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浙教版科学期末复习精讲精练(三):光的反射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浙教版科学期末复习精讲精练(三):光的反射

资源简介

1.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到另一种物质的表面上时,光会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
2.光的反射定律
①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β=α )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平面镜成像及凹面镜、凸面镜作用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
(光的反射现象) 像和物离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与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
像和物体以镜面对称
平面镜成像时,蜡烛发出的光经镜面反射进入眼中,感觉反射的光线好像是从虚像的位置发射出来的。(如左下图)

凸面镜 凹面镜
凸面镜:对光线有 发散作用 (如:汽车观后镜)。凹面镜:对光线有 会聚作用 (如:太阳灶)。
平面镜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 (3)扩大视野
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或成像规律
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或反射定律作图。
【例1】如图所示,卢奇同学通过平面镜中看到了猫的眼睛,那么无论这平面镜多么小,猫也一定会通过这平面镜看到卢奇的眼睛,这事实说明(  )
A.光的漫反射 B.光的镜面反射
C.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D.平面镜成等大的像
【例2】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是(  )
A.水中倒影 B.小孔成像 C.日食的形成 D.海市蜃楼
【例3】如图,平面镜上方有一发亮点S,SO为入射光线,下图中对于其反射光线OC的作图过程,正确规范的是(  )
A. B. C. D.
【例4】下面哪一种现象是由漫反射引起的 (  )
A.黑板反光,看不清粉笔字 B.通过平静的水面看到岸边树的倒影
C.能从不同的方向看清电影银幕上的像 D.在烈日下看到玻璃上发出的刺眼的光
【例5】一电子钟放置在甲、乙、丙三个平面镜前的位置及示数如图,那通过三个平面镜看到电子钟的示数分别是(  )
A.甲12:01乙10:51丙10:51 B.甲10:51乙10:51丙10:51
C.甲12:01乙15:01丙12:01 D.甲10:21乙12:01丙10:21
【例6】汽车夜间行驶,一般车内不开灯,这是因为(  )
A.要节约用电
B.假如车内开灯,司机前面的玻璃会反射车内物体的像,妨碍司机行车安全
C.车内开灯形成漫反射,光线刺眼,影响司机视线
D.车内开灯,光射到车外的后视镜上,反射到司机眼中,影响司机行车安全
【例7】如图所示,镜前竖直插两根大头针a和b,观察a和b的像重叠在一起的情形,其眼睛应放在(  )
A.通过a、b的直线上 B.通过a、b像的直线上
C.通过a垂直于镜面的直线上 D.通过b垂直于镜面的直线上
【例8】下列有关凸面镜和凹面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凹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凹面镜和凸面镜的反射面都是球面的一部分
D.光在凸面镜和凹面镜上发生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例9】如图所示是由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
【例10】画出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图中A点的光路图
【例11】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例12】身高1.70m的李洋同学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m,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0.5m,则镜中像高为  m.
【例1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要想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最好选择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便于   ;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观察到蜡烛的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例14】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   (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3)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有一种自行车安装有激光系统,人在晚上骑车时,该系统发出的激光在路面上形成“虚拟自行车道”,如图所示.它可以提醒来往车辆,注意行车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激光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激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司机能看见“虚拟车道”是激光在路面上发生了漫反射
D.“虚拟车道”是光源
小敏作发光点S的像S′的光路图,如图.他作图的步骤有
①作反射光线O1A1、O2A2.
②作入射光线SO1、SO2,
③作法线O1N1、O2N2,
④将反射光线O1A1、O2A2反向延长交于S′.
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①③② D.②①③④
某物体左右两侧各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平行,物体距离左镜4m,右镜8m,如图所示,物体在左镜所成的像中从右向左数的第三个像与左镜的距离是( )
A.24m B.32m C.40m D.48m
在雨后的夜晚走路时,为防止脚踩到水汪塘而溅污衣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汪塘
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汪塘;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
C.迎着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
D.迎着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暗处是水汪塘
下列装置不是使用凹面镜的是(  )
A.汽车的后视镜 B.手电筒的反光装置 C.医生检查耳道用的镜子D.太阳灶
关于各种镜子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中的后视镜是凹面镜
B.太阳灶中使用的镜子是凸面镜
C.在山区道路的拐弯处设置的镜子是凸面镜
D.牙科医生观察口腔中的牙齿时,使用的小镜子是平面镜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中,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如图所示),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B.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
C.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D.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斜放一个平面镜,有一玩具车向镜面开去,要使玩具车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运动,则镜面与地面的夹角应该等于  .
小蒙照镜子时发现,她离镜子越远,感觉镜中的像就越小.所以小蒙猜想: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于是,她从实验室里找来光具座、平面镜、玻璃板,两个相同的蜡烛等器材组装成图甲的装置.
(1)为了完成实验,小蒙在B处放置的是   (“平面镜”或“玻璃板”).
(2)实验中,小蒙多次改变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移动蜡烛C,并在A侧观察,结果每次实验都能使蜡烛C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   .
(3)接下来,小蒙将蜡烛C换成一个光屏,(如图乙)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舞蹈教室有一面非常大的平面镜,进门口的位置有一块不透明落地大屏风(比人要高)如图,小妍同学正在教室内排练舞蹈.
(1)当老师从外面进入到图示圆圈位置时,小妍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老师,这是因为   .
(2)请通过作图方法表示小妍有什么办法能够见到老师.
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柯将一块厚度为0.5m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如图甲)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
(1)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他用未点燃的蜡烛B找到了这两个像,分别位于图甲中的A′和A′′处,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      (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
(2)小柯在A′处都放了一张白纸做光屏,结果白纸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
(3)小柯按照图甲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些数据:
物距U(cm) 5.0 6.0 7.0 8.0
像距V(cm) 4.5 5.5 6.5 7.5
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错误是: (填“物距U”或“像距V”).
(4)小柯吸取了经验教训,重新选择了一块 (填“薄”或“厚”)的玻璃板进行了实验.
(5)此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 不易确定的问题,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等效替代”或“理想模型”).
(6)小柯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OO′轴(如图乙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 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


足够大的平面镜前有﹣个直线状的物体,该物体与平面镜既不平行,又不垂直,如图所示.我们在平面镜前任一位置观察该物体的像,不可能看到的形状是(  )
A.一个点 B.一条比物体短的直线段
C.一条与物体等长的直线段 D.一条比物体长的直线段
把微小放大以利于观察,这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图是一种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A为激光笔,B、C是平面镜,P为台面,未放重物时,激光束反射在屏上的光斑为点D,当把重物M放在台面P上时,台面将发生微小形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
B. 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C. 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D. 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
如图所示,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小明同学没有把薄玻璃杯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发现(  )
A.蜡烛A的像总是与蜡烛B完全重合
B.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上方
C.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下方
D.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像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如图所示,有一正方形的不透光的房间,在其中的一面墙上开有一个圆形小孔.在这面墙的对面有一个正方形的平面镜.在房间里有一个人靠在与平面镜垂直的一侧墙面上,当有一束垂直于圆孔的平行光通过圆孔射到平面镜上时,他能看到的是(  )
A.镜面上有一个圆形的亮斑???? B.整个正方形镜子的形状
C.整个房间的各处都是亮的???? D.感到整个房间是一片黑暗
市面上有一种化妆镜,当对着它照镜子时,能看到自己面部更细微处.这种化妆镜应该是一个(  )
A.平面镜???? B.凸面镜???? C.凹面镜???? D.凸透镜
教室内用来放映投影片的银幕,表面是白色且粗糙的,其目的是(  )
A.不反射光???????
B.能折射光
C.发生镜面反射???
D.发生漫反射
如图所示,小娟随家长到某餐厅吃饭,站在餐厅门口2s后,电动玻璃门自动向两侧平移打开,小娟在左右两侧玻璃门中成像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位置与原来像的位置重合
B.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不同位置,两个像的距离等于两侧玻璃门之间的间距
C.在两侧玻璃门中成的像越来越小,直至不成像
D.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如图是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里所谓“镜子时刻”的场景.像这样多次反复成像所需要的平面镜至少块?(  )
A.1块 B.2块 C.3块 D.4块
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m.
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m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   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   (选填“衣领”或“平面镜”).
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保留作图痕迹).
挪威留坎镇被群山包围,难以获得阳光照射.工程师在位置A处安装平面镜,是广场中心B处被照亮.若太阳位于图中所在位置,请在A处添加平面镜并完成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小燕多次乘车了解到夜间开汽车,若车内亮灯,车内物体会在前面的挡风玻璃上成清晰的像,干扰司机的实现,影响行车安全.为今后安全行车,小燕根据生活中透明平板玻璃所成像“明”、“暗”不同的多种情况做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成像的“明”、“暗”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猜想】猜想1: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物体离光源的距离有关;
猜想2: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与光源的强度有关;
猜想3: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实验一: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竖直固定一块透明平板玻璃,同一物体固定在离透明平板玻璃0.5m的A点,在桌面的C点先后用不同功率的灯照亮A点处的物体,观察同一物体不同关照下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所成像的“明”“暗”程度.各次实验人的眼睛都在同一位置从右向左观察物体在透明玻璃板中的像,结果记入如表.
灯的功率/W 物体和灯的距离/m 像的明暗程度
5 1 暗
25 1 较暗
40 1 亮
实验二:同一物体位置固定在A点不动,用同一盏5W的灯先后在桌面B、C、D三点照亮A处的同一物体,同一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仍固定不变)中成像的“明”“暗”程度.结果记入如表.
灯的功率/W 物体和灯的距离/m 像的明暗程度
5 0.5 明
5 1.0 较明
5 1.5 暗
(1)小燕是用实验一来探究猜想  (选填“1”、“2”或“3”);
(2)分析实验二的实验数据及结果可得结论:物体与灯的   越小,物体所成的像越亮;
(3)你认为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所成像的“明”、“暗”程度还与      有关(至少写一个因素),你说的因素在小燕上述两个实验中    控制改变量(选填“没有”或“已经”);
(4)小燕猜想1和猜想2还可归为物体成像的“明”、“暗”程度与物体的   有关;
(5)请你就光现象根据光学知识对司机提出一条有利于安全行驶的建议:   .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刻度尺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实验时,测得入射角为45°,则反射角度数为  ;若入射角变大,反射角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让光线沿着F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若0E 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
(3 )小明把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照图乙那样,观察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线,从而探究         .
(4)如图丙所示,小明想要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请你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  (选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如图所示,在某房间的天花板上装有平面镜M,S这一灯泡,P为不透明的墙,请画出灯泡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够照亮P墙右侧区域的光路图。
如图所示,小芳同学回过头来能看清掉在地上的书上的“物理”两个字,这是因为(  )
A.书自身发出的光
B.书面反射的光射入了小芳的眼睛
C.光在“物理”两个字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D.小芳的眼睛射出的光在书面上发生了反射
两位同学做捉迷藏游戏,甲同学躲在书橱的背后,通过穿衣镜能看到乙同学的眼睛,则乙同学(  )
A.不能看到甲同学 B.一定能看到甲同学全身
C.至少可以看到甲同学的眼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公路交通标志由基板和附着其上的反光膜组成,夜晚它可以反射汽车射来的灯光,使司机看清交通标志.以下反光膜结构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平阴县玛钢公园充分开发生态资源,放眼望去,中心湖波光粼粼,湖中“鱼游鸟飞”,青山倒影唯美怡人,其中不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
波光粼粼 B.水中的游鱼???? C.水中的飞鸟???? D.青山倒影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是20°
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10°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下列实例利用了光的反射的是(  )
A.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 B.用潜望镜观察水面上的情况
C.用放大镜看细小的物体???????????? D. 用棱镜分解太阳光
如图所示,学校楼梯拐角的墙上装有平面镜,既方便同学们整理仪容,晚上又能利用光的反射对楼道进行照明.请在图中准确画出灯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到达A点的光路图.
如图所示,A同学通过平面镜可以看到隔墙的B同学(含眼睛),图中A、B同学用黑点代表。
(1)请在图中画出A看到B的光路图;(保留作图过程)
(2)B同学   (选填“能”、“不能”)通过平面镜看到A同学,理由是      。
桥在河里的“倒影”和“立竿见影”的“影”,从它们的成因来看原理不同,前者是由   引起的,后者是由   引起的.
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三次实验:

甲 乙 丙
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00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使
发光。
(2)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调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钞票上的“l00”字样再次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 。
(3)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 。
参考答案
【例1】C 【例2】A 【例3】C 【例4】A 【例5】A 【例6】B 【例7】B
【例8】C
【例9】
【例10】
【例11】
【例12】2;1.70
【例13】较暗;确定像的位置;不变
【例14】(1)不合理;凭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实验;(2)OA;可逆;(3)不能;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课堂训练
1.C 2.B 3.B 4.A 5.A 6.C 7.C 8.45°
9.(1)玻璃板;(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不能;虚
10.(1)不能;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11.(1)P;(2)不能;(3)像距v;(4)薄;(5)像的位置;等效替代(6)不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1.D 2. C 3.B 4.D 5.C 6.D 7.A 8.B 9. 5m 10. 4;不变;衣领
11.
12.
13.(1)2;(2)距离;(3)物体;已经;(4)明暗;(5)夜间行车时,车内不能开灯
14.(1)量角器;(2)45°;变大;可逆的;(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在同一平面内的;
(4)
15.(1)薄;(2)前侧;等效替代法;(3)不变;(4)不能
16.
课后作业
1.B 2.C 3. B 4.B 5.D 6.B
7.
8.(1)
(2)能;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9.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
10.(1)荧光物质;(2)反射;(3)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