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力的存在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发生形变)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大小是否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但填写时都写运动状态改变)。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比如两车追尾,后车撞了前车,两车都损毁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牛顿,简称牛,符号N表示。 常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一个苹果重2N 力的测量:测力计,常用测力计为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受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①测量前要使指针对准_零刻度线__,若有偏差,必须校零;②要明确弹簧测力计的测量_范围__和_分度值__,测量力时,被测力的大小应在测量范围之内;③在测量过程中,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_直线__上。 弹性: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性质 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拉力越大,弹簧形变也越大。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重力和压力 重力: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一般说的物体重量、物重等都指重力) 地面和地面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管物体在斜面还是在水平面上,不管作向上运动还是向各个方向运动或静止时,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运用:重垂线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重心的确定:A、质量分布均匀且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 B 、形状不规则或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质的重心,可用悬挂法和支撑法确定 注:①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圆环的重心②重心位置不随物体放置方式及运动速度变化而变化 重力公式(重力和质量成正比):G=mg m=G/g g=G/m ①m表示物质的质量(单位:千克),G表示重力(单位:牛) ②g=9.8牛/千克,含义:(在地球表面或附近某处)每千克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 牛 ③如果没有说明,则一般默认用g=9.8牛/千克计算。若有注明则用g=10牛/千克计算 重力大小的影响因素:①跟纬度有关,纬度越高,重力越大;②跟高度有关,高度越高,重力越小;③跟星球有关,月球上受到的重力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到月球上的物体,质量不变,重力变小) 没有重力的情况:不能倒水,物体滞留空中,人一跳能离开地球,不能测重力,但能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 压力的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压力是由于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挤压而产生的.并不一定由物重产生.?一个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一个物体放在斜面上时,压力的大小不等于物体的重力.? ?压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接触面垂直.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三、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在科学实验和科学推理的基础上)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惯性:任何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它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的1/6,一中学生在地球上的重力是588牛,当他到月球上时,其质量是( ) A.60千克 B.10千克 C.9.8牛 D.588牛 没有重力,下列现象不会发生的是( ) A.成熟的苹果不会落向地面 B.茶杯里的水倒不进嘴里 C.飞扬的灰尘永远留在空中 D.用力将鸡蛋扔在地上不破 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 B.在盘山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C.腾空而起的火箭 D.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运动的小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B.两个物体没有直接接触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C.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D.用手推墙壁,人先推墙,墙再对人施力 几个同学用弹簧拉力器比试臂力,各人都用同一个拉力器,拉力器上有3根弹簧,结果几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比较这几个同学所用的拉力( ) A.手臂粗的同学所用的拉力大 B.手臂长的同学所用的拉力大 C.体重大的同学所用的拉力大 D.几个同学所用的拉力一样大 用力推课桌下部,课桌会移动,推上部可能翻到,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 A.与力的大小有关 B.与力的方向有关 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与受力面积有关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定律是通过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到的 B.该定律不能用实验证明,只是一种猜想 C.该定律可以用实验证明,因为它是力学的一个基本定律 D.该定律是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概括出来的,虽然不能用实验证明,但能经受住实践的检验 用水平向右的拉力拉着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在拉力逐渐减小为原来的一半的过程中,小车的速度将(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篮球是宁波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体育测试的项目之一.如图是某同学篮球考试时的场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篮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受力不平衡 B.在投篮过程中人没有对篮球用力 C.篮球投出去时手对篮球的推力大于篮球对手的作用力 D.篮球离开手后还能继续向上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如果你在向前直线行驶的火车(汽车或轮船)里做一小实验,如图所示,让手中的物块自由下落,那么物块将会落在( ) A.正下方A处 B.偏向运动方向B处 C.偏向运动反方向C处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如图所示,锤子的锤头变松了,人们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锤柄下端受到撞击时,锤柄先停止运动 B.锤柄下端受到撞击时,锤头先停止运动 C.该方法利用了锤头的惯性,速度越快,惯性越大,就越容易套紧 D.该方法利用了锤头的惯性,锤头质量越小越容易套紧 物体甲的质量为6kg、速度为4m/s,物体乙的质量为4kg、速度为6m/s.关于这两个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甲的惯性比较大 B.物体乙的惯性比较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方案,试根据探究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具有相同的速度,采取的措施是: ; (2)小车在水平轨道上滑行时,受到的力一共有 个,分别是 . (3) 表面最粗糙,小车在 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远; (4)从这个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接触的物体间才会产生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间不会有力的作用 B.一个物体只受重力,一定竖直向下运动 C.弹簧测力计只能沿竖直方向使用,不能倾斜使用 D.地球附近的物体如果只受一个力,那肯定就是重力 “鸡蛋碰石头”,鸡蛋被碰破而石头却完好无损,下列对该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鸡蛋受到的力更大,石头受到的力较小 C.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一样大,只是石头比鸡蛋硬 D.鸡蛋是受力物体而石头是施力物体 描述量度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物体的( ) 体积 B.质量 C.速度 D.密度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一定是受力物体 C.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如图所示,一个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正沿着水平方向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丙三幅受力图中,可能正确反映小球受力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在匀速运动的列车车厢里有一水平桌面,桌上有一静止小球,小球突然沿图中虚线所示路线由A运动到B,如图,这是列车正在( ) A.减速行驶,向南转弯 B.减速行驶,向北转弯 C.加速行驶,向南转弯 D.加速行驶,向北转弯 在甲、乙两艘遮蔽门窗的船上,分别观察到小球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小球原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中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船向左做匀速运动,乙船静止 B.甲船向右做匀速运动,乙船静止 C.甲船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乙船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 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 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始终有相同的速度 汽车“超载”、“超速”是造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载”会减小汽车的惯性 B.“超载”会增大汽车的惯性 C.“超速”会增大汽车的惯性 D.“超速”会减小汽车的惯性 课堂上,许多同学有一个不良习惯,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地转圈,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笔在手指上转圈时受力平衡 B.笔最后停了下来是因为笔的惯性消失了 C.笔最后掉到桌上是因为笔受到重力的作用 D.笔在手指拨动时才会连续转圈,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无惯性 B.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惯性越大 C.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有惯性 D.乒乓球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是因为它的惯性小 将一个物体从地球上送到月球上,该物体在球上的惯性与在月球上的惯性相比( ) A.在月球上惯性大 B.在地球上惯性大 C.惯性一样大 D.大小关系无法确定 如图所示,一个弹簧秤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受到水平方向的力F1、F2,且F1>F2,则( ) A.弹簧秤向左做变速运动 B.弹簧秤向右做变速运动 C.弹簧秤向左做匀速运动 D.弹簧秤向右做匀速运动 下列做法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骑电动车过程中要经常看后视镜 B.中考体育项目中跳绳不要跳得太高 C.快速骑自行车紧急刹车时不能只刹前闸 D.跳远时要取得好成绩一定要助跑 小华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后思考了这样的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最高点时,如果绳子突然断开且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图中的黑线表示原来系着秋千的线,黑点表示小华同学)( ) A. B. C. D. 做匀速圆周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 继续来回摆动 保持静止状态 关于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可能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C.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一定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只有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才具有惯性 C.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任何外力作用 D.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必定有外力作用 重力的大小跟物体所在的 和 有关。物体在极地受到的重力比在赤道要略 些,在山脚受到的重力比在山顶要略 些。同一个物体在不同星球上受到的重力 。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上水平放置一密封的装有水的瓶子,瓶内有一气泡,当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时,气泡相对于瓶子向 (选填“左”或“右”)运动. 用手拍打衣服,衣服由于受到手的作用力由静止变为 ,而衣服上的灰尘惯性要保持原来的 状态,灰尘和衣服就会分离,由于 的作用就会落下. 小明做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质量(千克) 重力(牛) 比值(G/m)(牛/千克) 比值平均值(牛/千克) 0.10 0.99 9.9 0.20 1.96 0.30 2.91 9.7 (1)在实验探究中,需要的主要测量工具是 和 。 (2)将上表空白处补充完整。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 (4)在一般情况下,g为定值,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各地区的g值仍有些差异, 下表是小明查阅资料得到的有关g的信息。 地点 g值的大小 纬度 地点 g值的大小 纬度 赤道 9.780 0° 北京 9.801 39°56′ 广州 9.788 23°06′ 纽约 9.803 40°40′ 武汉 9.794 30°33′ 莫斯科 9.816 55°45′ 上海 9.794 31°12′ 北极 9.832 90° 通过分析上表,可以发现,g值相同的城市是 ;g值相差最大的两个地区是 。试猜想g值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5)实验后,小明还想进一步探究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与物体体积的关系,请你设计 一个实验方案(简述实验步骤): 。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而伽利略则认为:运动的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到底谁说得对呢?为了探究问题,小明和同学们设计实验:用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接着在材料不同的平面上继续运动,分别停在图中所示位置. 回答下列问题: (1)要探究运动到底需不需要力来维持,只需研究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所以小明让一辆小车在毛巾、棉布、木板上运动来研究它的速度如何变化.实验中小车在不同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等说明了 . (2)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运动的影响,我们应该保持小车受不同阻力向前的速度是相同的,你认为小明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 (3)请将小明在本实验中的结论填写完全: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越 ,速度减小得越 . (4)根据小明的结论,你能推理出若小车不受摩擦阻力,将做 运动. 用量程是36牛的弹簧测力计去测质量分别是3千克和4千克的两铁块,则该弹簧测力计( ) A.能测3千克的铁块,不能测4千克的铁块 B.两铁块都能测 C.两铁块都不能测 D.无法确定 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越大,它受到的力也越大 B.若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必然静止 C.要维持物体的运动,必须对物体施加力 D.若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必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一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路程的讨论,正确的是( ) A.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B.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小 C.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 D.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大 关于力、运动状态及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小 D.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如图所示,一只盛水的容器固定在一个小车上,在容器中分别悬挂和拴住一只铁球和一只乒乓球,容器中水和铁球.乒乓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两球的运动状况是(以小车为参考系)( ) A.铁球向左,乒乓球向右 B.铁球向右.乒乓球向左 C.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左 D.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右 一天,下着倾盆大雨.某人乘坐列车时发现,车厢的双层玻璃窗内积水了.列车进站过程中,他发现水面的现状如图中的( ) A. B. C. D. 如图所示,从车箱顶的A 处有一小球自由落下,结果落在地板上的B处,则此时该车箱所处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匀速向左运动 B.向左加速运动 C.匀速向右运动 D.由静止向右启动 下列事例中,属于避免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脱落 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 C.汽车在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车距 D.跳远时,助跑能使运动员跳得更远 取一张轻薄小纸片,沿对角线向下折一个角度顶在针尖上,手掌在纸片上方迅速上移,原来静止的纸片旋转起来.手拿开,纸片又逐渐静止下来(如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针尖顶着的纸片静止时,纸片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B.静止的纸片旋转起来时,纸片只受到空气推力的作用 C.手拿开后纸片没有立即停止旋转,是因为纸片有惯性 D.手拿开后纸片逐渐静止下来,是因为纸片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哪个正确( ) A.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化 D.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跳高运动员从地面跳起时( ) A.运动员作用地面的压力等于运动员受的重力 B.地面作用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作用地面的压力 C.地面作用运动员的支持力小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D.地面作用于运动员的支持力与运动员作用地面的压力大小相等 如图所示“悬空的磁环”活动中,假设甲、乙、丙三个磁环相同,中间塑料管是光滑的.当磁环都处于静止状态时,甲对乙的作用力F1和丙对乙的作用力F2的大小关系是( ) A.F1小于F2 B.F1等于F2 C.F1大于F2 D.无法比较 “前方车辆转弯,请您拉好扶手”是市内公交车到达路口转弯前广播的提示语音,这样可以提醒乘客拉好扶手,以免车辆转弯时乘客( ) A.可能向前倾倒 B.可能向后倾倒 C.可能向转弯的内侧倾倒 D.可能向转弯的外侧倾倒 扔出的小石头出手后仍继续向前运动,这是由于小石头具有 ;小石头最终落到地上,这是由于受到 力作用. 如图所示是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中的天宫一号内做的部分实验.将单摆小球拉到一定高度后放手,小球并没有像在地球上那样来回的摆动,而是在放手时的高度上呈悬浮静止状态(如图甲).这是因为小球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小球无法做单摆运动,这可以用 定律来佐证,此时小球 (选填“有”或“没有”)质量.给单摆小球施加一个力后,小球开始做圆周运动(如图乙),此时小球的运动方向不断改变,这说明力可以 .王亚平轻轻碰了一下悬空的聂海胜,聂海胜由于 会在舱内继续前进. 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表。 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 (只填序号)。 观 点 正方 反方 1.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2.两个物体接触,但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3.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4.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5.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6.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7.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物体 8.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9.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小宇骑车不踩踏脚板,在水平路面上也能滑行一段距离.于是他猜想滑行的距离不仅与路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还可能与初始速度有关.为探究其中的奥秘,他在水平桌面上搭成一斜面,并用毛巾、棉布、木板等改变水平桌面的粗糙程度(如图所示),请你观察小车由斜面滑下后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实验现象思考后回答: (1)为了探究滑行距离与小车初速度的关系,他先后三次将小车从斜面上的 处释放,比较小车在 面上滑行的路程长短(选填“同一粗糙”或“不同粗糙”). (2)为了探究与水平面的粗糙程度关系: ①三次实验是将小车从斜面上的 处释放; ②三次实验中,小车在 表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最大,小车速度改变越 (选填“快”或“慢”);其中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 (“平衡力”、“非平衡力”或“不受力”). ③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光滑无摩擦,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 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B.重力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 C.无论在地球上还是月球上,物体的质量和所受的重力都是不会改变的 D.因为g=9.8牛/千克,所以1千克就等于9.8牛 下面是宇宇同学对力和运动的一些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静止在桌面的杯子不受力的作用 B.推土机推土的时候对土施力,土对推土机没有施力 C.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 D.用力将气球压扁,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如图所示,木块放在表面光滑的小车上并随小车一起沿桌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障碍物而突然停止运动时,车上的木块将( )(木块未离开小车,不计空气阻力) A.立即停止运动 B.向左翻倒,然后向左运动 C.向右翻倒,然后向左运动 D.不会翻倒,继续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宇航员从地球到达太空,惯性减小 B.火箭升空时速度增大,惯性增大 C.战斗机战斗前抛掉副油箱,惯性增大 D.空卡车装满货物后,惯性增大 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为了验证单摆实验能否发生时,给摆球一个很小的力,摆球在摆线的牵引下围绕着转轴匀速转动(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摆球运动到最高点受到平衡力作用 B.摆球的运动状态始终不变 C.如果摆线突然断了,摆球的运动状态始终不变 D.摆球的转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小吴、小王和小杨在一艘速度为v的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海轮上玩抛球游戏。小吴以速度v将球竖直上抛,小王以速度v将球竖直下抛,小杨以速度v将球垂直于海轮航行方向水平抛出。若球落地时,落地点均在船上,且不计任何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吴抛出的球落地点距离抛出点的正下方最远 B.小杨抛出的球落地点距离抛出点的正下方最远 C.他们三个抛出的球落地点均在抛出点的正下方 D.只有小杨抛出的球落地点在抛出点的正下方 月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的,同一个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上时与在地球表面上时相比较( ) A.惯性减小为在地球上的,重力不变 B.惯性和重力减小为在地球上的 C.惯性不变,重力减小为在地球上的 D.惯性和重力都不变 下列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相互作用时,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B.虽然马能将车拉动,但是马拉车的力与车拉马的力大小相等 C.鸡蛋碰石头时,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即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互相抵消 结合生活,学习实际举例: (1)利用惯性的例子: ; (2)防止惯性的例子: 小敏想探究小球滚上斜面的最大高度与斜面倾角和小球质量的关系,将两个斜面AO与OB对接成如图的装置,进行实验。 ①让质量为5克的小球,在斜面AO上高为H处静止释放,沿斜面滚下,经O点滚上斜面OB,测量小球达到的最大高度h,将数据记录在表中;改变斜面OB的倾角θ,重复实验; ②用质量为7克的小球重复上述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 序号 小球质量m/克 小球在斜面AO上释放高度H/厘米 斜面OB的倾角θ 小球在斜面OB上的最大高度h/厘米 1 5 10 40° 9.0 2 30° 8.6 3 20° 8.0 4 7 10 40° 9.0 5 30° 8.6 6 20° 8.0 (1)比较实验1、2、3(或4、5、6),说明小球在斜面OB上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与 有关。 (2)比较实验 (选择序号),说明小球在斜面OB上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与小球质量无关。 (3)如果斜面没有摩擦,小球在斜面OB上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是 厘米。 “理想实验”是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以大量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为原形,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物理规律.“理想实验“能深刻地揭示出物理规律的本色.如图是伽利略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实验设想的步骤有: ①减小右边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该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继续减小右边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 ④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 (1)请将上述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 (只要填写序号). (2)在上述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面关于这些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 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 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 (3)请你另外列举一个课本上的例子说明理想化实验: . 参考答案 【例1】A.【例2】D.【例3】D.【例4】A.【例5】B. 【例6】C.【例7】D.【例8】A.【例9】A.【例10】D. 【例11】A.【例12】A. 【例13】(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2)3;重力,摩擦力(或阻力),支持力; (3)毛巾;玻璃. (4)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就越慢,若受到的阻力为零,物体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做匀速直线运动. 【课堂演练】 1.D. 2.C. 3.B.4.C. 5.A.6.B.7.D.8.D.9.B.10.C. 11.D.12.C.13.B.14.C.15.D. 16.D. 17.D. 18.纬度,高度,大,大,不相等. 19.左 20.运动;静止;重力 21.(1)弹簧测力计 ,天平;(2)9.8, 9.8;(3)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4)武汉和上海 ,北极和赤道,纬度变化;(5)分别测出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的体积(不同),然后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这两个物体的重力,再进行比较。 22.(1)小车受到的阻力不同 .(2)使小车在同一高度沿斜面滑下 .(3)远,小,慢 . (4)匀速直线. 【巩固练习】 1.A. 2.C 3.D. 4.B.5.B.6.A.7.C.8.B . 9.C 10. C. 11.B 12.D 13.A 14.D 15.惯性,重力; 16.牛顿第一运动;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惯性 17. 2,3,5,7,10 ; 18.(1)不同高度、同一粗糙;(2)同一高度、毛巾、快、非平衡力、匀速直线. 【课后作业】 1.A. 2.D. 3.D. 4.D. 5.C. 6.B. 7.C. 8.B. 9.(1)抖掉衣服上的灰尘(锤头松了,锤柄在地上撞几下,锤头就紧紧套在锤柄上); (2)车前排的乘客要系好安全带(雨雪天要减速慢行); 10.(1)斜面OB的倾角θ (2)1、4(或2、5;3、6) (3)10 11.(1)②④①③;(2)B;(3)探究真空不能传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