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暑期培优精讲精练(五):酸和碱的反应 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暑期培优精讲精练(五):酸和碱的反应 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一、酸碱中和反应
酸和碱反应实质:酸电离产生的氢离子和碱电离产生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
H+ + OH- = H2O 。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溶液pH的变化规律
(1)酸性溶液加水稀释pH变大,但只能接近7,不会大于7(酸性溶液不会稀释成碱性溶液),如图A所示。
(2)酸性溶液加碱pH变大,随着不断加碱,会大于7,如图B所示。
(3)碱性溶液加水稀释,pH变小,但只能接近7,不会小于7(碱性溶液不会稀释成酸性溶液),如图C所示。
(4)碱性溶液加酸pH变小,随着不断加酸,会小于7,如图D所示。
三、中和反应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如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2.处理工厂的废水:例如,硫酸厂的污水含有硫酸等物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化学方程式为H2SO4+Ca(OH)2====CaSO4+2H2O。印染厂的废水呈碱性,可加入硫酸进行中和。
3.用于医药:
(1)服用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比如胃酸过多, 溃疡或胃疼等通常需要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等抗酸剂的药物来缓解疼。化学方程式: Al(OH)3+ 3HCl= AlCl3 +3H2O 。
(2)人被有些蚊虫叮咬后,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的溶液,就可减轻痛痒。
例1、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实际的应用。
(1)人被蚊虫叮咬后皮肤会红肿痛痒,这是由于蚊虫在被叮咬的皮肤内注入了少量的酸性物质所致。在被咬的皮肤上涂少许下列生活用品中的   ,痛痒便会减轻。
A.醋 B.肥皂水 C.NaOH溶液 D.食盐水。
(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可以用来生产消毒剂。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反应可表示为:2C12+2Ca(OH)2=CaCl2+Ca(ClO)2+2H2O,“84消毒液”中主要成分的制取是将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的,反应原理与制取漂白粉的原理相似,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例2、向滴有几滴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的离子)。则反应生成了上述过程的实验现象为   。从该图可以看出,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有   ,此反应的实质是“〇”与“”结合生成   。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
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I.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振荡。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_______。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pH试纸 b.铜
c.紫色石蕊试液 d.硝酸银溶液
(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写一条)。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______。
1、烧杯中盛有含石蕊的盐酸溶液,逐滴加入氢氧化钠至过量,烧杯中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是 (  )
A.紫色——红色——蓝色 B.红色——紫色——蓝色
C.蓝色——红色——紫色 D.紫色——蓝色——红色
2、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试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值变化如图。下列有
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B.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滴入盐酸溶液中
C.B点和C点时,溶液均呈现无色
D.实验通过证明碱溶液的消失来证明发生了中和反应
3、右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Na+和OH-
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
4、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2HCl+CuO═CuCl2+H2O
B.2NaOH+CO2═Na2CO3+H2O
C.2HCl+Cu(OH)2═CuCl2+2H2O
D.CaO+H2O═Ca(OH)2
5、某实验小组将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溶液为酸性 B.b点恰好完全反应
C.c点溶液的溶质为硫酸 D.b、c两点沉淀质量相等
6、下图是在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盐酸的曲线图.纵坐标能表示的意义是(  )
A.溶液温度变化 B.生成氯化钠的质量
C.溶液中水的质量 D.溶液中氯化氢的质量
7、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②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④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8、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
A.滴入适量CuCl2溶液,溶液变蓝,但无沉淀生成
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不变色
C.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
D.滴入适量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9、为了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研究:如图所示,取甲、乙、丙三支洁净的试管,向甲试管中加入无水乙酸和无水硫酸铜,向乙试管中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和无水硫酸铜。向丙试管中加入无水乙酸和无水硫酸铜.并使试管内的试剂充分混合。
(1)该实验过程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相当于   。
A.催化剂 B.指示剂 C.反应物 D.生成物
(2)有同学认为实验装置需要改进,应该在试管上方加一个橡皮塞,理由是   。
(3)改进后,若实验中出现   现象,表明无水乙酸和氢氧化钠固体反应产生水。
(4)整理实验器材时,小旭发现丙试管底部有发热现象,猜想无水乙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但小敏对小旭的猜想提出了反驳,她反驳的理由是   。
10、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该操作是将__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 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写化学式)。
(4)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 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    色。
11、为从定量角度认识中和反应,小明同学自行设计并进行了下面实验:
①在小烧杯中倒入8%的氢氧化钠溶液10 g,滴入2滴酚酞溶液后,溶液呈红色;
②另取10%的稀盐酸逐滴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边振荡,随盐酸的滴入,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③在溶液红色消失瞬间,停止实验。
若停止实验时,两溶液恰好反应。
请分析小明实验后回答:
(1)实验中酚酞溶液的作用是  。
(2)计算出这时共用去稀盐酸的质量是多少?(精确到0.1 g)
1、氯气(Cl2)能与水发生如下反应:Cl2+H2O===HCl+HClO,其中HClO是一种酸。将Cl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的生成物有( )
A. NaCl、H2O  B.NaClO、H2O
C. NaCl、NaClO  D.NaCl、NaClO、H2O
2、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B点表示此时液体为纯净物
C.A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氢
3、将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充分混合,所得溶液与下列那种物质不反应(  )
A.CuSO4 B.Fe C.BaCl2 D.SO2
4、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下列有关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的稀盐酸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5、为了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研究:如图所示,取甲、乙、丙三支洁净的试管,向甲试管中加入无水乙酸和无水硫酸铜,向乙试管中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和无水硫酸铜。向丙试管中加入无水乙酸和无水硫酸铜.并使试管内的试剂充分混合。
(1)该实验过程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相当于   。
A.催化剂 B.指示剂 C.反应物 D.生成物
(2)有同学认为实验装置需要改进,应该在试管上方加一个橡皮塞,理由是   。
(3)改进后,若实验中出现   现象,表明无水乙酸和氢氧化钠固体反应产生水。
(4)整理实验器材时,小旭发现丙试管底部有发热现象,猜想无水乙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但小敏对小旭的猜想提出了反驳,她反驳的理由是   。
参考答案
经典例题
例1、(1)B;(2)C12+2NaOH=NaCl+NaClO+H2O。
例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Na+、Cl﹣;H2O。
例3、I.Ca(OH)2+2HCl===CaCl2+2H2O Ⅱ.可能是CaCl2和HC1 溶液无明显变化(或溶液不变红色) 先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沉淀 (1)反应物的用量 (2) ac (3)腐蚀铁质下水管(或污染水源)石灰石(或CaCO3)
考点精练
1、B 2、B 3、C 4、C 5、C 6、B 7、D 8、C
9、(1)B;
(2)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广口瓶中,对实验造成干扰;
(3)丁中固体变蓝色;
(4)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
10、NaOH+HCl=NaCl+H2O 氢氧化钠溶液 HCl、NaCl 红
11、(1)判断反应是否进行和进行的程度
(2)解:设共用去稀盐酸的质量为x。
HCl + NaOH====NaCl + H2O
36.5 40
x×10% 10 g×8%
x=7.3 g
答:共用去稀盐酸的质量是7.3 g
课后巩固
1、D 2、C 3、B 4、D
5、(1)B;
(2)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广口瓶中,对实验造成干扰;
(3)丁中固体变蓝色;
(4)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