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七点复习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七点复习法

资源简介

世界历史七点复习法
事件 时间 地点 人物 原因 经过 结果 影响
文艺复兴 14--16世纪 意大利 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不满于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人文主义的思潮广为流行 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①丰富了欧洲的思想文化②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航路开辟 15世纪 欧洲 哥伦布、迪亚士、达伽马 ①崇拜黄金②《马可·波罗行纪》 航海家出海探索 发现美洲、发现好望角、到达印度 ①把世界各地连成一个整体②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大西洋沿岸经济繁荣起来③为殖民扩张开辟道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年--1689 英国 克伦威尔、新贵族、资产阶级 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掀起内战 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①确立君主立宪制,建立资产阶级的统治②掀开了欧美资产阶级的序幕,推动世界历史进程
美国独立战争 1775.4--1783 美国 华盛顿 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美国人民进行反抗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法国大革命 1789.7.14--1792 法国 罗伯斯庇尔 第三等级代表不愿顺从国王 法国人民起义 废除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中期 英国 瓦特、史蒂芬孙 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发明了蒸汽机 瓦特发明蒸气机、史蒂芬孙制造了火车机车 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三角贸易 16—19世纪 欧、非、美 欧洲人认为贩卖黑奴有利可图 建立三角贸易 赚取了大量财物 ①为欧洲积累大量财富②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积累资本③使非洲长期贫困落后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 1600—19世纪中期 印度 殖民者 殖民贸易 侵略印度 扩大了殖民地,抢掠了巨额财富 ①发展了英国国内经济②殖民地为英国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
南美解放 1816--1826 拉美 玻利瓦尔 殖民统治 十年抗争 胜利 摧毁了殖民统治,解放了拉丁美洲
印度人民起义 1857--1859 印度 章西女王 殖民统治 战争 失败 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宪章运动 1836--1848 英国 英国工人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的待遇却很差。 工人要求取得普先权 失败 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马克思主义诞生 1848 巴黎 马克思、恩格斯 工人待遇差、资本主义矛盾日益暴露 发表了《共产党宣言》 建立了马克思主义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巴黎公社 1871年5月21—5月28 巴黎 公社战士 政府军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 公社战士同攻入巴黎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成千上万的战士英勇牺牲。 失败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每一次伟大尝试,公社战士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美国的南北战争 1861--1865 美国 林肯 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发动南北战争,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北方胜利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每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俄国废除农奴制 1861 俄国 亚历山大二世 农奴情况悲惨,暴动频繁 废除农奴制 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革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中期 日本 明治天皇 受到美国人的压迫统治 推翻了幕府,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确立了“明治维新” 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20年代 美、德等国 爱迪生、卡尔·本茨、莱特兄弟 电的广泛使用 工业革命 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光、本茨试制汽车成功、莱特兄弟制成飞机 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欧洲 欧洲各国 萨拉热窝事件 战争爆发 同盟国失败 人类灾难
科技革命 全世界 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 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逐渐解放出来,获是了极大的发展。 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成果 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世界文化杰作 托尔斯泰、凡高、贝多芬 一系列文化作品
二月革命 1917.3.(俄历2月) 沙俄 资产阶级 一战中,沙俄遭受严重的危机 爆发“二月革命”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出现了两个政权
十月革命 1917.11.(俄历10月) 彼得格勒 列宁 布尔什维克 临时政府继续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革命火焰 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 ①是人类历史上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④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⑤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新经济政策 1921 苏俄 列宁 和平建设时期,首要任务是恢复战时被破坏的国民经济 ①允许多种经济半存②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大大提高生产积极性
苏联成立 1922年底 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 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928~1937 苏联 斯大林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实施 苏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 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为苏联在二战中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基础
苏联新宪法颁布 1936 苏联 全国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制定新宪法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 ,成为“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
巴黎和会 1919.1-6 巴黎 美、英、法等 为了重新瓜分世界,调整为帝国主义的矛盾 召开巴黎和会 制定《凡尔赛和约》等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华盛顿会议 1921~1922 华盛顿 美、英、日等 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 召开华盛顿会议 《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建立起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经济大危机 1929~1933 资本主义整个世界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从美国纽约的股票交易所开始席卷全球 工人失业,工资下降,人民饥饿,资本家销毁(时间长、破坏性大、范围广) ①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政局动荡 ②极大的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 1933 美国 罗斯福 为消除经济危机 ①中心措施是对工业进行调整②整顿银行③兴建公共工程④农业缩减,政府补贴 危机消除,经济恢复,制度调整,国家控制加强,权力增强 新政开创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 1932 德国 希特勒 客观:经济危机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人民对政府不满。主观:①自称“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 ②煽动复仇情绪。 ①制造“国会纵火案” ②实行独裁专制,解散其他一切政党 ③迫害犹太人 ④焚毁进步书籍 建立法西斯独裁专制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意大利,日本法西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日本,意大利 墨索里尼,日本军部少壮派 经济危机带来经济衰退,政局混乱 建立法西斯政权 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慕尼黑阴谋 1938.9.1 德国 慕尼黑 希特勒,达拉第,张伯伦,墨索里尼 英国和法国希望以牺牲小国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来满足德国的侵略要求,求得和平。 英法德意迫使捷克斯洛伐克签署慕尼黑协定 捷克斯洛伐克被迫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
二战爆发 1939.9.1 波兰 德军突袭波兰 波兰覆灭 法西斯侵略气焰高涨
战争扩大 1941.6.、1941.12.7. 苏联、珍珠港 德军突袭苏联。     日军偷袭珍珠港。 苏联、美国加入二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性质由于苏联的加入从帝国主义战争转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德国投降 1945.5.8 德国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战斗力大大增强,扭转了战争的形式。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 ②诺曼底登陆 ③柏林会战 二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日本投降 1945.8.15 日本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对日本侵略者展开了猛烈的进攻 ①苏联对日宣战 ②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 二战结束 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浩劫,几千万人失去生命,无数财产被毁。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美国经济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 美国 广阔的市场,大力发展科教,利用高新技术成果,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改进传统工业 社会经济,教育改革 实现了五六十年代的经济繁荣和九十年代经济的转型 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信息化、全球化)
欧洲的联合 20世纪60年代 西欧 联邦德国、法国等 为了摆脱超级大国的控制,保持欧洲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从“欧洲共同体”发展成欧盟 1993年,欧盟正式建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联合体 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地位的提高
日本的崛起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 日本 ①美国的扶植 ②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③引进先进科技 ④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非军事化政策的实行 50年代中期后,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到7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随着经济的发展政治野心不断膨胀
苏联改革 1953-1991 苏联 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制约着苏联的经济发展 对经济、政治体制进行改革 50年代赫氏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985年开始的戈氏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的改革失败导致苏联解体
匈牙利改革 1956 匈牙利 社会主义工人党 为了摆脱苏联的控制,改革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改革,但后来又放弃了改革 经济一度发展,但后来又困难了 改革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东欧剧变 20世纪80年代 东欧各国 ①斯大林模式已不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②各国的外债负担沉重 ③进行改革,但效果不好 ④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 东欧各国执政党纷纷失权 社会主义制度转变成为资本主义制度 标志苏联的模式的失败
印度独立 1947 印度 二战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印度再次出现独立运动高潮 依据英《蒙巴顿方案》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 印度工农业得到巨大发展,科技领域成绩卓著
非洲独立运动 20世纪50年代到1990年 非洲 纳赛尔 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首先在北非洲展开 从埃及独立和收回苏伊士运河开始逐渐全部独立 1960年有17个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欧洲在非洲的殖民统治结束,非洲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拉美独立运动 二战后 拉美 古巴、巴拿马 拉美人民捍卫民族主权 经过武装斗争和逐渐斗争 1959年古巴在卡斯特罗领导下取得独立,1999年终于收回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
中东战争 1948-1973 中东 巴勒斯坦、以色列等 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由于大国的插手,各国为争夺土地、运河、水源等 四次中东战争 巴以问题是中东问题的关键,但仍没有得以解决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世界和平的威胁
冷战 1946-1991 世界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北约、华约) 要称霸世界,争夺霸权 铁幕演说是信号,杜鲁门国会演说是开始的标志,美苏争霸是内容 以苏联解体为标志冷战结束 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造成威胁
经济全球化 冷战结束后 世界 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影响增大;生产活动全球化;世贸组织成立 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趋利避害,迎接挑战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冷战结束后 世界 科索沃等 “一超多强”的局面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经济实力成为决定性因素 1999.3-6北约越过联合国发动科索沃战争,中国驻南大使馆遭袭 由于国际舆论,北约停止突袭 世界多极化将是长期的、曲折的的斗争过程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世界 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突破 计算机与生物工程的发展(速度快、渗透强、比重大) 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国际互联网是计算机的发展方向,进入信息化社会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