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阿拉伯帝国 课件+教案(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 阿拉伯帝国 课件+教案(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伊斯兰教
创始人
时间
地点
信奉真主
教徒
经典
节日
穆罕默德
610年,七世纪初
麦加(阿拉伯半岛)
安拉
古兰经
开斋节、圣纪节、宰牲节
穆斯林
伊斯兰教的名片
高原为主,沙漠广布,少部分为草原
材料1:中世纪初期,阿拉伯半岛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阿拉伯半岛绝大多数为游牧民族,为了生存,各部落之间经常为了争夺水草和牲畜发生冲突和复仇战争。
材料2:6世纪,波斯与埃塞俄比亚为争夺也门爆发战争,长期的侵略战争给阿拉伯半岛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半岛的经济危机和阶级矛盾。
半岛地区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穆罕默德的教训,如明灯一般,照耀了一千二百多年,创始了两亿人能以生死赴之的宗教!
———(英国)萧伯纳
一、宗教的诞生
622年,默罕默德出走麦地那
放弃多神崇拜,只信奉唯一的神安拉
二、帝国的崛起
阿拉伯帝国崛起之路
①610年,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
③穆罕默德领导穆斯林军队取得多次战争胜利,到他去世之前,伊斯兰教基本被阿拉伯人接受,半岛基本统一。
④穆罕默德去世后,历任哈里发发动大规模对外战争,从7世纪中期起,穆斯林军队先后征服了西亚、北非、西班牙、中亚等地

8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8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定都巴格达
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商业大都市之一,也是阿拉伯帝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思考:伊斯兰教的产生与阿拉伯半岛统一,阿拉伯国家的建立有什么关系?
1、伊斯兰教的产生顺应了人民渴望统一的愿望,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2、伊斯兰教提倡一神崇拜,使信徒们凝聚在一起,有助于打破狭隘的部落界限,思想上获得统一,从而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伊斯兰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就是阿拉伯半岛统一、阿拉伯国家建立的过程。
小组合作:
用独特的创意图形,表现阿拉伯的文明成果,完成后上台展示,并选择其中一两个文明做简单介绍。
阿拉伯的文明成就
三、文明的繁荣
数学
文学
建筑
医学
文化传播与交融
地理
机械
数学
改造和传播阿拉伯数字
“代数学之父”花拉子米《积分和方程计数法》
文学
《阿




灯》
《辛伯达航海旅行记》
阿拉伯文学的不朽之作《一千零一夜》
医学
拉齐斯《医学集成》和《天花与麻疹》
“医中之王”《医典》
建筑
泰姬陵
先知寺麦地那
文莱清真寺
中国兰州清真寺
地理
机械
文化传播与交融
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西欧谚语
表现: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明,印度的糖、稻米、棉花,还有最重要的阿拉伯数字等传入欧洲。
阿拉伯帝国与中国的交往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有什么突出特点?
特点:
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
又具有融合精神。
亚洲
非洲
欧洲
辉煌原因
阿拉伯民族善于学习,重视文化,具有兼容并包的胸怀
——人和
阿拉伯帝国统一,国力强盛
——天时
阿拉伯位于亚非欧三洲交界之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地利
材料1: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阿拉伯名言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穆罕默德
材料2:
阿拉伯帝国时期,国家安定,经济繁荣,
为文化发展提供了保障,是阿拉伯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
思考?
通过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学习,你认为对发展中华文化有什么借鉴意义?
①世界文明史在不断碰撞与交融中发展的。在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的同时,要不断吸收其他文明的精华。
②要有宽容的心态理解和尊重人类社会不同文明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2-1-7?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创立年代与地区,分述它们历史上的兴盛时期和影响范围。?2-1-8?描述欧亚古代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几个区域文明,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知道古代不同文明各自发展、相互碰撞和交融的概况。?
2-4-4?比较不同时期区域之间相互交流与影响的事例,体会区域联系日益密切的历史趋势。?
二、教材分析?
阿拉伯帝国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中的第二课。本课内容主要是通过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展现了中世纪阿拉伯的基本情况。以“伊斯兰教的创立和发展”为主线,呈现阿拉伯在伊斯兰教创立前后的发展以及最后成为地跨亚非欧大帝国的兴起之路。同时,课本又从不同角度描述了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内容,分别从文学、数学、天文学、医学以及建筑学等领域介绍阿拉伯文化的成就,并突出了它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积极作用极其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巨大影响和贡献。?
三、学情分析?
本课为阿拉伯中世界史,又是属于世界史,时间和空间都距离学生比较遥远,但是学生一直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属于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以及学生感兴趣的文学书籍《天方夜谭》,都是大家如雷贯耳的。所以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比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以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兴盛为主线,探究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帝国的创立与伊斯兰的关系,教学生理解的过程可能有一定难度,教学中应该理清事件的发展顺序和脉络,讲清事件的内在联系。在介绍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过程中,内容比较多,应该要分清板块,以图片和资料的方式呈现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的记忆。?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简述穆罕默德创立和发展伊斯兰教的过程及主要事件。?
????????????2、能说出伊斯兰教的教义、根本经典及其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以及阿拉伯帝
国建立产生的重大意义,知道伊斯兰教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3、能说出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主要成就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资料、借助地图,描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主要内容,说明其
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贡献。?
???????????2、能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概括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伊斯兰教在动荡的阿拉伯半岛诞生,又促进了半岛的统一和帝国
的建立,知道特定的社会环境产生特定的文化,又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2、阿拉伯民族善于吸收世界各地文明,具有兼容性,说明要善于取
长补短,善于学习,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伊斯兰教的创立和发展,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成就。?2、教学难点:伊斯兰教与阿拉伯统一过程中的作用。?
六、教学准备、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教学准备: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2.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课件?3.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图片展示法?
?
七、教学过程?
图片导入:展示穆斯林朝拜的视频,提问:图片展示的人们在干什么?他们信仰的是什么
宗教?(设计意图:根据视频,引出伊斯兰教)?
(一)、宗教的创立?
1、伊斯兰教的名片(考察学生预习的情况)?
伊斯兰教?
创始人??时间??地点??信奉真主??教徒??经典??教义??节日??主张?
2、伊斯兰教建立的背景?
(1)地图展示:学生上黑板画阿拉伯半岛的地图,了解阿拉伯半岛的位置,并简述阿拉伯半岛的自然环境。?
引导学生概括:阿拉伯半岛绝大部分地区为草原和沙漠,水源和牧场成为当时极为重要的资源。(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读图画图概括能力,同时展示地图,学生可以对阿拉伯地理状况有一个更直观地理解)?(2)材料展示:?
材料1:中世纪初期,即5至6世纪间,阿拉伯半岛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牧场、水源和土地属于公共财产,但已经产生贫富和阶级分化,部落之间经常为争夺水草和牲畜发生冲突和复仇战争。?
材料2:6世纪,波斯与埃塞俄比亚为争夺也门爆发战争,长期的侵略战争给阿拉伯半岛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外族入侵和商路转移,加剧了半岛的经济危机和阶级矛盾.?
引导学生概括:阿拉伯半岛上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和牧场相互仇杀,内部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外族入侵,破坏经济——阿拉伯半岛处于内忧外患之后(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对当时阿拉伯半岛的社会状况理解更深入。)?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想象成当时阿拉伯半岛的居民,我随机做个采访:面对如此频繁的战争,你内心感受如何?此时此刻,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过渡:你们说出了每一个阿拉伯居民的心声,就在大家迫切渴望统一的时候,一个自带光环的圣人出现了。?3、伊斯兰教的建立者?(1)展示穆罕默德的图片?
询问学生关于对穆罕默德的了解,简单介绍穆罕默德的生平。(设计意图: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介绍人物生平,可以提高学生兴趣。)?
提问:穆罕默德的主张,在传播之初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但之后遭遇了阻碍,结果如何??
(引起麦角贵族的仇视,他们担心自己利益受损害,开始迫害穆斯林,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
过渡: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成为伊斯兰教历史上一个转折点,此后,伊斯兰教发展地风生水起,而伴随着伊斯兰教的发展,一个帝国也在悄悄崛起。?
(二)、帝国的诞生?
1、阿拉伯帝国建立的过程?
(1)阅读教材,概括阿拉伯帝国兴衰的过程(由学生以开火车方式进行)?
①610年,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622年,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622成为年伊斯兰教元年)?
②穆罕默德领导穆斯林军队取得多次战争胜利,到他去世之前,伊斯兰教基本被阿拉伯人接受,半岛也基本统一。?
③穆罕默德去世之后,历任哈里发发动大规模对外战争,从7世纪中期起,穆斯林军队先后征服了西亚、北非、西班牙和中亚等地。?
④8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首都巴格达?⑤10世纪,阿拉伯帝国趋于衰弱。?
过渡:8世界中叶,阿拉伯成为大帝国,此时伊斯兰教也发展繁盛,那么,这两者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
提问:伊斯兰教的产生于阿拉伯半岛统一,阿拉伯国家建立有什么关系??
答案:伊斯兰教的产生反映了阿拉伯半岛各部落要求实现政治统一和社会稳定,结束混乱局面,维护民族生存的愿望;而伊斯兰教提倡一神崇拜,灌输民族观念,使信徒们凝聚在一起,思想上获得统一,又宣传一致对外进行圣战,增加了战斗力,从而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后来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也是在伊斯兰教思想领导下进行的。?
过渡:阿拉伯帝国盛极一时,10世界以后,逐渐趋于衰弱,虽然阿拉伯帝国已经不复存在,但他们所创造的文明成就却始终影响着我们。下面一起领略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魅力。?
(三)、文明的繁荣?
1、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内容?
(1)小组合作?
以创意的图形,生动形象展示阿拉伯的文明成就,并进行展示。?文学:《一千零一夜》?
数学:阿拉伯数字;“代数学之父”花拉子密;?医学:拉齐斯《医学集成》;伊本西纳《医典》??
建筑:清真寺??展示各地清真寺,体现清真寺圆拱顶、拱门和光塔等结构,但有的光塔是柱形的,有的是楼阁型的说明伊斯兰文明传到世界各地,与当地文化传统相结合,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晶,同时也说明伊斯兰建筑文化直到今天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设计意图:分类展示阿拉伯所创造的的自己文明)?文化传播:图片:阿拉伯商旅?
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
??????????事件:阿拉伯帝国与中国的交往(设计意图:这一块是为了强调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传播,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使者)?总结: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特点:融合精神与领先地位?提问: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什么作用??②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贡献:①创造了独特、先进的文明成果;?②保存并传播了世界文明成果,是人类文明传播交流的使者。?
过渡:阿拉伯人不仅自己创造了诸多优秀文明成果,还从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传播,这是阿拉伯民族对世界文化重大的贡献。那阿拉伯为什么能够创造并传播这么多文明成果呢??2、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璀璨的原因探究?
(1)地图展示:让学生观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范围(设计意图:一方面了解阿拉伯帝国大致范围,另一方面让学生从阿拉伯的地理位置分析阿拉伯能成为东西方文化传播的使者的原因)?
答案:阿拉伯位于亚非欧三洲交界之处,东北和唐朝边境相连,当时唐朝时世界上的强国,帝国最西边境和欧洲的法国相连,优越的地理位置使阿拉伯人学习吸收世界各地的文明成果,并将文化进行传播。(地利)?
(2)材料展示:材料1:阿拉伯名言:——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材料
2:?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答案:阿拉伯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重视文化的民族。(人和)?
(3)材料展示:
材料3:?阿拉伯帝国时期,国家安定,经济繁荣,?为文化发展提供了保障,是阿拉伯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答案:阿拉伯帝国统
一,国力强盛(天时)?
(4)思考:通过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学习,你认为对发展中华文化有什么借鉴意义??答案:①世界文明史在不断碰撞与交融中发展的。历史上文明之间的交流是各个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的同时,要不断吸收其他文明的精华。?②要有宽容的心态理解和尊重人类社会不同文明。?
八、板书??????伊斯兰教建立的背景?
一、宗教的建立?
伊斯兰教的建立者及其内容(穆罕默德)?
阿拉伯帝国建立的过程
?二、帝国的诞生?
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建立的关系??
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内容?三、文明的繁荣?
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璀璨的原因???
九、教学反思?
指导老师让我们提早半个月开始准备教案与课件,所以在前期准备工作比较充足。在制作教案之前,在指导老师的要求下,我反复研读了教材与教学参考书,并且做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作业本以及三本其他的作业练习册。我通过这些材料,首先找出了本课的重点以及难点所在,并做好笔记,对重难点进行分析以及如何突破。之后在写教案的过程中,以提炼本课的主线为中心,一步步展开,在参考其他优秀教案的前提下,将本课提纲概括为“一种宗教、一个帝国、一种文明”,然后再一个个扩展。总体上讲,本课的脉络还是比较明显清晰地,学生也比较容易掌握。?
本教案经过指导老师的检查,在五个班级进行上课。指导老师对我有些设计进行了肯定。第一是导入,以自己旅游照片为例,比较真实和自然;第二点是过渡,几乎每一个环节的衔接都有过渡,而且过渡比较自然与合理,使得整个课堂比较顺畅;第三点是对于麦加、麦地那和巴格达三座城市的介绍,将他们提取出来放在一起介绍,一方面集中介绍一个性质的事物,思维上比较容易接受,另外提及城市必然联系与之相关的事件,所以也可以强调前面的知识,能加深记忆。?
当然也存在很多问题。第一是教案中涉及的材料过多,有些材料学生难以理解,而且过多的文字容易引起学生反感,需要加以修改;第二是对于重难点突破还需要加强,对于重
点需要反复强调,不断加深学生记忆,对于难点,则需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一步步真正理解,而不是快速呈现答案,所以在教师引导理答方面还需要加强;第三点是在时间上的控制。前面两次课都不能再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所以对于后面的重点的讲解不是很透彻,经过之后的内容删减以及在我讲课语言稍作调整之后,勉强能够在四十分钟内完成所有内容。所以在时间的把握上还有待加强和提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