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电流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路中的电流形成原因是电荷(定向)移动。 2、从常用电器的电流值感知电流的单位“安”。 3、了解电流大小与用电器的工作状态的关系。 4、学会把电流表连入电路测电流。 5、学会电流表使用不同量程时的读数。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学会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的方法。 难点:正确使用安培计测电流并可熟练测电路电流。 【课前准备:】 电流表、电池组、灯泡、开关、导线若干(4个学生一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教师:(出示课件第一幅图)美不美,一旦停电,又会如何? 教师:前节课我们学习了电路图的知识,现在大家能否按照任务单中的任务一的要求,让电灯泡亮起来。 现在开始动手,看那一组最先准确的完成。 学生:动手接电路 教师:给予真诚的肯定(为本节课的师生情感的交流打下一个小基础) 新课学习: (一)电子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 教师:小灯泡为什么能发光?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播放电流的录像 教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按:出示答案)<板书> 教师:播放电流的录像 教师: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按:出示答案)<板书> 按:科学规定的电流方向。 媒体投影:读图 教师: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学生: 电流方向:金属导体内电子移动方向 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与电子移动方向相反。 <板书> 教师:是因为在接通电源后,金属导线、灯丝等内部的带负电荷的电子,能由电源的负极方向沿导线朝电源的正极方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电流能不断地把电源中的能量从正极出发带到用电器(小灯泡)上,使小灯泡持续发光。 (二)电流的大小 教师:在刚才接好的电路中再接入一节干电池,试试小灯泡还能正常发光吗? 学生:动手实验。 教师:比较两次实验中小灯泡的亮度,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第二次比第一次亮 教师:两次小灯泡的亮度为什么会不一样?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是因为两次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不一样,有强弱区别” 教师: 在科学里把电流强度(简称电流)我们用I来表示,像以往我们认识的物理量一样电流强度也有自己的单位,为了纪念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在电磁学上的杰出贡献,电流的单位“安培”以他的姓氏命名,简称安,符号为A。 <板书> 教师:超级连接――法国物理学家安培的简介 教师:电流强度是个很常用的物理量,在我们家中的一些家电会经常碰到。请同学看,这是几种常见用电器的正常工作电流值的记录表 媒体投影:常见用电器正常工作电流值 学生:观看 教师:从表中你认为安培是个较大的单位还是个较小的单位。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安培是个比较大的单位: 电流还有一些常见的单位——毫安(mA)、微安(μA) 1A=103mA=106μA <板书> 教师:巩固单位换算(练习) (三)电流的测量 教师:人们是怎么知道这些常见家电的正常工作电流值的呢? 学生:进行测量 教师:用什么仪器来测量的呢? 教师:通常用一种称为“电流表”的仪器。 <板书> 媒体投示:电流表测量电流大小的仪器,表示符号: <板书> 学生仔细观察电流表 教师:1、你有什么办法从桌上器件中能迅速的认出它是电流表吗? 2、这是两个电流表的表头,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通过讨论和教师的引导着重认识电流表的刻度值(量程、最小刻度、)、接线柱等问题 教师:怎样测电流呢? 教师:看电流表使用的录像。 教师:通过刚才我们对电流表的观察、讨论你觉得在使用电流表时应该注意那些方面呢? 现在阅读书本134—135页见的内容。 学生:阅读完内容后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总结〈板书〉(按超级连接) 教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如何正确使用电流表,我们试试用电流表测量任务一中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强度,完成任务单中任务三的要求。 学生动手测量,并做好记录 教师:现在谁能告诉大家你的测量结果? 学生发言: 教师:在进行实验测量过程中你有什么困惑吗? 应该怎样读数呢? 教师:(电流表的度数练习) 教师:我们试试用电流表测量任务一中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强度,完成任务单中任务三的(2、3)要求。 问题与讨论: 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增添了那些知识? 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课堂任务单 任务一: 你能按图一连接好电路并让小灯泡持续发光吗? 注意:电源请用一节干电池 想一想: 1.小灯泡为什么发亮了呢? 2.在刚才接好的电路中再接入一节电池,闭合开关后你有什么新发现? 任务二: 仔细观察你桌子上的电流表,说说你能准确辨认它的理由? 这是两个电流表的表头,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1、 2、 3、 4、 任务三: (1)试试用电流表测量任务一中,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强度? 按图连好电路,并做好记录 我们测得: (2)用二节干电池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是 。 (3)用三节干电池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是 。 哪一次亮一些? 在进行实验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困惑吗?你又是如何解决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