出,他感到耳疼、耳鸣。
(3)挖“耳屎”是不良的习惯,易将图中的 损伤。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中的 所指的结构。听觉形成的部位在 (均填数字)。
(4)老年人耳聋眼花,耳聋一般是传导性耳聋,是因为 受损不能发挥其正常作用。
(5)明明感冒了,先是鼻咽部发炎,后又引起中耳炎,这是为什么?
(6)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 或 并同时双手 ,前者的原因是使[8] 张开,使[3] 内外的 保持 ,以免震破[3] 而失去听觉。
(7)听觉产生的过程:外界的声波经[2] 传到[3] ,其振动通过[4] 传到 ,刺激了[6] 内对声波 ,并将声音信息通过 给 ,人就产生了听觉。
如图是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请按要求回答:
甲图:该装置能探究:声音是由 产生的,还能探究:声音的 和 的关系.
乙图: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左边竖直悬挂的乒乓球跳了起来,这可以说明声音能传递 .
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于是他想
(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1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张力相同.
①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  的关系.
②若他要研宄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  和  两弦线做实验.
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
(2)请你据图2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  点,最低的是按住  点.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申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   .
(3)探测船发出声音是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   波(超声波/次声波),原因是   .此处利用声波来传递  .
(4)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因为   .
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着一座悬崖,他向悬崖大喊一声,经过6秒听到回声.
(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他离悬崖多远?
(2)若汽艇以10米/秒的速度正对悬崖驶去,他喊时离悬崖多远?
参考答案
经典例题
例1.D.
例2.A.
例3.D.
例4.C.
例5.6000m.
例6.C.
例7.B.
课堂演练
1.C.
2.D.
3.ABCD.
4.D.
5.A.
6.A;C.
7.A
8.A;D
9.C.
10.A
11.(1) [2]鼓膜 [5] 耳蜗 [9 ]听觉神经 听觉(2)[8]前庭[6]半规管 ;耳廓;B
巩固练习
1.C.
2.C.
3.C.
4.B.
5.A.
6.D.
7.B
8.A
9.D
10.C
11.D
12.D
13.C
14.耳廓、外耳道 鼓膜、鼓室、咽鼓管 半规管、前庭、耳蜗 咽 平衡 鼓膜
15.耳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听觉 脑
16.不灵敏 失聪 保持身体平衡 位觉感受器
17.频率 大 高 高 高 65~1100Hz 20~20000Hz 20000Hz 20Hz
18.响度 大 大 远 小 分贝
课后练习
1.B.
2.A.
3.C.
4.A.
5.A.
6.D
7.B
8.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9.(1)半规管,前庭,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2)鼓膜,外
(3)2或3, 6, 9
(4)鼓膜或听小骨
(5)咽鼓管由鼓室通向咽,鼻咽部的病菌可沿咽鼓管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6张开口,闭嘴,堵耳,咽鼓管,鼓膜 ,大气压力,平衡,鼓膜
(7)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耳蜗,敏感的感觉细胞,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10.振动,响度,振幅,空气,能量
11.(1)①长度;②a;b;(2)A;B.
12.(1)高于20000Hz;(2)能量;(3)超声;超声波具有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的特点;信息;(4)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13.(1)1020m;(2)1050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